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检测方案.docx_第1页
桩基检测方案.docx_第2页
桩基检测方案.docx_第3页
桩基检测方案.docx_第4页
桩基检测方案.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颍河治理项目中市办集中安置区基桩检测方案目 录一、编制依据2二、工程概况2三、试验检测项目、数量及现场要求2四、检测时间2五、测试成果及期限25.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35.1.1、静载仪器设备35.1.2、静载检测技术45.2 低应变动测45.2.1、测试仪器和激振设备45.2.2、桩头处理45.2.3、测试参数设定45.2.4、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45.2.5、检测数据分析和判定45.2.6、检测报告4一、编制依据1.1、阜阳颍河综合治理项目中市办集中安置区施工图纸。1.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二、工程概况本工程由19栋单体工程和商用裙楼组成,楼号分别为,建筑面积约30万平方米,基础为桩基,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桩基为预应力静压混凝土管桩,主楼管桩型号为PHC-500(125)AB-C80。商用裙楼管桩型号为PHC-500(100)AB-C80。三、试验检测项目、数量及现场要求3.1测试内容包括单桩竖向抗压静载测试、低应变动测。3.2、检测数量、方法:每个楼预应力管桩进行3根(极限值4600KN)单桩静载荷试验,以准确测定该桩基工程的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主楼抽检50%低应变检测,且每承台或柱下不少于1根,检测位置和数量见附图。3.3现场要求: 现场场地平整,道路通畅,便于吊、卡车进出场及起吊设备;提供220V和380V交流电用以照明和设备用电。试桩期间,试桩静载设备2倍桩长范围内不得有重型机械或将产生振动设备的作业,确保检测数据的正确和检测工作的正常进行。低应变检测前须将每工程桩全部开挖且将桩顶处理后进行。承载力检测的休止时间设计要求28天,但根据阜阳历年来其他工程施工经验和本区域地质情况,一般休止时间7天即可进行静载力检测试验。四、检测时间抗压静载检测速度为4天/组(包括设备安装及检测);低应变动测条件具备,检测时间由委托单位提前一天通知。一般在一天即可完成现场检测工作。五、测试成果及期限1、静载确定实测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提供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的Qs曲线和slgt曲线以及成果汇总表。2、低应变所测桩桩身完整性曲线和判断及缺陷描述。3、每项试验结束后两天内提供速报,每个单项的检测工作结束后一周内提供正式报告。注:需委托方在现场检测前提供地质勘察报告、成桩记录和桩位平面图,以供现场检测安排,分析参考。5.1 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荷试验5.1.1、静载仪器设备 静载试验设备主要由主梁、次梁、锚桩等反力装置,千斤顶、油泵加载装置,压力传感器或荷重传感器等荷载测量装置,位移传感器等位移测量装置组成。1、反力装置:静载试验加载反力装置根据现场条件选用锚桩横梁反力装置。我们确保锚桩横梁反力装置提供的反力不小于最大加载量的1.2倍,并且在最大试验荷载作用下,确保加载反力装置的全部构件不应产生过大的变形,有足够的安全储备并对锚桩抗拔力(地基土、抗拔钢筋、桩的接头混凝土抗拉能力)进行验算,并监测锚桩上拔量。以确保检测过程的安全可靠。千斤顶承压板基准梁试桩锚桩试验装置示意图垫块枕头次梁拉杆锚笼锚桩主筋地表锚桩试桩次梁基准梁基准桩主梁锚桩主梁2、荷载测量设备:荷载测量采用通过用放置在千斤顶上的荷重传感器直接测定, 采用荷重传感器的测量误差不大于1%。本工程选用的千斤顶的最大试验荷载对应千斤顶量程的30%80%。试验用油泵、油管在最大加载时的压力不超过规定工作压力的80%,当试验油压较高时,油泵应能满足试验要求。沉降测量设备:基准梁长度、刚度均能满足试验要求。基准梁的一端固定在基准桩上,另一端应简支于基准桩上, 以减少温度变化引起的基准梁挠曲变形。采取有效遮挡措施,以减少温度变化和刮风下雨、振动及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反力装置试桩中心与锚桩中心试桩中心与基准桩中心基准桩中心与锚桩中心锚桩横梁4(3)D且2.0m4(3)D且2.0m4(3)D且2.0m注: D为试桩、的设计直径或边宽。沉降测定平面在桩顶200mm以下位置,测点应牢固地固定于桩身,在其两个方向对称安置4个百分表或位移传感器, 沉降测量采用大量程百分表,量程(0-50mm),全程示值误差和回程误差分别不超过40m和8m,相当于满量程测量误差不大于0.1%。沉降测量误差不大于0.1%FS,分辨率优于0.01mm。5.1.2、静载检测技术1、系统检查在所有试验设备安装完毕之后,应进行一次系统检查。对试桩施加一较小的荷载进行预压,消除整个量测系统和被检桩本身由于安装、桩头处理等人为因素造成的间隙而引起的非桩身沉降;排除千斤顶和管路中之空气;检查管路接头、阀门等是否漏油等。如一切正常,卸载至零,待百分表显示的读数稳定后,并记录百分表初始读数,即可开始进行正式加载。