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C卷_第1页
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C卷_第2页
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C卷_第3页
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C卷_第4页
2019届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C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1 页 共 19 页 20192019 届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届七年级上学期期中历史试卷 C C 卷卷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4040 题 共题 共 8080 分分 1 2 分 后人写诗赞李冰说 始知李太守 伯禹亦不如 主要由于 A 兴修水利 使关中成为沃野 B 修筑都江堰 消除了岷江水患 造福于人民 C 改进生产工具 推广牛耕 D 任秦国蜀郡太守 勤政廉洁 2 2 分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这句话体现了西周时期 实行 A 中央集权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世袭制 3 2 分 经典诵读已成为当今中国传承历史文化的重要方式 三字经 中 嬴秦氏 始兼并 传二世 楚汉争 高祖兴 汉业建 所包含的朝代顺序是 A 西周 东周 B 春秋 战国 C 秦朝 西汉 D 西汉 东汉 4 2 分 发出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豪言壮语的是 A 刘邦 B 项羽 C 陈胜 第 2 页 共 19 页 D 吴广 5 2 分 小明观察了 春秋争霸形势图 和 战国形势图 发现有一个诸侯国曾经是春秋时期的霸主 而 在战国形势图上却找不到 该诸侯国是 A 晋 B 齐 C 楚 D 秦 6 2 分 史载 封建亲戚 以藩屏周 这反映了西周 A 实行禅让制 B 实行分封制 C 确立世袭制 D 推行郡县制 7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主要是因为 A 农业重视使用肥料 B 青铜器在农业中的广泛使用 C 水利工程的兴修 D 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 8 2 分 下列我国远古人类和原始居民中 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是 元谋人 北京人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A B 第 3 页 共 19 页 C D 9 2 分 中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 目前发现栽培粟的最早起源地位于我国的 A 闽江流域 B 淮河流域 C 长江流域 D 黄河流域 10 2 分 汉朝是中国历史上的重要时期 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 如何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巩固新的王朝 B 如何扫除秦朝余留的反动势力 C 如何 以德化民 D 如何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11 2 分 西汉初年曾出现过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 当时 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 A 提倡节俭 B 发展农业生产 C 以德化民 D 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12 2 分 历史上保存下来的许多科学巨著 为我们汲取人类宝贵的科学文化遗产提供了便捷 下列科学巨 著完成于南北朝时期的是 水经注 九章算术 齐民要术 第 4 页 共 19 页 伤寒杂病论 A B C D 13 2 分 在海昏侯墓的考古现场 考古人员发现了一组绘有 孔子 颜回 叔梁纥 等人物形象的屏风 组件 这说明西汉中晚期上流阶层将崇儒作为一种时尚 其主要原因是 A 百家争鸣影响 B 汉武帝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C 孝文帝的汉化措施 D 孔子私学的推广 14 2 分 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 A 城濮之战 B 桂陵之战 C 马陵之战 D 长平之战 15 2 分 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判断人类与动物的依据是看其会不会 A 直立行走 B 使用火 C 制造工具 D 劳动 16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 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与下列哪些生产因素密切相关 第 5 页 共 19 页 铁农具 石器 青铜器 牛耕 A B C D 17 2 分 春秋时期最显著的政治特点是 A 国家众多 分裂趋势加剧 B 霸主 尊王攘夷 扶助弱小 C 周王室中兴 王权加强 D 周王室衰微 诸侯争霸 18 2 分 元旦 同桌去南京历史博物馆参观 其中有一件刻有文字的商代文物深深地吸引了他 此文字是 我国古代的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是研究商朝历史的珍贵资料 这种文字是 A 甲骨文 B 大篆 C 小篆 D 隶书 19 2 分 假如你生活在春秋战国时期 下列哪件事情不可能发生 A 你作战有功 被赏赐很多良田 B 你耕种土地 喜获丰收 得到了政府的奖励 C 你看病时 医生会切你的脉搏 D 你看到了屈原用隶书写的 离骚 20 2 分 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中 具有环保意识的思想家是 第 6 页 共 19 页 A 孔子 B 荀子 C 墨子 D 孟子 21 2 分 新来的历史老师在自我介绍时说 