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爱莲说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托物言志的写法,了解衬托的手法及其作用。 2指导学生诵读课文,体味骈散结合的语言之美,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引导学生保持坚贞正直操守的价值取向,使学生得到高尚情操的熏陶。 4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及其特点,积累一些文言词汇。 教学重点 :1理解作者爱莲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朗读、翻译并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写牡丹、菊花对表达中心的作用。 二、课文字词(分发,不然教学进度来不及)(按其在课文中出现的顺序)(板书出字词)爱莲说:一种文体 。“莲”是上下结构,草字头应在“连”字之上。周敦颐y:注意“颐”字的写法,左边中间是个“口”,不能写成“臣”字。蕃 fn:多独:仅,只自李唐 来 :唐朝 淤泥:污泥濯清涟而不妖: 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濯zhu :洗涤清涟(lin):水清而有微波的样子,指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不蔓mn 不枝 :蔓:长枝蔓,指牵牵连连的枝:长枝丫,指枝枝节节的“香远益清”:香气远播,越发清香。益:更加。 亭亭净植:洁净地挺立在水上。亭亭:挺立的样子植:竖立亵玩xi:玩弄;亵:亲近而不庄重;焉:相当于“呢”。隐逸:隐居。噫y :唉 。陶后鲜有闻:鲜:少。(xin)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对于莲花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乎众矣:当然人很多了。宜:当然 三、课文朗读: 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2、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3、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4、牡丹,花/之富贵者也四、课文导语:五、常识(分发)题解:“说”是古代一种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的文体,偏重于议论。所以后来人们常把说理辨析的文章统称为论说文。那么“爱莲说”这个题目该如何理解呢? 归纳:谈谈爱莲花的道理,说说爱莲花的道理。 本文作者周敦颐 (10171073) ,宋代道洲(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哲学家。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就称他为“濂溪先生”。 周敦颐是宋代理学的创始人,对宋、明两代的哲学思想影响很大,理学大师程颢、程颐兄弟都是他的学生。 写作背景: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宋代哲学家。宋史上说他“博学力行”,并引用宋代著名文学家、江西诗派首领黄庭坚的话,评价他:“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j(雨雪停止,天放晴)月。廉于取名而锐于取志,薄于微福而厚于得民,菲于奉身而燕及茕【qing(茕子(孤儿);茕孑(孤单);茕困(孤苦);茕妻(寡妇);茕疚(因孤单而感忧伤);茕居(寡居) 】嫠(l.寡妇)陋于希世而尚友千古。”虽然他一生担任过州县地方官吏,但他平时更喜欢游览各处名胜,潜心研究学问,是一个事必躬亲、处事公正、颇受时人拥戴的学者。他厌弃封建社会那种纸醉金迷的生活,以素净、淡泊为足,以“饱暖”、“康宁”为乐。特别喜爱“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于南康郡任职时,亲率下属开辟一块池塘种莲,名曰“爱莲池”,池中建赏莲亭,南北曲桥连岸,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温馨扑鼻,作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写下了本文。借花述志。 六、课内问题-串讲:(含语言分析)(板书出题目)1、课文中作者列出了哪几种花? 莲花、菊花、牡丹 2、这三种花分别有哪些人喜欢? 莲花(周敦颐)、菊花(陶渊明)、牡丹(世人) 提问:文章用了两个“独”字,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两个“独”字,充分表现了作者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表明了自已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周敦颐爱不爱菊花?为什么?不爱。理由是:(1)他自己说“独爱莲”。(2)他认为菊花象征隐士,而他不愿做隐士,因为隐士的生活态度太消极。他的生活态度是积极的,他要在污浊的社会洁身自好,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3、在作者看来,莲花有什么可爱之处呢?