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1页
人教版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2页
人教版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3页
人教版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4页
人教版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I)卷(模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2019年中考一模语文试题(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选择题1 .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贻误(y)烙印(lo)田圃(p)叱咤风云(ch)B麾下(hu)吞噬(sh)粗犷(gung)呕心沥血(u)C风靡(m)笨拙(zhu)分娩(min)芳草如茵(yn)D蕴含(yn)妖娆(ro)契约(qi)含辛茹苦(r)2 .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及课文内容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消息是以简要的文字迅速报道新闻信息的一种新闻体裁,通常包括标题、导语、背景三个必不可少的部分,B破阵子作者辛弃疾,南宋爱国词人,破阵子,词牌名。这首词十分生动地描绘出一位忠勇的将军的形象,抒发了爱国志士壮志难酬的悲愤。C松鼠用细致的描述,文艺的笔调,准确生动地说明了松鼠漂亮、驯良、乖巧的特点并补充说明松鼠的用途,表现松鼠是一个“讨人喜欢”的动物。D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3 . 下列句子中与“这些字贴挂在我们课桌的铁杆上,就好像许多面小国旗在教室里飘扬”运用同样修辞手法的一句是( )A这个孩子是长得聪明伶俐,真像他的父亲B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C秋在,银丝似的蛛丝在牛角上挂着。D他心急火燎,好像马上要从楼下跳下去。4 . 下列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每到教师节前夕,教体局领导都会到学校看望老师,与老师们握手言欢,寄予殷切期望。B小明才上过王老师一节课,就能将王老师讲课的语言、动作、神态模仿得惟妙惟肖。C从监控视频看,这个小偷应该是个惯犯,偷盗的动作极其娴熟,一分钟内一气呵成。D两会期间,代表们广开言路,积极建言献策,为政府规划的科学编制提供了宝贵的建议。二、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被微信撕碎的生活微信是一种即时聊天工具,比起QQ,它更方便、更快捷,功能更强大。每天我们在微信中醒来,在微信中睡去,我们舍不得错过每一条朋友圈的新鲜事。我们无论饭前饭后都要照相,刮风下雨都要自拍,看到名牌就要合影一群朋友聚在一起,第一件事不是相互问候,而是寻问WiFi密码,当WiFi终于连上,第一时间就是拍照并上传到朋友圈。那一刻,谁说我们不是在“为朋友圈而活”?随着微信用户数量的增长,朋友圈也开始迅速膨胀,随之而来的是各种代购信息、心灵鸡汤、养生秘籍,不堪其扰。种种被朋友圈绑架的行为,让“逃离朋友圈”的行为正悄然兴起。对此,专家认为,自我觉察非常重要。必须意识到,刷屏的行为是否真实地影响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果是,就需要进行控制和管理。随着微信的流行,人们所接收的信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以高度碎片化的形式出现。对此,人们的评价始终褒贬不一。脑科学得出的一种结论是,这种形式会严重分散人的注意力。因此,有科学家相信,这种“浅尝辄止”的方式,会使大脑在参与信息处理的过程中变得更加“肤浅”。支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互联网的危险在于,它提供的知识与信息资源过于丰富,让人们以为再也不需要将这些知识与信息内化为自己的东西。而碎片化的阅读会“矮化”阅读者的文化。这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耐心和习惯去阅读一本书籍,甚至是一篇长文。而文化是思想的产物,它需要创造者付出时间和专注力。不过,反对者并不这么看,他们认为这低估了年轻人在网络上获取知识的深度,忽略了一个重要的特征:那就是“数字一代”往往是用建设性的办法与信息互动来感受信息并获取信息。你知道“同辈压力”吗?就是朋友之间要做同样的事情,说同样的话,穿同样的衣服,遵循同样的规则。网络时代,人们的“疯狂”并不是真正源于对信息的渴求,而是害怕被“out”。韩寒曾写道:“身边的碎片越来越多,什么都是来得快去得快,多睡几个小时就感觉和世界脱节了,关机一天就以为被人类抛弃了”2014年冬天,韩剧来自星星的你火遍全中国。朋友圈中讨论着各种相关的话题。根本用不着推荐,因为周围人几乎都在观看。那时候,如果你不知道“都教授”,恐怕就没什么可聊的了。我们处在一个对信息遗漏恐惧的时代,每个人都害怕自己会错过些什么。我们担心就在眨眼的那一刻,一个大机会就溜走了。其实,真正可怕的是,因为害怕这种错过,急于想要跟上时代的节奏,而乱了自己的步伐。新媒体能够满足人们对于信息的需求,这是不可否认的。但是,它无法代替诵读经典所能带给我们的心灵上的收获。新媒体只是丰富了我们的阅读方式,但不会彻底颠覆我们的阅读习惯。微信仅仅是用来填补碎片时间的工具,大块的时间仍然是应该用来正经地工作、学习,以及阅读严肃作品。事实上,有阅读习惯的人并不会放弃深度阅读的时间。无论在地铁上还是航班上,发达国家乘客手持书本阅读的比例明显高于国人。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更早受益于新技术的人恰恰也更懂得抵御它、控制它。我们并不是要反对新媒体,而是必须时常反思,并对此保持警惕。无论何时,人类都不能被技术主宰。5 . 第段加点词语“往往”一词是否可以删掉?为什么?6 . 第两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分别是什么?7 . 请列举至少两条“被微信撕碎”的“生活”的具体表现。