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楼乡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1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楼乡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2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楼乡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3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楼乡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4页
山东省济宁市微山县高楼乡第一中学八年级语文上册 23.核舟记教案 新人教版.doc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 核舟记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初步认识文言通假现象。 2理清文章的整体思路,探明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 能力目标 1学习掌握本文运用的说明和描写相结合的笔法。 2培养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文章生动介绍了明末雕刻艺人王叔远高超的雕刻技艺,热情颂扬了我国古代民间艺人的艺术成就,从而认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工艺美术方面的卓越技艺,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 运用简洁、周密、生动的语言,按空间顺序安排材料,再现“核舟”的形象。 突破方法:通过多媒体展示核舟图片创设情境,让学生感性地感受“核舟”的空间位置;通过师生形式多样的朗读等环节,加强对文本的理解;通过学生小组合作对文中船头和船尾人物的位置和动作、神态等进行表现,深入理解文本内容,从而明确文章说明“核舟”的顺序,并且在头脑中立体地感受“核舟”的形象。教学方法 1朗读想象法。作为一篇实物说明文,要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核舟各个部分的样子,结合多媒体展示核舟实物,再结合文章对核舟的表述,直到最后在眼前出现它的完整形象。 2演示再现法。引导学生运用演示法阅读,用自己的演示再现文章中核舟的形象及不同位置的人物姿态和动作,这样做,既熟悉了课文内容,又把握了核舟上各种景物及人物的空间位置,弄清了作者的写作顺序。 3点评法。文章除了说明外,不乏生动传神的描写。筛选文中写人物情态的语句,引导学生仔细阅读、品味这些生动传神的描写。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渲染气氛 设计(一) 用多媒体出示有关核舟的图片,包括整体的和局部的,激起学生对这种古代民间技艺的兴趣,然后让学生带着对图片的感性认识去读文本,辅助学生对文本更好地理解。 附核舟图片: 设计(二) 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我国古代的劳动人民用他们的聪明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灿烂、永垂不朽、令古今世人瞩目的中华文明。其中有一种手工雕刻艺术,至今令人啧啧称奇,叹为观止,这就是微雕技艺。今天我们学习的明末魏学咿的核舟记就是对远在数百年前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民间艺人精湛绝伦的雕刻技艺的一次辉煌的展示。 二、认识作者 魏学 ,字子敬,明末嘉善(今浙江嘉兴)人。散文家。其父魏大中,因弹劾奸党魏忠贤被诬陷下狱,冤死狱中。他痛父奇冤,晨夕号泣,不久悲愤而死。他好学能文,可惜一生短暂,著有茅檐集。 三、自主合作学习课文 (一)初读课文,指导朗读。 1学生自读,找出文中需要注意读音的字词。 罔(wng) 贻(y) 有奇(j) 黍(sh) 糁(sn) 髯(rn) 褶(zh) 壬(rn) 戌(x) 篆(zhun) 狭(xi) 2指导学生朗读(读准每一个字音,注意正确断句,尽量读出感情) 3同桌交流或在小组内交流,互相指正。 4随机抽查学生的朗读情况,全班同学在课本上作好标记,最后一起评价。 (二)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教师进行学法指导。 (1)字词句一一落实,尽量做到对应翻译。 (2)尽量翻译出原文的语言风格。 (3)积累常用文言词语的用法。 2小组合作,结合书下注释、查工具书或者查阅资料将课文逐句翻译一遍。(用笔在书 中圈点出不能准确把握的地方) 3组内交流自学过程中不能解决的问题,若仍不懂,则举手问老师,全班同学一同解决。教师注意点拨。 (三)演示人物。再现情景。 