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题_第1页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题_第2页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题_第3页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题_第4页
《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部分)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 复习题 社会主义部分 复习题 第一章 1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的标志和基础是什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立的标志和基础是什么 P23 25P23 25 标志 标志 1956 年 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基础 社会主义 生产资料公有制 2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含义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断的含义是什么 P26P26 第一 我们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 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从社会性质上看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属于社会主义性质 第二 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阶段 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贫穷落后的不发 达状态 我们必须从实际出发 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3 3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是什么 P31P31 答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 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1 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2 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现实状况迫切要求提高社会生产力 3 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有其特定的内容和特殊要求 我国发展生产力的目 标是实现工业化 市场化和现代化 第二章第二章 1 1 什么叫产权 什么叫产权 P36P36 生产资料所有制在权利关系或法律上的反映 就是产权 它包含狭义的所有权 占有权 支配权和使用权 2 2 怎样理解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怎样理解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 P58P58 其实质是国有企业资本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改变 这种所有制实现形式的改 变 不会失去或改变财产的法律所有权 3 3 目前我国农业中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 目前我国农业中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是怎样的 P67P67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4 4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哪几种形式 我国现阶段存在的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哪几种形式 P73P73 个体所有制经济 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 第三章第三章 1 1 什么是经济制度 什么是经济体制 什么是经济制度 什么是经济体制 P97P97 经济制度 经济制度 广义的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的全部生产关系的总和 狭义的经济 制度是指代表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性质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它反映一个社 会的性质 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 指一定经济制度所采取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管理制度 属 于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 2 2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经济体制与经济制度的关系是怎样的 P97P97 第一 第一 从广义的经济制度上理解 经济体制是经济制度的具体表现形式 第二 第二 由于在同一经济制度下 存在着实行不同经济体制的可能性 因此社会就应该 根据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来选择经济体制 如果经济体制阻碍了社会生产 力的发展 就应该进行改革 而经济体制的改革并不意味着经济制度的变革 一般来说 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 而经济体制则应根据其与社会生产力发 展的关系不断地进行调整 第三 第三 经济制度会制约经济体制的选择空间 如果 经济体制改革越出了经济制度的边界 触动了经济制度 这种改革最终会被迫 放弃 第四 第四 经济体制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用要受到经济制度的制约 3 3 什么是计划经济体制 什么是市场经济体制 什么是计划经济体制 什么是市场经济体制 P102P102 计划经济体制计划经济体制是计划机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市场机制在经济资源配置中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体制 4 4 