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昌硕诗文事略_第1页
吴昌硕诗文事略_第2页
吴昌硕诗文事略_第3页
吴昌硕诗文事略_第4页
吴昌硕诗文事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吴昌硕诗文事略 吴昌硕 道光二十四年甲辰 1844 夏历八月初一 生于浙江安吉县 初名俊 字仓石 后改为昌硕 七十后 以字行 尝自署缶庐 苦铁 破荷亭长 大聋等 民国十 六年 1927 十一月初六日卒于上海去驻随缘室 享寿八 十有四 吴昌硕是二十世纪初一位伟大的书画篆刻大师 他不仅把文人画的优秀传统推进到一个新的境界 在光宣 诗坛亦是鼎鼎独立的一面大旗 吴昌硕的诗集 前后所刻 恐有多次 光绪十五年己 丑 1889 开始刊印他的诗集 缶庐诗 初录铅椠 历劫 烽火 已是几同孤本 民国九年庚申 1920 吴昌硕 77 岁 在好友刘承干的帮助下 缶庐诗 重新加以删削 增 入新作 又续刊四卷 成木刻本 缶庐诗 并 缶庐别存 八卷 而题为 缶庐集 的重刊编选四卷本 从扉页起依 次为郑孝胥和朱孝臧所题 缶庐集 二页 王震作 缶庐 小像 一帧 未镌刻印年月 别存未收入 郑孝胥题名署 款 癸亥仲冬 缶翁是年 1923 八十岁 无论 缶庐诗 还是 缶庐集 收稿到 1921 年为止 而缶翁去世前六年 的精熟之作 散见于他的手稿 未曾木刻刊行 不能说不 是遗憾 一 光绪十九年 1893 二月 吴昌硕在上海编选他 50 岁 以前诗作四卷并别存一卷刊行 清人别集总目 作四卷本 题名 缶庐诗 卷首有吴昌硕中年的师友施旭臣 谭献两 序 这是吴昌硕诗集刊本之最早者 吴昌硕自跋 缶庐诗 曰 P19 图 予幼失学 复遭离乱 乱定 奔走衣食 学愈荒矣 然大雅宏达 不薄视予 恒语以诗 心怦怦动 心读古人 诗 仿为之 如盲人索途 茫然昧然 不知东西南朔也 积久成帙 无大题 无长篇 遣寥寂而已 稍出示人 人 怜而喜焉 遂大喜 拟付手民 庶无负良朋之鼓励与十余 年学吟之苦心 或宠以序 褒多而贬少 夫饰刍灵以衣冠 衣冠自衣冠 刍灵自刍灵耳 岂予所禁当哉 故删而不存 辄疏其缘起如此 淮南子 曰 使人信己者易 蒙衣自 信者难 倘谓自信 予何敢 光绪癸巳春三月 昌硕记 1893 年 缶庐诗 自跋 吴昌硕早年学诗 对他影响最大的就是为他诗集写序 的施旭臣 施旭臣 1890 年 名浴升 字紫明 安吉 人 与吴昌硕同里同学 比吴昌硕小五至六岁 施旭臣善 诗文 作诗不拘一格 以风骨气韵胜 为文则宗唐宋八家 能得神髓 昌硕先生早岁开始学诗 曾从旭臣受诗法 先 生每有所作 必持请改削 吴昌硕在 石交录 中说 余 与孝廉 指施旭臣 交最深 自始学诗 每成一篇 即以 就质 孝廉未尝学篆刻 而议论与余合 余每有所作 辄能道其深意 两人一同负笈杭州 拜诂经精舍俞曲园 门下 故交谊在师友之间 情深意笃 施旭臣还是吴昌硕的媒人 吴昌硕的岳父名施绶 湖 州人 当时在安吉县衙当差 与施旭臣颇熟 施旭臣把吴 昌硕介绍给他 施绶赏其人品才学 遂将爱女施季仙许配 给丧妻多年的吴昌硕 吴昌硕的诗对于性情相投的施旭臣而言 