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关于忠信之道的性质的再讨论关于忠信之道的性质的再讨论 (一) 我在楚简孔子论说辨证(汕头大学出版社年月)中的上半本书中重点讨论了穷达以时、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的性质,认为它们的基础都是孔子在陈蔡之间所发的议论,其中还考释了“是故古之所以行乎喽者,如此也”中“喽”一词。 在书中我以几篇文章讲一个主题,行文不严密,严重影响了对主旨的阐述,此外对“喽”一词自己也还在考虑中,所以友人在与我讨论时表示了相当的怀疑。 友人在来信中指出,有些学者认为穷达以时和唐虞之道是孔子着作,也有些认为不是,并给我寄来王志平先生的郭店楚简“穷达以时”丛考一文(“长沙三国吴简暨百年来简帛发现与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长沙
2、,2001 年 8 月)。 这位友人还专门指出,我的楚简孔子论说辨证一书行文有很大问题,没有集中论证穷达以时、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作者的问题,反而处处作为前提直接使用。并且结论也不能令他信服,穷达以时、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不一定是孔子的言论。 他还指出,我将忠信之道中“是故古之所以行乎 AB 者,如此也”的 AB 读为“刻漏”是不好的。 对此我作了一些解答。因为涉及我的楚简孔子论说辨证一书的主题和结构,在这里将一些要点摘引 辨证一书在写法上有问题,因为是分篇写,所以将统一的论述搞乱了。 我的主要论点是 我所谓孔子言论三篇来源于孔子的宣教,但文章绝非孔子本人写的(第二自然段),所以伍子胥的死活没有
3、关系,甚至文中出现孔子以后的人都是正常的。 我的论证是 :从逻辑上说,唐虞之道已经被认定是孔子厄于陈蔡时的言论(这一点我没有充分查证,太想当然了),而从内容上看,唐虞之道与穷达以时有相同的思想和情绪(),而唐虞之道与忠信之道明显是一组(),三篇可以系联。 :三篇的思想全部见于孔子厄于陈蔡时的言论()。 :唐虞之道与忠信之道文字与词汇明显崇古仿古(),很象是有意写古人的话,特别是写先师的话。 :三篇文字全部是战斗性文字而不是理论(分见各篇)。 其中第一、二是中心,三、四从文献学和文学上说明这三篇太特殊,必须给予解释。 “你在此以前已明确提到孔子是作者(P8 至 P11)”是写作上的绝大失败。但我
4、觉得,我的思路还是可成立的:从和“:三篇的思想全部见于孔子厄于陈蔡时的言论()”可以引论这三篇的思想与孔子有关,从而解决、的问题。 “刻漏”的意见确实只是一种可能,很勉强(但好象是目前唯一的解释,不知道是不是),我自己也还在考虑。 但这大概只解决了全书论述的结构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对我整个论点的疑问。 实际上我对这些问题在成书后也一直在考虑,并且有了一些新的进展。本来还在研究中,但为了回答友人的疑问,这里先将一些重点写出来。 (二) 我在楚简孔子论说辨证一书中是这样讨论字的 字不见于战国秦汉文字以及传世古文,所从又极为普通,比较难于索解。这里我们只能提出一个有建设性的设想。 从“门”从“手
5、”的字有“辟”,如古文四声韵所引 从单手,不是“辟”,但所会意可能是一样的,都是以手开门。我们可以设想它是“啓”的异体。 “啓”字古音溪母支部,与溪母职部的“刻”字音极其相近。“啓”可通溪母之部(与溪母职部对转)的“起”,例如论语泰伯的“啓”字,文选叹逝赋注引为“起”,“蜂起”一词,隶释高联修周公店记作“蜂啓”。而“起”就与“刻”对转通用了。尔雅释山的“无草木峐”,说文、释名等并作“屺”。另外,“阂”可作“开”(庄子秋水篇释文引异文),而“开”就是“啓”,直接释“开”亦可。 实际上,这个字也可能是“刻”的会意异体字。 上述分析纯属没有直接证据下的意会。实际上,把分析为与“辟”类似是不对的,因为
6、字所从的“门”是合起来的,“又”不在门中,不应该象“辟”字一样与“门”会意。这个字更应该是从“又”、“门”声的字,也就是“扪”。 在成书之前没有注意到周凤五先生在中国哲学21 缉上文章,郭店楚简忠信之道考释,是一个严重的疏忽,实际上,他与我现在的观点是完全一致的。 “是故古之所以行乎扪喽者,如此也”就是古书中常引的孔子的一句话 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国行也;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史记) 故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北史) 孔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不可弃也。”(盐铁论)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文选) 等等,它们都来源于论语
7、卫灵公 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 忠信之道的话就是“是故古之所以行乎蛮貊者,如此也”,其中“如此也”就是“讲忠信”,则它实际上就是“是故古以忠信行乎蛮貊(不以忠信,州里不得行)”。 其中的“乎”是引进处所的介词。这样原文就是“是故古之行于蛮貊者,以忠信也”,等于“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国行也”。 “门”与从“蛮”字古音近,书禹贡疏引郑云“蛮之言缗也”可证,又“罠”字异体从“”见文选七发李注及尔雅释器释文,“民”即与“门”完全同音通用,例繁不举。 “貉”、“貊”、“貈”在“北方少数民族”(蛮是南方少数民族)的意义上实际是一个字。字有两个音,从匣母铎部的
