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学读片白血病陈万新_第1页
血液学读片白血病陈万新_第2页
血液学读片白血病陈万新_第3页
血液学读片白血病陈万新_第4页
血液学读片白血病陈万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血液细胞学读片白血病(武汉 2009.11),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陈万新,病 例 1,患者 女 44 岁一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休息后不能缓解,伴轻度头晕。三日前出现发热,多为下午,最高达37.2,可自行缓解。体格检查:贫血貌,左颈部可及一黄豆大小淋巴结,有压痛可推动。胸骨压痛()。脾肋下三横指,心肺(),双下肢不肿。,实验室检查,血常规:WBC 52.73109/L,RBC 2.871012/L,Hb 79 g/L,Plt 690109/L。LDH 1342 U/L。B超:肝、脾肿大。,外周血涂片,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可见较多原始细胞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易见35个成群分布的小巨核细胞。原始细胞58%,中幼粒细胞1%, N 8%,L 5%,M 1%,淋巴样小巨核细胞27%。分类100个白细胞见中晚幼红细胞2个。,骨髓涂片,细胞化学染色,POX()CE()ANAE(0+);+NaF()PAS:部分细胞呈粗颗粒状(+),骨髓有核细胞分类,原始细胞36.5%,胞体大小不等,胞浆少量至中等量,少数细胞胞浆内可见空泡,核染色质较细致,着色稍浅,核仁显隐不一;巨核细胞46.0%,均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以原始及幼稚阶段为主,大部分细胞可见产血小板,胞浆少量至丰富,易见伪足状突起,核染色质细致至粗糙,着色稍深。可见成团成片分布的巨核细胞群及血小板 。,骨髓诊断,考虑为:1. AML-急性粒细胞巨核细胞白血病(或急性淋巴细胞巨核细胞白血病) 2. AML-M7待排。,鉴别诊断,骨髓流式细胞仪免疫表型分析:异常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52%,表达HLA-DR、CD13、CD33、CD34、CD38、CD4,CD41a,CD42b。BCR/ABL(Major)融合基因检测:阳性。染色体核型分析:46,XX,t(9;22)(q34;q11),-C,+Mar。,临床最后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髓系变(急性粒细胞巨核细胞白血病)Ph(+)BCR/ABL(+),讨 论,CML急变期细胞类型较复杂大部分为急性髓系白血病变(AML),骨髓像类似AMLM1或M2的形态特征,但通常有嗜碱性粒细胞增多。其他类型的急性变主要有: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急性红白血病、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急性粒淋混合细胞白血病、急性嗜碱性粒细胞白血病及急性全髓细胞白血病变。,有些CML病人的慢性期较短或隐匿,未能察觉到慢性期,初诊时已经为CML急性变。约有2%的AML出现Ph染色体阳性,称为Ph(+)AML,有作者认为是CML急变期,也有认为是一种特殊类型的AML,尚存在争议。,病 例 2,患者,女 ,29岁。于2002年诊断为CML给予干扰素治疗,间断口服羟基脲。,2009年06月,因右踝关节肿胀、伴疼痛。就诊于当地医院骨髓穿刺细胞学检查提示:慢粒急变为AML-M7。而转入我院。 既往史:12岁因脾脏破裂,行脾脏大部分切除手术。,体格检查全身粘膜无黄染以及出血点。双颌下、颈部、腋窝/左腹股沟可扪及数枚肿大淋巴结。无胸骨压痛,肝肋下6cm,左上腹肋弓下触痛。腹部B超:肝脏肋下6.0cm; 残端脾脏未见占位性病变。,外周血细胞检查:WBC 123 109/L,RBC 2.141012/L,Hb 79g/L,PLT 132 109/L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原始细胞 32、巨核细胞17。见较多原始细胞及淋巴样小巨核细胞。,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原始粒细胞20%,胞体大小不等,胞浆少量至中等量,染蓝色。部分细胞核形不规则有凹陷、扭曲等。核染色质均匀细致,核仁显隐不一。幼红细胞占21.5%,大部分细胞类巨幼变,易见点彩红细胞。巨核细胞占21%,均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其中原始巨核 6%,幼巨 2.5%,颗粒巨 2%,产板巨 10.5%。,细胞化学染色:MPO:(7% +)(原始细胞)CE: (27%+ )/NEC ANAE:(40% +) /NECPAS:(部分细胞粗颗粒+)。