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之委蛇与心之逍遥――对庄子人生哲学的几点思考_第1页
形之委蛇与心之逍遥――对庄子人生哲学的几点思考_第2页
形之委蛇与心之逍遥――对庄子人生哲学的几点思考_第3页
形之委蛇与心之逍遥――对庄子人生哲学的几点思考_第4页
形之委蛇与心之逍遥――对庄子人生哲学的几点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形之委蛇与心之逍遥对庄子人生哲学的几点思考孟琦a,葛梦薇b(a.陕西师范大学政治经济学院,陕西西安 710062;b.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陕西杨凌 712100摘要庄子的人生哲学以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为其根本宗旨,通过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思索和对儒家仁义礼法的批判,庄子从外在的处世之道(委蛇其形和内在的精神超越(逍遥其心两个方面对这个问题给予了深刻回答。委蛇其形为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逍遥其心则为这种追求指出了方法和道路。对当代人来说,这种处世智慧和精神追求仍有着许多积极启示和可供借鉴之处。关键词庄子;委蛇其形;逍遥其心;安时处顺;坐忘;无待From Fle

2、xible Behavior to Freely PsycheThought on Zhuang-Zis Life PhilosophyMeng Qi a,Ge Meng_wei b(a.Political Science and Economics College,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Shaanxi 710062;b.Student Affairs Office, Yangling V oca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Yangling,Shaanxi 712100, China Abstract: Indep

3、endence personality and freely psyche is the fundamental aim of Zhuang-Zis Life Philosophy. By thinking the life condition and criticizing the Confucian moral, Zhuang-Zi gives a path to the aim from two aspects of conduct skill (flexible behavior and spiritual transcendence (freely psyche. To achiev

4、e the aim, flexible behavior is the precondition and basis, freely psyche is the approach and method. Today, we can also get many important enlightenment from this wisdom.key words: Zhuang-Zi; flexible behavior; freely psyche; adaptation to the situation; Sit and Forget; No- dependence人生哲学思想构成了庄子哲学的

5、理论主体,通过对人的境遇的理性思索和对儒家仁义礼法的批判,庄子在中国思想史上第一个提出了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的问题并对其予以深切关注。不仅如此,庄子还分别从外在的处世之道(委蛇其形和内在的精神超越(逍遥其心两个方面给予了深刻回答。委蛇其形为追求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础,逍遥其心则为这种追求指出了方法和道路。一、安时处顺,委蛇其形委蛇,又作委佗,语出应帝王关于神巫季咸、列子与壶子的故事中,庄子在记述壶子示季咸以地文、天壤、太沖莫胜之后说:“向吾示之以未始出吾宗。吾与之虚而委蛇,不知其谁何,因以为弟靡,因以为波流。”1102由这段话可以看出,委蛇应是因顺和随顺的意思,即应世

6、而变、顺时而动,用庄子的话来说也就是“安时处顺”、“虚己游世”。此外,委蛇一词在庄子书中还曾多次出现,其所指也皆为因顺和随顺之意。庄子所生活的战国中期,是一个动荡不安的时代,在人间世中,庄子借楚狂接舆之口说道,“来世不可待,往世不可追也!天下有道,圣人成焉;天下无道,圣人生焉。方今之时,仅免刑焉。福轻乎羽,莫之知载;祸重乎地,莫之知避。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迷阳迷阳,无伤吾行,吾行却曲,无伤吾足。”161在这样的无道乱世,圣人也只能保全生命,以求“仅免刑焉”。即便如此,庄子仍然发出执著的呼唤:为了寻求生存空间,你必须放弃“临人以德”和“画地而趋”的处世原则,学会在荆棘密布的道

7、路上退步迂回、曲折前行,以使自己的生命不受到伤害。由此不难看出,作为一位把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看作自己灵魂的伟大哲人,人生追求的高远,让庄子极欲如鲲鹏展翅一般扶摇直上,超然世外;社会现实的险恶,又迫使庄子不得不像潜龙在渊一样隐于底层,顺世随俗。因此,在庄子那里,超世和遁世的人生态度虽然也时有闪现,但是更多的情况下,庄子强调的是“安时处顺”、“虚己游世”的顺世人生态度。“且夫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185-86“人能虚己以游世,其孰能害之?”1260与一般人所理解的不同,这并不是一种消极逃避和随波逐流,而是在对社会现实“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基础上的一种灵活应对,是一

