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判断题) 第一章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 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 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 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参考答案: 1 。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 2 。应该是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3.。机构部门账户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重要部分。机构部门账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账户体系的,反映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 。银行存款期末余额属于存量指标,不能简单相加。 5 。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 第二章 生产总量核算 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 定资本消耗。 2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3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 4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中间消耗。 5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只包括货物的生产。 6工业总产出在本企业内可以重复计算。 7国民总收入一定大于国内生产总值。 8工业总产出是按 “工厂法 ”计算的,该方法的特点是:在工业企业内部产品价值不允许重复计算,但在工业企业之间可以重复计算。 9生产成果的价值测度指标有两种,即总产出和增加值。两个指标的主要区别 是前者包括生产过程中消耗的其它部门的产品价值,后者不包括。 参考答案: 1 。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共性在于都是货物和服务价值向产出的转移,但二者有较大的区别。中间消耗通常是一次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有形物质产品,而固定资产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反复使用的货物,其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出中。因此,在企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很明显属于中间消耗,大型工具如机床等属于固定资产,而小型工具属于中间消耗。 2 。根据收入法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内容来看,应该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题 中的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属于劳动者报酬,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而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为来自国外的转移性收入,不应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 3. 。 最终产品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既本期的生产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有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不是按完成程度而是按它的使用去向区分。因此,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虽然是本期生产的但并没有脱离生产过程,属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而非最终产品。 4 。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增加值。 5 。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除包括货物的生产外 ,还包括服务的生产。 6 。工业总产出是企业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企业最终产品,有可能成为其它企业的中间产品。因此,在企业内部不能重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 7 。不一定,因为:国民总收入 GDP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所以两者的关系取决于来自国外的净要收入净额。 8 。工业总产出是企业本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的最终产品,但企业最终产品,有可能成为其它企业的中间产品。因此,在企业内部不存在产品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但在企业之间存在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 9 。