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子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

47种药材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47种药材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zip
47种药材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
黄芪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黄芩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鱼腥草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钩藤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重楼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郁金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薏苡仁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薄荷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菊花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莱菔子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莪术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肉桂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红花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红花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 (2).doc---(点击预览)
紫菀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秦艽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砂仁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益智仁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百部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甘草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玫瑰花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猪苓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片姜黄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沙苑子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款冬花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桔梗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模版用).doc---(点击预览)
桑寄生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桂枝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柴胡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枸杞子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枳实(枳壳)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杜仲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木香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当归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广藿香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干姜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山药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山楂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射干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天冬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大黄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地黄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北沙参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党参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佩兰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佛手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丹参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doc---(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84271227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418.09KB    格式:ZIP    上传时间:2022-01-12 上传人:考**** IP属地:山西
35
积分
关 键 词:
47 药材 生产 采收 加工 标准 操作规程
资源描述:
47种药材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47,药材,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
内容简介:
目的:建立枸杞子药材种植基地种植、管理、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为枸杞子种植管理过程提供操作依据,确保公司生产使用的枸杞子原料来源稳定可靠、过程管理规范、产品质量稳定。范围:枸杞子原料种植基地责任:种植户、物料部、质量部内容:1、概述:1.1分布:枸杞子以干燥成熟果实入药或食用。又名西枸杞、中宁枸杞(青海)、山枸杞(山西)、白疙瘩(内蒙古)为茄科植物,为常用中药,主产于宁夏中宁、中卫、银川、内蒙古乌拉特前旗,托克托旗、新疆精河等地,均系栽培,商品成为“西枸杞”,销全国并出口。此外,甘肃、陕西等地亦产。具滋补肝肾,益精明目的功效。以粒大、色红、肉厚、子少、柔软滋润、微甜不苦为佳。1.2植物形态:为落叶灌木或栽培整枝后而成小乔木,高0.82.5m。茎直立,灰黄色,上部分枝细长,软弱,先端常略下垂,短枝刺状,长14cm,顶端尖锐。叶在长枝下半部的常23片簇生,形大。在短枝或长枝顶者互生,形小;叶柄长0.30.5cm;叶略厚、狭披针形或披针形,长2.56cm,宽0.51.5cm,先端尖,基部锲形稍下延,全缘,上面深绿色,下面灰绿色,侧脉不明显。花单生或数朵簇生于长枝上部叶腋;花梗细,长1.52cm;花萼杯状,长45mm,顶端23裂,裂片顶端边缘具纤毛;花冠漏斗状,筒部长810mm,筒之中下部变狭,顶端5裂,裂片卵形,长56mm,向后反卷,初时粉红色或淡紫粉红色,后现灰黄白色,边缘无纤毛,雄蕊5,着生于花冠中部,花丝细,不等长,花丝近基部一小段簇生白色柔毛,花药长圆柱形,丁字着生,纵裂;雌蕊1,子房上位,2室,花柱线状,较雄蕊略短,柱头头状。浆果倒卵形至卵形,长11.5cm,直径69mm,橘红色或红色,萼俗存。种子多数,扁平肾形。花期510月,果期611月。1.3生长特性:枸杞喜凉爽气候;喜光,在遮阴环境下虽能生长,但产量低;喜肥,在肥水充足时,载后第二年便开花结果,5年后进入盛果期,30年以后结果才逐年减少,40年后开始衰退。野生于海拔20003000m的河岸、于山坡,沙砾地,耐盐、耐寒、耐旱,适盐渍化的砂质壤土。枸杞适应性强,能耐寒、耐旱、耐盐碱,无论在砂壤土、壤土、黄土、沙荒地、盐碱地均能生长。萌蘖力极强,48月每月均能萌发新枝;花芽为混合芽,腋生,枸杞多在12年生枝条上结果。人工栽培以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和中性或微碱性的土壤为好。1.4繁殖方法 以种子繁殖为主,亦可扦插和分蘖繁殖。1.4.1种子繁殖 种子在4.4就能发芽,25左右时发芽最适温度。1.4.2扦插繁殖 扦插苗的优势是结果早,能保持母本的优良性状。1.4.3根蘖苗繁殖 枸杞萌蘖力极强,常在根际周围发生许多根蘖苗。1.5留种技术:栽培枸杞,应建立留种地。选择6年生以上、生长健壮、果大色红,无病虫害的优良品种作采种母株,于611月当果实由绿变红色时及时采摘成熟的果实。先用3050温水浸泡24h,捞出揉搓,在清水中淘洗出种子,捞去果肉果皮,取沉淀底层的种子,晾干。2、种植:2.1选地整地:育苗地,宜选择地势平坦、灌溉方便、排水良好、阳光充足、土层深厚、pH8的砂壤、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于播种的头1年秋季深翻土地,结合整地每亩施入厩肥25003000kg,灌冬水,与翌年开春土壤解冻10cm时,再整平耙细,作成1.3m的高畦播种。定植地宜选用含盐量在0.3%以下的砂质壤土,建立枸杞园。地选后,于头年冬季进行全面翻耕,使土壤风化熟化。于载前,再翻耕1遍,整平田园,浇灌底水,挖好定植穴,施足基肥,然后定植。2.2播种:播种时需先将畦面搂平搂细,将处理过的种子按要求播种,播后覆土盖草踩实,浇水。