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历史试题_第1页
八年级历史试题_第2页
八年级历史试题_第3页
八年级历史试题_第4页
八年级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11八年级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同学们,你们好!今天是展示你聪明才智的时候了。只要你仔细审题、多思多想、沉着应答,把平常的水平发挥出来,你就会有出色的表现。放松一点,相信自己的实力!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一、选择题(3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题1分,共30分)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 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A使中国开始沦

2、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2在谈到道光皇帝(18211850年在位)为什么把他的墓修筑得比其他帝王墓都要矮小时,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龚书铎教授说:是因为“在他手上打败仗丢了土地,没有面目见先帝”。这里所说的“土地”是指( )A广州 B香港岛 C台湾 D辽东半岛3.马关条约与南京条约内容上最大的不同是()A割占中国领土面积大B列强获得在华投资设厂特权C规定开放的通商口岸多D索取的赔款数额大4.“天朝帝国万世长存的迷信受到了致命的打击,野蛮的、封闭自首的、与文明世界隔绝的状态被打破了”材料论述的是( )A鸦片战争的背景

3、B鸦片战争的经过 C鸦片战争的结果 D鸦片战争的影响5.辛丑条约签订后,一本启蒙读物中这样写道:“这中国,哪一点我还有份;这朝廷,原是一个名存实亡!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下列辛丑条约的条款中,最能体现“替洋人,做一个守土长官”观点的是()A中国赔款白银4.5亿两 B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C划定东交民巷为“使馆界”,界内不许中国人居住D拆毁大沽炮台,准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至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6.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到:“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以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

4、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7据1895年纽约时报报道,恭亲王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他自己并不了解日本人发动战争的目的,也不知道日本人想从战争中获得什么。他说:“难道日本人能侵占我们所有的省份吗?他们这样做苍天会答应吗?其他民族、其他国家会坐视不管吗?”上述材料反映出甲午中日战争失败的原因是() A清军战斗力不强B清政府内部不团结C日本军事力量非常强大D清政府对形势认识不清8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的消息付出,全国上下一片哗然,众人议论纷纷,忧心忡忡。下列议论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 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清政府已成为“洋人的朝廷” 允许外国人在中国开办工厂,中国民族工业没指望了 圆明园

5、被烧掉太可惜了A B C D9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的洋务运动虽然没能达到解除内忧外患、实现富国强兵的目的,但在客观上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洋务运动中客观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措施是()A引进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创办一批近代企业B创办京师大学堂地,“中西并用”“广育人才” C修建京张铁路,废除科举制度 D创办大生纱厂,提供引进外资10毛泽东曾说:“上世纪60年代初说,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下列工业中属于张之洞创办的有( ) 安庆内军械所 江南制造总局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ABCD111894年,外国资本在中国经营的近代工业的投资总额约2800万元。到1914年,外国在华工业

6、投资总额约为11060美元,较1894年前工业投资涨了近8倍。各国纷纷扩大在华资本的所谓“法律”依据是() A南京条约 B二十一条 C辛丑条约 D马关条约12近代化就是在经济上实现工业化,在政治上实现民主化的进程。这两大领域的开启性事件是() A洋务运动和辛亥革命 B五四运动和戊戌变法C实业救国和辛亥革命D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13日本学者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一书中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如此推理,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D

7、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14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第二次反思”开始于()A经济技术方面的探索 B政治制度方面的探索C思想文化方面的探索D军事强国方面的探索15用图示法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是一种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下面图示中空白的方框应填写()A洋务运动 B戊戌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16同盟会宣言中提到“今者由平民以建民国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这与孙中山哪一主张相符合? ( )A民主 B民族 C民权 D民生17民国

8、时期一位老人说:“从前如果有人说皇帝是强盗,要被打倒,别人一定把他当疯子。相反在辛亥革命以后,如果有人想做皇帝或者拥护别人做皇帝,一定也被看作疯子。”出现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B帝国主义扶持袁世凯 C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D民主与科学在中国实现18下列图片所反映的信息,与洋务运动“求富”口号直接有关的是() 19. 关于资产阶级维表格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陈洋同学在学习了中国近代史后,绘制了下列表格,你认为此表格的主题是() A军事工业兴起 B政治体制的变革C民主思想的传播D近代化道路探索20.下列对于为维新变法的表述,正确的是() 公车上书是资产阶级维新

