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网基站配套设备配置标准化方案_第1页
移动通信网基站配套设备配置标准化方案_第2页
移动通信网基站配套设备配置标准化方案_第3页
移动通信网基站配套设备配置标准化方案_第4页
移动通信网基站配套设备配置标准化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付费下载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移动通信网基站 配套设备 配置 标准化 方案 ( V1.0) (试行 ) 中国移动通信有限 公司 2007年 10月 目 录 1 总则 . 1 2 电源设备 . 2 2.1 电源设备配置原则 . 2 2.2 交流配 电箱 /屏配置方案 . 2 2.3 高频开关组合电源 配置方案 . 3 2.4 蓄电池组 配置方案 . 4 2.5 电源电缆配置方案 . 5 2.6 油机配置方案 . 5 3 空调设备 . 6 3.1 空调设备配置原则 . 6 3.2 空调设备配置方案 . 6 4 传输设备 . 9 4.1 传输设备配置原则 . 9 4.2 SDH 光传输设备基本要求 . 9 4.3 传输设备配置方案 . 10 5 天线设备 . 13 5.1 天线设备配置原则 . 13 5.2 天线设备配置方案 . 13 6 监控设备 . 14 6.1 监控设备配置原则 . 14 6.2 监控设备配置方案 . 14 6.3 监控设备 传输手段要求 . 15 7 一体化基站机房 . 16 7.1 一体化基站机房配置原则 . 16 7.2 一体化基站机房设备配置方案 . 19 1 1 总则 1.1 基站的电源、空调、 传输、天 线、 监控 及机房 等配套设备对移动通信 网络的正常 、可靠运行 发挥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 合理控制配套设备建设成本,提高投资效益,增强配套设备配置方案 的可靠性 和 合理性,特制定本标准化 方案 。 1.2 本标准化方案适用于中国移动 新建的无线宏蜂窝 基站 ,对于 新建的有专用机房的室内分布系统基站 及搬迁基站可参照执行 。 1.3 各省 公司应根据当地情况执行本 标准化方案 。 对于有特殊要求的基站,可 在执行本标准化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合理调整。 1.4 本标准化 方案未涉及的内容 ,应 执行 信息产业部 、 中国移动通信 有限 公司的 相 关标准和规范。 1.5 本 标准化 方案 由中国移动通信有限 公司 负责解释。 2 2 电源设备 2.1 电源设备配置原则 2.1.1 新建基站均配置 1 套交直流供电系统,分别由 1 台交流配电箱 /屏 、 1 套 -48V高频开关组合电源(含交流配电单元、高频开关整流模块、监控模块、直流配电单元)和 2 组(或 1组)阀控式蓄电池组组成。 2.1.2 交流配电箱 /屏 容量应按远期负荷容量配置。 2.1.3 高频开关组合电源机架容量按远期负荷配置,整流模块容量按本期负荷配置,整流模块数按 n+1 冗余方式配置。 2.1.4 蓄电池组容量应按近期通信负荷配置,并考虑一定的发展负荷需要。 2.1.5 蓄电池组的后备时间应 综合考虑基站的重要性、市电的可靠性、运维能力 、机房楼板荷载、机房面积等因素 确定。 2.1.6 基站交流电源进线电缆按远期负荷容量设计;交流配电箱 /屏 至高频开关组合电源电缆线径按高频开关组合电源机架的满架容量计算;高频开关组合电源至蓄电池组电缆线径按照远期负荷容量,并满足放电回路电压降的要求选择;高频开关组合电源至无线机架的电缆线径按照无线机架满配置的最大用电负荷及供电回路的电压降要求选择;交流配电箱 /屏 至空 调机的电缆线径按照空调机的容量选择;各种设备的接地线按照通信局(站)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规范( YD5098-2005)中的相关要求选择。 2.1.7 基站防雷系统的设置应符合中国移动通信企业标准基站防雷与接地技术规范( QB-W-011-2007)的要求。 2.1.8 新建基站地线系统应采用联合接地方式,即工作接地、保护接地、防雷接地共设一组接地体的接地方式。在机房内应至少设置 1 个地线排。 2.2 交流配 电箱 /屏 配置方案 2.2.1 新建基站要求引入一路三类以上(含三类)的市电电源。