总产出以生产成果 的全部价值测度,全部价值中既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也包括劳动报酬价值和资本报酬价值;增加值以生产成果的新增价值测度,不包括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1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第 象限。 2投入产出表的第 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投入产出表第 象限的宾栏为最终产品。 3直接消耗系数会受影响它的因素变化而变化。 4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的指标,若用结构相对数表示,可以更好地反映部门间的联系。 5投入产出表第 1 象限的每个数字都有双重意义,从纵向看,它表明每个产品部门的产品 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称为中间产品。 参考答案: 1 。第 象限主要反映的是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消费、投资、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结构。而第 I 象限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 2 。投入产出表中的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第 象限反映的,所以第 象限是表的核心部分,该说法是正确的。从投入产出表的结构看,第 象限的主栏与第 象限相同,而宾栏所列示的是最终产品或使用。 3 。根据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因素可知,这些因素都 是不断变化的,因而它们也会影响直接消耗系数的变化。 4 。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根据表中数据计算的结构相对指标 称为直接消耗系数,该指标反映了两个部门间直接存在的投入产出数量关系。 5 。第一象限的每个数字,从纵向看表明每个产品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称为中间投入。 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1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储蓄。储蓄的含义是指居民部门消费后的节余资金。 2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补贴和政府拨付给科教文卫部门的经常性经费都属于经常转移。 3 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围。 4居民购买住房和支付房屋租金均属于居民消费支出。 5原始收入核算是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第二步,该项核算反映了各机构部门增加值中各项生产要素收入的形成。 参考答案: 1 。储蓄是指各机构部门没有花在最终消费货物与服务上的那部分可支配收入。 2 。经常转移包括收入税收支、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以及其它经常转移三大类内容。该题中政府对政策性亏损企业的补贴是作为负生产税处理,而生产税不属于收入税范畴,因而它不是经常转移;政府拨付给科教文卫部门的经 常性经费在我国归为财政经常性拨款,此项内容属于其它经常转移类。 3 。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是直接与生产相关的要素收入流量,主要包括劳动报酬、生产税,财产收入、营业盈余等流量。该题中的居民家庭投资股票获得的分红属于财产收入,故属于是收入初次分配核算的范畴。 4 。房屋租金的支付属于居民消费支出,而居民购买住房支出则属于投资。 5 。原始收入核算是收入形成核算的继续,它综合反映了各部门参与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1原始森林和围海造田都属 于生产资产。 2劳动者从企业获取货币工资和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都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 3在通货、存款、贷款、证券及保险准备金等金融资产项目都属于金融机构负债。 4国民经济核算中的资本形成各种交易都会影响到一国当期资产总量的变化。 参考答案: 1 。根据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的定义和各自所包括的内容,原始森林属于自然资产而非生产资产;围海造田是生产活动的产出结果,是对自然资产的改善属于生产资产。 2 。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即交易的两个组成部分都是金融性的,都涉及现有金融资产所有 权的转移、金融资产或负债的产生和消失。所以住户用存款购买债券属于严格意义上的金融交易,而劳动者从企业获取货币工资则属于其他货币性交易,即交易只有一个方面是金融性的,另一方面却是非金融性的。 3 。金融交易核算中,通货是持有者的资产,存款是存款者的资产,保险准备金是投保人的资产,以上几项都是金融机构的负债。而贷款是贷款者的负债,是金融机构的资产,证券是发行者(通常是政府和企业)的负债。 4 。资本形成核算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当期产出作为资本品被配置在各部门转化为各部门的资产;另一种是原有资产的交易。第一 种情况会对一国资产总量产生影响,第二种交易只是使原有资产在各部门重新配置,不影响一国资产总量。 