用种量: 150250克/亩。春、夏、秋季均可播种,以春播为好。2.2.1种子处理:播种前用温水浸种30h左右,搓除果皮和果肉,在清水中漂洗出种子,捞出稍晾干,用多菌灵等农药拌种,然后与3倍的细沙拌匀,在室内20条件下催芽,待种子有13露白时,将催芽后种子播种,播后稍镇压并浇水,保持土壤湿润。一般发芽率为90左右,2.2.2春播:以春季3月下旬播种为好。在整好的苗床上,按行株距2030cm横向开浅沟条播,沟深23cm,波幅宽5cm。将处理过的种子均匀撒入沟内,播后覆盖细土,稍加镇压后畦面盖草,保湿保温。亩用种量150250克。种子出苗后揭去盖草,土壤干旱要适时灌水。2.2.3扦插繁殖:于春季树液流动后,萌芽展叶前进行,选取优良单株上1年生徒长枝或粗壮、芽子饱满的枝条,剪成18cm20cm长的插条,上端剪成平口,下端剪成楔形,下端用500ppm生根粉(ABT)或5001000ppm吲哚丁酸(IBA)溶液快速浸渍1015秒,晾干后,将插条斜插入整好的畦中2/3,按行株距15cm7cm斜插于苗床内,保持土壤湿润,成苗率80%以上。当苗高80cm左右即可出圃定植。亦可直接扦插,成苗后加强肥水管理。当年就能开花结果。2.2.4分蘖繁殖:多在秋、冬季挖取母株周围的根蘖苗,选植株粗壮、根系发达的苗木,截离母株,另行定植。2.2定植:在秋冬落叶后至翌春树苗萌发前均可进行。以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定植为好,成活率高。定植时,按株行距为2mx2m,栽植166株/亩。穴径和深各40cm。定植穴挖好后,每穴最下层施35 kg腐熟厩肥,与底土拌均后再填表土10cm,待植。将12年生壮苗去掉过长的细根,用100 mg/L奈乙酸水溶液蘸根后,将苗木放人栽植穴中央,进行栽植。栽植时,先填表土,后填心土,至半穴时,将树苗向上轻提,使根系舒展,再填土至满穴,浇水,踏实,栽正后覆土高出地面10cm,使成龟背形。栽植完毕后立刻灌水。3、田间管理:3.1中耕除草:一般于3月中旬至4月上旬翻晒园土1次,深1015cm;并于8月中、下旬再翻晒园土1次,深20cm,可起到保墒和提高土温的作用。3.2施肥:在生长期追施腐熟人畜粪水或尿素、硫酸铵等速效肥料3次,分别于5月上旬、6月上旬和6月下旬施入,如每株每次施尿素100克,于株旁穴施,施后灌水、盖土。此外,于5、6、7月,每月用0.5%尿素和0.3%磷酸二氢钾进行根外追肥1次。每年于11月上、中旬灌封冻水前,每株施入人畜粪20公斤、土杂肥50公斤、饼肥2公斤。于根际周围挖穴或开沟施入,施后盖土,并在根际培土,以利越冬。3.3灌水:在新枝叶生长至开花结果期间,应灌水34次,第一次灌水于4月底至5月初,以后每隔半个月浇水1次,夏季高温时期正值果实成熟期,需水量大,每次采果后应浇水1次;秋梢生长期,于8月上旬、9月上旬、11月上旬各浇1次水,封冻前要浇12次冬水。3.4 整形修剪:3.4.1 修剪原则 修剪中剪除根茎、主干、冠层所发的徒长枝、树膛内的密枝、横穿枝以及冠层内的2年生以上果枝和干枝、病虫枝、细弱枝。短截主枝延长枝和部分果枝。具体操作中因树修剪,随枝做形。去高补空,更新果枝。剪横留顺,取旧留新。密处疏剪,缺处留枝。清膛截底,修围清基。调节营养,树冠圆满。3.4.2树形培养 枸杞丰产树形一般采用三层楼形和自然半圆形。三层楼树形结构为:树高165175cm,冠幅130160 cm,树冠分三层,有89个主枝组成,主干高4045 cm,第一层冠高20cm,第二层层间距高40cm,第二层冠高2Ocm,第三层层间距及第三层树冠合计高4550cm,结果枝以立体结构分布在各层骨干枝上;自然半圆形树形结构为:树高160 cm 左右,冠幅150160 cm,分二层有5个主枝组成。主干高4050cm,层间距5060cm,呈上窄下宽,上小下大,上短下长的自然半圆结构。3.4.3 修剪程序 一清基,清除根茎处萌条;二剪顶,对高于顶层树冠的枝条进行疏除;三清膛,疏除树膛内的徒长枝、密枝、病虫枝、细弱枝、横穿枝和强壮枝;四修围,对各层外围所留枝条进行短截、疏除和不剪;五截底,第一层树冠所留的果枝在距地面40 cm处全部进行短截。3.4.4修剪时间 春季修剪。在枝条萌芽后的3月下旬至4月下旬进行。剪除干尖和针刺。方法是从树冠的一个方向开始,沿树冠自上而下剪除冠层结果枝梢部的风干枝和强壮枝上的针刺。 夏季修剪。59月,在5月上旬到6月上旬,每57d进行1次。沿树冠自下而上,由里向外,剪除植株根茎、主干、膛内、冠层萌发的徒长枝。对已培养好下层树冠的树,可在5月中旬至下旬,选择距主干最近的徒长枝,在高40 cm处进行摘心封顶,培养二层树冠。对各层树冠主枝所发的强壮枝,与主干夹角小于30时,要及时疏除。与主干夹角在304O之间的枝应根据所在的位置进行短截或疏除,短截长度1520cm。与主干夹角大于4O的枝条不剪、不截。 冬季修剪。11月至翌年春季12月,先对结果一年后的树冠进行整形,按照选择的树形,整理出清晰稳固的树冠骨架,再对留下的各类枝作一次细致的修剪。4、病虫害防治:主要病害有黑果病(炭疽病)、根腐病、流胶病;主要害虫有枸杞蚜虫、枸杞木虱、枸杞锈螨、枸杞瘿螨、枸杞蛀梢蛾等。4.1虫害:4.1.1枸杞蚜虫:危害幼芽、叶片、幼果。1年发生多代,以卵在枝条上越冬。一般4月份枸杞发芽后开始为害,5月盛发,大量成虫、若虫群集在嫩梢、嫩芽上为害,进入炎夏后虫口率下降,入秋后又上升,9月份出现第2次高峰。生产上施用氮肥过多、生长过旺受害重。5月下旬至7月中旬危害最严重。防治方法:秋、冬季修剪有蚜虫的枝条,集中烧掉,以消灭越冬卵。生长季节,及时剪除徒长枝,带出田外烧掉。消灭群集于幼嫩部位的蚜虫,降低田间虫口密度。为害初期,及时喷药。