计划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各有什么长处与短处 计划与市场两种资源配置方式各有什么长处与短处 P102P102 计划经济 计划经济 其长处主要是 第一 计划调节可以从总体上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 发展和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 避免盲目无政府状态和周期性危机 第二 计划 调节可以在全社会范围内动员和集中必要的财力 物力进行重大建设 防止重 复建设和巨大浪费 第三 计划调节可以合理地调节收入分配 保持社会公正 短处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并不适应商品经济运行 主要表现是 首先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存在着一个按照行业和产品的特征而细分的 用来落 实中央计划的庞大的行政机构体系 其次 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 业的生产活动从属于行政主管部门的决策和指令 不能及时反映市场供求和价 格变化 使生产与需求严重脱节 造成产品不能适销对路 再次 在高度集中 的计划经济体制下 企业是上级机关的附属物 不能自主决策和经营 使企业 经营机制僵化 缺乏活力 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 长处 第一 推动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的进步 促进劳动效率提 高 第二 引导按照市场需要优化生产要素组合 实现产需衔接 第三 发挥 竞争和优胜劣汰机制 增进商品生产经营能力 短处 第一 市场调节存在自 发性 第二 市场调节对垄断性产品的调节是乏力的 第三 市场调节会造成 外部不经济 第四 市场调节不能有效地提供公共产品和劳务 第五 市场 调节不能解决收入不公平和社会不公平的问题 5 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哪些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哪些特征 P118 119P118 119 特征 特征 一 生产资料所有制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其他各种性质的生产资 料所有制成分共同发展 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多样化 二 微观经济主 体享有微观经济决策权 政府享有宏观经济决策权 三 社会生产各部门的关 系等主要依靠市场调节 经济资源的分配和流动由市场决定 四 政府主要以 经济管理方式管理国民经济 五 经济刺激方式不再以非经济利益刺激为主 而是以经济利益刺激为主 非经济利益刺激起补充性作用 六 信息传输方式 以横向传输为主 横向的信息传输对微观经济决策起主要作用 补充 有政府 调节的市场经济体制区别于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 制区别于其它社会形态的市场经济体制 第四章第四章 1 1 现代企业制度有哪些基本特征 现代企业制度有哪些基本特征 P134 136P134 136 产权清晰 权责分明 政企分开 管理科学 2 2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组织形式是怎样的 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组织形式是怎样的 P136P136 公司制 3 3 什么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什么是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P136P136 指在所有权与控制权相分离的情况下 规范企业不同主体之间的责 权 利关 系 以达成相互制衡格局的有关制度安排 它一般由股东大会 董事会 执行 机构和监事会四个部分组成 4 4 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大会 董事会 执行机构和董事会各自的职权是什么 公司制企业中股东大会 董事会 执行机构和董事会各自的职权是什么 P137P137 股东大会股东大会由股份公司的全体股东组成 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 决定公司的大 政方针 但不直接介入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 对外不代表公司 董事会董事会是公司 最高决策机构 由股东大会选出 待表全体股东的利益 负责制定或审定公司 的战略性决策并检查其执行情况 执行机构执行机构由包括总经理 副总经理 常务董 事在内的高级执行官组成 他们受聘于董事会 在董事会授权范围内拥有对公 司事务的管理权和代理权 负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 监事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检 查机关 享有监督董事会 董事 高级经理执行公司业务的权力以及审计公司 财务情况的权力 监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并向股东大会负责 保护股东的 合法权益 5 5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怎么样的 P139P139 我国国有企业转换企业经营机制 由指令计划生产向按市场需求生产转变 逐 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规律 第五章第五章 1 1 怎样认识以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怎样认识以按劳分配为主 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的必要性 P172P172 这是由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的 是由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决定 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认识 社会主义的本质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 消除两极分化 最终 实现共同富裕 这就要求在初级阶段 我国的分配制度必须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的原则 只有 坚持效率优先 允许一部分地区和个人通过诚实劳动 合法经营先富起 来 才能激发人们的积极性 创造性 促进效率的提高和经济的发展 如果在 分配中搞平均主义 只能导致普遍贫困 同时 又要通过分配政策和税收政策 鼓励先富带动后富 