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高测量及其改进_第1页
悬高测量及其改进_第2页
悬高测量及其改进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悬高测量及其改进悬高测量及其改进2011-03-12 11:16 来源: 浏览次数: 关键字: 全站仪集光电测距仪、电子经纬仪和微处理机于一体,不仅能同时自动测角、测距,而且精度高、速度快,尤其是它提供的一些特殊测量功能如对边测量(RDM)、悬高测量(REM)、放样测量等,给测量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要想充分发挥全站仪的功能,除了要掌握上述测量功能的基本原理外,还应在此基础上加以灵活运用。在此,先谈一谈悬高测量的原理和应用,并对其加以改进,以便更好地用于实际测量工作。一测量原理和应用所谓悬高测量,就是测定空中某点距地面的高度。全站仪进行悬高测量的工作原理如图1所示。首先把反射棱镜设立在欲测目

2、标点B的天底B点(即过目标点B的铅垂线与地面的交点),输入反射棱镜高k;然后照准反射棱镜进行距离测量,再转动望远镜照准目标点B,便能实时显示出目标点B至地面的高度H。图1悬高测量示意图显示的目标高度H,由全站仪自身内存的计算程序按下式计算而得:H=Scos1tg2-Ssin1+k(1)式中,S为全站仪至反射棱镜的斜距;1和2分别为反射棱镜和目标点的竖直角。由此可见,悬高测量的原理很简单,观测起来也很便捷。利用全站仪提供的该项特殊功能,可方便地用于测定悬空线路、桥梁以及高大建筑物、构筑物(如烟囱、电力塔等)的高度。值得注意的是,要想利用悬高测量功能测出目标点的正确高度,必须将反射棱镜恰好安置在被

3、测目标点的天底,否则测出的结果将是不正确的(如图2所示)。图2棱镜不在目标的天底在实际工作中,要将反射棱镜恰好安置在被测目标的天底,仅靠目估是不容易实现的,尤其当目标点离地面较高时。为此,需先投点再进行悬高测量。二改进方法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除遇到上述情况外,还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即无法得到被测目标点的天底(如塔式建筑物、构筑物)或投影处无法安置反射棱镜(如悬空线路跨水塘)。此时,该如何进行悬高测量呢?下面就介绍一种改进方法。如图3,欲测定一塔式建(构)筑物的高度,可在远离目标的A点处安置全站仪,在AC方向线上适当位置B点安置反射棱镜,观测A、B两点间的平距DAB和高差hAB;同时转动望远镜观测

4、至塔顶C点的竖直角1。然后再将反射棱镜立于塔基D点,测定A、D两点间的高差hAD。接着将仪器安置于B点,观测至塔顶C的竖直角2,即可求得目标高度H=H1+H2。图3目标天底无法安置棱镜A、D两点的高差hAD已测得,量取A点的仪器高i1后,则不难求得H2=i1-hAD。下面,我们来推算H1的计算公式。从图3可知BM=hAB+i2-i1(2)式中,i2为B点的仪器高。在直角三角形BMN中,不难看出MN=BMctg2=(hAB+i2-i1)ctg2(3)从而有AN=DAB-MN=DAB-(hAB+i2-i1)ctg2(4)在三角形ANC中,利用正弦定理可得(5)所以有(6)上述的计算过程可通过编程存入全站仪的磁卡中,使用时可实时地显示出被测目标的高度。上述的计算公式虽然是针对图3推导出来的,但却具有普遍性,由于篇幅所限此处不一一推证。综上所述,全站仪的普及使用,的确给我们的测量工作带来极大的方便,但在实际工作中,对全站仪提供的一些功能不能盲目地使用,否则将不会得到正确的结果。同时,要结合自己的具体工作,不断地对全站仪的功能进行开发,才能更好地发挥全站仪的先进功能。中国致力于为需要刊登论文的人士提供相关服务,提供迅速快捷的论文发表、写作指导等服务。具体发表流程为:客户咨询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