我的姓和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名称一样 新来的历史老师姓 A 秦 B 夏 C 商 D 周 22 2 分 很多历史信息来源于我们对图表的研究与解读 如图所反映的历史事实是 A 秦统一货币 B 秦统一尺寸 C 秦统一文字 D 齐统一文字 23 2 分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在这块土地上生活 繁衍 有一种远古人类 已经懂得人工取火 会制作装饰 品 过着氏族公社的生活 请你判断这种远古人类是 A 元谋人 第 7 页 共 19 页 B 北京人 C 山顶洞人 D 蓝田人 24 2 分 夏 商 西周灭亡的共同原因是 A 诸侯的叛乱 B 统治残暴 失去民心 C 国人暴动 D 少数民族内侵 25 2 分 春秋开始于 A 公元 760 年 B 公元前 760 年 C 公元 770 年 D 公元前 770 年 26 2 分 早在战国时期 秦国曾在岷江修筑过类似的水利工程 至今还发挥着防洪灌溉的巨大功能 这项 工程是 A 郑国渠 B 都江堰 C 灵渠 D 黄河 27 2 分 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这句话属于孔子的 A 礼治思想 B 教育思想 第 8 页 共 19 页 C 仁政思想 D 法治思想 28 2 分 子曰 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这里的 子 指的是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A 老子 B 孔子 C 孟子 D 韩非 29 2 分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 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如果丢掉了 就 割断了精神命脉 下列关于我国古代文化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司母戊鼎是商朝青铜器的典型代表 B 东汉医学家华佗被尊称为 医圣 C 红楼梦 是我国古典小说的巅峰 D 祖冲之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30 2 分 与成语 纸上谈兵 有联系的战役是 A 桂陵之战 B 马陵之战 C 城濮之战 D 长平之战 31 2 分 电影 英雄 中刺客无名对秦王说 剑 字有十八种写法 秦朝统一后只保留哪种写法 A 甲骨文 B 小篆 C 大篆 第 9 页 共 19 页 D 隶书 32 2 分 作家余秋雨曾写到 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 四川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 这个工程哪个平原成为 天府之国 A 成都平原 B 华北平原 C 东北平原 D 关中平原 33 2 分 在楚汉之争中取得最终胜利的是 A 秦王 B 周厉王 C 项羽 D 刘邦 34 2 分 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 实行 A 焚书坑儒 B 八股取士 C 设立太学 D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35 2 分 秦始皇 汉武帝都是杰出的封建帝王 但他们在处理以下某方面问题时态度截然相反 这个问题 是 A 国家统一 B 外族骚扰 C 儒家思想 D 中央集权 第 10 页 共 19 页 36 2 分 既做过部落联盟首领 又做过国王的是 A 黄帝 B 尧 C 舜 D 禹 37 2 分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阶段的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列对夏商周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 述 正确的是 A 统一国家的建立 B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 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D 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 38 2 分 毛泽东有诗云 劝君少骂秦始皇 百代都行秦政法 秦政法 中有一项重要举措是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科举制 D 郡县制 39 2 分 战国 西汉 三国 东晋 框中朝代顺序正确的是 A 秦 春秋 西晋 南北朝 东汉 B 春秋 秦 南北朝 西晋 东汉 C 春秋 秦 东汉 西晋 南北朝 D 春秋 秦 东汉 南北朝 西晋 40 2 分 秦朝统一全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制度 其中对后世地方行政机构建设产生深远影响的是 第 11 页 共 19 页 A 中央设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B 车同轨 书同文 C 废分封 立郡县 D 焚书坑儒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1313 题 共题 共 3131 分分 41 2 分 春秋时期 齐桓公任用 为相 积极改革内政 发展生产 齐国国富兵强 秦始皇采用 的建议 焚书坑儒 加强思想统治 42 2 分 写出下列名人 1 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 总结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他是 2 他的代表作是 离骚 被世界和平理事会定为世界文化名人 他是 43 1 分 公元前 202 年 称帝 建立西汉 定都长安 44 4 分 列举秦朝疆域四至的地域名称 东到 西到 南到 北到 45 1 分 原始社会末期 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 后人称之为 46 3 分 试比较周朝和秦朝的有关制度 填写下表的空白处 项目周朝秦朝 最高统治者的称呼王 最高统治者的权力周天子在名义上是天下共主 统治地方的方式 建立郡县制 47 2 分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朝 西周晚期 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 