第六章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1同企业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企业经营过程相比,新 SNA 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资产性质。 2流量与存量是两类总量指标,不能相互转化。 3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 15000 亿元,金融资产 14000 亿元,国外部门净值为 3200 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 18200 亿元。 4在一国资产负债综合账户中,国民经济非金融资产为 15000 亿元,金融资产 14000 亿 元,国外部门净值为 3200 亿元,则该国拥有的国民资产为 18200 亿元。 5已知某部门期初金融资产总额为 6000 亿元,负债总额为 7000 亿元,净值 2500 亿元, 则部门期初非金融资产总额为 3500 亿元。 6在国民经济资产负债核算中,对于由价格变动而引起的资产负债的变化一般不予以核算,因为价格变动不属于经济交易活动。 参考答案: 1 。企业资产负债分类主要着眼于企业经营过程,以便揭示企业经营活动和成果及其变现能力;新 SNA 资产负债分类着眼于资产性质,以便掌握国家 (或部门 )拥有各类资产负债的水 平。 2 。流量核算和存量核算分别得到两类总量指标。存量的内容包括资产与负债、财富与资源等方面,流量则包括投入与产出、收入与支出、消费与积累、进口与出口等方面。各种经济流量的沉淀就形成存量;而存量的变动本身又是流量。这表明存量与流量彼此又是相互转化的,它们的联系可以表示为:期初存量期内流入量期内流出量期末存量。 3 。因为一国国民财产该国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投资净额,而本题中 “国外部门净值为 3200 亿元 ”,表示该国向国外贷出资金 3200 亿元,则国民财产 15000 3200 18200亿元。 4 。因为一国国民财产该国非金融资产对外金融投资净额,而本题中 “国外部门净值为 3200 亿元 ”,表示该国向国外贷出资金 3200 亿元,则国民财产 15000 3200 18200亿元 5 。因:(金融资产非金融资产)负债净值 则非金融资产净值负债金融资产 2500 7000 6000 3500 亿元 6 。价格变动引起的资产负债的变化也属于经济交易活动,也要进行核算。在国民经济核算中通过重估价来核算。 第七章 对外经济核算 1判断一笔交易是否作为货物进出口,要以货物是否 跨越国界为标准。 2无偿捐赠应该记录在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经常项目的经常转移项目下面。 3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都是一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经济单位,两种单位的主要区别在于是否都在一国或地区的经济领土范围内。 4判断一笔交易是否作为货物进出口,要以货物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 5对外经济核算的记账单位是本位币。 参考答案: 1 。判断一笔交易是否作为货物进出口,不是以货物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而是要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所有权变更。 2 。经常转移,记录的是所有非资本转移的各 种单方面转让的收支。判断经常转移包括两个最基本的因素,一是 “非资本转移 ”,二是 “单方面转让 ”。题目中的无偿捐赠符合这两个标准。 3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在一国的经济领土内是否具有经济利益中心。常住机构单位指在一国或地区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而非常住机构单位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不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4 。判断一笔交易是否作为货物进出口,不是以货物是否跨越国界为标准,而是要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所有权变更。 5 。对外经济核算中的国外账户的记账单位必须是本国货币 ,但是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记账单位既可以是本国货币,也可以是外国货币,只要在表中的所有记账都折合成同一种货币就可以。 第八章 国民经济账户的综合及其关系 1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的劳动报酬转到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来源方数量完全一致。 2 参考答案: 1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是对一国一定时期国民 (或称常住单位 )所分配生产收入的核算,它与收入形成账户所核算的收入都是初次分配收入,只是核算的主体对象不同,其中主要涉及的是对外经常交易账户的部分内容。对外劳动要素收入净额将收入形成账户中劳动报酬支出( 使用栏)与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劳动报酬收入(来源栏)之间的核算关系联系起来。所以收入形成账户使用方的劳动报酬转到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来源方数量不是完全一致的,其差额是支付国外的劳动要素净报酬。 2 。国民总收入是在国内生产总值基础上,加减国内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初次 收入分配收支流量而形成的。