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三历史模拟2_第1页
2013高三历史模拟2_第2页
2013高三历史模拟2_第3页
2013高三历史模拟2_第4页
2013高三历史模拟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PAGE 162013高三历史模拟21(2013江苏南通、泰州、扬州、宿迁二模1)左传记载,晋国赵鞅率军与郑国交战于铁,临战发表誓词:“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这反映出当时晋国()A分封制度受到冲击B郡县制度全面推行C宗法等级秩序变动 D国家政权趋向松散2(2013黑龙江教研联合体二模25)据史记记载,汉文帝佞臣邓通曾对丞相申屠嘉礼仪怠慢,申屠嘉严斥邓通,并招其至丞相府,依律欲斩之,后文帝求情方才得免。这说明()A汉初礼仪制度至上,无人可以违背 B汉初丞相位望隆重,皇帝也礼让三分C丞相中屠嘉专权,汉文帝大权旁落 D丞相申屠嘉刚直不阿,坚决维护法度3(2013辽宁大

2、连高三双基测试2)三省六部制在发展过程中,组织形式和权力各有演变,至隋,才整齐划一为三省六部,此制度的积极作用是()A使封建选官用人制度得以完善 B分解相权,削弱了皇帝的权威C扩大议政范围,有利于政治民主 D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机构效能4(2013陕西西安一模33)美国“宪法之父”詹姆斯。麦迪逊说:“即使每一位雅典公民都是苏格拉底,每一次雅典人大会也仍然会是一堆群氓。”这段话从本质上说明麦迪逊()A反对直接民主 B反对民主制度 C主张集权政治 D否定公民权利5(2013河南郑州一模8)西塞罗在其论共和国中对罗马法作了这样的阐述:“国家是人民的事业。可是人民指一个人群因服从共同的正义的法律和享受共

3、同的利益造成的整体结合。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包括()法律是公共意志的体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重视法律程序 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 C D6(2013广东中山高三期末18)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指出,“联邦政府被授予媾和、宣战、缔结商约、征集军队和筹建舰队的专权。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但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对这段话理解不准确的是()A联邦政府权力不受制约 B各州有权制定法律C中央政府权威得到保障 D各州政府有较大的自主权7(2013浙江高考

4、调研22)1875年,法国共和派要求在宪法中明确写上“共和国”字样的议案被保皇派否决后,提出了一项宪法修正案:“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该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由此可见()保皇派复辟的道路就此在法律上被阻断 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总统和参议院权力很大A B C D8(2013安徽皖南八校第二次联考18)比较下面两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 1871年德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 近代美国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 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 D国家元首都拥有

5、绝对权威9(2013浙江温州二模16)光绪二十年,英商将纱机两万锭运达上海,准备投入生产,清廷不准。第二年英商据之以争,清廷只好允准。省略处内容最有可能是()A大皇帝恩准英国人寄居大清沿海之广州等港口,贸易通商无碍B清廷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C中国准忝设通商口岸,以便日本臣民从事商业、工艺、制作D大清国允定各使馆境界独由使馆管理,中国民人概不准在界内居住10(2013浙江宁波二模14)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这样评论义和团:“义和团事件明显是由反动的满族朝廷、顽固的保守派官僚和士绅,以及无知和迷信民众的联合力量所推动的。这种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是愚蠢的、非理性的,但

6、也不能忽视其中所固有的爱国主义成分。”对此评论理解准确的是()作者对义和团运动的背景分析符合史实 作者认为义和团运动是全民族广泛参与的群众运动作者对义和团的评价具有辩证性 反映了作者的主要史观是革命史观A B C D 11(2013辽宁大连一模28)下图是张滨的漫画甲午轶事,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该漫画反映了()A中国战败的原因在于落后的经济结构B甲午战后中国救亡图存运动日益高涨C甲午战争是日本资本主义改革的结果D战争的结局在于中国落后的政治体制12(2013江西八校联考27)费正清在伟大的中国革命中说:“(1903年)梁启超认为,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在公共道德和公民

