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学 教学大纲 进度计划.doc_第1页
小学生心理学 教学大纲 进度计划.doc_第2页
小学生心理学 教学大纲 进度计划.doc_第3页
小学生心理学 教学大纲 进度计划.doc_第4页
小学生心理学 教学大纲 进度计划.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生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22002 课程性质:必修总学分:3 总学时:54学时 其中讲授 54学时 实验0学时 习题0学时)开课学期:第二学期 适用专业:小学教育本科师范专业先修课程:心理学 大纲执笔人:赵雪艳(一)课程简介 1、小学生心理学是四年制师范本科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心理科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小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年龄特征的一门学科。 2、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和任务是:使师范生能比较系统地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比较全面地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与特征,能够初步运用心理学的知识解决小学教育中的问题,并为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奠定扎实的知识基础。 (二)本课程教学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 小学生心理学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学习其它教育理论专业课的基础。 (三)本课程教学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 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了解小学生心理学的基本原理,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和教育观;了解各年龄段小学生的认知发展和个性发展等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遵循这些规律;了解小学生的群体差异和个别差异,扬长避短,因材施教,促进教育教学工作。 (四)学生学习本课程应掌握的方法与技能 学生学习本课程应突出理论联系实际、渗透教育与心理实验。 (五)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是小学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和其它主干课程一起担负着教育基本理论知识的教育任务,但它起奠基作用。 (六)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目的要求 第一章 小学生心理学的对象、任务与方法(5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2)理解心理的实质 (3)了解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意义 (4)掌握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原则和方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心理学研究什么(2学时) 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二、心理的实质 第二节 为什么学习心理学(1学时)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怎样研究小学生心理学(2学时) 一、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二、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3、教学重点和难点 (1)心理的实质 (2)学习小学生心理学的意义 (3)小学生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 4、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心理的实质? (2)为什么要学习小学生心理学? (3)小学生心理学研究有哪些常用的基本方法?如何实际运用? 第二章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趋势及一般特征。 (2)理解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客观因素,明确活动在小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3)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单个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1学时) 一、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 二、环境和教育在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第二节 心理发展的动力(1学时) 一、心理发展的动力 二、教育和发展的辩证关系 第三节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2学时) 一、什么是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 二、小学生心理特征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三、小学生心理年龄特征的产生原因 3、重点和难点: (1)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趋势 (2)影响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因素 4、复习思考题: (1)试分析遗传、环境和教育在人的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2)什么是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年龄阶段性?它有什么特点? 第三章 小学生的注意(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注意的含义、外部表现、分类以及小学生注意发生发展的特点。 (2)理解注意的范围、分配、稳定、转移等品质及影响注意品质的因素。 (3)掌握小学生注意发生发展的年龄特点和规律,能分析小学生分心的原因并提出有效的防止措施。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注意的概述(1.5学时) 一、什么是注意 二、注意的外部表现 三、注意的分类 第二节 注意的品质(0.5学时) 一、注意的范围 二、注意的分配 三、注意的稳定 四、注意的转移 第三节 小学生注意的发展(2学时) 一、注意的发生 (一)原始的注意行为 (二)有意注意的萌芽 二、注意的发展 (一)无意注意的发展 (二)有意注意的发展 (三)注意品质的变化 三、小学生注意分散的原因与防止 (一)小学生良好注意力的培养 (二)注意分散的原因与防止 3、重点和难点: (1)注意的含义与分类 (2)注意的品质 (3)小学生注意的发展 4、复习思考题: (1)试比较注意的范围、注意的分配、注意的稳定和注意的转移 (2)试分析小学生良好注意力的培养 第四章 小学生的感觉与知觉(5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感觉、知觉的定义、分类、规律等基本概念、基本原理。 (2)理解感受性及其变化的规律、知觉的特性,能用实例予以说明。 (3)掌握小学生感知觉发展的特点、培养小学生观察力的方法,能运用感知觉的规律设计简单的教育活动。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感觉与知觉的概述(1学时) 一、什么是感觉 二、感觉的分类 三、什么是知觉 四、知觉的分类 第二节 感觉与知觉的基本规律(2学时) 一、感受性及其变化的规律 二、知觉的特性 第三节 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2学时) 一、感知觉在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二、小学生感觉的发展 三、小学生知觉的发展 四、观察力及其培养 3、重点和难点: (1)感觉、知觉的含义、分类;知觉的特性 (2)感受性变化的规律 (3)小学生感知觉的发展及观察力的培养 4、复习思考题: (1)试比较感觉和知觉的区别和联系 (2)知觉有哪些基本特性? (3)如何有效进行小学生观察力的培养? 第五章 小学生的记忆(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记忆的类型和基本过程等基本概念。 (2)理解识记、保持、再认、再现之间的区别与联系,重点掌握艾宾浩斯遗忘规律并能利用这一规律指导学习。 (3)掌握小学生记忆发展的年龄特点以及培养小学生记忆能力的方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记忆的概述(1学时) 一、什么是记忆 二、记忆的种类 第二节 记忆过程的分析(1学时) 一、识记 二、保持 三、再认和再现 第三节 小学生记忆的发展(2学时) 一、记忆的发生与早期表现 二、记忆的发展 三、小学生记忆能力的培养 3、重点和难点: 1记忆的含义、分类 2小学生记忆的发展与记忆能力的培养 4、复习思考题: (1)小学生记忆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2)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记忆效果? 第六章 小学生的思维与能力(6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思维定义、种类、思维过程、思维形式的基本概念。 (2)理解思维与语言的关系,能用实例分析、说明思维的过程。 (3)掌握小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与规律,学习用小学生能理解的语言组织教育活动。 (4)掌握小学生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与教育对策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思维和能力的概述(2学时) 一、什么是思维 二、思维的分类 三、思维与语言 四、能力与智力 第二节 思维过程与思维形式(1学时) 一、思维过程 (一)分析与综合 (二)比较与分类 (三)抽象与概括 二、思维形式 (一)概念 (二)判断 (三)推理 第三节 小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3学时) 一、思维的发展 (一)思维方式的变化 (二)小学生掌握概念的特点 (三)小学生判断和推理的发展 二、能力的发展 (一)能力、智力与智力测验 (二)小学生的创造力发展及其培养 3、重点和难点: (1)思维的含义与分类;能力与智力 (2)思维过程与思维形式 (3)小学生思维的发展特点 (4)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 4、复习思考题: (1)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和成人有什么不同? (2)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思维力? (3)小学生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与教育对策 第七章 小学生的言语(3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言语、语言、外部言语、内部言语等基本概念的含义。 (2)理解言语在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能区别言语与语言两个概念。 (3)掌握小学生言语发展的年龄特点,提出适合小学生特点的言语教育方案。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言语概述(0.5学时) 一、什么是言语 二、言语与语言的关系 第二节 言语在小学生心理发展中的作用(0.5学时) 第三节 小学生言语的发生(1学时) 一、言语的准备 二、言语的形成 第三节 小学生言语的发展(1学时) 一、语音的发展 二、词汇的发展 三、基本语法结构的掌握 四、言语功能的发展 3、重点和难点: (1)言语与语言的关系;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 (2)小学生言语的发生与发展 4、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内部言语和外部言语的特点? (2)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言语能力? 第八章 小学生的情感和意志(5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情绪、情感的定义和情绪情感的分类。 (2)掌握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年龄特点及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要点。 (3)掌握小学生意志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培养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途径。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小学生情绪情感的发展与培养(2.5学时) 一、情绪发展的基本理论 二、小学生情感发展的特点 三、小学生良好情感的培养 四、正确对待小学生的情绪障碍 第二节 小学生意志的发展和培养(2.5学时) 一、意志及其与认识、情感的关系 二、小学生意志行动的动机冲突 三、小学生意志品质的发展 四、小学生良好意志的培养 3、重点和难点: (1)情绪、情感的含义、二者的区别 (2)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 (3)小学生的动机冲突与意志力的培养 4、复习思考题: (1)如何根据小学生情绪情感发展的年龄特点对小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3)分析小学生意志发展的年龄特点和培养小学生良好意志品质的途径。 第九章 小学生的自我(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和学业自我概念。 (2)理解学业自我要领研究的意义。 (3)掌握小学生自我控制力培养的途径。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小学生自我发展的一般理论(1.5学时) 一、小学生的自我意识及其基本理论 二、影响小学生自我发展的因素 第二节 小学生的自我概念(1.5学时) 一、小学生自我概念的特点 二、小学生自我概念形成的心理机制 三、小学生自我概念与学习成绩 四、小学生自我概念研究的意义 五、增强小学生自我概念的措施 第三节 小学生的自尊及自我控制(1学时) 一、小学生的自尊 二、小学生的自我控制 3、重点和难点: (1)自我及小学生的自我发展 (2)小学生学业自我概念的形成、特点及增强措施 (3)小学生的自我控制 4、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教师对小学生的态度和评价对学生的自我评价的形成起主导作用? (2)你认为自我评价过高的学生,还是自我评价过低的学生,对其今后的发展更为不利?为什么? 第十章 小学生的人际关系(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交往的特点 (2)理解家庭状况、教师的期望、教学方式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 (3)掌握小学生同伴交往的心理意义。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亲子关系与小学生的心理发展(1学时) 一、父母的教养方式及其类型 二、家庭状况对小学生的影响 第二节 师生关系与小学生心理的发展(2学时) 一、关于师生关系 二、教师期望与学业成就 三、教师评定与小学生心理发展 四、教学方式对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影响 第三节 同伴关系与小学生心理发展(1学时) 一、小学生的同伴团体 二、同伴交往的社会心理意义 3、重点和难点: (1)父母教养方式的类型与学生心理发展的关系 (2)教师的期望对小学生心理的影响 (3)小学生同伴交往的心理意义 4、复习思考题: (1)小学生人际关系中最主要的心理成分是什么?为什么? (2)你认为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对发展小学生的人际关系的不足之处是什么?你有何好的设想? 第十一章 小学生的品德(4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了解社会性行为的概念、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特点。 (2)理解亲子交往、同伴交往对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意义。 (3)掌握培养和训练小学生社会性行为的几种重要方法。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品德概述(1学时) 一、品德与道德 二、品德的心理结构 第二节 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1学时) 一、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三、道德发展阶段论对小学生品德教育的启示 第三节 小学生品德的发展(1学时) 一、小学生道德认识的发展 二、小学生道德情感的发展 三、小学生道德意志行为的发展 第四节 小学生品德的培养(1学时) 一、小学生品德培养的途径 二、小学生品德不良的矫正 3、重点和难点: (1)社会性的内涵及同伴交往、亲子交往对小学生社会性发展的影响 (2)品德的心理结构;小学生品德的发展 (3)小学生良好品德培养的途径 4、复习思考题: 从总体上如何评价小学阶段学生品德的发展?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第十二章 小学生的学习(3学时) 1、教学目的和要求: (1)理解小学生的学习活动及其态度。 (2)理解小学生学习动机的主要理论和学习动机的特点。 (3)能运用理论知识分析小学生学习策略的培养和学习动机的激发。 2、教学内容: 第一节 小学生学习的特点(1.5学时) 一、小学生的学习活动 二、小学生的学习态度 三、小学生的学习策略及其培养 第二节 小学生的学习动机(1.5学时) 一、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相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