阅读下文,回答问题。哭泣的圆明园张晓惠一直以为,圆明园是哭泣的.英法联军蹂躏着她的肌体,摧毁着她的骨骼,冲天大火燃烧的是一个民族的自尊。百多年的疼痛如那西洋楼的残壁断垣穿越百年的风雨永远存在伫立在那西洋楼大水法的遗址前,我无法不感受圆明园的疼痛,感受一个民族的屈辱和疼痛,是那种切肤的痛。我是十年前去的圆明园。没有人愿去,说是那么远,又没啥看的。我说我肯定要去。是阴凄凄的天,是冷飕飕的细雨,和着秋风如刀子一般刮在脸上。沿着浩渺的湖水,我走啊走的,不见一个人影儿最后,终于走到了那大水法遗址尽管多少次从图片上从教对书中见过这遗址的照片,可当我立在苍苍的天空下,真实地面对着这遍地的玉白石块时,仍感到那来自心底的震撼!依旧华美我抚摸看那冰冰凉凉的玉石纹理;依旧精致那欧式拱门的曲线流畅又不羁;依旧贵族断碎的罗马石柱在苍天下笔直出一派伟岸和傲然。后来我就流泪了,好在周围没人。我没带相机,但那些块、石柱、石雕连同那灰苍苍的天空一起烙在了脑海,成为心房上一幅永不磨灭的壁画。十年后的今日,我说,再去圆明园。对我来说,去圆明园是一种凭吊,一种拜谒,甚至是一种提醒。进了圆明园,才发现今非昔比。十年前的清寂不复存在,圆明园一片喧嚣柳绿桃红藤紫满目春色也罢,昔日皇族的休闲园址,也该咱平常百姓流连赏目;门票从五角涨到二十五元也罢,这遗址这偌大的园子要人管理也得养活自己。装饰华丽的人力车左右缠着:去福海?去绮春园?就十元,拖您去西洋楼您哪!谢了您哪,我说,我就是想自个儿走走。往前,沿着湖边再往前,穿过紫藤架,右拐,是了,是遗址,大水法遗址。想不到的是遗址这儿,竟也有这许多的人!一群系着红领巾的孩子尖叫着互掷着石子;一群看来是高中生的少男少女咬着冰棍儿在海宴堂遗址前高声唱着对面的女孩走过来走过来;几位似干部样的人笑眯眯地摆好阵势在镌刻着圆明园字样的石碑前照相,那捧着相机的说:笑!笑啊!这群人就腆着发福的肚皮蠢蠢地笑了。一阵沙尘扑面而来,豆大的雨点砸了下来,劈头劈脸。欢笑的人群直往外冲。剩下我一人,静静地,在洁白的石块上坐下,对着这大水法遗址,对着这华美残破的罗马石柱,和苍天,和这些断壁残垣一起流泪(有删改)8 . 圆明园哭泣的原因有哪些?9 . 作者写自己两次去圆明园的经历都谈到了“流泪”这一细节,试分析两次流泪所蕴含的不同的思想感情。10 . 从文中找出一句描写环境的句子,说说作者这样写景的目的是什么。11 . 近几年,人们一直号召重建圆明园。你对重建圆明园持什么态度?请说说你的看法。三、句子默写12 . 默写(1)溪云初起日沉阁,_。(咸阳城东楼)(2)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_。(定风波)(3)_,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4)苏轼的诗词意境开阔,大气磅礴,历来为人称道。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他用“_,_,_”的词句,勾勒出自己拉弓劲射的雄姿,表达了立功报国的愿望。(5)古诗中有很多描写山村美丽风光的诗句,请你写出其中连续的两句。_,_。四、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上自劳军。至霸上及棘门军,直驰入,将以下骑送迎。已而之细柳军,军士吏被甲,锐兵刃,彀弓弩,持满。天子先驱至,不得入。先驱曰:“天子且至!”军门都尉曰:“将军令曰:军中闻将军令,不闻天子之诏。”居无何,上至,又不得入。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亚夫乃传言开壁门。壁门士吏谓从属车骑曰:“将军约,军中不得驱驰,”于是天子乃按辔徐行。至营,将军亚夫持兵揖曰:“介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天子为动,改容式车,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成礼而去。既出军门,群臣皆惊。文帝曰:“嗟呼,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至于亚夫,可得而犯邪?”称善者久之。(乙)李牧者,赵之良将也。常居雁门,备匈奴。日击数牛飨士,习射骑,厚遇战士。为约曰:“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匈奴每入,烽火起,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岁余,匈奴每来,出战,数不利,失亡多。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赵王强使将兵。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选车得一千三百乘,选骑得万三千四,百金之士五万人,彀者十万人,悉勒习战。大纵畜牧,人民满野。单于闻之,率众来入,李牧为奇阵,大破匈奴十余万骑。(节选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删改)(注释)飨(xing):用酒食招待、入盗:入侵。收保:收拢人马物资退入营堡。“保”通“堡”。让:责备。彀者:射手悉勒习战:全部组织起来进行军事演习。13 . 解释下列加点词语。(1)已而之细柳军。(_)(2)其将固可袭而虏也。(_)(3)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_)(4)赵王强使将兵。(_)14 . 用“/”号为文中画线句子断句。(限2处)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15 . 翻译下列句子。(1)于是上乃使使持节诏将军:“吾欲入劳军。”(2)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16 . (甲)(乙)两文都运用了对比手法刻画主要人物,请各举一例具体分析对比手法的作用。五、语言表达17 . 本篇想象瑰丽奇特,将屈原的情感同风、雷、电融为一体,达到物我同化的境地。发挥你丰富的想象,结合你的情感体验,用适当的修辞完成下面的句子。(1)在你失意痛苦时,风_,雨_。(2)在你得意欢欣时,风_,雨_。18 . 根据语境,参照划线句子,再续写一句,要求前后句式一致,语意连贯。大自然是神奇的:看青山换绿,感受到生机勃发的力量;看小桥流水,感受到诗情画意之美;_,_。六、作文19 . 作文。在我们的生活中,美就如路边的野花,在淅沥沥的春雨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