了解最切 其 缶庐诗 序曰 吾友吴子仓石 性孤峭 有才未遇 以薄尉待次吴下 其胸中郁勃不平之气 一皆发之于诗 尝曰 吾诗自道性情 不知为异 又恶知同 初为诗 学王维 深入奥窍 既乃浩瀚恣肆 荡除畦畛 兴至笔 输泻胸臆 电击雷震 倏忽晦明 皓月在天 至忱深思 跃然简编 呜呼 世之学者 誉合毁离 喜甘恶辛 其于 仓石诗 刺于目而辣于口 方摈抑之不遑 而仓石独于荒 江墟市之间 抱膝长吟 悄乎以思 旷乎以放 时而兀傲 时而愁悲 凡以自达其性情 不苟合于今 亦不强希于古 所谓克自树立者 殆无几乎 吴昌硕诗格之峻峭郁勃 恣荡放旷 兀傲辛辣 可谓尽道在这数语中了 从 缶庐 集 中 全部诗作之出发点 都不是为诗而作诗 其全部 内容 都源于其生活经历 其命运蹇顿 其交友从艺 直 抒胸臆 不择辞章 越到晚年 饱经世事 越多议论纵横 而长篇古风 也越发恣肆昂荡 在吴昌硕的眼里 施旭臣 为人无城府 交友以诚 乍见似落寞 及久乃弥肫笃 然世鲜有所知者 以故落落 寡合 或以为无知而欺之 孝廉亦知而不较焉 可惜的是 光绪十六年庚寅 1890 三月 施旭臣赴京会试 殁于京 寓 噩耗传来 吴的老师杨岘在寄吴昌硕 哭施紫明十韵 见 迟鸿轩诗集 中写道 君赴庚寅科礼部试 卒于京 寓 无子 贤配 寄母 家无所归 悲可知矣 施旭臣 的好友戴笠青 朱君莲夫妇义薄云天 为他料理后事 并 筹资汇集他的遗作刊印成 金钟山房诗集 吴昌硕痛失挚 友 在 跋 金钟山房诗集 后 记载其事 P20 图 子明先生客死之明年 戴君笠青 朱君莲夫妇既归其 榇于三千里外 又捡其诗若文若笔记 并先生尊人遗著同 授梓以传不朽 义举也 亦盛事也 俊尝学诗于先生 稍 稍解作五七字 皆先生之教也 先生贫而多病 依妇翁居 性 残书破卷纵横堆几上 尘盈勿顾也 每客吴门 榻俊 寓斋 篝 讲艺 漏三四下犹不倦 至得意处 击掌大笑 窗外栖鸟拍拍惊起 若怪人未睡者 此如目前事 而今已 矣 释氏言 人生如梦幻泡影 悲哉 夫人谁无死 死 而有戴 朱两君不忘故旧 始终图所以张之 则虽谓先生 不死可也 惜先生无兄弟无子 诸稿散佚不全 所梓不过 六七 然安知无爱护而收拾者 是所望于当代君子耳 光 绪辛卯四月杪 吴俊谨跋 1891 年 吴昌硕充满悲痛和哀伤 作 哭紫明先生 诗三首 今春上长安 行李载一肩 破书高过身 瘦骨风尘颜 逆旅坐相对 强饭殊昔年 名心病不已 仰视苍苍天 风 雨送登程 别泪双眼填 黄浦三月暮 绿树凄啼鹃 恶传 江南 孤情天北悬 岂意此一别 遽尽今生缘 临风哭失 声 失声摧心肝 无子不足悲 无家何所因 凄凄骨肉情 翻若陌路人 魂欲藏故山 葬丧谁发仁 卧棺古寺旁 野鬼啾啾邻 平 生南北游 帆敝车摧轮 刘例下第 阮籍长噫贫 贫病久 见欺 道蹇竟没身 哭位泪已枯 挽歌喉不伸 灯昏夜雨 疾 窗竹声断断 四月北鸿至 发书感盛情 仗义戴孝廉 集赙归遗形 归途计余资 遗集镌可成 相将理行箧 胜稿飞零星 夫 子诗若文 今世谁许鸣 藐翁拨朱弦 弹作古调听 藐翁 我师范 戴子我友朋 知音所贵稀 千载留芳馨 铭旌魂 飘飘 盖棺天冥冥 悲哉金石躯 一朝殉浮名 缶庐集 卷二 七 八页 诗中最后二句 铭旌魂飘飘 盖 棺天冥冥 悲哉金石躯 一朝殉浮名 