适当调节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 才能缓解社会矛盾 保持 社会稳定 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2 2 怎样贯彻 怎样贯彻 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的原则 的原则 P193P193 坚持效率优先 兼顾公平 要处理好三个关系 1 既要提倡奉献精神 又要 落实分配政策的关系 2 既要反对平均主义 又要防止两极分化的关系 3 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再分配注重公平的关系 3 3 社会保险包括哪些方面 社会保险包括哪些方面 P201P201 它包括养老社会保险 医疗社会保险 失业保险 工商社会保险 残疾社会保 险 生育社会保险 疾病社会保险 遗嘱社会保险等 4 4 社会救济的对象是哪些人 社会救济的对象是哪些人 P202P202 其对象是因各种原因而面临生存危机的居民 一是无依无靠 没有劳动能力 又没有生活来源的人 主要包括孤儿 残疾人以及没有参加社会保险且无子女 的老人 二是有收入来源 但生活水平低于法定最低标准的人 三是有劳动 能力 有收入来源 但由于意外的自然灾害或社会灾害 而使生活一时无法维 持的人 社会救济是基础的 最低层次的社会保障 其目的是保障公民享有最 基本的生活水平 5 5 什么是基尼系数 什么是基尼系数 P208P208 基尼系数是反映居民收入差距大小的综合性指标 基尼系数值越大 表明居民 收入差距越大 基尼系数值越小 表明居民收入差距越小 第六章第六章 1 1 人们的消费需求中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 人们的消费需求中最基本的要求是什么 P233P233 生存需求 2 2 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影响消费结构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P240 242P240 242 1 生产力发展水平 2 需求结构 3 产业结构 4 居民收入水平 5 价格水平 6 人口数量 素质 结构变动 7 消费观念和心理的变化 3 3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衡量贫困 温饱 小康 富裕标准的恩格尔系数各是多 什么是恩格尔系数 衡量贫困 温饱 小康 富裕标准的恩格尔系数各是多 少 少 P243P243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消费结构的一个重要指标及食品支出占消费支 出的重要比重 食物在总支出中所占比重与家庭收入成反比即一个家庭收入越 多 支出中用于购买食物的费用所占的比例就越小 收入越小 比例就越大 60 以上 贫困 50 59 温饱 40 49 小康 30 39 富裕 30 以下 最 富裕 4 4 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情况下 应该如何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情况下 应该如何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在生产发展 国民收入增加的基础上 使积累和消费部分都有增长 在国民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 如果只让积累增长 用于积累的部分过多 消费部分必然相应减少 这样就会挫伤人们的劳动积极性 降低生产发展的速 度 增加积累也就会落空 如果只让消费增长 用于消费的部分过大 把生产 成果 分光吃尽 那么生产的发展就会缺乏后劲 最终也不得消费水平的提高 因此 既不能重积累 轻消费 也不能轻积累 重消费 而要兼顾积累和消费 怎样做才能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呢 这就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 只有 生产发展了 国民收入总量增加了 才能使积累和消费都有所增长 积累率的提高应以保证人民的消费水平有所提高为前提 反之 消费率的 提高应在保证国家的生产规模有所扩大为限度 明确和积累的最高界限和最低 界限 合理的积累率就应该在这最高限和最低之间 具体看一个时期内积累率 多高才算合理 必须综合考试这个时期的政治 经济 社会发展等多种因素 不可能有一个适应于各个时期的固定的积累率 第七章第七章 1 1 什么是宏观经济 什么是宏观经济 P255P255 所谓宏观经济是指 指总量经济活动 即 国民经济的总体活动 是指整个国 民经济或国民经济总体及其经济活动和运行状态 2 2 什么是社会总产值 什么是社会总产值 P256P256 社会最终产值 社会最终产值 P260P260 社会净产值 社会净产值 P263P263 社社会会总总产产值值 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由物质生产部门所生产出来的 物质产品 包括生产性劳务 的价值量的总和 社社会会最最终终产产值值 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由物质生产部门生产出来的 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价值量之和 社社会会净净产产值值 通常称为国民收入 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各物质生 产部门新创造的价值之和 3 3 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 什么是国民生产总值 P266P266 国内生产总值 国内生产总值 P268P268 国国民民生生产产总总值值 按照国民原则 以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国国民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出来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量之 和 国国内内生生产产总总值值 按照国土原则 以市场价格计算的一国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 为一年 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出来的社会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量之和 4 4 MPSMPS 指标体系与指标体系与 SNASNA 指标体系的差异有哪些 指标体系的差异有哪些 P272P272 1 理论依据不同 2 衡量范围不同 3 两者所反映的福利水平存在着差异 4 基于衡量范围的差异两套指标体系的量存在着差异 无法进行直接比较 5 5 MPSMPS 指标体系与指标体系与 SNASNA 指标体系的共同点有哪些 指标体系的共同点有哪些 P274P274 1 两者都旨在反映国民生产水平 2 两者都可以运用生产法进行统计 