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综合试题(六).doc_第1页
高三历史综合试题(六).doc_第2页
高三历史综合试题(六).doc_第3页
高三历史综合试题(六).doc_第4页
高三历史综合试题(六).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三历史综合试题(六)一、单项选择题(48分)1、近几年,“达人”成为热门词语,有人考证该词最早见于论语“己欲立而立人(立人:使他人站得住),己欲达(达:通达事理)而达人”,下列言论与此观点有直接关联的是A“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B“过犹不及”C“仁者爱人” D“有教无类”2、人类的文化是交融的,各类节日习俗在发展中出现了互相渗透,出现了多重性质的综合。在岁时农事、宗教祭祀和纪念庆贺三大节日习俗中,具有共同因素的是:. 祈求丰收B. 宗教性 C. 庆贺幸福D. 娱乐性3、红楼梦中有这样的描写:第49回,凤姐用以包裹匙箸的洋巾,宝玉的俄罗斯出品的雀金裘髦衣,第105回,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昵,毕叽、天鹅绒等呢料。该材料反映了 A、清代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商品 B、进入中国的外国商品主要是纺织品 C、洋货大量涌入中国 D、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4、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5、上海申报的一则新闻报道中写道:“赣匪因石城兴国失守,知残局不能再支,朱毛彭等股约八万放弃于都、瑞金老巢西窜。”这份报道应该发布于 A、国民大革命时期 B、工农武装割据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6、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在日记中写道:“我欲打破其安占华北之战略,一则逼其军队不得不用于江南,二则欲其军队分略黄河南岸,使其兵力不敷分配,更不能使其集中兵力安驻华北。中倭之战必先打破其侵占华北之政策,而后乃可毁灭其侵略全华之野心。”为实现这一战略意图,国民政府组织了 A淞沪会战 B太原会战 C徐州会战 D武汉会战7、1948年1月,民盟召开三中全会并发表了三中全会宣言和政治报告,宣言指出:“欲实现中国的和平民主已不可能由谈判妥协中求之。我们必须粉碎一个独裁反动贪污腐化的政权,才能建立一个和平民主有效能的新政权。”民盟发表这一政治宣言的时代背景是A国民党政府对民主党派的迫害和人民解放战争进入反攻B中共中央发出召开政协会议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号召C蒋介石召开“行宪国大”并“当选”伪总统D民盟和其他民主党派积极谋求中间路线的推进8、1984年,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重点提高农副产品的收购价格,同时调整一些基础工业品的价格。材料表明当时价格改革的主要目的是 A深化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B发挥市场在产品价格调控中的积极作用C改变以前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的现象D促进工农业生产的协调发展9、十三行史料展记述“几乎所有亚洲、欧洲、美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都与广州十三行发生过直接的贸易关系。这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客观上造就了一个时期里著名的中西贸易中心和广州历史上令世上瞩目的经济文化的辉煌时代。”导致十三行兴盛的主要原因是 A民间贸易的兴盛和发展 B三角贸易的形成 C新航路的开辟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10、“欧洲的进步归功于更快的科学技术进步,也归功于对美洲大面积地区的征服和殖民所带来的年收入,以及来自它同亚洲和非洲的贸易所带来的年收入。”所体现的史观是A唯物史观 B全球史观 C现代化史观 D文明史观11有学者称: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几个满足的因素。当时有评论家评论说“知道美洲对钉子的需要量的人,如果没见到过美洲极大量地用木头建造的房屋,是会感到惊异的。”从这段评论中我们判断商业革命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哪方面的支持A技术支持 B原料的支持 C市场需求 D资本支持12、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校长克拉克克尔指出:“知识产业在20世纪后半期可能要产生如同铁路在19世纪后半期、汽车在本世纪上半期所起的作用,即成为国家发展的焦点,而大学则是知识产业的中心。”材料表明,20世纪六十年代,美国大学教育的根本着眼点是A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对人才的需求 B注重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C培养第二、第三产业发展后备人才 D加大知识经济产业的研究力度二、材料解析题(52分)13、从古至今,教育始终是传承文化和时代精神的最重要途径。中外教育史表明,教育内容变革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方今州县虽有学,取墙壁具而已,非有教导之官,长育人才之事也。唯太学有教导之官,而亦未尝严英选;朝廷礼乐刑政之事,未尝在于学;学者亦漠然,自以礼乐刑政为有司之事,而非己所当知也,学者之所教,讲说章句而已。今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今悉使置之不教,而教之以课试之文章,使其耗精疲神,穷日之力以从事于此。及其任之以官也,则又悉使置之,而责之以天下之国事.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学校,所以养士也。然古之圣王,其意不仅此也,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学校 材料二 明治以来,日本建立了从小学到大学的教育制度。1872年明治政府即引进西方近代国民教育机制,提出“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的目标,首次建立了义务教育制度。1900年开始实行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制度,l907年就学率达到了惊人的99!小学之上,有男女分校的5年制中学和初等技术学校,然后是专门为男学生设的3年制高中或4年制大学6改革教学内容,使自然科学占教学内容的一半左右。 摘自万峰明治维新以来的日本教育等材料三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实行男女同校等改革措施一-,在蔡元培的领导下,北京大学在1920年秋季起即正式招收女生,开我国公立大学招收女生之先例。北大还开办了不少平民学校和夜校等,努力服务于社会。 张卫民中国教育纪元的断代工程(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北宋的学校教育存在哪些弊端?对学校教育的认识,黄宗羲对王安石的看法有什么发展?这一发展有什么积极意义?(12分)(2)据材料二,概括明治维新以来日本教育改革有哪些特点?明治政府教育改革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10分) (3)从材料三看,蔡元培在推动我国教育近代化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这对推动近代社会发展有何影响?(10分)14、材料一 明清时期,兴起了一大批中小工商业城市,尤以江南地区为盛0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0丝织巨镇盛泽镇,本是青草滩上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因“丝绸之利日扩”,到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绫绸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每日中为市,舟楫塞港,街道肩摩。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 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材料二l9世纪中期西欧主要国家与中国城市和农村人口统计表 国家 总人口(单位:万人) 农村人口百分比 城市人口百分比英国(1850年) 约1800 48 52法国(1851年) 约3600 75 25中国(1851年) 约43200 89 11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兴起的有利条件。(6分)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城市经济发展的新特点(4分)(2)根据材料二,分别指出我国近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化的特点。(8分)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变化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什么?(2分)高三历史综合试题答案(六)一、单项选择题(48分)123456789101112CDACBBADCBCA二、材料解析题(52分)13、(1)弊端:地方学校未设教导官员;太学对教导官员选择不严;教学内容以应对考试的文章为主,忽视弄乙乐刑政等时务内容的教学。(每点2分,共6分) 发展:认为学校的功能不应仅局限于培养官员,还应该培养社会需要的相关人才;学校还应该成为评定国家大事是非(或评定天下是非,监督政府、评议政事)的机构。(4分) 意义: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反封建的民主启蒙思想。(2分) (2)特点: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学习西方先进教育机制;建立了比较完整的教育体系(或普及小学初中教育、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重视科技教育(或教学内容中自然科学的比重大)。(每点2分,共8分) 主要原因:明治政府领导人对现代教育的重要性有深刻的认识(或政府重视,措施得力)。(2分) (3)措施:实行男女同校;(2分)开办平民学校和夜校。(2分) 意义:推动男女在受教育权上平等或促进妇女解放;有利于提高中下层民众文化水平;有利于民主科学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6分)14、 (1)有利条件:交通便利;手工业发达,商业繁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