8、音来看,虽与来母侯部的“娄”不同音,但实际上这两个声符都是 KL-的声母(从“各”声的字多有来母者如“落”,从“娄”声的字声母分布也很广,有“佝偻”等多个连绵字)。 其韵母则接近,所以从“各”声的字和从“娄”声的字古都可以与“牢”、“劳”字通用,例如国语齐语的“牺牲不略,则牛羊遂”,“略”字管子小匡即作“劳”。 实际上,这个问题还要复杂一些,尔雅释诂:“貉,纶也”,字必用作“络”,来母。如果在战国时代辅音加来母的组合还没有完全分解的话,则“各”、“娄”都还是 KL、一类音,在声母上是相同的,至少可以读为“络”,与“喽”音近。 (三) 如果上述说法成立,能将忠信之道中的话与论语卫灵公的话挂上钩,
9、则穷达以时、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与孔子的陈蔡之厄的关系就可以得到解答,因为论语卫灵公中这段话就是孔子在陈蔡之间说的。 论语卫灵公章从第一句到上述一句的全文 ()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
10、,则见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张书诸绅。 关于孔子陈蔡之厄,我在楚简孔子论说辨证已经引述过史记的记载,这里不嫌其繁再引一次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军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闲,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闲,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於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於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於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君子固亦有穷时,但不如小人穷则滥溢爲非。”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爲多学而识之者与?”曰:“
11、然。非与?”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何爲於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邪?人之不我信也。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言非兕虎而循旷野也。”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爲於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爲穑,良工能巧而不能爲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爲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爲容。赐,而志不远矣!言良农能善种之,未必能敛获之。” 子贡出,顔回
12、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爲於此?”顔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後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顔氏之子!使尔多财,吾爲尔宰。” 我在楚简孔子论说辨证说 上述对话中特别值得注意的是他们谈到了“穷”的问题(穷达以时),谈到了“不我行”即不为天下任用的问题(唐虞之道的任贤),谈到原因是“不必信”(忠信之道),谈到了君子要自修其道(穷达以时、唐虞之道)。 史记上述记载的内容是孔子与几个主要门徒的对话,但孔子应该不只是个别安抚这几个门徒
13、领袖,他应该还对一般门徒发表一般性的言论,来制止这场危机。这些就是我们所谓言论三篇。 实际上,论语卫灵公的四段与史记的记载相同而简略,其第一段 ()卫灵公问陈於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 是叙背景。而第二段 ()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曰: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子曰:由!知德者鲜矣。 与史记第二段、穷达以时和唐虞之道一样,是讲“穷”的问题,讲不知贤不尊贤的问题。 其第三段 ()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 就是特别强调
