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SPC教材及CPK基础知识.ppt_第1页
第六章SPC教材及CPK基础知识.ppt_第2页
第六章SPC教材及CPK基础知识.ppt_第3页
第六章SPC教材及CPK基础知识.ppt_第4页
第六章SPC教材及CPK基础知识.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StatisticalProcessingControl(SPC),統計過程控制,SPC的目的:是要控制过程达到“受控制的状态”,其主要是用于对过程的控制,因为过程是问题的根源,需要对过程进行定时检查,以达到尽早找出问题,减少浪费之目的.SPC的最终目标在“预防题问的发生”及减少浪费”。SPC的典型工具是品质控制图,利用简单的图表提供以下资料:质量改进;确定工序能力;决定产品规格;决定生产过程。,一、SPC的起源与发展,1.1924年修华特博士在贝尔实验室发明了品质控制图2.1939年修华特与戴明博士合写了品质观点的统计方法3.战后英美两国将品质控制图方法引进制造业,并应用于生产过程4.1950年,戴明到日本演讲,介绍了SQC的技术与观念5.SQC是在发生问题后才去解决问题,是一种浪费,所以发展出SPC6.美国汽车制造商福特、通过公司等亦SPC很重视,所以SPC得以广泛应用7.ISO9000体系亦注重过程控制和统计技术的应用,有专门的要素要求,二.SPC控制图的基本原理,1.SPC控制图按照3Sigma原理来设制控制界限它将控制界限设在X3Sigma的位置上。在过程正常的情况在,在约有99.73%的数据在上下限之内。所以观察控制图的数据位置,就能了解过程情况有没有改变。,2.变异:任何系统中均存在变异,因此没有任何两件成品是完全相同的。变异的类别:根据变异的原因,可分为随机性变异和特殊性变异两种。A.特殊性变异:过程中变异因素是不在统计管制状态下的非随机性原因,其产品分配亦无固定分配。时间系统特殊性变异范围特殊性变异可由简单的统计技术分析而得。一般称为局部问题结策,这类原因约占过程问题的15%。,B.随机性变异:过程中的变异因素是在统计管制状态下,其产品的特性有固定的分配,即分配位置、分配散布及分配形状三种。位置散布宽度形状系统缺失需要由过程能力去发现,且应由管理层努力去清除的共同原因,这类原因约占过程问题的85%。,Variability变化,恶魔是在偏差中.正如在自然界中没有两个事物是完全一样的,我们不能够制造两个相同在生活上我们不能避免变化!每个工序有变化、每次测量有变化、每个样品有变化!,SourcesofVariation变化的来源,Variabilitycancomeaboutduetochangesin:变化可以来自下列的改变:Materialquality材料品质Machinesettingsorconditions机器设定或状态Manpowerstandards工艺标准Methodsofprocessing加工方法Measurement测量Environment环境,TypesofVariation变化的种类,Onewayofclassifyingvariationis:变化可分类成:withinunit工件内(positionalvariation)(位置变化)betweenunits工件与工件(unit-unitvariation)(工件变化)betweenlots批与批(lot-lotvariation)(批变化)betweenlines(line-linevariation)生产线与生产线(生产线变化)acrosstime不同时间之间(time-timevariation)(时间变化)Measurement测量(gagerepeatability如果Zmin=4,则过程能指数为CPK=1.33(SPC软件中所有的Z-SCORE),均值与标准差图,收集数据计算子组的标准差式中:、X和n分别代表子组的单值、均值和样本容量。,B.过程控制限,计算均值和标准差的上、下控制限UCLX=X+A3SUCLs=B4SCLx=XCLs=SLCLx=X-A3SLCLs=B3S式中:S为各子组样本标准差的均值,B4、B3和A3随样本容量变化的常数。注:在样本容量低于时,没有标准差的下控制限,过程控制解释,同X-R过程控制过程能力解释:估计过程标准差=S/C4=S/C4式中:S是样本标准差的均值、C4为随样本容量变化的常数,C4常数表,A.收集数据B.