,骨髓结果:髓象符合:CML急性变考虑:急性粒细胞、巨核细胞白血病变。,流式细胞术检测骨髓异常细胞免疫表型:原始细胞分布区域可见异常细胞群体,约占有核细胞的20%,表达HLA-DR、CD2、cCD3、CD9、CD13、CD123、CD33、 CD34、CD38、CD56、CD 71。CD45阴性区域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39%,其中SSC较小,CD71阳性细胞约占18.5%,考虑为有核红细胞;其余细胞表达CD9、CD41a、CD61,考虑为巨核细胞来源细胞,比例增高。髓系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37%,其中粒细胞区域部分细胞表达CD56、考虑存在分化异常。淋巴细胞比例降低。,染色体检查: 4446 XX,t(9;22)(q34;q11) 。RT-PCR检测: bcr/abl基因 (),最后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变急性前髓系/NK-巨核细胞混合型白血病,病 例 3,患者,女,34岁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昏、乏力、心慌症状,近几日症状加重。当地医院查:WBC 5.9109g/L,Hb 42g/L, PLT 67109g/L。 而入我院,以“两系减少待查”收住院。起病以来,精神、食欲、睡眠差,体力减轻。,体格检查:T 38.0,重度贫血貌,全身皮肤粘膜未见出血点,浅表淋巴结无肿大。B超:肝右肋下约2,质地欠均,脾脏稍厚。WBC 3.75109/L,RBC 2.261012/L,Hb 64g/L,PLT59109/L血VitB12:461ng/L;叶酸:14.5ng/ml(正常)Ret 2.1%,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1.原始细胞向髓系延伸分布区域,异常细胞群体约占有核细胞的47% ,表达:HLA-DR(17.40%),CD13(36.42%),CD11b(20.61%),CD33(41.59%),CD34(10.46%),CD38(27.27%),CD117(14.37%),CD56(13.91%),CD15(33.33%),MPO(30.85%),2. 有核红细胞区域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43%,表达Gly-A(32.14%),CD71(32.58%)提示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M6可能)。,骨髓细胞化学染色,POX:42%+,CE: 22%+,ANAE:幼红细胞+,+NaF(-) PAS:部分细胞粗颗粒+,骨髓有核细胞分类,原始粒 20.5,早幼粒 0.5,中幼粒 3.0,晚幼粒 5.5,干状 2.0,分叶 0.5原始红21.0,早幼红 10.5,中幼红 10.0,晚幼红 8.0淋巴 15.5,浆细胞2.0,单核 0.5 ,网状细胞 0.5诊断:AML-M6C,鉴别诊断,M6 各亚型的分类标准,WHO M6b(纯红系白血病)或幼红细胞过多性MDS(纯红系型):不成熟的红系细胞增生(占骨髓细胞80%),无原始粒细胞。ANC:全部有核细胞 NEC:非红系细胞 EC:红系细胞 可为原幼单核细胞,或原始粒细胞+原幼单核细胞,Mazzella等比较3种亚型,发现:临床预后及对化疗药物反应性,三者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异,性别、年龄等方面无显著差别。建议按新的分型方法对红白血病进行分类。,M6a 原始粒细胞和/或原幼单核细胞20% / NEC红系原始细胞仅为异常增生(病态造血),并无明显分化或成熟障碍;骨髓幼红细胞总数虽超过50 %(ANC) ,但原始红细胞比例却远低于30 % (EC) 。故,M6a的红系并非白血病性改变。,M6b红系恶性增生, 原始红细胞20% / EC,原始粒细胞20% / NEC。M6c存在着红系与粒系早期前体细胞的双重分化阻滞;是同时累及红系与粒系的造血系统恶性肿瘤。,有作者提议:M6a 称为 急性粒和(或) 单核细胞白血病伴异常幼红细胞增多M6b称为 急性红细胞白血病M6c称为 急性粒红细胞白血病这样的称呼似乎更能反映疾病的本质、更逼近急性白血病的原始概念。,病 例 4,患者,女,53岁头昏,乏力两年,加重半年当地骨穿检查,怀疑为“毛细胞白血病” 。,PE:神志清楚,稍消瘦,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无肿大,皮肤无新鲜出血点,胸骨压痛(-),脾脐下三指。WBC 10.6109/L,RBC 4.011012/L,Hb 111g/L,PLT 93 109/L。LDH:171U/L(114-240 U/L )B超:1. 双侧掖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2. 肝大,巨脾。骨髓染色体:46,XX。,外周血涂片,红细胞轻度大小不等淋巴细胞占62%,43%的淋巴细胞可见毛状突起血小板散在易见。