正确的计算公式是: 第九章 国民经济其他核算 1社会劳动者是指可以从事社会劳动的那部分人口,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 参考答案: 1 。可以从事社会劳动的那部分人口,即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是指 社会劳动力资源。而社会劳动者又称在业人口,是指从事一定的社会劳动并取得劳动报酬或经营收入的那部分人口。社会劳动者是社会劳动力资源中实际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是社会劳动力资源的主要组成部分。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形成性考核包括 4 次平时作业及一次期中测验,形成性考核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 30%。按中央电大考试中心的规定,形成性考核成绩不及格者不得参加期末考试。终结性考核即期末考试,期末考试成绩占学期总成绩的70%。课程总成绩按百分制记分, 60 分为合格。 期末考试题型 ( 1)单项选择: 在列出的被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占全部试题的 20%-30%左右。 ( 2)多项选择:在给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考核学生在对国民经济核算基本知识记忆的基础上,全面理解和运用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和基本核算方法。占全部试题的 10%-20%左右。 ( 3)判断并说明理由:考核学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原则的理解、掌握和应用的程度,以及学生对重要问题的分析和理解能力。占全部试题的 20-30%左右。 ( 4)计算分析题;考核学 生对国民经济核算基本公式的记忆、计算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对国民经济运行状况进行初步统计分析的能力。占全部试题的30%-40%左右。 2、考核形式 形成性考核形式为平时作业,期末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期末考试的答题时限为 90 分钟。 本课程期末考试可以携带计算工具。 选择题复习要求见附件 (本文最后) 附件 1: 核算计算复习要求 附件 2: 核算选择题复习要求 附件 1: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计算题 第二章 生产核算 、 根据国内生产总值及其使用表,用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计算 GDP(单位:亿元)。 生 产 金 额 使 用 金 额 一、 总产出 二、 中间投入 三、 国内生产总值 1、固定资产折旧 2、劳动者报酬 3、生产税净额 4、营业盈余 61200 37180 1620 14200 3950 4250 一、 总支出 二、 中间使用 三、 国内生产总值 1、 总消费 2、 总投资 3、 出口 4、 进口 61200 37180 15170 8550 4700 4400 2已知某地区如下国民经济统计资料(单位: 亿元): ( 1)农业总产值 280 亿元,其中农民自产自用粮食价值 35 亿元;中间投入 62 亿元。 ( 2)工业总产值 960 亿元,其中企业间重复计算价值为 238 亿元;中间投入 340 亿元。 ( 3)建筑业总产值 326 亿元;中间投入 83 亿元。 ( 4)运输邮电业总产值 188 亿元;中间投入 35 亿元。 ( 5)贸易及餐饮业总产值 237 亿元;中间投入 68 亿元。 ( 6)其他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营业收入 452 亿元;中间投入 85 亿元。 ( 7)其他非营利性非物质生产部门经常性业务支出 530 亿元,固定资产折旧为经常性业务支出的 10%;中间投入 76 亿元。 ( 8)全地区最终消费支出 1686 亿元,资本形成总额为 548 亿元,自外地购入商品 32 亿元,向外地输出商品 75 亿元。 试根据上述资料分别用生产法和支出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 3已知某地区 2000 年国民经济核算资料如下(单位:亿元): ( 1)总产出 8673 亿元; ( 2)中间消耗 4124 亿元; ( 3)最终消费 3658 亿元; ( 4)资本形成总额 898 亿元; ( 5)固定资本消耗 259 亿元; ( 6)货物和服务进口(含自外地购入) 86 亿元。 试计算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净值及货物和服务出口(含向 外地输出)。 4、已知某地区 2000 年以下统计资料: ( 1)总产出 16000 亿元; ( 2)最终消费 8000 亿元,其中居民消费 6800 亿元,公共消费 1200 亿元; ( 3)资本形成总额 3000 亿元,其中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800 亿元,库存增加 145 亿元,贵重物品净获得 55 亿元; ( 4)出口 1400 亿元; ( 5)进口 1000 亿元; ( 6)固定资本消耗 1800 亿元; ( 7)劳动者报酬 5000 亿元; ( 8)生产税 500 亿元; ( 9)生产补贴 40 亿元; 要求:( 1)根据以上统计资料计算该地区的国内 生产总值、中间消耗、营业盈余; ( 2)编制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5、 已知某地区总产出与中间消耗统计数据如下(亿元) 部 门 总 产 出 中间消耗率( %) 农 业 2300 34 工 业 9221 75 建 筑 业 1005 70 运 输 业 540 50 其他服务业 3270 25 要求:( 1)计算各部门中间消耗。 ( 2)按生产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 3)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在总产出中的比重。 