计算控制限UCLX=X+A2RUCLR=D4RCLX=XCLR=RLCLX=XA2RLCLR=D3R式中D4、D3和A2是随样本容量变化的常数,中位数图XR,C.过程控制解释:大至同X-R过程控制.D.过程能力解释:计算过程的标准偏差R是子组极差的平均值,2是随样本容量变化的常数2常数表,1.收集数据:.在数据图上从左至右记录单值读数(X);.计算单值间的移动极差(MR).2.计算控制限:UCLX=X+E2RUCLMR=D4RCLX=XCLMR=MRLCLX=X-E2RCLCMR=D3R式中:R为移动平均极差,X是过程均值,D4、D3和E2是用来对计算移动极差进行分组,并随样本容量变化的常数。,单值和移动极差图XMR,D4、D3、E2常数表C.过程控制解释:大至同X-R过程控制.D.过程能力解释:计算过程的标准差,六、计数型数据控制图的应用,1.选择决策图2.决定样本A.样本数量最少50个单位。B.最少收聚20组样本。,3.测试并修正不良率是否处在统计控制之内的决策图,不合格品率P图,A.收集数据1.选择子组的容量,频率及数量a.子组容量:用于计数型数据的控制图一般要求较大的子组容量(例如50到200或更多)以便检验出性能的一般变化.b.分组濒率:应根据产品的周期确定分组的频率以便帮助分析和纠正发现的问题.时间间隔短则反馈快,但也许与大的子组容量的要求矛盾.c.子组的数量:收集数据的时间应足够长,使得能找到所有可能的影响过程的变差源.一般情况,也应包括弧25或更多的子组,以便更好的检验过程的稳定性,并且如果过程稳定,对过程性能也可产生可靠的估计.,2.计算每个子组的不合格品率(P)被检项目的数量-n发现的不合格项目的数量-np不合格品率-P=.计算控制限:1.计算过程平均不合格率(P)式中:n1p1,n2p2.及n1,n2.为每个子组的不合格项目数及检查的项目数。,np,n,2.计算控制限:式中:n为恒定的样本容量。,A.收集数据1.受检验样本的容量必须相等.分组的周期应按照间隔和反馈系统而定.样本容量足够大使每个子组内都出现几个不合格品,在数据表上记录样本的容量;2.记录并描绘每个子组内的不合格品数(np)B.计算控制限:计算过程不合格数的均值(np)np=式中:np1、np2为K个子组的不合格数.,不合格品数np图,np1+np2+npk,k,计算上、下控制限,LCLnp=np-3np(1-),LCLnp=np+3np(1-),CLnp=np,式中:子组的样本容量,A.收集数据1.检验样本的容量(零件的数量,织物的面积,电线的长度等)要求相等,这样描绘的C值将反映质量性能(不合格率的发生率)而不是外观的变化(样本容量n),在数据表中记录样本容量;2.记录并描绘每个子组内的不合格数(C).,不合格数C图,B.计算控制限,计算过程不合格数均值C:C=式中:C1,C2为K个子组内每个子组的不合格数计算控制限:UCLC=C+3CCLC=CLCLC=C3C,C1+C2.CK,K,A.收集数据1.各子组样本的容量彼此不必相同,尽管使它的容量保持在其平均值的正负25%以内可以简化控制限的计算;2.计算每个子组内的单位产品不合格数U:U=式中:c为发现的不合格数量,n为子组中样本的容量(检验报告单位的数量),单位产品不合格率U图,B.计算控制限:计算每单位产品过程不合格数的平均值:式中:C1,C2.及n1,n2为K个子组内每个子组的不合格数及样本容量.UCLu=u+3u/nCLu=uLCLu=u-3u/n,式中:n为平均样本容量,过程能力分析,过程固有波动,是由普通因素影响而产生的过程波动.这部份波动可以通过控制图的=R/d2(d2是常数)过程总波动,是由普通因素和特殊因素影响而产生的波动.它可以由样本标准差S估计.nS=(xix)2/(n1)i=1,过程能力分析,过程能力指数Cp与Cpk定義工程能力指數就是產品公差范圍與工程能力之比。當給定雙向公差过程输出均值(u)與规范中心(M)相一致時用符號Cp表示。TUSL-LSLCp=66式中USL-规格上限LSL-规格下限,过程能力分析,(2)當給定雙向公差过程输出均值(u)與公差中心(M)不一致即存在中心偏移量(k)時用符號Cpk表示。Muk=Cpk=(1-k)CpT/2(3)當給定單向公差的上限公差(例形位公差)時常采用的公式為規格uCp=3,过程能力分析,(4)Cpk的另一种计算方法Cpk=Min(CPU,CPL)USLuu-LSLCpu=,Cpl=33,过程能力分析,(5)工程能力判斷由Cpk上述公式可看出,当u=M时,CP=CPK,当uM时,C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