1小组内分配角色,使用道具,每个小组自行演示船头和船尾人物的位置、动作和神态。 (三人或二人演示,其他同学根据文本内容指挥和调整相应的细节问题) 2全班推选一个三人小组和一个二人小组,分别在讲台上演示船头和船尾人物的相关位置、动作和神态,全班同学尽力从细节处指导他们,使他们演示得更加形象逼真。 (这一环节的用意是:让学生从兴趣的角度出发去感受和理解文本,并且让学生能够尽快地熟悉文本,理解内容) 四、自我小结。整理积累 学生自我归纳整理本课积累的文言字词和句子,然后投影出示学生的整理情况,教师可以在出示的同时,进行补充和完善。(启发学生养成逐步积累的良好习惯) 1通假字 为字共三十有四有:同“又”,用来连接整数和零数。 诎右臂支船诎:同“屈”,弯曲。 左手倚一衡木 衡:同“横”,跟地面相平行的(跟“竖直”相对)。 虞山王毅叔远甫甫:通“父”,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2词类活用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峨冠:名词用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多髯:名词用作动词,长着很多胡须。 箬篷覆之箬篷:名词作状语,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 石青糁之石青:名词作状语,用石青。 居右者椎髻仰面椎髻:名词用作动词,梳着椎型发髻。 3重点句子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各样的事物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 (2)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很多胡须的是苏东坡。 (3)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书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 (4)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那人的眼睛正看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昕烧茶的声音。 (5)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其色墨:(-7迹)像蚊子的脚一样细小,笔画清清楚楚,它的颜色是黑的。 (6)技亦灵怪矣哉:技艺真是奇妙极了! 五、再次演示。试背全文 让学生再次演示第3段和第4段的情形,并让学生根据他们演示的情景试背第3、4段;同时让学生根据第2段的内容,在练习本上试画核舟草图,帮助自己对第2段进行背诵。 六、作业设计: 画出第2、3、4段有关核舟或者人物的图示,在此基础上背诵默写这三段。第二课时 一、自主合作学习,理清文章结构 (一)师生问答。 1核舟的雕刻者是谁?哪一个词概括了他雕刻艺术的特点? 明确:王叔远。特点是“奇巧”,下文紧扣“奇巧”说明作品。 2王叔远手艺的奇巧表现在哪些方面呢?(用原文语句回答) 明确:“能以径寸之木,为各具情态。” 小结:以上句子说明他所用原料体积小,而表现的题材很广,可见他有多方面的成就,而且构思巧妙,技艺高超。 3文章中写的是他的什么作品?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明确:“大苏泛赤壁”。“盖云”。 4展示自己课下所搜集的有关苏东坡游览赤壁的故事。 明确:1079年,苏轼被诬以诗诽谤朝廷,下狱,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但他以读书游览自娱,表现了旷达的胸襟。l082年,他曾两次到黄州城外的赤鼻矾游玩,并写下了著名的赤壁赋和后赤壁赋,下文中说的“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是苏轼在游玩中先后见到的景象,是脍炙人口的名句。“核舟”的题材大概就是由此而来的。 5这样看来,文章主体部分就是围绕核舟的主题“大苏泛赤壁”来进行说明的。那么作者在观赏了这个艺术品之后,有什么感想和评价呢? 明确:“技亦灵怪矣哉”,点明了全文的中心。 (二)自我总结 根据以上分析,学生自我总结课文的结构思路。 小组评议,然后推荐佳者在投影中展示。 教师根据学生们对自我总结的评价及修正,进行归纳,板书展示。 第一部分(1段),概述王叔远高超的技艺,点明核舟主题。(总说) 第二部分(25段),具体介绍核舟及舟上的全部情形。(分说) 第三部分(6段),在总述核舟概貌的基础上赞美,点明中心。(总说) 二、对文章主体部分的理解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阅读该部分。1标出显示作者说明顺序的词语。 舟首尾长中间船头舟尾船背。 标出各方位的雕刻内容。 中间(船舱):箬篷、窗。 正面 船头(游览者):左黄、中苏、右佛印。 舟尾(舟子):楫左右各一人。 背面船背:刻字。 2根据以上内容可以知道,主体部分的说明顺序是什么? 