参考答案: 、生产法: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中间消耗 61200 37180 24020(亿元) 分配法:国内生产总值()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16200 14200 3950 4250 24020(亿元) 使用法: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15170 8550 4700 4400 24020(亿元) 2、解:用生产法计算该地区 GDP 为 GDP=(各部门增加值) =(各部门总产出 该部门中间投入) =( 280-62) +( 960-340) +( 326-83) +( 188-35) +( 237-68) +( 452-85) +( 530+530 10%-76) =2277(亿元) 用支出法计算该地区 GDP 为 GDP=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出口 -进口) =1686+548+( 75-32) =2277(亿元) 3、解: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 -中间消耗 =8673-4124=4549(亿元) 国内生产净值 =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本消耗 =4549-259=4290(亿元) 货物和服务出口 =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货物和服务进口 =4549-3658-898+86 =79(亿元) 4、解:( 1)国内生产总值 =最终消费 +资本形成总额 +净出口 =8000+3000+( 1400-1000) =11400(亿元) 中间消耗 =总产出 -国内生产总值 =16000-11400=4600(亿元) 营业盈余 =国内生产总值 -固定资本消耗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11400-1800-5000-( 500-40) =4140(亿元) ( 2)该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账户如下: 国内生产总值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总产出 16000 最终消费 8000 减:中间消耗 4600 居民消费 6800 劳动者报酬 5000 公共消费 1200 生产税净额 460 资本形成总额 3000 固定资本消耗 180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800 营业盈余 4140 库存增加 145 贵重物品净获得 55 净出口 400 出口 1400 减:进口 1000 国内生产总值 11400 国内生产总值 11400 5、()中间消耗总产出中间消耗率 农业: 2300 34% 782(亿元); 工业: 9221 75% 6915.75(亿元); 建筑业: 1005 70% 703.5(亿元);运输业: 540 50% 270(亿元) 其他服务业: 3270 25% 817.5(亿元) (2)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2300 9221 1005 540 3270( 782 6915.75 703.5 270817.5) 6847.25(亿元) ( )总产出中增加值的比重 6847.2/16336 41.9%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1试根据下列投入产出简表计算三次产业之间的直接消耗系数。 2三次产业投入产出关系如下表(亿元):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第一产业 950 4068 120 第二产业 1950 23140 2100 第三产业 441 3480 931 总 产 值 9085 42262 9853 要求: ( 1)计算国内生产总值。 ( 2)第二产业增加值。 ( 3)第二产业消耗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参考答案: 1解: )3,2,1,( jixxajijij0 . 0 5 0 . 1 0 . 10 . 1 7 5 0 . 4 0 . 30 . 0 2 5 0 . 1 0 . 12解:( 1)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中间消耗 9085 42262 9853( 950 1950 441 4068 23140 3480 120 2100 931) 24020(亿元) ( 2)第二产业增加值 42262( 4068 23140 3480) 11574(亿元) ( 3)第二产业消耗第一产业的直接消耗系数 0963.042262406821212 Xxa第四章 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 1、某国有 如下资料:劳动报酬 15000亿元,生产税 2100亿元,所得税 100亿元,生产补贴 600亿元,固定资产折旧 2800 亿元,营业盈余 7050亿元,来自国外的要素收入净额 -60亿元。计算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民净收入。 、已知国民可支配收入 50000亿元,总消费 36000亿元,总投资 11000亿元,进口 1380中间产品 (消耗 ) 总产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合计 中间投入 第一产业 20 50 20 90 400 第二产业 70 200 60 330 500 第三产业 10 50 20 80 200 合 计 100 300 100 500 1100 总投入 400 500 200 1100 亿元,出口 1440亿元,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 30 亿元。