试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 明确:莲花的可爱之处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这一长句,突出了莲花的哪些特点呢? (1)从生长环境方面:写她“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洁,“濯清涟而不妖”的质朴(庄重);比喻君子不与恶浊的世风同流合污,洁身自好。 (2)从体态香气方面:写她“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的正直(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写她“香远益清”的芳香(比喻君子美名远扬);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美名远扬。 (3)从风度方面:写她“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清高。比喻君子志洁行廉,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出淤泥而不染”一句比喻君子在恶劣的环境中不为世俗所污;“濯清涟而不妖”一句比喻君子在优越的环境中不媚于世;“中通外直”一句比喻君子内心通达,行为正直;“不蔓不枝”一句比喻君子性格正直,纯正无邪;“香远益清”比喻君子美德布于四方,声名远扬;“亭亭净植”一句比喻君子卓然挺立,坚守节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一句比喻君子端庄严肃,被人敬仰。 5、我们该用怎样的感情来朗读这一个长句呢? 敬佩、赞美之情。6、这三种花的象征意义? 菊花,花之隐逸者。牡丹,花之富贵者。莲花,花之君子者。以菊、牡丹、莲喻三种人,以三种爱象征三种生活态度。菊是隐逸者,菊花不在春天与百花争艳,而在群葩凋落的秋季独吐幽芳,就像那些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而离群索居、隐遁山林的逸民高士。牡丹是富贵者,贪图享乐。它雍容华贵,绚丽多姿,就像达官显贵和攀附富贵的庸碌之辈。莲是君子,高洁典雅。它不染尘俗,就像胸怀磊落,行为正直,德声远播的君子。7.前面我们说过“说”这种文体偏重于议论,那么爱莲说这篇课文,哪一段偏重于议论呢?请找出直接议论莲的句子。 第 2 段对菊花、牡丹作出评论,表明爱憎。直接议论莲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8.作者为什么把菊称为隐逸者?陶渊明为何对菊情有独钟?因为菊花不畏严寒,傲霜斗雪,品格高洁。菊花又是花中的隐士,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超凡脱俗,菊花的这种“蕊寒香冷蝶难来”的高洁不正是陶渊明“穷则独善其身”的不苟随时俗的人格写照吗?写菊是为了正面衬托莲的形象。 9.牡丹为何是富贵者的像征?世人甚爱牡丹反映了人们怎样的人生态度?描写唐人盛爱牡丹的诗句:“天下无双艳,人间第一香”。“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白居易);唯有牡丹真国色,开花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花开花落二十日,一城之人皆若狂。(白居易);三条九陌花时节,万马千车看牡丹。(徐凝)”。通过这些诗句了解当时由于唐朝统治者的爱好和提倡世人纷纷追求奢华的这一社会背景。因为牡丹雍容华贵,历来人们把它当成富贵的象征。“世人甚爱牡丹”说明人贪慕富贵,追名逐利。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君子形象。 10.提问:君子是怎么样的人? 是品德高尚的人。作者把莲花比作君子,由此可见他赞美莲花的根本目的是,借赞美莲花去赞美具有莲花一样的高尚品格的人。这种写法叫做“托物言志”。“莲,花之君子者也”这句话是全文的核心句。我们读这句话时,要读出由衷的赞美之情。小结 :作者在文中表面是写人们对三种花的喜爱,实质是写人们对三种人生理想的选择。是在用隐逸者的消极避世和富贵者的趋炎附势来衬托君子的倚世独立、不慕荣利的可敬可赞。 七、中心思想:本文以莲喻人,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赞美君子清廉正直、坚贞不渝的美德,鄙弃趋炎附势、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了不慕名利、洁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吊装孔使用管理办法
- 日化品仓储管理办法
- 周转材退场管理办法
- 汽车营销与管理办法
- 厂家周转筐管理办法
- 国企国资委管理办法
- 新媒体人才管理办法
- 国资委出租管理办法
- 投标商质疑管理办法
- 增城区供电管理办法
- 2024年江西省上犹县人民医院公开招聘护理工作人员试题带答案详解
- 2025年人力资源管理师(中级)考试真题卷详解与解析含答案
- 2025反洗钱知识竞赛题库(含答案)
- 职业暴露知识培训课件
- 金门民间艺术的创新传承与发展研究-洞察阐释
- 艾滋病护理查房
- 5Why原因分析方法培训
- 2025年中国真人CS行行业市场调研分析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
- 产品延迟交货管理制度
- 2025年上海市中考语文真题(原卷版)
- 2025年全国统一高考语文试卷(全国二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