9、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 宣传维新思想的是民报 戊戌变法又称“百日维新” 提倡民主、提倡科学A B C D21醒来 110年的中国变革一书中写道:“从1895年到1898年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的戏剧性程度,与日本对西方的态度颇类似,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压倒了简单的民族情绪。”中国对日本“态度转变”、由“失败激起的学习欲望”转化成的实际行动是()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22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提到:“(1903年)梁启超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不包括() A民族危机的加深 B民族资本

10、主义的发展C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 D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23“百日维新”风雨过后,它成为仅存的硕果;新文化运动兴起时,它又成为中国近代传播新思潮的中心。它是()A福州船政局 B商务印书馆 C京师大学堂 D京师同文馆24关于在20世纪初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为何要发起新文化运动,八年级(1 2)班同学形成了四种意见,你认为符合史实的是哪一种? () A孙中山先生的建议 B是辛亥革命后实行民主共和制度的一个方面 C北洋军阀在文化领域推行尊孔复古的政策 D当时的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25下列关于新文化运动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新青年B新文化运动领导人有陈独秀、李大钊C促

11、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D对东西方文化作了客观的评价26.一首纪念某重大历史事件的诗歌写道:“神舟昏暗虎狼凶,捍卫国家意志雄。学子斗争惊列寇,豪杰攻打震华庭。反封反帝风云涌,休课休劳波浪凶”这首诗歌歌颂的是( ) A洋务运动 B五四运动 C红军长征 D戊戌变法27.2019年4月27日,第十八届“河北青年五四奖章”评选结果公布,多名河北优秀青年获奖。五四运动的中心转移到上海后成为全国规模群众性的革命运动。这充分说明( )A五四运动中起先锋作用的是工人 B.五四运动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C.五四运动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是五四运动的领导阶级。28、民国八年五月二十六日,上海男女各校

12、学生二万余人,谨在中华民国国旗之下宣誓曰:“吾人期合全国国民之能力,挽救危亡,死生以之,义不反顾,谨誓 ”。这些学生宣誓的背景是() A中华民国的成立 B五四运动的爆发C中共一大的召开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29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权利的手段不同30 反映中国革命的影片开天辟地,它使得中国的革命面貌焕然一新,你认为以下选项中最符合这一片名的历史事件是()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B五四运动 C新文化运动 D辛亥

13、革命31、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8分)图一 英国工业革命 图二 中国同资本主义国家的第一次较量图三 马关条约的签订 图四 八国联军侵入中国(1) 结合图一,说明图二中战争发生的主要原因(2分)(2) 图三对当时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3) 读图四你认为列强发动这次战争的直接目的是什么?(2分)(4) 结合四幅图片,你认为近代中国人民奋斗的目标主题是什么?(2分)32、融入情境,探究问题。(10分)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是近代史上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严重不平等条约。(1)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中,最能反映出当时西方列强侵略特点和要求的是哪两条规定?(2分)(2)帝国主义时代列强侵华有两大特

14、点瓜分世界和资本输出。马关条约中,哪两条规定分别体现了上述两个特点?指出这两条规定对中国的严重危害。(4分)(3)有人认为:“辛丑条约的签订,一定意义上讲是列强鉴于中国人民反抗使瓜分企图破产的事实,对侵华政策的调整。”你认为这一说法有道理吗?说明理由。(4分)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中国真正出路在哪里?十月革命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这样,就使1915年开始发起的这场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由一个资产阶级文化革命转变为一个广泛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运动。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第四版)材料二:“无论政治学术道德文章,西洋的法子和中国的法子,绝对是两样,”若是决计革新,一切都应该采用西洋的新法子,不必拿什么国粹、国情的话来捣乱。” 陈独秀(1) 材料一中的“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运动?(1分)与这场运动同属“近代化探索”一个学习主题的还有哪几件事?(3分)据材料一指出“这场运动”发生了怎样的根本变化?(1分)(2)从据材料二中可以看出该运动存在怎样的局限性?(2分)材料三:五四文化思潮对国民的作用即在于启蒙先驱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