,骨髓细胞学,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粒系占39.5%,幼红细胞占13.5%淋巴细胞占46%,正常形态的淋巴细胞占6.5%,39%的淋巴细胞胞浆有伪足状突起或呈锯齿状或散乱不齐,大部分细胞可见毛发状伸出,核圆或肾形,染色质较致密见巨核细胞7个/片,血小板易见。 诊断:考虑为HCL,本例骨髓流式细胞术免疫分型:淋巴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30%,表达HLA-DR(24.34%),CD19(23.72%),CD20(22.88%),CD22(23.98%),CD11c(22.36%),CD25()提示:B淋巴细胞比例增高。电镜:变异型 多毛细胞白血病,鉴别诊断,临床最终诊断,变异型 多毛细胞白血病,病 例 5,患者,女,14岁3天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乏力,牙龈及右鼻出血,无骨痛,无咳嗽,腹痛。WBC 68.07109/L,RBC 2.741012/L,Hb 75g/L,PLT 11109/L。,体查:神志清楚、贫血貌,注射部位及双下肢可见淤斑,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胸骨下段压痛,肝右肋下4cm。外院骨穿:原单46.5,幼单41.5,单核5.0。意见:考虑为AML-M5b,骨髓涂片,外周血涂片,细胞化学染色,MPO:(+ +),CE:(-),ANAE:(+ +),+NaF(-) ,PAS :细颗粒状阳性,骨髓有核细胞分类:原单46.5,幼单41.5,单核5.0 外周血白细胞分类:原单50,幼单33,单核10 诊断:1. AML-M5b 2. AML-M3v待排,支持AML-M5的依据:1 细胞核形不规则2 MPO阳性、CE阴性、ANAE +不支持AML-M5的依据:1 细胞核形过于怪异,有的呈芽瓣状2 MPO阳性过强,支持AML-M3v的依据:1 细胞核形不规则,有的呈芽瓣状2 MPO强阳性不支持AML-M3v的依据: CE阴性、ANAE +,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分析,原始细胞向髓系延伸分布区域可见异常细胞群体约占有核细胞的95%,表达CD13,CD33,CD34,CD38,CD4,CD2,CD7,MPO.符合:急性髓系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29/11,DIC:APTT 23.2s,PT 15.4s,Fbg 1.231 g/LD-D 1.313mg/L,FV:216.6%5/12,DIC:PT 13.7 s,AT 24.0 s,Fbg 1.191 g/L,D-D 0.625 mg/L,FV 60.6% PML/RARa融合基因:(+),M3v 的3种变异易位,t(11,17)( q23;q21)PLZF/ RAR t(5;17)( q23;q12 )NMP / RAR t(11,17)( q13;q21 )NuMA / RAR PLZF 早幼粒细胞白血病锌指基因NMP 核磷酸蛋白基因NuMA 核基质相关基因RAR 维甲酸受体基因,另有少数病例在基因水平上虽然仍可检测到PML/RARA 融合基因, 但核型检测的结果表现为复杂的核型异常或插入易位。,M3v 的常见典型形态特征,1.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几乎都是双叶、多叶、肾形核形;2.多数细胞胞浆内没有颗粒或只有少量细小嗜天青颗粒,含有柴捆状Auer小体的细胞很少。3.少数细胞具有典型M3型细胞的全部胞浆特征。忽略了这部分细胞,很可能被误诊为不典型单核细胞白血病。4.上述不典型形态学表现主要见于外周血,骨髓细胞的形态学表现比较接近于典型类型M3表现。,几种M3v 细胞形态学差异,最早报道的M3v都有APL形态特点,但 t(11,17)( q23;q21)PLZF/ RAR 组有一些形态学差异,表现为细胞核形态规则,颗粒多,常无Auer小体,假Pelger-Huet核的细胞数增多及MPO强阳性。这些特点可作为APL的一组形态学独立的疾病。t(5;17)( q23;q12 )NMP / RAR以多颗粒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少颗粒的早幼粒细胞少见,光镜不见Auer小体。,外周血涂片,再阅片,最终诊断,AML-M3v(CE活性显著减低)但因染色体未做,不知其核型的变异状态。,病 例 6,鉴别诊断,M3亚型,国外 : M3 M3v国内: M3a M3b M3v,病 例 6,患者,女,17岁主诉:乏力,黑便1周。曾经呕吐2次,为清水样物。无腹痛腹泻。皮肤可见散在青淤斑。当地医院检查:WBC 7.1109/L,Hb 39g/L, PLT 12109/L。骨髓象:AMLM3a。,体格检查:神志清楚、贫血貌,巩膜无黄染,胸骨压痛(+),颌下可触及蚕豆大小淋巴结数个,质软。腹部平软,肝脾肋下未触及,四肢可见散在淤斑,双下肢无水肿。WBC 11.79109/L,Hb 58g/L,PLT 20109/L。B超:腹腔少量积液,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