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doc_第1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doc_第2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doc_第3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doc_第4页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浙教版2019-2020学年七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考试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本大题有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 (共15题;共30分)1. (2分)纳米(nm)是一种长度单位,1nm=10-9m,纳米科技开辟了人类认识世界的新层面。纳米材料科技是纳米科技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nm100nm)的超细粉末,即可得到纳米材料。这种加工过程属于( )A . 化学变化B . 物理变化C . 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D . 既不是物理变化又不是化学变化2. (2分)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3. (2分)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生物都由细胞构成B . 生物都能进行光合作用C . 生物都需要以其他生物为食D . 生物都能繁殖4. (2分)为了纪念一些科学家对科学事业所作出的贡献,很多科学量的单位是用科学家的名字来命名的,下列用这种方法来命名单位的量是( ) 力 长度 电阻 质量 大气压 密度A . B . C . D . 5. (2分)湖州市的市花是百合花,市树是银杏树,它们的结构层次由小到大依次为( ) A . 细胞、组织、器官、植物体B . 细胞、器官、组织、植物体C .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植物体D . 细胞、系统、组织、器官、植物体6. (2分)下列关于“探究水温变化对金鱼呼吸的影响”实验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升高或降低水温的范围应该控制在10至20以内B . 金鱼的鳃盖或口开闭1次,可计数为金鱼呼吸2次C . 实验结论为水温的变化对金鱼的呼吸次数没有影响D . 实验组和对照组除水温外,其他条件应相同且适宜7. (2分)如图,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为更清楚地观察a处的细胞结构,视野由甲变为乙,必须进行的操作是( ) A . 将装片从上往下移B . 将凹面镜换成平面镜C . 调节粗准焦螺旋D . 换用高倍物镜8. (2分)实验前小明和同学们跃跃欲试,都想要测出最准确的数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小马说:“我只要认真按老师要求去做,就不会有实验误差”B . 小明说:“我只要测量方法正确了就不会产生实验误差”C . 小灵说:“我对同一个量多测几次,求出它们的平均值,就不会有误差了”D . 小高说:“你们这样只能减少实验误差,不可能没有误差,即使老师测量也会有误差”9. (2分)某校兴趣小组人口腔上皮细胞,但下列镜头上所标注放大倍数模糊不清现欲使视野中看到细胞数目最少,应选用镜头组合分别是( ) A . 甲和丙B . 乙和丁C . 乙和丙D . 甲和丁10. (2分)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的物态变化过程图象,以下从图象中获得的信息正确的是( ) A . 该物质是晶体B . 在ab段处于沸腾状态C . 在bc段处于沸腾状态D . bc段是熔化过程11. (2分)水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与生物生存、工农业生产、化学生产等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水的认识或观点错误的是( )A . 在自来水中滴入硝酸银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说明自来水不是纯净物B . 水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但是植物吸收到的大量水却主要用于蒸腾作用C . 在淡水资源缺乏的海岛上,可以用明矾或活性炭从海水中提取淡水D . 沿海地区“冬暖夏凉”,而沙漠地区“早穿皮袄午穿纱,晚上围着火炉吃西瓜”是因为水的比热远比陆地上的砂石、干泥土大12. (2分)人类对宇宙的探索永远在继续。下列对宇宙的认识与事实不符的是( ) A . 地球的自转,使地球上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B . 地震是地壳运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C .