乡镇 及农村基站交流电源引入容 量建议 为 15kW(自建变压器的基站,变压器容量建议按照 20KVA 选定),一般市区、城郊及县城基站交流市电引入容量建议 为 20kW,特大城市密集市区基站, 3 交流市电引入容量建议 为 25 kW 30kW,各省公司可根据 基站 实际需求对市电引入容量进行调整 。 2.2.2 乡镇及农村基站 交流配电箱 /屏 参考 配置如下 ( 各省公司可根据 基站 实际需求对输入、输出分路配置进行调整 ) : (1) 系统输入:三相 380/220VAC,进线开关容量为 63A; (2) 交流配电输出分路:三相 40A 2、 25A 2,单相 16A 3、 10A 3。 2.2.3 市区、城郊及县 城基站交流配电箱 /屏 参考 配置如下 ( 各省公司可根据 基站 实际需求对输入、输出分路配置进行调整 ) : (1) 系统输入:三相 380/220VAC,进线开关容量为 100A; (2) 交流配电输出分路:三相 63A 2、 25A 3,单相 16A 3、 10A 3。 2.2.4 新建基站建议配置市电 /油机切换开关、移动油机应急接口,油机应急接口配置 为标准插头式。 2.2.5 稳压器和智能电表可根据需求选配。 2.3 高频开关组合电源 配置方案 2.3.1 乡镇及农村基站高频开关组合电源机架容量 建议 按 300A 配置 ,市区、城郊和县城基站高频开关组合电源机架容量 建议 按 600A 配置, 整流模块容量按本期负荷配置,整流模块数按 n+1 冗余方式配置 , 各省公司可根据 基站 实际需求 对开关电源机架容量进行调整 。 其中: n= 基站设备直流负荷 +蓄电池充电电流(按基站蓄电池组总容量 /10 进行计算) /本期配置单个整流模块容量,进位取整数。 2.3.2 高频开关组合电源采用 30A 或 50A 的 整流模块。 2.3.3 满架容量为 300A 的高频开关组合电源 直流配电分路参考配置如下( 各省公司可根据 基站 实际需求 对分路 配置 进行 调整 ) : 一次下电分路 : 100A 4、 63A 10 二次下电分路: 32A 2、 16A 2 2.3.4 满架容量为 600A 的高频开关组合电源 直流配电分路参考配置如下 ( 各省公司可根据 基站 实际需求 对分路 配置 进行 调整 ) : 一次下电分路: 100A 6、 63A 12 二次下电分路: 32A 2、 16A 4 4 2.4 蓄电池组 配置方案 2.4.1 新建基站宜配置 2组蓄电池,机房条件有限制或后备时间要求较小的基站可配置 1 组蓄电池。 2.4.2 蓄电池组的容量建议 采用 300Ah、 500Ah、 800Ah 三种容量 。 2.4.3 蓄电池组的后备时间 建议如下( 具体 蓄电池后备时间要求 应 根据 基站重要性、市电可靠性、运维能力 、 机房 条件 等因素 确定 ) : 基站场景 蓄电池组后备时间要求 市区基站 3h 城郊及乡镇基站 5h 农村及山区基站 7h 2.4.4 蓄电池组的配置方案建议如下: (1) 后备时间为 3 4h 的基站 近期基站载频数 直流测算负荷 (A) 蓄电池组配置( Ah) 12 46 1 300 13 24 49 88 2 300( 1 500) 24 88 2 500( 1 800) (2) 后备时间为 5 6h 的基站 近期基站载频数 直流测 算负荷 (A) 蓄电池组配置( Ah) 6 25 1 300 7 18 28 67 2 300( 1 500) 18 67 2 500( 1 800) (3) 后备时间为 7 8h 的基站 近期基站载频数 直流测算负荷 (A) 蓄电池组配置( Ah) 6 25 1 300 7 12 28 46 2 300( 1 500) 12 46 2 500( 1 800) (4) 后备时间为 10h 以上的基站 近期基站载频数 直流测算负荷 (A) 蓄电池组配置( Ah) 4 18 1 300 5 12 21 46 2 300( 1 500) 12 46 2 500 2.4.5 对于 VIP 基站 及 地理位置较偏远 、 应急发电 不便 的海岛、山区和农村基站可适当增加蓄电池组后备时间。 5 2.5 电源电缆配置方案 基站内电源电缆 应采用铜芯非延燃聚氯乙稀绝缘及护套软电缆,各种用途电缆截面积及颜色选择见下表: 2.6 油机配置方案 基站用车载油机、便携式油机及固定油机可根据 实际 需求配置。 