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羚羊木雕》教案设计.doc_第1页
《羚羊木雕》教案设计.doc_第2页
《羚羊木雕》教案设计.doc_第3页
《羚羊木雕》教案设计.doc_第4页
《羚羊木雕》教案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羚羊木雕教案设计教师: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上犹二中 邮编:341200电话邮箱:教学课题:羚羊木雕教案背景:语文新课程改革已经进行的如火如荼,新课程理念包含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而网络又给教师们的教学理念的变革提供了极大的方便。有人说:网络是双刃刀,它毒害了一批青少年,拖垮了一代人;有人说:网络成就了一批人,一些名人经网络炒炒,名气大振,而我展现的是网络给老师们极大的方便:教学理念的沟通,专业知识的获取。教材分析:本课安排在新课标人教版第五单元的第22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这个单元写的都是以亲情相关的话题。羚羊木雕是篇小说,以第一个称“我”来串联起整个故事,写的是由于羚羊木雕所引发的三代人的沟通的问题,父母看重木雕的物质层面上的“贵重”,“我”和奶奶看重的是木雕精神层面上的“贵重”。文中提出的问题很令人深思:“可是,这能全怪我吗?”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概括内容大意,分角色朗读课文。教学难点:面对三代人的代沟问题,学习在论辩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教学目标:积累字词,学习概括文章大意;学习揣摩人物的心理,分角色朗读课文,和文中的人物进行“对话”;在论辩中寻找处理代沟问题的办法。教学方法:启发法,情境法,分角色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教学过程教学设备1、导入:唐代伟大的诗人李白写有一首诗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暗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从中可见友情的可贵,它是无法用金钱去衡量的。接下来我们要学习的一篇课文羚羊木雕,想一想文中的父母是不是也这样认为的呢?2、新授(1)课前自主学习知多少?请给加粗的字注音,解释词义:抹、攥、逮、怦怦、树杈、寒战学生板书字音,解释词义(多媒体展示)除此之外,你还知道这几个词的含义吗?自作主张、仗义、形影不离、满不在乎。学生说,教师讲评。自作主张:不跟别人商量,按自己的见解解决。形影不离:形容关系密切。满不在乎:完全不放在心上。多媒体展示要学习的字词,答案。抹:揩,擦。攥:用手握住。怦怦:形容心跳。树杈:树上开杈的地方。寒战:由于寒冷或害怕而发抖。(2)快速阅读课文,请把下列一句话补完整。学生默读,每个学生准备好笔记本写:_(谁)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木雕,“我”不情愿去_(干什么)因为虽然万芳给回了木雕给“我”,但父母伤害了_(谁)写好的学生举手,教师视学生反应情况,根据实际情况,点学生作答。(学生看着学生展示出的问题说)讲评。多媒体展示自主学习的问题。(3)分角色朗读文中写到“我”被逼着去要回羚羊木雕,谁来尝试分角色读一读(1-16)段?注意揣摩准人物的说话语气和人物心理。学生准备3-5分钟,(3个学生合作,1人 读妈妈说的话,1人试读爸爸说的话,1人 读“我”说的话,其系的学生补充三人对话之外的文字)。学生朗读,读完后,学生点评:语气恰当与否,有没有把握好人物心理。教师示范:如“爸爸不是说给了我了吗?”我小声地说:注意此处“我”底气不足,小心地试探父母的心理。3、自主合作探究(1)文中多处显示了“我”的不情愿,请你找出几处(写“我”的语言、动作、环境描写等)讲评答案:如语言描写:“不!“我哭着喊了起来我再也受不了了,推开妈妈的糖盒;如动作、心理描写:我手里攥着万芳送给我的小刀一路走,一路想,叫我怎么说呢?她还会想以前一样和我要好吗?等等。多媒体展示答案。(2)既然父母明明知道这样的做法会伤害小孩的心,那他们认为要回羚羊木雕的理由是什么?学生找出写到有关形容木雕的词:来历_,构造_,出现几个相近含义的词形容木雕_、_、_、_。讲评答案。羚羊木雕的来历:“爸爸从非洲带回来送给我的”;构造:“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相近或相同的形容木雕的词:贵重、贵重、贵重、名贵、贵重。多媒体展示答案。可参考:Administrator,文件名:新建microsoft.word文档(3)doc。(3)你认为“我”知道羚羊木雕很贵重吗?从文中找出句子证实。“我”认为木雕更名贵,还是友情更为可贵?学生按照以前课上的分组,分成8个小组,讨论可以自由选择探究的问题,由小组长汇报讨论的结果。