也可 以运用支出法 使用法 和收入法进行统计 同一指标按照不同方法统计出来 的数值都应该是相等的 3 两者都只能反映产出水平 而没有反映获得产出 所耗费的代价 也不能准确的反映居民福利的真实变化 第八章第八章 1 1 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含义是什么 理解总平衡要注意什么 国民经济总量平衡的含义是什么 理解总平衡要注意什么 P298P298 国民经济总量平衡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在实际上的平衡 应注意 1 总 量平衡是同一衡量范围 同一衡量层次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 总量 平衡是同一时间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3 总量平衡不是一般价格水平发生 变化后的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2 2 国民经济总量是否平衡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国民经济总量是否平衡的衡量标准是什么 P301P301 国民经济总量即总供给与总需求是否平衡 主要是通过价格水平和市场上商 品供求状况来衡量 3 3 国民经济出现总量失衡时 政府调节总需求的政策工具包括哪些 国民经济出现总量失衡时 政府调节总需求的政策工具包括哪些 P312P312 1 货币政策 2 财政政策 3 投资政策 4 汇率政策 5 外贸政策 6 外资政策 4 4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基本要求是什么 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 全面 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 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具体内容 第一 以人为本的 发展观 第二 全面发展观 第三 协调发展观 第四 可持续发展 观 第九章第九章 1 1 什么是产业结构 什么是产业结构 P315P315 产业结构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产业结构可以划分为哪些类型 P315 320P315 320 产业结构就是指国民经济中各个产业部门之间的数量比例关系 因此也成为 部门结构 类型 1 物质生产部门与非物质生产部门 2 第一次产业 第二次产业与第 三次产业 3 基础设施部门和非基础设施部门 4 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本 资金 密集 型产业与技术 知识 密集型产业 5 工业部门内部结构 6 联合国的标准 产业分类 2 2 什么是技术 知识 密集型产业 什么是技术 知识 密集型产业 P318P318 所谓技术密集型产业 单位产品生产所需要投入的复杂劳动数量多即对复杂 劳动投入依赖程度高的产业部门 3 3 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趋势是什么 P325 326P325 326 1 从三次产业来看 第一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呈现长期下降的趋势 第三次 产业所占的比重呈现长期上升的趋势 第二次产业所占的比重则经历了从低 到高再转而下降的过程 在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长过程中 主导产业的演进 则呈现出以第一次产业为主 再转向以第二产业为主 最后转向以第三次产 业为主的变化趋势 2 物质生产部门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非物质生产部门所 占比重不断上升 产业部门从以物质生产部门为主逐步转到以非物质生产部 门为主 3 劳动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下降 资本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先升后降 技术密集型产业所占比重不断上升 4 从工业内部实际的演变过程来看 重 化工业所占比重呈现长期上升之势而轻工业所占比重则呈现长期下降之势 耐用消费品的生产部门所占比重呈现长期上升之势而非耐用消费品生产部门 所占比重则呈现长期下降之势 原材料工业与加工工业的关系经过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原材料工业发展为重心 第二阶段以加工工业发展为重心 4 4 什么是结构平衡 什么是结构平衡 P330P330 什么是结构失衡 什么是结构失衡 P331P331 结构平衡 社会产品的供给结构同社会产品的需求结构相平衡 亦即不同种 类的产品的供给和需求相等 结构失衡 社会若干主要产品的供求结构的不平衡达到了阻碍国民经济的正 常运行程度的产业部门间的结构失衡 5 5 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矫正结构失衡 政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来矫正结构失衡 P339 340P339 340 1 调节投资结构 2 调节产品生产结构与需求结构 3 调节产品价格 4 制定 和实施产业政策 第十章第十章 1 1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总目标是什么 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优化的总目标是什么 P350P350 1 规模 调大 2 层次 调高 3 市场 调外 4 行业 调新 5 产品 调优 6 机制 调活 2 2 什么是产业结构优化 合理化和高度化 什么是产业结构优化 合理化和高度化 P351P351 产业结构优化是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和高度化发展的过程 合理化 是经济持 续增长的客观要求 一般而言 经济的持续增长取决于资源 资本 劳动力 技术等 的不断投入及其有效配置 而产业结构的合理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 了资源配置的效果 高度化 产业结构从低水平状态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 是 一个动态的过程 3 3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是什么 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志是什么 P351P351 能充分有效地利用本国的人力 物力 财力以及国际分工的好处 是国民经济 各部门协调发展 社会的生产 交换和分配顺畅进行 社会扩大再生产顺利发 展 使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地增长 