电缆用途 电缆截面积选择 颜色选择 备注 交流市电引入电缆 4 16mm2 (市电引入容量为 15kW) 外护套为黑色,内绝缘层分别为 A 相黄色、 B 相绿色、 C相红色、中性线黑色 若采用 五芯电缆 引入,要求 :外护套为黑色,内绝缘层分别为 A 相黄色、 B相绿色、 C 相红色、中性线兰色,地线为黄线相间色 当市电引入距离 200m 时,应相应增大电缆线径,室外采用铠装电缆 4 25mm2 (市电引入容量为 20kW) 4 35mm2 (市电引入容量为 25 30kW) 高频开关组合电源交流引入电缆 4 16mm2 (满架容量为 300A) 4 25mm2 (满架容量为 600A) 空调机电源电缆 5 4mm2 ( 3HP 或 5HP 三相空调机) 蓄电池组电缆 1 70mm2 正极电源线采用红色,负极电源线采用兰色 95 无线设备机架电缆 一般 由无线设备厂家提供 地线引入电缆 1 95mm2 黄绿色 高频开关组合电源工作地线 1 70mm2 兰色 交流配电箱 /屏 保护地线 1 16mm2 黄绿色 高频开关组合电源保护地线 1 16mm2 无线设备机架保 护地线 1 16mm2 一般可由无线设备厂家提供 走线架的接地线 1 16mm2 电池铁架的接地线 1 16mm2 6 3 空调设备 3.1 空调设备配置原则 3.1.1 根据无线设备和传输设备对机房环境的要求,基站室内温度范围为 1030,湿度范围为 15% 80%。 夏季空调室内计算温度为 28,计算相对湿度为 50%。 3.1.2 考虑到通信设备扩容的需要,基站空调机应根据远期的设备散热量配置。 3.1.3 严寒 地区、寒冷地区的 基站 宜选择热泵型舒适性空调机 , 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和温和地区的 基站 ,宜选择冷风型舒适性空调机。 此外, 为了 降低空调运行成本, 各省公司 可根据当地室外空气环境情况选择基站节能型 空调 机 ( 包括基站通风、换热节能系统或 一体化节能型空调机 ) 。 3.1.4 空调机 应满足基站监控系统的要求,采用智能空调监控接口 。 3.2 空调设备配置方案 3.2.1 基站机房空调设备的配置方案 建议如下(各省公司可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基站重要性等对空调配置方案进行合理调整) : 7 气候分区 机房面积 ( m2) 无线设 备的载频配置 (N:个 ) 空调机配置 空调机类型 严寒地区 A 15 N 24 3HP 机 1 台 热泵型舒适性空调机 25 N 36 5HP 机 1 台 15 1000kg/m2。 7.1.8.2 在楼顶安装一体化 基站 机房,采用六面体机房, 工字梁架空,将机房固定在工字梁上。 ( 1) 机房地面钢构支架要求: 3mm 厚钢板折弯成型,热镀锌处理,田字型结构,加强间距不 大 于 600mm,整体焊接,表面承重 1000kg/m2。 ( 2) 工字 梁 要求:梁跨度 3m 时,使用 16 号工字钢,梁跨度在 3m 6m 之间时,使用 20 号工字钢,梁跨度超过 6m 时中间需 增加支撑。 18 7.1.9 防盗门 防盗门相关要求如下表,未规定项目可根据各省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项目 规格 等级 工业 尺寸 (高 宽 ) 2050 960mm 防火等级 甲级 门锁 防火等级 工作温度 -35 80 开启方式 向室外开 启 防护等级 IP55 7.1.10 走线架 7.1.10.1 室内走线架采用 扁钢 或铝合金材料 ,表面 需 经过抗氧化喷塑或镀锌烤漆等处理 。 7.1.10.2 室内 走线架底部距 地板 高度 2.4m。 7.1.10.3 室内 走线架宽度 0.4m 0.6m。 7.1.10.4 室内 走线架承受电缆荷载能力 0.5N/m,固定点间距 1.5m。 7.1.11 地面材料 7.1.11.1 在地面 上安装一体化基站机房,机房地面采用地面砖,地面砖采用 400400mm 或 500 500mm 浅色防滑砖 。 7.1.11.2 在楼顶上安装一体化基站机房, 当采用工字梁架空安装时, 机房地面采用600 600 30mm 或 600 600 45mm 防静电地板,地板与地板钢架之间采用 2mm 钢板。 7.1.12 接地铜排 接地铜排 规格为 400 100 5mm。 7.1.13 机房外观 一体化基站机房外墙板为内外双白,屋顶板为内白外蓝。 各省可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7.1.14 在楼面建设一体化基站机房,必须由有资质的设 计院对原楼面进行承重勘察,并出具承重报告。承重不符合要求的楼面,严禁建设一体化机房。 7.1.15 一体化基站机房的抗风、抗震等措施必须由有资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