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句话》_第1页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句话》_第2页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句话》_第3页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句话》_第4页
(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一句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一 句句 话话作者:闻一多语文S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认 识 生 字 词 jian pi li 缄 霹 雳 学习要求 文学知识:了解诗人闻一多 课文阅读分析: 概括这首诗中表现的情感内容; 分析说明诗中所用隐喻的含义; 识别诗中的排比、反复修辞手法。题解/背景 一句话选自于诗集死水,写于1925年诗人留美回国之后,当时是人目睹了帝国主义和祖国的贫困,更看到了中国人民高昂的斗争热情和英雄气概,诗人有感而发。以抑制不住的喜悦,昂扬旺盛的激情,预言苦难的祖国必将获得新生,便写了这首诗。 一句话写于1925年,后收入诗集死水。 诗歌主旨:1925年闻一多从海外回来,目睹祖国的贫困、落后,深感痛心和

2、失望;但他没有消沉,而是热切盼望中国能有一个大的变革。这首短诗,就是对黑暗中国的揭露,对理想中国的赞颂,充分表达了诗人对民众革命的信心和深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1 1)闻一多,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闻一多,著名的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是新文学团体战士。是新文学团体“新月社新月社”的主要的主要诗人,新格律诗的积极倡导者。诗人,新格律诗的积极倡导者。 (2 2)作品有诗集)作品有诗集红烛红烛,死水死水。 第一部诗集第一部诗集红烛红烛多为自由体,带有多为自由体,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有唯美主义的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也有唯美主义的印痕。第二部诗集印痕。第二部诗集死水死水,诗风有明,诗风有明显的变

3、化,现实主义精神大为增强,并显的变化,现实主义精神大为增强,并讲求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讲求诗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死水死水以其新格律诗的模范实践,成以其新格律诗的模范实践,成为闻一多对新诗发展的独特贡献。为闻一多对新诗发展的独特贡献。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得透火山的沉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这话叫我今天怎么说?你不信铁树开花也可,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不要发抖,伸舌头,顿脚,等到青天里一声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封建军阀将会,封建军阀将会“

4、发抖,伸舌头,发抖,伸舌头,顿脚顿脚”,这些诗句形象地揭示了反动势力凶狠而又虚伪,这些诗句形象地揭示了反动势力凶狠而又虚伪的本质,充分肯定赞颂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的的本质,充分肯定赞颂了具有五千年历史的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力量,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历史的清醒认识与敢于精神与力量,体现了作者对社会历史的清醒认识与敢于追求真理的胆魄。追求真理的胆魄。层次内容分析1 这首诗激情奔放,一气呵成。全诗以“一句话”“咱们的中国”为艺术构思的中心和主题显现的焦点,每一句是都围绕着它,紧扣着它,或烘托着它。 第一节:写出了“咱们的中国”巨大威力及在时间上的突发性。 第一层(1,2句):“祸”和“火”。突出“有一

5、句话”在现实中被压制的原因和巨大压力。 第二层(3,4句):用“五千年”写沉默之久,用“火山”隐喻沉默的主人是民众,沉默的原因则上面以做了注解。 第三层(5,6,7,8,句):交代了一句话的内容及其突发性,震撼力,解开了诗开头的悬念,并以“霹雳”之威呼应“能点得着火”的描写。 第一节诗反映了当时中国政治黑暗,革命一触即发的社会现实,暗示了民众革命力量的伟大,并对未来的社会将由人民当家做主表现出坚定,乐观和信念。层次内容分析2 第三层(6,7,8句):再写诗人等待和盼望的具体内容,照应出解释了上面的“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一句。 第二节作者坚信民众革命一定会成功,同时爱国激情也进一步升华。 第三层

6、(6,7,8句):再写诗人等待和盼望的具体内容,照应出解释了上面的“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一句。 第二节作者坚信民众革命一定会成功,同时爱国激情也进一步升华。品读品读“铁树开花铁树开花”这句话。这句话。 把两节连起来读一读,思考:为什么这句话要重复两遍?你感受到什么?(对新中国的强烈的渴望与赞美。) (2)反复修辞的作用:两节诗的末三句重复,仅将“突然”换成了“等到”,这用的是“反复”修辞手法。起作用:有一唱三叹之妙,不仅强调了“霹雳”和“咱们的中国”,突出了主题,而且高潮叠起,强化了全诗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 (3)语言特点:这首诗形式整齐,语言自然平易而富于节奏感,有适于吟诵的特点。小结 这

7、首诗的内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 (1)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批判(“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 (2)对理想中国的追求和赞颂(“等火山忍不住了缄默.”) (3)对民众力量充满信心(以“火山”象征民众)艺术特色1 1、形式整齐,音节和谐,富有节奏感。 全诗十六句分两节,节与节,行与行对仗工整,第一节和第二节的一至六行字数相等,三节的最后三句除个别外,其余相同,形式上给人一种“建筑美”。全诗几乎一韵到底,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 2、写实手法与隐喻手法的运用 这首诗注意写实,语句大多平易朴实,但又凝炼、贴切、富于表现力。“这句话叫我今天怎么说”“那么有一句话你听着”,几近口语。同时这首

8、诗又大量运用了隐喻手法,如:“一句话”隐喻火种,“火”隐喻民众革命,“火山”隐喻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民众,“霹雳”隐喻民众的反抗和呐喊,以“铁树开花”隐喻不相信民众会当家做主。重难点问题 一、概括诗中表现的情感内容 诗歌表达了热切希望中华民族美好未来与理想中国必然实现的思想感情,充分表达了对民众革命的信心和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 二、分别说明文中所用隐喻的含义 诗中大量运用了隐喻手法。 “一句话”隐喻火种,“火”隐喻民众革命,“火山”隐喻蕴藏着巨大力量的民众,“霹雳”隐喻民众的反抗和呐喊,以“铁树开花”隐喻不相信民众会当家做主。表现出诗人对民众和民众革命的坚定信心。艺术特色2 反复手法的运用 两节诗

9、的末尾三句重叠,运用了反复的修辞手法,有一唱三叹之妙,一方面强化了诗的主题即“霹雳”和“咱们的中国”,另一方面也突出了全篇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 两次重复的不同在于:第一次表现的是作者对它突出性的认识,第二次则强调了作者对它的期待和信念。 三、诗中的反复修辞手法的运用 两节诗的末尾三句运用反复修辞手法,在情感上一唱三叹,突出了主题,而且高潮迭起,强化了全诗高昂自信的激情和格调。课 文 要 点 (1)表现手法:诗中大量运用了隐喻手法。 “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得着火”,其中a“一句话”隐喻火种,b“火”隐喻民众革命,c“说出就是祸”暗示反动统治者对民众革命的惧怕和镇压,d“能点得着火”暗示民众普遍存在着不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