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全球由七大板块组成,相互不断发生碰撞和张裂D . 霍金提出了黑洞理论和宇宙无边的设想13. (2分)一些同学沉溺于电脑网络游戏,长时间的电脑电磁辐射对他们的身体有没有伤害呢?有人进行了动物实验:将雄性大鼠随机分成两组,相同喂养一组为对照组,置于正常环境中;另一组为辐射组,置于通电电脑前35cm处实验60天后获得数据如表由此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 组别雄性大鼠(只)体重增长数(g)精子畸形率(%)对照组886.3214.0838.5辐射组831.3511.4899.3A . 电脑电磁辐射会对人类的身体造成伤害B . 电脑电磁辐射影响雄性大鼠的生长发育和生殖机能C . 接受的电脑电磁辐射越强,动物的生殖能力越弱D . 动物的体重增长越慢,精子的畸形率越高14. (2分)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明历史,我国古代早就有人对自然现象进行观察和研究,留下了许多史料记载。 下列有关记载和相应物理本质的解释,其中不正确的是( )A . “山顶有泉,煮米不成饭” 山顶气压较低,泉水的沸点较高,水不容易沸腾B . “下雪不冷,化雪冷” 雪融化时要吸收热量C . “花气袭人知昼暖” 温度升高,分子的热运动加剧D . “酒香不怕巷子深” 分子会不停地运动15. (2分)下列关于温度、热量、内能和热值说法正确的是( ) A . 物体的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大B . 物体从外界吸收了热量,温度一定升高C . 物体的温度越高,具有的热量越多D . 不同燃料燃烧时,放出热量越多的热值越大二、 简答题(本题有9小题,20空格,每空1分,共20分) (共9题;共20分)16. (3分)观察和测量是科学学习的重要方法,请读出右图相关测量的数值。 (1)甲中被测物体的长度是_cm。 (2)乙中温度计所示的温度为_。 (3)一盒酸奶的体积为 250_(填单位) 。 17. (1分)观察除了要用_ 去看,用_ 去听外,更要用_ 去思考。观察还往往要借助_ 进行,这样可以扩大我们的观察范围。18. (3分)观察图中生物填空。 (1)图中 B、D 分别是_、_。 (2)上述动物从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是_(填字母) (3)下列图中和狮子属于一类的是( ) A . 鲸鱼 B . 鳄鱼 C . 娃娃鱼 D . 鲤鱼 19. (3分) (1)请写出图中托盘天平主要结构的名称: _ _(2)称量前要明确被测物体的质量不应超过天平的_。潮湿物品或化学药品_(填“能”或“不能”)直接放在托盘上。 (3)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若所用的砝码已磨损,则测量的结果会比物体的实际质量_(填“大”或“小”) (4)某同学使用天平称量前,调节托盘天平横梁平衡时,出现如图所示情况,他应如何调节?_ (5)现有同样的小螺丝钉若干,现在想知道螺丝钉共有几枚,小明设计了以下测量方法: a.用天平称出20枚螺丝钉的质量为8克;b.计算出每枚螺丝钉的质量为_克;c.将全部螺丝钉放在天平左盘,横梁平衡时,右盘的砝码为:50克1个,20克2个,5g一个,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螺丝钉的总质量为_克;d.计算出这些螺丝钉的枚数:_枚。20. (2分)对二甲苯(简称 PX)是塑料和合成纤维等化工产品的重要原料,常温下为无色液体、难溶于水、微毒、具有可燃性。PX 对国民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均具有重要作用。 (1)根据上述信息,写出 PX 的一点化学性质:_。 (2)常温下液态 PX 易蒸发变成气态,若环境温度升高,PX 的蒸发快慢将如何变化?_。 (3)由于人们对 PX 的认识不同,导致对建设 PX 化工厂的看法不一。下列观点中属于不支持建设 PX 化工厂的有 。(可多选)A . 我国 PX 供需缺口不断增大,且国内现有生产 PX 地区均未见影响居民健康的报道B . 针对我国现有的技术设备,国外生产 PX 的成功案例可参考价值不高C . 生产 PX 的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可以回收再利用,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D . 生产 PX 的过程中会对人体产生怎样的危害,目前没有相关专业机构可以鉴定21. (2分)物质由1态变为2态的现象叫做汽化。汽化现象需要3。(吸热、放热)汽化的两种方式有4和5。22. (2分)我国第一位“太空教师”王亚平在“天宫一号”授课时,将一个金属圈插入饮用水袋,抽出后,制作成一个水膜,往水膜表面贴上一片画有中国结图案的塑料片,水膜依然完好,如图甲所示,这表明分子之间存在_。用注射器向制作好的的水球内注入少量红色液体,水球变成一个“红宝石”,如图乙所示,这表明分子在_。 23. (1分)测量时,为使得结果更精确,可以采用多次测量取_的方法,尽可能地减少_ 24. (3.0分)读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点的经纬度是_。点位于东西半球中的_半球。 (2)图所示三个图幅大小相同的 “城市规划”地图,三个城市中,_城区面积最大。 三、 实验探究题(本题有5小题,17空格,每空2分,共34分) (共5题;共34分)25. (8分)小明猜想,水中加入别的物质后,可能会对水的凝固点产生影响,为了验证这一猜想,他将一些盐放入水中,并把盐水用容器盛好放入冰箱,研究盐水的凝固过程。每隔一定时间,小明就观察盐水状态测出温度,并将凝固过程记录的温度数据作成了凝固图像如图甲所示。 (1)从图像中可以看出,盐水冷却到第15分钟时呈_态,盐水凝固过程经历了_分钟。(2)观察图像发现,该物质凝固前降温比凝固后降温_(填“快”或“慢”)。 (3)盐水的凝固点为_。实验的结果验证了小明的猜想,因为与水相比,凝固点变_(填“高”或“低”)了。 (4)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乙所示,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26. (6分)实验题。 (1)浓硫酸与木炭共热生成CO2、SO2和H2O,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 (2)已知SO2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而CO2不能使红色的品红溶液褪色;SO2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而除去,而CO2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 试用下图所列各种装置设计一套实验来验证浓硫酸与木炭反应所得到的各种产物这些装置的连接顺序(按产物气流从左到右的方法)是_(填写装置的编号)(3)实验时,可观察到装置中A瓶的溶液褪色,C瓶溶液不褪色 则A瓶的作用是_;B瓶的作用是_;C瓶的作用是_(4)装置中所加固体药品是_,可验证的产物是_ (5)装置中所盛放溶液是_,可验证的产物是_27. (6分)小亮为了测量滨州特产“冬枣醋”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_处,然后调节_,使天平横梁平衡; (2)接下来进行了以下四项操作,如图所示:A 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m0;B 将部分冬枣醋倒入烧杯中,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冬枣醋的总质量m1;C 将烧杯中冬枣醋的一部分倒入量筒,测出这部分冬枣醋的体积V;D 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冬枣醋的总质量m2;以上操作步骤中有一步是多余的,它是步骤_(填步骤序号)。(3)由图可知待测冬枣醋的质量为_克,体积为_厘米3 , 冬枣醋的密度为_克/厘米3。 28. (8.0分)“探究水和砂子的吸热能力”实验器材如图所示,两个酒精灯、两个金属杯、两个温度计对质量相等的水和砂子进行加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怎样使水和干砂子吸收相同的热量?_。 (2)质量相等的水和干砂子吸收相等的热量时,_的温度升高较快,若升高相同的温度,_吸收的热量较多 (3)这个实验说明了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是_的 29. (6分)活动课上,张老师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将一个黄色的乒乓球和一个玻璃球全部埋入装有米的大烧杯中,摇晃烧杯一段时间,乒乓球从米中“跑”了出来。看到这个现象,同学们十分惊讶:为什么乒乓球能“跑”出来,而玻璃球不能“跑”出来? 针对这个问题同学们提出下列猜想:猜想1:因为乒乓球体积比玻璃球大;猜想2:因为乒乓球质量比玻璃球小。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两天后,同学们用准备的一些器材进行探究:取三个塑料空瓶A、B、C,在A、B、C瓶中装入质量不等的沙子,盖好瓶盖,分别测出它们的质量和体积;把三个瓶子全部埋入盛有米的容器中,敲击容器,观察现象;实验数据及现象记录如下表:(米的密度约为1.37g/cm3)瓶子编号体积/cm3质量/g现象A2214.4跑出米面B2838.6未跑出米面C14450.2跑出米面分析上述实验数据后回答:猜想1_(选填“正确”或“错误”);猜想2_(选填“正确”或“错误”)。你认为乒乓球能从米中“跑”出来的原因_。四、 分析、计算题(本题共3小题,30题4分,31题6分,32题6 (共3题;共16分)30. (4分)有一家工厂要制造一种特殊用途的钢铝罐,即钢罐内表面要压接一层0.25mm厚的铝片。他们先把薄薄的铝片装到钢罐内,与钢罐的内表面相贴,再往钢罐内灌满水,水中插入冷冻管,使水结冰,铝膜就紧紧贴在钢罐内壁。请你用所学的科学知识给予解释。请举两个实际例子说明水结冰的危害性。 31. (6分)有一支刻度均匀但示数不准确的温度计,50时测量值与实际值相同,当实际温度是10时,该温度计显示为14。 (1)将此温度计分别放入冰水混合物和标准大气压的沸水中,温度计的示数各为多少? (2)现用T表示测量值,用t表示实际温度,请写出T与t数学关系式。 32. (6分)大家对“乌鸦喝水”的故事不陌生吧。如图所示,现有一只容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