教师讲评:4、拓展延伸(1)文中结尾有一句话这样写到:“可是,这能全怪我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举手表达自己的意愿。教师讲评。(大致表现这样的意思就可以:不能全怪我,父母也有责任。)(2)在日常生活中你碰到了类似的此类的事吗?因为两代人的观点不同,导致了不愉快的事情发生的,学生举手说,其余帮助他想想解决问题的方法。5、课内练习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来充当和事佬?为了避免家中不愉快事情的发生,“我”很少和父母沟通在学校中发生的事,某日班主任向父母汇报“我”期中考试的情况,不巧,“我”的语文下降了,父母开始限制“我”看课外书的时间,说看课外书,把心看野了,你说“我”该怎么办?学生说,教师点评。6、小结有一句话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父母的为子女操劳一生,他们毕竟是我们的长辈,我们是他们的晚辈,他们有些做法会伤害小孩的心灵,做小孩的也该站在他们立场想想如何沟通。这样一家人就会特别和谐、融洽。7、板书(黑板上板书)设计:正板22、羚羊木雕 祖(奶奶)看重友情,不赞成要回木雕三代人的沟通:儿子、儿媳:(父母)看重金钱,赞成要回木雕。孙:“我”看重友情,不赞成要回木雕。祖、孙失败,批评重利不重情的做法。副版:字词抹:m 攥:zun 逮:di 怦怦:png 树杈:ch 寒战:8、课外反思我曾经在2010年下学期在我所执教的班级上过这节课,在这节课上,教室后面坐着听我的课的老师给我作了至今仍让我受益匪浅的点评:要吃准课文,突出重难点,比方说学生的分角色朗读指导可以再细化,那到底如何细化。为了弄懂这个问题,我上网查阅了相关的信息,我认为最理想的答案是在这里:我是如何尝试通过羚羊木雕来指导学生朗读的。文章出处是:www.yuwen .123.comArticle20101246269.html.独抒性灵,文思飞扬我指导学生写作的观念教师:江西省赣州市上犹县上犹二中 邮编:341200电话邮箱:学生时代我特别喜爱读清代文人袁枚的项脊轩记,文中记得是日常生活中特别常见的事,却总是能催人泪下。以前,学生时代,我就这样以为:写文章,要抒发自己的真实感受为好,不必为了表现大的主题,而选用假大虚空的事例;而为了拔高主题,而套用一些陈词滥调则更不可取了。可是光想没有用,每次拿到作文题目,又不免搜肠刮肚一番,折腾了大半天,熬成了一篇大作,满心不怀信心地交上去给老师批改,不料却落个失望而归。现在,自己当了语文老师,当我兴致勃勃地布置了一篇作文交给学生写时,仔细看,一个班60多人,还真不少如我过去写作的“难看相”:搜肠刮肚,这儿翻翻,那儿看看,迟迟才握笔写,折腾了大半天,才挤出歪歪扭扭的几百字。“唉,写作文,苦差!”以上几个字是时下许多学生的真心话。而这批学生在写作时都不约而同地走入了这样的误区:一、堆砌辞藻,华而不实,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句子条理不清,段落杂乱无章,主题不集中;二、缺乏生活阅历,套用别人的生活阅历,无病呻吟,做作成分多,一看令人生厌;三、为了表现大的主题,内容空洞,不着边际。当然走入了这样的误区,作文肯定好不到哪儿去。作为老师,难免会为他们担心。为了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在2009年下学期至2012年上学期,我进行了三次大规模的作文训练,下面我把每次训练的情况反馈如下。2009年9月至2010年7月,我执教的是县城中学初一(15)、一(16)两个班的语文。这两个班的学生的特点是基础偏差,都是从偏远的小山村考入县城中学的,留守孩偏多。我做了初一(15)班的班主任,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比较了解;而对初一(16)班的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情况知之甚少。为了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我布置了2个班的学生每个星期写2篇日记,每篇日记要求200字以上,真实地记录发生在身边的事情。经过半年多的训练,两个班的学生的作文水平都有较大进步,在2010年暑假,语文报举办的暑期大看台中,我指导了10人参考比赛,有2个获二等奖,2人获三等奖,由于初一(15)班学生完在的日记的质量较高,获奖人数也较多。当然降除了学生的认真写之外,还少不了我的认真批改,通过这样的训练,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写作文,不必为了贪字多,而每次要求写到500字以上,也可以从小处着手,写身边的事,抒发真实的感受。后两次大规模的训练,我不再评细叙述过程,只简单提提效果,全班60多人,95%以上的学生知道写一件事情该从何处入手,语言也更加地流畅了。下面我就这几年指导学生作文的情况作简要的小节。而具体的训练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阅读名家、名作,陶冶情操,借鉴技法在名著的指导阅读上,我采取了三步走的策略。