为施旭臣因科举功 名而命断黄泉 可惜不已 二 在吴昌硕收藏的古器物中 他最珍视的是一只看似不 起眼的陶缶 他一生所用的别号 也当属 缶庐 老缶 最为常用 和 缶 字有关的印章 诸如 缶道人 缶 缶庐 老缶 缶翁 计刻 40 多次 缶最早是一种用以汲 水或盛流质的瓦器 这只缶 硬陶罐 整体呈深灰色 高 宽不过五六寸 中间大 两头小 饰有云雷纹 无文字 用手轻叩有似钟如磬的回响 吴昌硕作 缶庐记 记其事 说 p25 图 震泽金俯将 杰 抱一器示予 曰 耕地得此 似 罂而宏其口 似瓮而短其颈 不识何物也 君好古 且持 赠 予谛审之 盖质土而沙铁渗焉 外纹云雷 中空如五 石瓠 起揖俯将而谢曰 此古缶也 敢不拜嘉 曰 穷鄙之社 叩盆拊瓴 相和而歌 夫盆瓴之于缶 二而 一者也 予家无儋石储 忍饥赋诗 诗盲于格律 得句皆 里 俚 语 绝不谈艺人前 而人之倡 唱 一而和百者 亦邈不相往还 吟罢嗒然 萧廖闭门 则所谓穷且鄙者 莫予若也 安得动荡其心思 宏 奉引 而后乃今 予有缶矣 朝 叩于 庭 其声幽以馨 琴筑屏退而不 夕拊于床 其气飞且扬 猛士拔剑而低昂 盖自是抱缶以 游 虽适海国 不缶之舍也 俯将宠予哉 请即以缶名其 庐 金杰 字俯将 江苏吴江震泽镇人 吴在 石交录 金 杰传略 中说他 任侠使气好古 以收藏古物为务 力有 不逮 必多方称贷以济 尤癖嗜古甓 蓄之数百种 素 与余厚 因对古砖的共同嗜好 引为同道 互以古物拓本 相赠 交情深密 清同治十一年 1872 两人曾结伴到上 海共同寻师访友学艺 光绪八年 1882 吴昌硕书 道在 瓦甓 四字送他 金极喜欢 便以家藏的一只古缶回赠 吴昌硕 32 岁时曾以 缶 为别号 对缶一类的古器早就格 外垂青 从 39 岁得缶这一年始 以 缶庐 为自己的室名 一生与此缶结下了不解之缘 缶 几乎成了吴昌硕人格和 艺术的象征 在一方 缶庐 印的边款上镌 予得一瓦缶 乃三代物 古朴可爱 以其名庐 在另一方 缶庐 印的边款上则镌有 咏缶 长诗一 首 这篇 缶庐诗 有的诗句纯用口语 活泼自然 中有 换韵 并用长短句调整篇章的结构和风韵 风格上与古风 民歌相近 不苟合于当时 不强希于往古 极其用心而又 极高明 可谓吴诗浩瀚恣肆的代表 收在 缶庐集 卷一 金俯将 杰 赠予古缶 云得之古圹 了无文字 朴 陋可喜 因以名庐 光绪八年壬子四月记 以缶为庐庐即缶 庐中岁月缶为寿 俯将持赠情独厚 时维壬午四月九 雷文斑驳类蝌蚪 眇无文字镌俗手 既 虚其中守厥口 十石五石颇能受 兴酣一击洪钟吼 廿年 尘梦惊回首 出门四顾牛马走 拔剑或似王郎偶 昨日龙 湖今虎阜 岂不怀归为朋友 吾庐风雨飘摇久 暂顿家具 从吾苟 折钗还酿三升酒 同我妇子奉我母 东家印出覆 斗钮 西家器重提梁卣 考文作记定谁某 此缶不落周秦 后 吾庐位置侪萁帚 虽不求美亦不丑 君不见江干茅屋 杜陵叟 此缶因其外形的浑厚天真 简洁大度 雷文斑驳而了 无文字 这种质朴 刚健之美 正合吴昌硕好古的怀抱 而 既虚其中 又 颇能受 是对大气之人立身处世之道 的喻示 吴得此缶 如获至宝 纵是家为 秋风所破 也 要酿酒庆贺 欢喜之情简直无以复加 此缶无半点富贵气 官宦气 也暗合吴昌硕平民化的价值取向 