14、舜的不己治(而以贤人治理),就是唐虞之道特别崇舜的原因。唐虞之道特别注重舜,实际上是舜的小传而尧只是陪衬,而且文中并未提到舜禅让,而只讲他用贤人来治理(这几点在楚简孔子论说辨证作了重点论述),与论语卫灵公完全一致。 其第四段 ()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於前也;在舆,则见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张书诸绅。 则是孔子在陈蔡专门答非所问地用忠信之道的忠信来回答(忠信与子张问的“周游之法”联系太牵强。而且我怀疑子张问的是“德行”,就是由刚才孔子自己以“德”来回答“君子”“穷”的问题引发而来的)。 而在上述论语卫灵公四段之后,还有第
15、五段 ()子曰:直哉史鱼!邦有道,如矢;邦无道,如矢。君子哉蘧伯玉!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 这一段话与史记的 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知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意思完全相同,只是所举的古人不同,很明显是孔子对自己到处跑,特别是现在离开陈国去楚国,因而引起灾厄的解释说明,是回答弟子们的愤怒质问的。由此可证上述论语卫灵公五段是同一时同一地的语录,与史记所记同事。 (四) 因此我们的结论是,论语卫灵公与史记都记述了孔子在陈蔡之间的故事,孔子在这里所发表的言论的要点也都见于穷达以时、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论语卫灵公与史记记述的孔子的话都不完全,侧重不同,甚
16、至叙事也有出入,而穷达以时、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三篇最为完全,因为这是在孔子的各代门徒中流传的。但它们太完全了,一定经过了多年的加工修正,甚至也有可能是各代门徒将孔子的简单的意思不断敷衍成文。 我们认为论语卫灵公、史记所记,与穷达以时、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的性质有很大关系。论语卫灵公、史记所记都是孔子分别与几个门徒讲“穷”、“德”、“知贤”、“忠信”的问题,如果这几个门徒领袖分别传达,则别人记下来的必然也分作几篇不同的文字。所以穷达以时、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不可能汇成同一篇。这从侧面证明了穷达以时、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三篇与孔子陈蔡言论的关系。 因此,穷达以时、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的内容是孔子的意思,但
17、成文可能经过几个传话者、记录的门徒、后代的门徒等的加工发挥。由于论语卫灵公与史记都不完全,我们不能肯定孔子在现场讲的话比论语卫灵公与史记记录的多多少,是否已经覆盖了穷达以时、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的全部内容。我们在楚简孔子论说辨证中认为它覆盖了穷达以时、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的主要内容,是因为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两篇有太强的崇古意识(楚简孔子论说辨证一文),至少在当时的传说中它们是与孔子的原话关系极其密切的。 (五) 要说穷达以时、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是孔子在陈蔡之间的思想甚至言论,最好的论证是将其全部内容在论语卫灵公与史记中找到,但因为论语卫灵公与史记都是语录性质,这一点是作不到的(同理,不能因论语中不
18、见穷达以时的话就认为穷达以时不是孔子的话。穷达以时等三篇与论语的关系在上面分析中正好看出来:论语是简约记言,取其结论和精华)。 次一等的方法就是将这三篇系连,然后证明其思想及语句与孔子在陈蔡之间的言论相关。这是我们在楚简孔子论说辨证一书中所作的(见 P8 和 P66 两文)。 其实还有一种旁证方法。 我们现在认为穷达以时、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是相关的一组,则只要证明其中一群主要句子是孔子在陈蔡之间的言论,就可以在逻辑上认定它们整体上是陈蔡之间的言论了。 最好的证据就是我们在本篇中阐明的,“是故古之所以行乎蛮貊者,如此也”一句就是孔子在陈蔡对子张说的话,它可以证明忠信之道以及穷达以时和唐虞之道都是
19、陈蔡之间的言论的一个更繁的版本。 其次的证据是李学勤、刘乐贤等先生找到的(见下引文),将穷达以时中的大量例证与孔子在陈蔡之间直接挂钩。 再其次,我们可以找到后人引用上述三篇的文字,虽没有说是孔子在陈蔡间说的,但说明是孔子的话。这样,虽然不能直接说明这三篇是陈蔡之间的言论,但可以证明它们是孔子的言论。 我们可以看到,在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中,在“孔子曰”下出 故非忠信,则无可以取亲于百姓矣;外内不相应,则无可以取信者矣。 很明显它就是忠信之道的 忠积则可亲也,信积则可信也。忠信积而民弗亲信者,未之有也。 最有意思的是它们都是孔子回答子张的。 实际上,说苑引孔子的话 孔子谓弟子曰:“水而尚可以忠信,
20、义久而身亲之,况於人乎?” 又孔子家语的 孔子谓弟子曰:“二三子识之,水且犹可以忠信成身亲之,而况於人乎! 也一定以此为本,其意思都是忠信积累可以使民亲。 此外,学者们已经发现的礼记表记中的 子曰:“口惠而实不至,怨菑及其身。是故君子与其有诺责也,宁有已怨。” 也是引用孔子的话,也是讲信。 实际上,忠信之道的上述一段话的全文是 口惠而实弗从,君子弗言尔。心亲,君子弗申尔。 其中不但“口惠而实不至”在后来被引用为孔子的话,下一句也是如此 公曰:“何谓君子?”孔子曰:“所谓君子者,言必忠信而心不怨,怨咎仁义在身而色无伐,无伐善之色也思虑通明而辞不专;笃行通道,自强不息,油然若将可。” 见于孔子家语