社会需求得以实现 能实现人口 资源 环 境的良性循环 4 4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是什么 产业结构高度化的特征是什么 P352 P352 1 产业结构的发展沿着第一 二 三产业分别占优势的地位顺向演进 2 产业结构的发展沿着劳动密集型产业 资本密集型产业 技术 知识 密集型产业分别占优势地位顺向演进 3 产业结构的发展沿着低附加价值 产业向高附加价值产业方向演进 4 产业结构的发展沿着低加工度产业占 优势地地位向搞加工度产业占优势地方向演进 5 5 什么是二元经济结构 什么是二元经济结构 P358P358 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是什么 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是什么 P363 364P363 364 是指发展中国家国民经济中现代部门和传统部门并存的状况 1 加快农业现 代化进程 2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有序转移 3 大力发展第三次产业 4 提高城镇化水平 优化城乡经济结构 第十一章第十一章 1 1 什么是通货膨胀 什么是通货膨胀 P377P377 是指由货币供应量超过货币需求量所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采取不同的形式持续 地较大幅度地上涨下降和货币贬值的经济现象 2 2 什么是通货紧缩 什么是通货紧缩 P386 P386 是指一种通货膨胀性质相反的经济现象 是指由货币供应量小于货币需求量所 引起的一般物价水平采取不同形式持续地较大幅度地下降和货币升值的经济现 象 3 3 判断通货膨胀及其程度最理想的办法是什么 判断通货膨胀及其程度最理想的办法是什么 P377P377 1 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 即如果不存在货币 不出现货币供应过多 就 不会有通货膨胀 2 通货膨胀指的是一般价格水平的下降 即商品平均价格 水平的上升 3 商品价格水平的下降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可以采取公开形 式 也可以采取非公开形式 因此不能够仅仅依据衡量物价水平高低的物价指 数来判断是否出现了通货膨胀以及通货膨胀的程度 4 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 水平持续上升的过程 5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较大幅度地上升 亦即 在实际中通货膨胀有一个量得界限 超过一定界限才适宜称为通货膨胀 6 一般物价水平的上升意味着货币购买力的下降 因此只要出现通货膨胀 货币 就必然贬值 4 判断通货紧缩及其程度最理想的办法是什么 判断通货紧缩及其程度最理想的办法是什么 P387P387 1 通货紧缩是一种货币现象 即如果不存在货币 不出现货币供应不足 就 不会有通货紧缩 2 通货紧缩指的是一般价格水平的下降 即商品平均价格 水平的下降 3 商品价格水平的下降 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可以采取公开形 式 也可以采取非公开形式 因此不能够仅仅依据衡量物价水平高低的物价指 数来判断是否出现了通货紧缩以及通货紧缩的程度 4 通货膨胀是一般物价 水平持续下降的过程 5 通货膨胀是指一般物价水平较大幅度地下降 亦即 在实际中通货紧缩有一个量得界限 超过一定界限才适宜称为通货紧缩 6 一般物价水平的下降意味着货币购买力的上升 因此只要出现通货紧缩 货币 就必然升值 第十二章第十二章 1 1 什么是经济增长 什么是经济发展 什么是经济增长 什么是经济发展 P422P422 经济增长是指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由于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或 效率提高等因素导致社会财富 商品和劳务总量 的增加 统计上通常表现 wie 国民生产总值 GNP 或国内生产总值 GDP 的增长 经济发展是指一 个国家或地区随着经济增长而出现经济 社会和政治的整体演进和改善 2 2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 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是什么关系 P423P423 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源 是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没有经济增 长就却不是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不会有经济发展 就此而言 经济增长是经 济发展的必要条件 但是 经济增长是 3 3 什么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什么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什么是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 什么是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 P434P434 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即在技术水平 劳动生产率不变的或变化不大的基础上 单纯依靠生产要素的投入来扩大产出规模 实现经济增长 集约型经济增长方 式即依靠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使用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 4 4 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我国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P435 437P435 437 1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是解决资源瓶颈问题的需要 2 只有转变经济增 长方式 才能突破资本形成和资本积累的制约 3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是 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 4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是解决结构性经济问题的需 要 5 经济增长凡是直接影响一个国家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 5 5 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