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红楼梦_中大观园的古典园林之美_第1页
_红楼梦_中大观园的古典园林之美_第2页
_红楼梦_中大观园的古典园林之美_第3页
_红楼梦_中大观园的古典园林之美_第4页
_红楼梦_中大观园的古典园林之美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红楼梦中大观园的古典园林之美陈建国(广西艺术学院建筑艺术学院,广西南宁530022艺术争鸣笔者尝试从红楼梦描绘大观园的部分文学语言中,分析古代园林的美学思想。因为该书不仅是中国古代的文学经典,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优秀范例。这么做的目的是寻找中国传统园林建筑的精神内核。大观园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值得当代园林设计者们认真研究和借鉴。一、俯瞰曹雪芹曹雪芹生活在清代皇家园林与私家园林的繁荣时代。因此,曹雪芹借助红楼梦来书写本时代的园林生活也就顺理成章了。当然,如果仅凭这一点是不足为信的,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作者的审美理想与其作品的框架需要。曹雪芹历经了家道衰败、人生穷困潦倒的士大夫时代,生活上受到很大打

2、击,所以他以大量笔墨来塑造大观园这个士大夫的“哲理园”,也是穷困潦倒之后“独善其身”的精神家园。在某种程度上,曹雪芹的大观园是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的衍生品,它自然地融入了大量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古典园林美学思想。二、走进大观园提起红楼梦就自然会走进大观园。虽然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杜撰了众多园林:金陵宁国府花园、都城宁国府花园、荣国府花园、江南甄家花园、赖大家花园、史湘云家花园及大观园但是,如果我们从规划设计与美学品鉴的角度分析,在这众多园林中,尤以大观园最为经典。那么何谓“大观园”?它是曹雪芹杜撰出的最纯洁的女儿王国,是现实世界的世外桃源,在这里诞生了无数的红楼爱情故事。从园林景观设计的视角来看,我们发

3、现大观园是由多种建筑组合而成的,包括怡红院、潇湘馆、蘅芜院、稻香村及大观楼等,每个建筑单元之间又以山石、流水、树木、花草及亭廊等连接,设计巧妙、曲折、多变,经典之处采用回廊亭阁设计交通流线,其间又置以假山、水域,将建筑若隐若现地设计在园林之中,虚虚实实,犹如一幅中国古典山水画。大观园集古典美学思想与浪漫主义表现手法于一体,体现了古代文人对古典园林美学思想的追求。由此看来,大观园虽然为曹雪芹笔下的虚构物,但却浓缩着中国千百年来古典园林艺术的精华和古代文人的理想与信念,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集大成者。三、古典园林之美古典园林的美学思想核心是:体现“天人合一”的理念,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那么,曹雪芹又

4、是如何具体将这种美学思想引入大观园的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下面三个方面来寻找和剖析。(一宛自天开的自然美一般来说,规划设计园林之时,设计者首先需要查看地形地貌,根据其周围生态环境,因地制宜来规划设计,地址的选择决定着未来园林风格的样式。正如明代园林理论家计成在园冶中说:“故凡造作,必先相地立基,然后定其间进,量其广狭,随曲合方,是在主者。”红楼梦中曹雪芹首先描写了大观园是如何造地的,然后具体描写到大观园选择傍宅用地的好处(红楼梦第十六回。由此可见,大观园在选址阶段的设计规划中,采用了因地制宜、道法自然的思想观念,这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古典园林美学原则。红楼梦第十七回中贾宝玉云:“天然者,天之自然

5、而有,非人力之所成也争似先处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气古人云:天然图画二字,正是非其地而强为地,非其山而强为山,虽百般精巧而终不相宜。”还有,书中描写大观园时就引用了有关陈述自然美的许多辞藻:“一带叠嶂”“倏尔青山斜阻”(红楼梦第十七回这种古典园林对自然美的追求与后来的建筑家窦武在文人园林试论中提出的观点暗合:“中国园林的艺术特色是中国2000年来士这个阶层的价值观念、社会形态、道德规范、审美追求245总第期448M angZhong Literature和审美趣味的结晶。要研究它,就要从自然美的发现与田园生活的意境两方面下手。”此外,大凡建园不能少水,否则,就不成园了。大观园也不例外,泉水的叮咚