这种 第 12 页 共 19 页 字体称为 48 1 分 请举出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 至少两个 49 4 分 请将相对应的选项填在括号里 A 甲骨文 B 司母戊鼎 C 四羊方尊 D 青铜立人像 是商代重要的青铜器之一 与今天的汉字有着渊源关系 是商代蜀文化的杰出作品 是目前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 50 2 分 河姆渡居民普遍使用 石器 还用 制作工具 51 2 分 泉州清源山上的石像 老子 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错误 订正 52 5 分 填空题 1 春秋战国时期 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 相互辩论 形成了 的学术繁荣局面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而实行的 给春秋末年以来的自由思索精神以沉重的打击 2 1775 年 揭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 1914 年 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 3 东汉 改进造纸术 对中国文明的传承和传播做出巨大贡献 18 世纪中期 改进蒸汽机 极大促 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53 2 分 我国远古时 有 造人的传说 古老的神话传说中还有伏羲氏教民熟食 结网捕鱼的故事 后人对华夏始祖黄帝的尊称是 三 三 综合题综合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1515 分分 54 15 分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请分别写出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和最后一个称霸的人物及战国七雄中位置在西边的国家 第 13 页 共 19 页 2 列举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 3 列举战国 诸子 中 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 四 四 材料分析题材料分析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2020 分分 55 20 分 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诸侯割据征战的时期 也是我国历史上一次大变革时期 阅读下列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一 管仲相桓公 霸诸侯 一匡天下 民到于今受其赐 材料二 鼓励农民开垦荒地 努力种田和织布的可以免除徭役和赋税 弃农经商或因懒惰而贫穷的 连同家 属罚作奴婢 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奖励打仗有功的人 建立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编定户口 五家为 伍 十家为什 相互监督 一家犯法 邻里如不告发 则十家连坐 1 材料一中 管仲相桓公 的结果如何 2 列举春秋时期的另外两个霸主 3 根据材料二说出 这是什么时期发生的什么变法 这次变法还有哪些内容 请补充完整 4 你认为桓公首霸和 秦的国势日趋强盛 的共同原因是什么 五 五 问答题问答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5 5 分分 56 5 分 材料一 秦朝初年 法令出一 天下之事无小大 皆决于上 史记 材料二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 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 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 这里即指科举 制 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 人教版 中国历史 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 元朝疆域 北与阴山 西及流沙 东尽辽左 南越海表 汉唐极盛之际不及言 元史 地理志 材料四 朝 代设立组织作 用 第 14 页 共 19 页 机构 明朝 明太祖 A 是特务组织 对官吏和百姓进行严密的监视侦察 清朝 雍正帝 B 是处理军政大事的权力枢纽 它的设置标志着我国封建君 主集权进一步强化 皇帝集权发展到顶峰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 上 是指哪位历史人物 为加强封建统治 秦朝创立了哪一政治制度对中国历史产生深远 影响 汉武帝为同样的目的 在地方上推行了什么政策 2 材料二中科举制的正式产生与历史上哪一位皇帝有关 唐玄宗采取何种措施来完善科举制的 3 从材料三中你可以获取的主要信息是什么 元世祖忽必烈为实现对元朝疆域的有效管辖实行了什么制度 4 材料四表格中 A B 处组织机构分别是什么 5 综上所述 自秦朝以来建立 发展的这一政治制度对我国历史发展进程有何积极作用 六 六 列举题列举题 共共 1 1 题 共题 共 5 5 分分 57 5 分 列举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第 15 页 共 19 页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 一 单项选择题单项选择题 共共 4040 题 共题 共 8080 分分 1 1 2 1 3 1 4 1 5 1 6 1 7 1 8 1 9 1 10 1 11 1 12 1 13 1 14 1 15 1 16 1 第 16 页 共 19 页 17 1 18 1 19 1 20 1 21 1 22 1 23 1 24 1 25 1 26 1 27 1 28 1 29 1 30 1 31 1 32 1 33 1 34 1 第 17 页 共 19 页 35 1 36 1 37 1 38 1 39 1 40 1 二 二 填空题填空题 共共 1313 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