8、种“出于淤泥而不染”的处世方略和人生态度。因为,庄子的这种“当其时,顺其俗”是有一定限度的,这就是“顺人而不失己”和“外化而内不化”。“唯至人乃能游于世而不僻,顺人而不失己”1377“古之人,外化而内不化;今之人,内化而外不化。与物化者,一不化者也。安化安不化,安与之相靡,必与之莫多。”1305只有顺人而不失己,才能保持自身的人格独立;只有外化而内不化,才能获得内心的精神自由。面对变幻莫测的风云乱世,孔子的应对策略是“有道则见,无道则隐”273,孟子则进一步说:“得志,泽加于民;不得志,修身见于世。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3304。在庄子看来,儒家的这种入世太过积极进取、退隐太过消极无为的

9、处世态度未免有失偏颇,甚至不无虚伪。因此庄子进一步指出,“若夫不刻意而高,无仁义而修,无功名而治,无江海而闲,不道引而寿,无不忘也,无不有也。澹然无极,而众美从之。此天地之道,圣人之德也。”1201 也就是说,圣人能做到:不雕砺心志而高尚,不讲仁义而修身,不求功名而治世,不处江海而闲游,不事导引而高寿。圣人能忘掉一切,也拥有一切,恬淡自如,心游四方。也即圣人真正化解了人格与世俗之间的矛盾,他既能超然于世外,又能浪迹于世间;既保留了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又实现了社会使命和道德完善。由此看来,庄子的人生哲学既是出世的,又是入世的。那么,怎样才能具体做到顺人而不失己和外化而内不化呢?庄子提出了“缘督以

10、为经”的方法。“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137只要做到了“缘督以为经”,在社会生活中就能像庖丁解牛那样“以无厚入有间”,则“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已经超越了世俗的道德善恶区分,要紧的是无近名和无近刑,因为它们都是关乎着生命的。按照世俗道德标准的规定,无论是善的还是恶的东西,在庄子眼里看来,都对生命没有什么好处。刑固然是对生命的伤害,名又何尝不是呢?二、坐忘无待,逍遥其心如果说委蛇其形的外在处世之道为庄子追求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提供了前提和基础的话,那么逍遥其心的内在精神超越则为这种追求指出了

11、方法和道路。其实,如果我们承认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的话,那么安时处顺、委蛇其形的处世之道和游刃有余、挥洒自如的人生境界本身就是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一种表现。因为只有以对社会现实和社会关系的正确认识为前提,虚己以游世才是可能的,缘督以为经也才是可行的,“以无厚入有间”也才真正有余地可以游刃。庄子把实现个性人格独立和个体精神自由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而这种人格独立和精神自由的最高境界就是逍遥游。关于逍遥游的境界,庄子是这样描述的:“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14 在这里,庄子一方面指出逍遥游即一种无拘无束、无牵无绊的自由自在的状态,

12、另一方面也指出要达于逍遥游的境界,就必须做到“无功”、“无名”、“无己”。所谓“无功”就是不“以物为事”19。只有“无功”,才能不被功绩左右,不受物欲役使。庄子主张:“无为谋府,无为事任”1104,“不与物交,淡之至也”1203。这样就不会被扰乱心神,“有机械者必有机事,有机事者必有机心。机心存于胸中,则纯白不备。纯白不备则神生不定,神生不定者,道之所不载也。”1158所谓“无名”就是不“以天下为事”18。只有“无名”,才不会被虚名所困,受名誉之累。儒家的仁义礼法之所以不能推行,就是因为过分追求虚名,“德荡乎名,知出乎争。名也者,相轧也;知也者争之器也。二者凶器,非所以尽行也。”143 与此相

13、反,“弃世则无累,无累则正平,正平则与彼更生,更生则几矣!”1241 所谓“无己”就是“丧我”114、“忘己”1155。只有“无己”,才能不被形体所拘,实现精神超越。庄子认为,“忘己之人,是之谓入于天。”1155成玄英疏曰:“凡天下难忘者,己也,而己尚能忘,则天下有何物足存哉!是知物我兼忘者,故冥会自然之道也。”4395在“无功”、“无名”、“无己”这三者中,又以“无己”之境界最高。宋荣子的“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14,仅仅只是处于荣辱不惊的“无名”的境界;列子能“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14,看来已是无牵无绊、风流无比,但却执著于我,“犹有所待者也”14,说到底

14、,仍然未到物我两忘的“无己”之境。因此,如果说“无功”、“无名”是对身外之物的否定和扬弃,那么“无己”则是对主体自身的否定和扬弃。只有“无己”之人,才能做到真正的“无功”、“无名”。而一旦做到了“无功”、“无名”、“无己”,也就达到了“无待”逍遥、游于无穷的境界。那么,如何才能达到“无待”逍遥的境界呢?庄子提出了三种实现精神超越的修养方法,即“心斋”、“坐忘”和“见独”。这三者都是指主体通过超验的方式使心灵或精神达到一种“虚静”的境界,而“坐忘”和“见独”则是“心斋”的具体操作方法。关于“心斋”,庄子在人间世中借孔子和颜回之口作了这样的描述,“回曰:敢问心斋。仲尼曰: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