可用50灭蚜净3 000倍液或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进行全面防治。4.1.2构杞瘿螨:瘿螨主要为害枸杞叶片、嫩梢、花蕾、花瓣和幼果。以成虫在树皮缝及芽鳞片内隐蔽处越冬次年春季枸杞芽露绿时越冬成螨开始活动。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转移为害并开始产卵、孵化,8月上旬至9月下旬是为害高蜂期,11月初成螨进入越冬状态。防治方法:在成螨越冬前及越冬后成螨出现时,喷施药剂防治。降低瘿螨密度选用50杀螨丹600倍液、50硫磺悬浮剂300倍液进行防治。在瘿螨外露出蛰活动期,可喷0.5波美度石硫合剂和15杀螨威乳油2 000倍液,喷23次。4.1.3枸杞负泥虫:以成虫幼虫食害叶片呈不规则缺刻或孔洞,后残留叶脉。受害轻的叶片被排泄物污染,影响生长和结果,叶片、嫩梢被害严重时,影响产量和质量。成虫喜栖息在枝叶上,把卵产在叶面或叶背面,呈人字形。幼虫背负自己排泄物,故称负泥虫。1年发生3代,67月为害最重。防治方法:春季越冬幼虫和成虫复苏活动时,结合田间管理,浇水松土,破坏其越冬环境,消灭越冬虫源。四月中旬越冬成虫开始活动时期,用50%辛硫磷乳油加适量水班细土,撒施于枸杞田内,然后中耕。在幼虫和成虫为害盛期,可用20¥苏灭杀T3000倍液或20%杀灭菊酯2500倍液喷施,视虫情喷施35次,10d喷一次。4.1.4枸杞木虱:以成虫在树冠、树皮下、落叶下、枯草中越冬。翌年气温高于5时,开始出蛰危害。出蛰后的成虫在枸杞未萌芽前不产卵,只吸吮果枝树液补充营养,常静伏于下部枝条的向阳处,天冷时不活动。枸杞萌芽后开始产卵,孵化后的若虫从卵的上端顶破卵壳,顺着卵柄爬到叶片上危害,若虫全部附着在叶片上吮吸叶片汁液,成虫羽化后继续产卵危害,1年发生34代。防治方法:枸杞木虱主要在树冠下、落叶下、枯草中越冬,每年3月上旬集中清除枸杞园内落叶、枯草,减少越冬代基数。发生期可用1.8益犁克虱5 0006 000倍液,或18阿维菌素3 000倍液,或28蛾虱净乳油1 500倍液进行防治。4.1.5枸杞锈螨:枸杞锈螨以成螨在枝条芽眼处群集越冬。春季4月上中旬枸杞萌芽,成螨开始出蛰,迁移到叶片上进行危害,4月下旬产卵,卵发育为原雌,以原雌进行繁殖。在锈叶脱落前成螨和若螨转移到枝条芽眼处越夏。1O月中、下旬气温降到10左右,成螨从叶面爬到枝条芽眼处群聚越冬。防治方法:在生产中利用枸杞锈螨群聚在果枝上越冬的习性,在休眠期对病残枝疏剪,对果枝短截修剪,对减少越冬锈螨基数有明显作用。4月中下旬,出蛰期用50溴螨酯乳油4000倍液或红白螨锈清2 0002 500倍液,10月中下旬越冬前用35石硫合剂进行防治。生产季节可用45-50硫磺胶悬剂120150倍液,或20双甲脒20003000倍液,或哒螨灵20002 500倍液防治。4.2病害:4.2.1枸杞炭疽病(黑果病):该病主要为害果实,也侵染嫩枝、叶、花。整个生长期均可发病。病菌在田间不断发生再侵染,降雨量多、湿度大,病害蔓延迅速,发病盛期在78月。防治方法:加强田问管理,结合冬季剪枝整形,除去病枝,并彻底清洁田间枯枝落叶,集中烧掉。56月雨季,应喷一次1:1:100波尔多液,隔15 d再喷一次。发病初期,用50代森锰锌600倍液或70 甲基托布津500倍液喷35次。两种药剂交替使用,710 d喷一次,如遇雨及时补喷。4.2.2根腐病:主要危害植株根部及茎基部。6月中、下旬发病,7-8月较严重。初期根部发黑,逐渐腐烂,而后地上怙萎,全株死亡。防治方法:常发病地区提倡轮作,最好水、旱轮作。平整土,高畦深沟栽培,降低地下水位,雨后清沟排渍,防止土壤过湿。配方施肥,增施磷、钾肥,避免施用未充分腐熟土杂肥。在插条时可用高锰酸钾1000倍液作定根水淋施。插条成活后、病害发生前,最迟于见病后,定期或不定期淋药,预防和控制病害。除用高锰酸钾溶液防治外,还可淋施20抗枯宁刺600倍液,或15混合氨基酸锌镁水剂500倍液。连续34次,隔715天1次,前密后疏,喷足淋透。用5O甲基托布100015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1500倍液浇灌根部。4.2.3枸杞白粉病:枸杞白粉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常年发病率20,也侵染幼果。病菌在病组织及病枝梢的冬芽中越冬。次年春天开始发病,幼果期发病率高。病菌借风传播侵染发病。不断进行再侵染,气候干燥比多雨时发病严重,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发病,7月下旬至8月上旬为发病盛期。防治方法:冬季清除田问病叶、枝条,烧掉,减少田间病菌。3月上旬枝条萌发前,喷一次1:1:100波尔多液。发病初期,选用25粉锈宁800倍液、50 多菌灵500倍液,视病情喷23次,1015 d喷一次。4.2.4 枸杞灰斑病:枸杞灰斑病属于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叶片也侵染果实。病菌在枯枝落叶和病果上越冬或以病株残体在土壤中越冬,次年借风雨传播弓I起初侵染。生长季节田间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47种药材生产采收加工标准操作规程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184271227.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