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文库网 > 教育资料 > 中学教育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含解析打包38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202011122229.doc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含解析打包38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收藏
资源目录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编号:157272304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7.22M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1-10-23
上传人:灰****
认证信息
机构认证
宁夏凯米世纪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宁夏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640100MA774ECW4K
IP属地:宁夏
18
积分
- 关 键 词:
-
文本
- 资源描述:
-
2020_2021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全一册学案含解析打包38套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文本
- 内容简介:
-
第四单元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一部分,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1明朝建立的时间、都城;明朝灭亡的时间。2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影响。3明朝内阁的职责、地位。4明朝宦官专权的表现。5郑和下西洋的时间、影响。6欧洲殖民者东来的表现。7明朝时期加强对边疆管理的表现。一明朝政治制度的变化 1明朝的建立(1)背景:1351年,元朝爆发农民起义,朱元璋的势力逐渐强大。(2)建立:1368年,朱元璋称帝,定都应天府,国号大明。同年,明军推翻了元朝。2政治制度变化(1)废除宰相制度目的:为加强皇权。内容: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并且严令子孙永远不许设立宰相。影响:对以后500余年的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2)设立内阁原因:废除宰相后,皇帝工作压力成倍增加。职责:明成祖设立内阁,其官员称为某殿或某阁大学士,拥有“票拟”权,皇帝拥有“批红”权。地位:秘书机构。(3)宦官专权原因:宦官比内阁更多地得到皇帝信任。表现:明朝中后期,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内廷宦官机构司礼监获得了协助甚至代理皇帝批红的权力,还负责提督东厂,控制锦衣卫,对官民的言行进行监视、侦查,有权逮捕、施刑。二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郑和下西洋(1)过程:15世纪前期,明成祖派郑和率领船队先后7次远航海外,访问了亚非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2)影响积极:是世界历史上空前规模的远洋航行,在资金、装备、技术等方面大大领先于半个世纪之后的欧洲远洋航海家的航行。消极:但是,其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2倭寇骚扰(1)背景: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2)表现:东南民间海上走私活动猖獗,与倭寇混杂,出没沿海,烧杀抢掠,造成巨大破坏。(3)解决:明廷派遣大将戚继光等人平倭。3欧洲殖民者东来(1)背景:明朝中后期,随着新航路的开辟。(2)表现16世纪中期,葡萄牙人获得了在濠镜澳的租住权。荷兰和西班牙,分别占据了台湾岛的南部和北部。明朝末年,西班牙被荷兰击败,退出台湾。三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 1内陆边疆(1)鞑靼和瓦剌的威胁背景:元朝灭亡后,草原上的蒙古人逐渐形成鞑靼和瓦剌两大集团。表现:鞑靼和瓦剌不断威胁明朝北部边防,两次突破长城深入内地,包围北京。解决:1571年,鞑靼首领俺答汗,接受明朝册封。双方恢复并扩大贸易关系,直到明末基本上维持了和平局面。(2)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理:明廷封授给当地的僧俗首领法王、王等称号,并设立了行都指挥使司等机构,任用藏族上层人士进行管理。(3)招抚东北:在黑龙江流域设立了奴儿干都司,并对东北地区女真部落首领封授官号。2明清易代(1)清朝崛起16、17世纪之交,女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逐渐统一女真各部。1616年,他称汗,国号金,并对明朝展开进攻。其子皇太极在位时,将女真族名改为满洲,并于1636年称帝,改国号为大清。(2)明朝灭亡原因:明朝政治黑暗,天灾不断,农民起义蜂起,统治摇摇欲坠。过程:1644年,农民军首领李自成攻占北京,明思宗自缢,明朝灭亡。(3)清军入关确立在全国的统治清朝摄政王多尔衮统军进入山海关,打败李自成,进占并迁都北京。此后又经过20多年的激烈战斗,清军将农民军余部和南方的明朝残余势力逐一击败,确立了在全国的统治。主题一明代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及影响材料一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皇明祖训材料二明朝废除丞相制度,不仅使文官失去了宰相作为他们的“意见领袖”,还使所有文武官员的地位和生命、尊严的价值都变得渺小,使绝大多数时期任何一个官员在皇帝面前都显得“人微言轻”总的来讲,在废除丞相制度后,最高政治权力的运转经常处于失衡或扭曲的状态,舞台上的依靠皇帝暂时亲信而拥有治官权力的人物忠奸贤愚美丑反复变换,严重损害了明代治官活动的连续性、一贯性、稳定性,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朝的典章制度越来越形同虚设。