15、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144由此可见,“心斋”就是指通过斋戒的方法摒除私欲杂念,使心灵进入一种完全虚静的状态。庄子还进一步揭示了心斋之妙用,“颜回曰:回之未始得使,实自回也;得使之也,未始有回也,可谓虚乎?夫子曰:尽矣!”144-45。这其实也就是“无己”的境界。作为“心斋”具体操作方法的“坐忘”,庄子仍然是借孔子和颜回的对话作了描述,“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

16、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194 这里的“坐忘”,其实是对“心斋”坐出了具体的解释,从“忘仁义”到“忘礼乐”再到“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其实就是从忘物到忘我再到无待逍遥之境的过程。作为“心斋”另外一种操作方法的“见独”,庄子在大宗师中的描述是这样的,“叁日而后能外天下;已外天下矣,吾又守之,七日而后能外物;已外物矣,吾又守之,九日而后能外生;已外生矣,而后能朝彻;朝彻而后能见独;见独而后能无古今;无古今而后能入于不死不生。杀生者不死,生生者不生。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

17、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为撄宁。撄宁也者,撄而后成者也”183很显然,这里从“外天下”、“外物”、“外生”、经过“朝彻”、“见独”所达到的“无古今”和“不死不生”的“撄宁”境界和上述的无待逍遥之境是同一境界。通过这三种方法,心就会像一座“虚静恬淡”1169的空室,由此而“虚室生白”145。三、对当代人的几点启示庄子哲学作为道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对中国人的民族性格和思想观念曾经产生过深远影响,而他委蛇其形的处世智慧和逍遥其心的精神追求,即使在今天看来,对当代人仍有着许多积极的启示和可供借鉴之处。首先,安时处顺、委蛇其形的处世之道启示我们在人生实践中要能屈能伸、进退自如,从而等待时机、以求有为。现代社

18、会发展速度日益加快,这就要求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要让自己像弹簧一样富有张力和“弹性”,既不因为遭受挫折就一蹶不振甚至感叹生不逢时而逃避社会生活,也不因为不识时务而一意孤行甚至处处碰壁而被社会生活所吞噬。只有能屈能伸、进退自如的人才能在任何时候都适应社会发展的节奏,跟上社会前进的步伐,适时把握机遇,从而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其次,“顺人而不失己”、“外化而内不化”的做人原则启示我们在人际交往中要外柔内刚、外圆内方,从而保持独立的个性人格。当今社会虽然不似庄子所描述的那般险恶,但由于人与人的社会联系和社会交往日益密切,每个人的个性独立和个性自由意识不断增强,我们仍然能从庄子的为人之

19、道中得到启示,使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减少不必要的矛盾和冲突,营造出与他人和谐共处的人际环境。在此过程中,个人在一些非原则问题上稍作让步、顺随他人,能使他的人格独立更容易得到保持。正如庖丁解牛一样游刃有余,不至于使人格之“刃”因锋芒毕露而被损毁。第三,“无功”、“无名”、“无己”、“无待”的精神追求启示我们在社会生活中要淡泊名利、超越自我,从而享受到心灵的放松和精神的自由。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仿佛高速旋转的陀螺一样身不由己地快步向前,难以体验到片刻的放松和休闲,以至于有的人在无法停歇的奔波忙碌中忘记了人生的本来目的,以为只有拥有得越多才能换来越多的放松和休闲,甚至是

20、幸福和自由。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有必要反思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和自由?幸福不是指你所拥有的物质财富的多少,自由更不是指你可以做的事情的多少。庄子告诉我们,“丧己于物,失性于俗”1209者只会被外物所困、受欲望支配,只有受外界和自身束缚最少的人才能体验到最多的自由。第四,“物物而不物于物”、“黥汝以仁义,而劓汝以是非”的批判精神启示我们要高扬理性、勇于反思,从而不至于在现代社会中迷失自我。现代社会生产工具的日新月异、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促进了生产力的飞速发展和劳动产品的极大丰富,但是同时,这些以物为主要载体的工具和技术以及同样表现为物的劳动产品,对于作为生产主体的人来说,却正在慢慢变成一副巨大的枷锁。尤其是在市场经济和商品大潮的冲击下,本来服务于人的物却反过来左右人。作为主体的人,也越来越被工具理性和物质欲望所左右,却越来越缺乏价值理性和人文精神,以至于最终沦为物的奴隶。与此相应,价值迷途、人性扭曲、情感淡漠、文化快餐、艺术媚俗等现象也随之而起,这就要求我们现代人也应该像庄子那样具备敏锐深刻的反思和批判能力。第五,坐忘无待,逍遥其心的人生追求启示我们要重拾理想、坚定信仰,从而保留内心世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