第一步,自己读名著,把自己读过的认为较为适宜学生阅读的著作介绍学生听。我了解到学生比较喜欢西游记,就在作文课上穿插一些关于西游记中的人物、情节的介绍,此处我要说明的是作为教师不要为了炫耀自己的才华,尽是挑些学生从来没有接触过的大作给他们讲,因为陌生感更会增添学生阅读名著的恐惧感。总而言之,由熟悉到陌生,由简单到复杂,才能把学生引入爱上阅读名著的大路。第二步,鼓励学生购买名著,阅读自己喜欢的名著。学生中真正爱读名著的人不多,他们怕困难。就拿“四大名著”来说吧,语言已较口语化了,但仍然有八成人以上的学生读不懂,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平时没有名著可供阅读,手头更多的是在学生看来较为通俗易懂的同龄学生的习作;即使有名著供给阅读,又因为生活阅历浅,语言积累少,根本读不懂,又谈什么从阅读中持找趣味呢?鉴于此,我还是建议学生从较为浅显、短小的名著开始读起,为了保证能反反复复地阅读,达到读懂,悟透、灵活掌握的程度,最好购买几本和味口相当的名著,如一千零一夜、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积累到了一定的程度时,不妨再向更难的阅读书籍迈进。第三步,学生交换自己购买的名著,交流阅读的心得体会。为了扩大学生阅读的广度,加深阅读的深度,我组织学生办了一个读书角。班上每名学生交上一本名著,全班共凑足了62本名著,按小组分配给4个小组长管理,谁借了谁的书,谁还了谁的书都有登记。我还倡导学生写读书笔记,从自己喜欢的名著中摘录喜欢的字词句,并写出自己喜欢的理由。经过半年时间的积累,他们都学会了写读书心得体会,学会了从他人的体会中学习更多关于阅读的知识和技巧以及写作的经验。总之,交流心得体会让他们获得了共赢。二、热爱自己的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仔细地观察身边的人、事物,倾注自己的真情,记录人、事、物。沈复的童趣可以说是独抒性灵、文思飞扬的佳作,作者写的是童年时代的一些琐碎的经历:观察蚊子飞舞,观察花鸟虫草,鞭打虾蟆。这一类事,几乎每个学生在童年时代都经历过,为什么移用到了自己笔下都黯然失色了呢?许多学生都深表困惑。原因很简单,文中作者简单的交代:“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用现在的话来说是因为有敏锐的观察能力。其实透过字里行间,我们还可以看出沈复还是个富有情趣且热爱生活的人。某日,初一(24)班某名学生特别诚恳地和我交流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让自己写的作文更加吸引人,打动人呢?我告诉她:“要热爱生活,仔细地观察生活中的人、事、物”倾注自己的感情,那笔下的人、事、物都鲜活起来。”为了纠正学生写作时人物千人一面,观念化、概念化的毛病,我用了半年时间指导学生学习观察身边的人、事、物。三、用文笔记录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可以是令人感动的画面,可以是令人忧愁的场景不必担心“我”的形象,关键在于展示真实存在的“我”,“我”刹那间的感想。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中摘录了繁星、春水中的诗句,用冰心女士“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其中有几句诗看似很简单,如:星星/只能白了青年人的发/不能白了青年人的心,”还有:母亲啊!/天上的风雨来了/鸟儿躲到它的巢里/心中的风雨来了/我只躲到你的怀里,”,其实仔细一品味,就可以发现诗中蕴含了生活的哲理和对母爱的深情赞颂。很多学生由于生活阅历的限制,对社会中的人、事、物,认识比较肤浅,在这一种情况下,如果刻意去表现大的主题,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还不如从小处着手,爱亲人爱朋友,爱老师等,扣住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去写,这样反而能打动人心。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肯定会浸透记录者的喜怒哀乐,不必担心只有喜、乐才是好事,才值得一记,怒哀其实也值得一写。就拿杜甫写的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来说,忧国之愁多么令人哀伤,同样触动人心。再拿陆游写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来说,虽年老位卑仍挂念祖国统一,其哀伤可以穿越几个朝代的爱国士志的心。所以,自古就有“国家不幸,诗家幸”的说法。诗人把自己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把自己的真情诉说出来了,他们的诗作都是上乘之作。为了克服因为担心表现不了大的主题,竟是写些不登大雅之堂的作品,我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