何况它又是自 己别号和室名的实物依据 人生中一段至深友情的有形见 证 这小小陶缶 在吴昌硕心中 显然可以拓展出人生和 艺术的想象空间 可寄寓精神寄托 价值追求和艺术理想 难怪有论者指出 在他以后的四十余年时间里 吴昌硕 书法 绘画 篆刻的风格 趋于苍劲古朴 气势宏伟 不 能否定是受到了这个缶的影响 金俯将赠缶没几年就因病去世 吴昌硕在 怀友诗 中写到 土缶持赠未见报 呜乎死别声难吞 在 石交 录 金杰传略 的结尾 俯将既殁 家唯四壁 所藏亦星 散 余每拊缶 辄有人琴之感焉 除了此缶 吴大曾赠吴昌硕一枚 昌 字古印 也是 吴昌硕的极爱之物 作文记曰 p27 图 谡 吴中丞藏古铜印 印多至二千余纽 著 十六金符 斋印存 行世 能识古文奇字 又著 说文古籀补 人服 其精当 庚寅夏 余游吴门 寓藐师杨先生家 一日 中 丞来访 手出周印一 事笑谓余曰 此昌字印 购归已 久 留以赠昌硕者 余谛视之 印方二分余 纽作沐猴状 斑驳古雅 似与习见之秦汉印有别 印文 昌 字作 按籀文 昌 作 与印文不合 蓄疑不敢发 然中丞能 识古文奇字 余以信皆 者信 确是 昌 字无 议也 夫天下 唯真好者能类聚 亦唯真好者知宝贵 昔欧阳率 更见索靖碑 摩挲不忍去 坐卧碑下三日 想无他 好之 真耳 余极寒士 而好收藏古印 节衣缩食 积数十年勤 苦 仅得汉印廿余纽 至所谓周印者则未之见 一旦获此 是犹窭人之发巨金也 倘他日亦若中丞收藏富南天 著作 迈往哲 必将以一己之所好与天下同好者公之 但未必此 愿能遂否也 是为记 吴昌硕初到苏州时 即以吴大缔交 并住在吴家 吴 大家藏三代彝器及秦汉玺印颇多 他把自己收藏的名家书 画金石文物尽与吴昌硕观赏 吴昌硕得此帮助 眼界大开 作篆刻印 大有进展 直到吴昌硕晚年 每与人提及吴大 总是铭感不尽 三 缶庐诗 是缶翁平生行谊与文艺交游的史诗集 以 诗歌而论 无论其内容还是形式 都与书 画 篆刻精密 结合 在学诗之初 他就学习被董其昌称为 南宗之祖 的王维 是遵从 诗中有画 画中有诗 一路而来的 缶 庐集 前有施旭臣 谭献 郑孝胥 沈曾植 孙德谦 刘 承干六人的序言 从六人的序言中大致可以窥见对吴诗古 风高格的评价 谭献 字复堂 是清末一位有多方面成就 的著名学者 章太炎的老师 生平著作颇多 工诗词 风 格高古 又擅长文学批评 吴昌硕 44 岁时即与他相识 谭 嘉许吴诗近傅青主 傅山 吴野人 吴嘉纪 一流 并在 序中说 识其幽语而思则隽 险致而声则清 如古琴瑟不 谐里耳 世有牙 旷 千载遇之若旦暮也 二人一如平 生故交 评许若此 言深意长 刘承干是当时江南 的大藏书家 序中言 缶庐诗 乱前刻者四卷 承干为 续刻四卷 七十老翁神明强固 颜色如四十许人 无观河 之面 寿无量 诗亦无量 鄙人将操铅椠从事而无尽期也 由他来编刻续刊吴昌硕晚年的诗集 即使 无尽期 也 是当仁不让乐于其事的 值得提出的是沈曾植一序 涉及吴昌硕的诗与其书法 篆刻的关系 颇为精到 翁书画奇气发于诗 篆刻朴古自 金文 其结构之华离杳渺 抑未当无资于诗者也 突出缶 庐诗为其书画篆刻之动力 其 奇气 之所由 颇合吴昌 硕 老夫画气不画形 的绘画主张 沈曾植也是著名书家 与吴一生交厚 