21、。“言必忠信”是忠信之道的核心,则忠信之道这段话可以补足为 口惠而实弗从,君子弗言尔。心怨而色亲,君子弗申尔。 孔子家语和礼记表记都对忠信之道的话作更详细的阐发,所本是这一段话。 此外,廖名春先生也找到中庸指名引用孔子在唐虞之道中的话(中国哲学20 辑)。 除了点名引证孔子外,因为穷达以时、忠信之道和唐虞之道是孔子的言论,而且在儒家中广为流传,则在当时一定受到重视,多被引用。因此没有言明是孔子言论的直接引用也可以从侧面说明这一点。 除了学者找到的大量与穷达以时有关的文字外,裘锡圭先生等找到了唐虞之道的话在管子中被引用(载上海博物馆集刊2002)。 我们还可以看到,忠信之道的下面一段话 忠之为道
22、也,百工不楛,而人养皆足。 在荀子中也被引用 百工将时斩伐,佻其期日,而利其巧任,如是,则百工莫不忠信而不楛矣。 百工忠信而不楛,则器用巧便而财不匮矣。 它们都见于王霸篇。在这篇里,荀子讲以忠信治国,而且引文中又直接以忠信论百工。 根据我们的理解,这三篇是孔门公认的孔子言论,则在儒家中一定受到重视,因此三篇的思想甚至话语都应该在儒家文献中以各种被引用,可以找得到。 到目前我只粗略地作了一下忠信之道,现在为回答疑问先写出来,以后一定还能发现更多的。但我想,论据现在应该已经足够了。 这里还有另外两个问题。 一是这三篇的文字被这么多人引用,会不会是它们其实是孔子言论的杂汇。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楚简孔
23、子论说辨证中,我们在多篇文章中集中论述了这三篇从文字、词汇、内容、逻辑、情绪到目标都有内在统一性,因此只可能是后人引用它们。这一点学者们是一致认同的。 二是这三篇的性质。学者批评我一会儿说它们是孔子的言论,一会儿又说它们是孔子门徒的作品。 其实我的观点是简单明确的,只是可能没有统一说明。我们认为这三篇是不可能是孔子的原话,因为它们太完整统一,文学性太强。实际上我们在上文已经说明,从孔子发论,主要门徒转述,到次要门徒记录,到后来不断整理加工,成篇的文字与孔子原话相去已经太远。 但从一开始它们就被当成是孔子的话记录的,从楚简中这几篇的文字(楚简孔子论说辨证6 一文)的性质,到众多的对孔子指名引用,
24、都可以看出孔门是一致将它们作为孔子的话来看的,都直接引为孔子的话。实际上,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不但孔子的门徒这样看,孔子本人也有可能是承认的。 它们不是孔子原话,但孔子门人和战国时代的人(甚至孔子自己)都把它们作为孔子的原话或意思来使用。这是两个问题。 (六) 我们还必须考虑一个特别重要的证据。 在穷达以时中,论及的最后一个古人是与孔子同时而早死的伍员,而且伍员死于孔子厄于陈蔡后三年。穷达以时论及的古人最后一个是孔子的同时代人,这是穷达以时为孔子所发的一个有力的内证。问题出在穷达以时使用了厄于陈蔡三年后的事件。这是王志平先生的郭店楚简穷达以时丛考一文立论的基础。 王志平先生因此认为穷达以时很晚,
25、是荀子学派的作品。我们先不考虑反驳意见,先来看一个有趣的证据。 我们的观点是,穷达以时中论及的最后一个古人是与孔子同时而早死的伍员,这是穷达以时为孔子所发的一个内证。矛盾出现在,孔子最开始在陈蔡是举伍员为“先穷后发”的例证的。几年后伍员被戮,这个例子成了反例,所以不得不改为反面的例证,说他是先达后穷死了。 这说明穷达以时等三篇经过了多年的流传加工,不但为孔子弟子所为,孔子本人都能可能有份。 这种考虑可以找到一个有趣的例证。 越绝书第卷有一段评论伍员话 问曰:“子胥未贤耳。贤者所过化,子胥赐剑,欲无死,得乎?” (答:)“盲者不可示以文绣,聋者不可语以调声。瞽瞍不移,商均不化。汤系夏台,文王拘於殷。时人谓舜不孝,尧不慈,圣人不悦下愚,而况乎子胥?当困於楚,剧於吴,信不去耳,何拘之有? 孔子贬之奈何?其报楚也,称子胥妻楚王母,及乎夷狄。贬之,言吴人也。” 关键是回答者的话,明显是在引用穷达以时:“瞽瞍不移”是关于舜的,其它汤、文王不见于穷达以时,但见于说苑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服装企业劳动合同招聘】急需聘缝纫车位工
- 办公室保洁协议书
- 协议书位置修饰符 协议书段
- 世纪华联超市协议书
- 硬化地面协议书
- 新三板协议书基础层
- 工程中介协议书范本
- 孵化基地免租房协议书
- 2025劳动合同范本简约
- 装修股权协议合同范本
- 氨水泄漏知识培训课件
- 纪念抗战胜利 坚定民族信念
- 印刷管理考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包钢(集团)公司新员工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应急预案中预案衔接
- SWIFT国际支付报文格式操作手册
- 2026届浙江省杭州市文澜中学九上化学期中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年邮政职业技能鉴定考试(机要业务员高级)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
- 何首乌栽培技术
- 医院安全生产培训讲稿课件
- 2024年上海市中考数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