摘编自论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对明朝治官的影响思考(1)据材料一分析明代废除宰相制度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明代废除宰相制度的影响。提示:(1)原因:宰相专权的历史教训;皇权专制加强的需要。(2)影响:破坏了中央行政体系的完整性;降低了各级官员的地位和尊严;使最高权力运转被扭曲;使明代官员管理缺乏连续性;严重损害了国家典章制度的地位。明朝废除宰相的原因和影响(1)原因根本原因:宰相权力过大,威胁到了专制皇权。历史原因:吸取元朝丞相权势过重,内乱频仍的教训。直接原因:执掌宰相职权的丞相胡惟庸骄横跋扈,擅权专恣。(2)影响积极:使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防止权臣专政,有利于加强皇权,巩固统治。消极:缺少制约君权的机制,社会兴衰维系于皇帝个人素质;加剧君主独裁专制。另外,废除丞相后,由于没有法定辅臣,客观有利于宦官乱政。主题二明代内阁的特点材料一(明朝)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贾祸。臣备员六年,百凡皆奉圣断,分毫不敢欺负。部务尽听主者,分毫不敢与闻。明神宗实录材料二(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钱穆国史大纲思考根据材料一、二,分析明代内阁的特点。提示:特点: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只是顾问类型的内侍机构;没有决策权,对皇帝负责,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内阁首辅与宰相的区别项目宰相内阁首辅权力来源宰相法定制度赋予皇帝个人信任权力大小行政决策权侍从咨询,无决策权对皇权的影响制约皇权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不能制约皇权1明太祖废除丞相,主要是由于(d)a管理官吏,治理人民的需要b过去的丞相大多昏庸无能,败坏风气c发展农工商业生产的需要d丞相的权力过于集中,经常威胁君权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代的政治制度。明袭元制,丞相统辖六部,管理全国行政事务。但由于丞相权势过重,威胁君权的高度集中,为此,明太祖借口胡惟庸案,废除宰相制度,权分六部,这样使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所以应选d项。2明史记载,朱元璋读孟子,看到“君视臣如草芥,臣视君如寇仇”句,说:“非臣子所宜言。”随后命儒臣修孟子节文。从文中可以看出(d)a孟子未成为官方儒学b朱元璋避免了草芥与寇仇式的君臣关系c朱元璋主张君臣应平等相待d孟子中具有某些限制君权的要求解析:材料说明孟子民本思想中有不利于君主统治的因素,故d项正确;a、c项不符合题意;b项表述不准确。3随着内阁制度的形成,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以达成谅解。同时,内阁与拥有执行权的六部相互配合、制衡,提高了行政质量与效率。这反映了明朝(a)a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 b削弱六部加强君权c创设了集体议事制度 d分割事权相互牵制解析:材料“诸司在上疏之前,对重大问题的处理一般得与内阁商议”,说明内阁拥有一定议政权,故选a项;结合所学,内阁不能统帅六部百司,排除b项;秦朝的朝议制度属于集体议事制度,并不是明朝创设的,排除c项;材料没有体现事权的分割,排除d项。4央视播放的郑和下西洋引起了观众的广泛关注,郑和下西洋的主要目的是(a)a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 b获取经济效益c海外移民 d殖民扩张解析: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故答案为a项。5呼和浩特城建成于明朝时期,这座城市的修建(b)a适应了明王朝对蒙古作战的需要b加强了蒙古地区与内地的贸易往来c密切了满蒙关系d表明蒙古放弃了游牧生活方式解析:14世纪末,蒙古分裂为鞑靼和瓦剌等部,瓦剌与明朝交恶。鞑靼强盛后,俺答汗主动与明朝和好,并修建了呼和浩特城,很快成为蒙古地区与内地贸易的商业城市。故答案为b项。6“衣冠禽兽”一词源于明代官员的服饰。明朝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到了明朝中晚期,大小官员欺压百姓,百姓视官为匪,于是衣冠禽兽一词有了贬义。该词含义的变化从本质上说明(a)a明朝封建制度衰落b明朝中晚期出现了腐败现象c明朝服饰文化发生变化d国家加强对官员腐败的控制解析:据材料“明朝中晚期,大小官员欺压百姓于是衣冠禽兽一词有了贬义”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当时封建制度逐渐腐朽衰落,阶级矛盾逐渐尖锐,故a选项正确;明朝之前已经出现腐败现象,故b选项错误;明朝服饰文化变化不是本质上的问题,故c选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国家加强对官员腐败的控制,故d选项错误。故选a。7明初朱元璋严禁宦官读书识字,但中后期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士大夫甚至有针对性地编纂适合宦官学习的读本。由此可以推知,明代中后期(a)a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 b皇帝权力日趋衰落c内阁议政功能已经丧失 d宦官掌握决策权力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宦官读书识字逐渐制度化”是由于皇帝允许宦官参政,以牵制内阁,这使得识字成为宦官的必要素质,这是中枢决策程序发生异变的结果,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皇权专制的强化,而不是皇权衰落,b项错误;材料不涉及内阁,排除c项;中国古代决策权力掌握在皇帝手中,d项错误。8明初废行省,地方分设三司,分别掌管一地民政与财政、司法、军事,直属六部。明中叶以后,皇帝临时派遣的巡抚逐渐演变为三司之上的
-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