6、声让人联想到人间的仙境,这里充满了生命的和谐,人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自然美!从以上剖析可知,大观园在设计中选择的是因势利导、顺应自然的古典园林的美学价值体系。(二可游可望的空间美先看大观园所处的方位,它坐北朝南,背靠大山,为水所抱,建有沁芳亭、滴翠亭、牡丹亭和圆亭。它们分别点缀在大观园的不同角落,既可凭栏远眺,又可俯仰天地,彰显着造园者对空间格局美的追求。这些都与苏轼涵虚亭“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等观点相暗合;再看大观园的台子,它把“虚”与“空”结合得无懈可击。读者置身于高台,便能将眼前的空间美景一览无余,仿佛全身置于红楼的自然宇宙之中。书中大观园中的亭、台、楼、阁均散落掩映于众多的

7、草木假山之间,配以溪流倒影,给人无限的视觉遐想,行走其间有如“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遇。此外,透过各类建筑门窗的框景、分景、借景、障景效果,遂产生这样的视觉效果:“遂命开门,只见迎面一带翠嶂挡在前面。”贾宝玉这样题词“曲径通幽”。以上说明,大观园的空间布局具有丰富的视觉层次感,充分扩展了人物与景物之间的关系,实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依的美学追求。由此可见,园中可游可望的空间美感是显而易见的。(三寄情山水的人文美游览名山大川、园林美景乃是不少历代文人骚客为寄情山水的人文美学思想而行走的路径。千百年来,文人志士以游山玩水、观园赏景、直抒胸臆、回归自然为沿革的习俗,也是古代造园的必备

8、,更为我国古代文学宝库增加了不少名诗名篇。有例为证:王之涣的登鹳雀楼,范仲淹的岳阳楼记,苏州园林及拙政园等题壁。红楼梦中曹雪芹描写贾政、宝玉在一群清客的陪同下,游历大观园,遍题匾额。贾政说:“偌大景致,若无亭榭文字标题,任是花柳山水也断不得生色。”(红楼梦第十七回在大观园试才题对额中,贾政笑道:“若能月夜坐此窗下读书,不枉虚生一世,莫若有凤来仪四字。”众人都哄然叫妙。因命:“再题一联来。”宝玉便念道:“宝鼎茶闲烟尚绿,幽窗棋罢指犹凉。”“隐隐露出一带黄泥筑就矮墙”(红楼梦第十七回至此可以看出,曹雪芹借贾宝玉之口在大观园的联额上彰显其崇尚自然、追求意境,大象无形、寄情山水的人文美学思想。除此之外

9、,大观园内还镶嵌了许多著名的对联、匾额,诸如“新涨绿添浣葛处,好云香护采芹人”“蘅芷清芬”“吟成豆蔻才犹艳,睡足酴蘼梦也香”“天地启宏慈,赤子苍头同感戴;古今垂旷典,九州万国披恩荣”。可见,大观园内的对联匾额大多传达一种文人志士寄情于山水的诗、词、曲、赋,表现出中国古典文化的博大精深,反映了大观园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代表的人文之美。四、结语总而言之,曹雪芹的红楼梦创造出来的大观园,突出地表现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审美特征。它不但在规划布局中显示出“天人合一”的自然美,在景物的安排上营造富于想象意蕴的空间美,而且在亭台楼阁的匾额题词里传达寄情山水的人文美。这一切充分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生命与空间的协调一致、环境与文化的血脉相连。大观园使人们领悟到山水的势与韵,成就了自然的艺术化与艺术的自然化的大观之灵魂古典园林美学。本文通过对曹雪芹笔下大观园的剖析,促使我们重新认识民族传统审美文化的价值,引发当代园林艺术研究上的思考:无论人类有多大的能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