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总储蓄、净金融投资。 3、假设某地区企业部门有关资料: ( 1)当期增加值为 2800 亿元,其中劳动报酬 1300 亿元,生产税净额 300亿元,固定资本消耗 200亿元; ( 2)当期利息收入 10亿元,利息支出 35 亿元,对股东发放红利共 800 亿元,来自其它单位的投资收益 200 亿元,土地租金净支出 5 亿元,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 8 亿元,外商企业中的留存收益 15亿元。 要求:据此计算企业部门财产收入净额,并编制企业部门的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4已知某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增加值总计 1680 亿元,支付劳动报酬 800 亿元,上缴生产税 150 亿元,从政府获得生产补贴 50 亿元,支付无形资产使用费等财产收入 142 亿元,获得国债利息、红利等财产收入 138 亿元,支付职工 社会保险金 17 亿元,为灾区及希望工程捐款 8 亿元,上缴现期所得税 450 亿元,资本形成总额 500 亿元,其中库存减少 108 亿元,固定资本消耗 200 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150 亿元。 试根据所给资料计算: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总营业盈余、原始收入总额和可支配总收入,并编制有关的收入分配帐户。 5、已知一时期居民消费率为 70%,政府消费率为 90%,又知该时期可支配收入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为 900亿元,居民为 2500亿元;政府为 800亿元。要求:( 1)计算整个经济的消费率和储蓄率;( 2)假定可支配收入的部分占有份额有变 化,分别为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占 30%,政府占 20%,居民占 50%,则整个经济的消费率将为多少?计算条件和结果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6、 2001 年我国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 2366 元,且 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生活消费支出 如下表,单位:元 食品 衣着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 医疗保健 交通通讯 娱乐教育文化服务 居住 杂项商品与服务 830.72 98.68 279.06 76.98 96.61 109.98 192.64 56.42 要求计算我国农村居民 2001 年的 ( 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 ( 2)消费率 ( 3)恩格尔系数 参考答案: 、 国内生产总值折旧劳动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2800 15000 2100-600 7050=26350(亿元 ) 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的净要素收入 26350-60=26290(亿元 ) 国民净收入国 民总收入折旧 26290-2800=23490(亿元 ) 、国内生产总值总消费总投资净出口 36000 11000 1440 1380 47060(亿元 ) 总储蓄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总消费 50000 36000 14000(亿元 ) 净金融投资总储蓄 总投资 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净额 14000 11000 302970 (亿元 ) 3、解:( 1) 该企业部门 财产收入净额 =当期利 息收入 -当期利 息支出 + 投资 收益 -地租 净支出 -红利 支出 -无形资产使用费净支出 -外商 企业 收益留存 =10 35+200 5 800 8 15= 653(亿元) ( 2)该企业部门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编制步骤如下: 第一步:根据已知资料,计算该部门总营业盈余和净营业盈余。 总营业盈余 =总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2800 1300 300 =1200(亿元) 净营业盈余 =总营业盈余固定资本消耗 =1200-200=1000(亿元) 第 二步:将已知和计算的有关资料编入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原始收入分配账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财产收入 863 原始总收入 547 固定资本消耗(一) 200 原始净收入 347 总营业盈余 1200 固定资本消耗(一) 200 净 营业盈余 1000 财产收入 210 合 计 1410 合 计 1410 4解: 总营业盈余 =增加值 -劳动报酬 -生产税净额 =1680-800-( 150-50) =780(亿元) 原始收入总额 =总营业盈余 +财产收入净额 =780+( 138-142) =776(亿元) 可支配总收入 =原始收入总额 +经常转移收入净额 =776+( 0-17-8-450) =301(亿元) 该地区非金融企业部门的 收入分配帐户如下(单位:亿元): 收入形成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劳动报酬 800 生产税净额 100 总营业盈余 780 总增加值 1680 合 计 1680 合 计 1680 原始收入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财产收入 142 总营业盈余 780 原始收入总额 776 财产收入 138 合 计 918 合 计 918 收入再分配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经常转移支出 475 所得税 450 社会福利 17 捐 款 8 可支配总收入 301 原始收入总额 776 合 计 776 合 计 776 5、 ( 1)消费率 =58.8%; 储蓄率 =41.2% ( 2)消费率 =53%。