2、维持荷载:本工程抗压桩采用两循环加载卸载法1)逐级等量加载:分级荷载为最大加载量的1/10,其中第一级可取分级荷载的2倍即20%,2)每级荷载施加后按第5、15、30、45、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以后每隔30min测读一次。3)试桩沉降相对稳定标准: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顶的沉降量连续两次在每小时内不超过0.1mm,可视为稳定(由1.5h内的沉降观测值计算)。4)当桩顶沉降速率达到相对稳定标准时,再施加下一级荷载。5)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的0.7后即卸载。6)卸载时,每级荷载维持1h,按第5、15、30、60min测读桩顶沉降量;。7)再次按慢速维持荷载法进行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的0.9后维持24小时,再加载至最大试验荷载后按慢速法进行卸载。8)加、卸载时应使荷载传递均匀、连续、无冲击,每级荷载在维持过程中的变化幅度不得超过分级荷载的10%3、终止加载条件1)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5倍。当桩顶沉降能稳定且总沉降量小于40mm时,宜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超过40mm。2)某级荷载作用下,桩顶沉降量大于前一级荷载作用下沉降量的2倍,且经24h尚未达到稳定标准。3)达到设计估算的试桩极限抗压承载力的1.1倍。4)当荷载沉降曲线呈缓变型时,可加载至桩顶总沉降量6080mm;在特殊情况下,可根据具体要求加载至桩顶累计沉降量超过80mm。4、试验资料记录静载试验资料准确记录。试验前应收集工程地质资料、设计资料、施工资料等,填写桩静载试验概况表,概况表包括三部分信息,一是有关拟建工程资料,二是试验设备资料,千斤顶、压力表、百分表的编号等,三是受检桩试验前后表观情况及试验异常情况的记录。5、 检测数据分析1)、绘制竖向荷载-沉降(Q-s)、沉降-时间对数(s-lgt)曲线,需要时也可绘制s-lgQ、lgs-lgQ等其他辅助分析所需曲线,并整理荷载沉降汇总表。2)、确定实际单桩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5.2 低应变动测5.2.1、测试仪器和激振设备桩基低应变测试仪(PIT),测量响应传感器为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激振设备采用力锤5.2.2、桩头处理桩顶条件和桩头处理好坏直接影响测试信号的质量。对低应变动测而言,判断桩身阻抗相对变化的基准是桩头部位的阻抗。因此,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等同。灌注桩应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桩顶表面应平整干净且无积水;应将敲击点和响应测量传感器安装点部位磨平,多次锤击信号重复性较差时,妨碍正常测试的桩顶外露主筋应割掉。5.2.3、测试参数设定从时域波形中找到桩底反射位置,确定桩底反射的时间,根据c =2L/ t,计算波速c。桩长参数以实际记录的施工桩长为依据。测试前桩身波速可根据本地区同类桩型的测试值初步设定。再根据前面测试桩的真实波速的平均值,对初步设定的波速作调整。5.2.4、传感器安装和激振操作 传感器安装点 激振锤击点传感器的安装面应通过耦合剂与桩顶面紧密接触,耦合剂(一般选用黄油)层尽可能薄。激振以及传感器安装均应沿桩的轴线方向。传感器安装点与激振点距离和位置见上图:桩径较大时,宜增加检测点数量,通过各接收点的波形差异,大致判断浅部缺陷是否存在。每个检测点有效信号数不宜少于3个,而且应具有良好的重复性,通过叠加平均提高信噪比5.2.5、检测数据分析和判定1、通过单根桩桩身波速统计确定桩身波速平均值当桩长已知、桩底反射信号明确时,在地质条件、设计桩型、成桩工艺相同的基桩中,选取不少于5根类桩的桩身波速值按下列三式计算其平均值 式中 桩身波速的平均值;ci第i根受检桩的桩身波速值,规范JGJ106-2003要求ci取值的离散性不能太大,即ci/5%; L 测点下桩长; T速度波第一峰与桩底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 f 幅频曲线上桩底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n参加波速平均值计算的基桩数量(n5)。2、桩身缺陷位置桩身缺陷位置计算采用下列两种方式之一: 式中 x 桩身缺陷至传感器安装点的距离; tx速度波第一峰与缺陷反射波峰间的时间差; c 受检桩的桩身波速,无法确定时用cm值替代; f 幅频信号曲线上缺陷相邻谐振峰间的频差。缺陷桩典型时域信号特征 缺陷桩典型速度幅频信号特征3、桩身完整性类别判定依据实测时域信号特征进行桩身完整性判定的分类标准见下表,同时检测分析人员结合缺陷出现的深度、测试信号衰减特性以及设计桩型、成桩工艺、地质条件、施工情况等综合分析判定。 桩身完整性判定 类别时域信号特征2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2L/c时刻前出现轻微缺陷反射波,有桩底反射波有明显缺陷反射波,其他特征介于类和类之间2L/c时刻前出现严重缺陷反射波或周期性反射波,无桩底反射波;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