空间顺序:先正面后背面,正面先写中间再写船头、船尾。 3根据演示再现第2、3、4段的内容,小组合作学习。第2段:中轩(船舱)上:箬篷左右:小窗八扇启窗:雕栏相望闭之:右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第3段:(25句,写苏黄;67句,写佛印) 苏黄:“执”拿着手卷; “抚”共阅时的亲密动作; “指”“语”说明谈论和手卷有关的内容。 对苏黄的刻画和描写,足以表现人物的闲适生活、旷达胸襟。 佛印:袒、露、矫、昂、卧、诎、支、挂、倚。 阅读对佛印的形象描述,可以看出他是一个不拘于世俗礼法、一派闲散的世外之人。 第4段:两个舟子,一个悠闲自在,一个神情专注。 4为什么要这样雕刻呢? 明确:雕刻出的内容是静止的,但泛舟的主题却要给人以动态的感觉。从楫“横卧”及两个舟子的神态可以看出,这样写巧妙地表现了主题,突出了一个“泛”字。 5小结:作者对核舟的形状和舟上的人物形象进行了细致的描述,说明雕刻家构思的巧妙,赞扬了他的高超技艺,也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技艺的伟大成就。 三、语言赏析 1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 2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3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学生共同赏析: 第1句写出了佛印和尚的外貌和洒脱不群的神态,一派闲散、超脱尘世之情呼之欲出,与苏黄形成鲜明的对比。第2、3句描写细致入微,惟妙惟肖,一个悠闲自得,一个神情专注,渲染了舟中轻快愉悦的氛围。四、学生自我归纳写作特点学生自我归纳本文的写作特点,同时小组内交流。明确:1以空间为顺序。2语言准确、简练、生动。3人物描写细致入微。五、作业设计自选熟悉的一件物品,运用一定的说明顺序,进行准确、简练、生动的介绍。 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设计最突出的亮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学定教,以学论教。突出学生小组合作的力量,让学生自主地读,鼓励学生合作探究地学习。同时教师也融入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渗透。 2对文章内容理解设计巧妙。用学生的小组活动来演示再现核舟人物的位置、动作和神态等,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艺术性。 3突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的朗读,自主的学习和理解,自主的总结,极大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了以学为主、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理念。 有关资料 参考译文 明朝有个手艺特别精巧的人,名叫王叔远,(他)能够用直径一寸的木头,雕刻出宫殿、器具、人物,以及飞鸟、走兽、树木、石头,没有一件不是就着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各样事物的形状,各有各的神情姿态。王叔远曾经赠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刻的应当是苏东坡坐船游览赤壁(的情形)。 船从头到尾长大约八分多一点,高度约二分上下。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用箬竹叶做成的船篷覆盖着它。旁边开着小窗,左右各有四扇,一共八扇。打开窗户来看,雕刻有花纹的栏杆左右相对。关上窗户,就看到右边刻着“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边刻着“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用石青涂在刻着字的凹处。 船头坐着三个人,中间戴着高高的帽子、长着很多胡须的是苏东坡,佛印在他的右边,鲁直在他的左边。苏东坡、黄鲁直共同看着一幅书画横幅。苏东坡用右手拿着书画横幅的前端,用左手抚着鲁直的脊背。鲁直左手拿着横幅的末端,右手指着书画,好像在说些什么。 苏东坡露出右脚,黄鲁直露出左脚,各自略微侧着身子,他们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蔽在书 画横幅下面的衣褶里。佛印极像弥勒,敞胸露怀,抬头仰望,神情跟苏、黄不相同。(他)平放着右膝,弯着右臂支撑在船上,而竖起他的左膝,左臂挂着念珠挨着左膝,一念珠可以清清楚楚地数出来。 船尾横放着一支船桨。船桨的左右两边各有一个船工。在右边的船工梳着椎形的发髻,仰着脸,左手靠着一根横木,右手扳着右脚指头,好像在大声喊叫的样子。在左边的船工右手握着蒲葵扇,左手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