吴昌硕曾有诗哭之 中国向有 三绝 之传统 与王 孟和杜甫同时的郑 虔 就是诗书画三绝 吴昌硕在此之外 更有篆刻一绝 沈石友题诗云 书如快剑斫蛟龙 画意诗情脱臼科 我 爱郑虔三绝外 芝泥红艳继宣和 见 鸣坚白斋诗存 卷六 昌硕寄缶庐印存题三绝句 之三 沈石友与吴昌硕 之亲密交厚更在诸家之上 他虽未为 缶庐诗 作序 但 其题诗甚多 时见精论 他在首和缶庐的诗中就有 造物 也好奇 大美出自丑 之评 实写有关美学和吴昌硕诗的 重要命题 吴昌硕苦吟数十年 未曾间断 到晚年 弥勤苦 颇 好古风的吴昌硕 将诗书画印的风格统一在一个审美格调 之内 今人但侈摹古昔 古昔以上谁所宗 诗文书画有真 意 贵能深造求其通 诸句一气抒写 一韵到底 光宣间 著名的文人陈衍 石遗 评诗 一向反对一味摹拟古人 认为 好古非复古 及于古非拟古 学习古人要加以变化 而古今人未必不相及 基于这样的认识 他对吴昌硕的诗 推崇备至 评价也相当具体 缶庐造句力求奇崛 如其 书画篆刻 实如其人如其貌 殆欲语羞雷同 学其乡冬心 金农 石 钱载 两先生 而益以槎者 统观全诗 生 而不钩棘 古而不灰土 奇而不怪魅 苦而不寒乞 直欲 举冬洲 何绍基 巢经 郑珍 伏 江 而各得其所长 异哉 书画家诗 向少深造者 缶庐出 前无古人矣 前 无古人似乎过当 而陈石遗强调的更是缶庐诗戛戛独造 迥不同人而又直抒胸臆的高格 吴昌硕的诗才和画情 在早期之诗作和大量的题画诗 中表现特出 这为他在诗画一律的探求和艺术成就的集众 美于一身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他的题画诗五十六题六十首 收入 缶庐别存 别存绝大多数诗篇为题咏花卉 含菜蔬 咏梅十六首 咏菊八首 咏水仙六首 咏荷五首 咏兰 四首 另咏玉兰 桃 枇杷 芭蕉各一首 咏菜根 牡丹 各二首 基本涉及吴昌硕花卉绘画题材的大部 并自序曰 p17 图 予耆古砖 绌于资 不能多得 得辄琢为砚 且镌铭 焉 既而学篆于篆 耆猎碣 既而学画 于画耆青藤 雪 个 自视无一成就 而诸君子或谬许之 因集猎碣字成联 以应索篆者 画则信手涂抹 亦信手补诗于其隙 昔者青 藤 雪个得意之作必有题咏 予不论工拙 趁兴而已 数 年来铭与联与诗积颇富 姑存十之二三 署曰 别存 别存 者 可存可不存者也 夫东施 丑女也 爱己之 心胜 窃以为与西施等美也矣 夫天下不皆西施 岂东施 老而不嫁哉 有丑有美 请俟真赏 癸巳春二月 昌硕自 题 1893 年 吴昌硕曾自谓三十学诗 五十学画 固为谦辞 据吴 昌硕的长孙吴长邺的记述 乃是昌硕先生隐其抱负 严 求自己在三十五到五十岁之间的二十年中 要精学深学 从学诗入手 而书法 而金石篆刻 同时虽亦涉及丹青而 次之 视诗 书 金石篆刻深精到一定的雄厚基础 转而 重去精深学画 至时以诗 书 金石篆刻融会贯通入于画 中 则所作的画超人矣 吴昌硕诗和画风格之一贯 晚 晴 m 诗汇 也提及 尤工画 往往放笔为直杆 以寓其 抑塞磊落之气 一时海上宗之 几成别派 诗也务为质直 其画的放笔直杆与诗务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