计算结果的变化说明收入的部门占有结构状况对经济整体的消费率水平具有重要影响。 6、( 1)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为 1741.09 元 ( 2)消费率 73.6% ( 3)恩格尔系数 47.7% 第五章 资本形成与金融交易核算 、某企业 1999年有关资本形成统计资料如下: ( 1)可支配总收入 801万元;( 2)固定资本消耗 530.1万元;( 3)缴纳资本税 44.6万元;( 4)接受捐赠 81.9万元;( 5)其他资本出让 40万元;( 6)用于购买生产设备资金 814.5万元;( 7)年初库存 32万元;( 8)年末库存 17.6万元。 要求:根据以上资料计算该企业当期资本形成总额,并编制资本账户。 2、报告期居民可支配收入 5000亿元,当期消费支出 2000亿元,实物投资支出 2000 亿元,银行存款 800亿元,购买股票和债券 700亿元,向保险机构缴 600亿元。 计算:( 1)居民储蓄额;( 2)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 4)编制居民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并解释二者关系。 、 已知企业增加值 180亿元,支付劳动报酬 60亿元,支付生产税 10亿元,政府生产补贴 0.2 亿元,上缴政府所得税 30 亿元,支付财产收入(包括分红、利息等) 20 亿元,支付医疗、食堂、学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5 亿元,支援灾区捐款 0.1亿元,利息收入 1.3亿元,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10亿元,资本形成总额 70.4。 要求:( 1)计算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 2)计算企业可分配总收入;( 3)计算企业总储蓄;( 4)计算企业净金融投资;( 5)根据已知数据和计算的全部数据,编制非金融企业部门的资金流量帐户。 4、假设某一核算期某国各机构部门与国外未发生资本转移,在该核算期内,各机构部门所发生的全部资本转移项目如下:政府部门共征得赠予税 89 亿元,同时政府部门对其他机构部门拨付的固定资产款项和实物合计 562 亿元;此外金融机构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收入为 368 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 375 亿元;企业部门在核算期末的资本转移支出共计 455亿元;住户部门未发生任何资本转移收入与支出。 请根据以上资料计算企业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及净额。 5、某企业在一时期内购入机器设备价值 3500 万元,同期报废生产机器一台,价值 460万元,购入软件花费 320 万元,并且获赠一片土地,价值 4300 万元,出售厂房一块,价值1400 万元。同时期初原材料价值 450 万元,半成品和 产成品价值 630 万元;期末原材料价值 670 万元,半成品和产成品价值 840 万元。根据以上材料,计算该企业本期的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以及资本形成总额。 6、已知某国一时期的资本帐户如下所示(单位:亿元) 使用 金额 来源 金额 1.资本形成总额 1.总储蓄 81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2.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30 存货增加 120 资本转移收入 2.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0 减:资本转移支出 45 4.资金余缺 20 合计 合计 ( 1)计算帐户中的缺失项目并填入帐户中。 ( 2)已知这一时期的可支配收入为 1850 亿元,计算该国的投资率。 参考答案: 、 解: ( 1)资本形成 固定资本 库存 贵重物品 总 额 形成总额 变化 净 获 得 =814.5 + (17.6-32)+0 =800.1(万元 ) ( 2)资本账户 资 本 账 户 单位:万元 资 产 变 化 负 债 变 化 资本形成总额 800.1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814.5 库存变化 14.4 贵重物品净获得 0 固定资本消耗() 530.1 土地及其他非生产资产净购买 0 净贷出( +) 净借入() .8 总储蓄 801固定资本消耗() 530.1 净储蓄 270.9 应收资本转移 81.9 应付资本转移 84.6 合 计 798.3 合 计 798.3 说明:由于企业没有最终消费,可支配收入全部形成储蓄。 2、解:( 1)居民储蓄额 =居民可支配收入当期消费支出 5000 2000 3000亿元 ()居民的净金融投资额(净贷出)居民储蓄额实物投资支出 3000 20001000亿元 ( 3)居民的金融负债额金融资产总额净金融投资额 (银行存款股票和债券保险缴款)净金融投资额 ( 800 700 600) 1000 1100亿元 () 居民部门可支配收入帐户 单位:亿元 使 用 来 源 最终消费支出 2000 可支配总收入 5000 总储蓄 3000 合 计 5000 合 计 5000 居民部门资本帐户 单位:亿元 资 产 变 化 负债和净值变化 资本形成 2000 总储蓄 3000 净贷出( +) /净借入( -) 1000 合 计 3000 合 计 3000 居 民 金 融 帐 户 单位:亿元 资产变化 负债变化 = + + 银行存款 800 股票和债券 700 保险缴款 600 净贷出()净借入() 1000 负 债 1100 合 计 2100 合 计 2100 资本帐户和金融帐户的联系在于金融帐户解释了资本帐户记录的在非金融投资中的资金余缺,反映 了净贷出的去向或净借入的来源。 ( 1)企业初次分配总收入(原始收入) 增加值(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财产收入 财产支出 180( 60 9.8) 1.3 20 91.5 初次分配帐户 使 用 来 源 劳动者报酬支出 60 生产税净额 9.8 财产支出 20 原始总收入 91.5 增加值 180 财产收入 1.3 合 计 181.3 合 计 181.3 ( 2)可支配收入 =原始收入 +经常转移收入 -经常转移支出 =91.5+0+35.1 =56.4 收入再分配帐户 使 用 来 源 经常转移支出 35.1 所得税 30 社会福利 5 捐 款 0.1 可支配收入 56.4 原始收入 91.5 经常转移收入 0 合 计 91.5 合 计 91.5 ( 3)可支配收入 =总消费 +总储蓄,本部门没有消费,故部门总储蓄就等于可支配收入 56.4 可支配收入使用帐户 使 用 来 源 总储蓄 56.4 可支配收入 56.4 合 计 56.4 合 计 56.4 ( 4)净金融投资 =总储蓄 +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资本形成总额 =56.4+10-70.4 =-4 资本形成帐户 使 用 来 源 资本形成总额 70.4 净借入( -) -4 总储蓄 56.4 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10 合 计 66.4 合 计 66.4 4 根据题目中的资料可知,政府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为 89 亿元,资本转移支出为 562亿元。则根据资本转移项目的平衡关系有,各部门的资本转移收入总和等于资本转移支出总和。 即 89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 368 562 455 375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 562 455 375 89 368 935(亿元) 企业部门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935-455 480(亿元) 5固定资本形成价值当期获取的有形固定资产当期获取的无形固定资产当期获取的附着在非生产资产上的资本形成当期处置的原有固 定资产价值 3500 320 4300( 460 1400) 6260(万元) 存货增加存货期末价值存货期初价值( 670 840)( 450 630) 430(万元) 资本形成总额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 6260 430 6690(万元) 6( 1)在帐户的来源方,可以计算得到 资本转移收入资本转移收入净额资本转移支出 -30 45 15(亿元) 合计总储蓄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810-30 780(亿元) 在帐户的使用方,根据左右平衡的原则有使用方的合计为 780 亿元,可以计算 得到: 资本形成总额合计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资金余缺 780-0-20 760(亿元)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资本形成总额存货增加 760-120 640(亿元) 完整的资本帐户如下表所示: 使用 金额 来源 金额 1.资本形成总额 760 1.总储蓄 810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 640 2.资本转移收入净额 -30 存货增加 120 资本转移收入 15 2.其他非金融资产获得减处置 0 减:资本转移支出 45 4.资金余缺 20 合计 780 合计 780 ( 2)投资率非金融投资总额 /可支配总收入 760/1850 41.1 第六章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 1、设有如下资料(单位:亿元):有形资产 4000,非金融无形资产 400,金融资产 320,对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混色喷射技术发展趋势内混色喷射稳定性研究考核试卷
- 农业机械化项目风险管理法律框架分析考核试卷
- 信托资本补充中的股权激励计划设计研究考核试卷
- 培训项目可持续性评估标准考核试卷
- 2024年新疆泽普县急诊医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新疆新冠管理办法
- 政府采供管理办法
- 2024年天津市宁河区急诊医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拉萨苗木管理办法
- 2024年四川省宜宾县普通外科学(副高)考试题含答案
- GB/T 15601-2013管法兰用金属包覆垫片
- GB/T 13660-2008201×7强碱性苯乙烯系阴离子交换树脂
- CB/T 702-1992船用柴油机铸铁气缸套技术条件
- 医学影像诊断中常见疾病的CT、MRI诊断
- 函数的奇偶性 省赛一等奖 公开课教学设计
- 日间手术管理信息系统功能参数
- 物料吊笼安全技术标准
- 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报告
- 临床输血护士工作流程
- 印刷过程中印刷品脏污等印迹质量故障的原因分析
- 电气运行值班员职业二级技能签定实操技能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