7、操行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心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材料中梁启超观点提出的背景有()民族危机的加深 清末“预备立宪”的开展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民主共和观念已深入人心 西学东渐,民主思想的传播A B C D13(2013湖南岳阳二模27)巴黎公社建立后,对外发表公报宣称:“巴黎所追求的,是建立共和国获得城市应享有的特权,它衷心希望能为法国的其他城镇做出一个榜样巴黎只希望拥有自己的自治权,它充分尊重法国其他城镇的平等权利。”由此可以看出,巴黎公社是()A巴黎工人建立的城市自治政权 B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的合法代表C法国各地城市政权的合法代表

8、 D法国无产阶级建立的社会主义政权14(2013陕西咸阳二模28)1933年,国民革命军十九路军发动福建事变,与红军签订反蒋抗日军事协定;1935年12月,北平学生掀起一二九运动,呼吁停止内战,共赴国难;1936年,8月中共向国民党呼吁停止内战,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年7月蒋介石庐山演讲,誓言不惜一切牺牲,抗战到底。上述信息反应的共同历史主题是()A民族危机促使民族意识觉醒 B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抗日C国民党内部的分化逐渐加剧 D国民政府的抗战态度日益坚决15(2013浙江宁波二模18)1982年,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后,全国各大报纸的报道中都有这样一段:“根据总监票人报告,有效票3

9、040张,其中同意票3037张,反对票没有,弃权票3张。现在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已由本次会议通过。”据此可以了解到( )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诞生中国民主政治得到进一步发展 该会议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A B C D 16(2013广东中山高三期末22)我国史学界曾就“二战后”某一事件的影响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看法,一种观点认为 该事件是欧洲经济的“强心剂”和“及时雨”,是促进西欧走向联合的“粘合剂”;另一种观 点认为该事件是欧洲分裂的“加速器”和“绝缘体”。这一历史事件是( )A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建立B北约的建立 C美国推行杜鲁门主义D美国

10、推行马歇尔计划17(2013陕西咸阳二模26)“徽商”在明清时期的商业舞台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们的足迹几乎遍及全国,其经营行业之多、范围之广、积累财富之巨,至今为人们津津乐道。徽商很爱读书,他们有的白天经商,晚上读书。即便在路途中也时时忘不了读书。爱读书给徽商带来的影响有( )便于提高文化素养,汲取历史上的商业经验智慧使徽州人经商形成风气,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徽商势力的强大,冲击了重农抑商的政策增强了其经商的理性认识,形成良好的商业道德 BC D18(2013安徽池州一模19)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舶来奢侈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

11、工制糖,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由此推断在下表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它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表1 人均糖消费量(磅)欧洲(除英国外)英国16800854175019010180019818A新航路开辟之初英国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B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优势C圈地运动促使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D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提高19(2013山东临沂一模20)1833年,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英帝国废除了奴隶制。英国的政治家表示:“英国是最先发生工业革命的国家再不需要把黑人当作商品从非洲运走,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

12、造成上述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A英国进步力量要求废除奴隶贸易 B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C非洲黑人奴隶的强烈反抗与斗争 D非洲的市场和原料比劳动力重要20(2013湖南邵阳一模17)“(1932年)在苏联农村,整座整座的村庄荒芜了,房屋烧毁了,牛车仍然驮着被放逐的人向北驶去,成群结队行乞的饥饿农民在颠沛流离,还发生了人吃人的现象,尸体无人收拾,总之是一副遭受彻底荒废和摧残的农村现象。”这种现象出现的背景是A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面临严重的内忧外患B新经济政策实行使苏联国民经济恢复C苏联赫鲁晓夫改革D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正在进行21(2013陕西咸阳二模33)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院长加斯塞隆纳说,

13、“公司不再被一群易于识别的人拥有,而是被数量庞大,可能是数以百万的人拥有,每个人只持有很少的股份,因此对公众公司或者这种体制而言,面临的挑战是,谁来约束公司的老板。”加斯塞隆纳所评论的是( )A工业革命时代小企业规模扩大 B美国实行罗斯福新政C二战后西方国家经济体制调整 D西方国家的福利制度 22(2013吉林长春二模29)在中共中央书记处的一次会议上,毛泽东谈到:私营工商业的性质也变了,是新式的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加工订货、工人监督、资本公开、技术公开、财务公开。并形象地说:“他们已经挂在共产党的车头上,离不开共产党了。空前绝后,他们的子女也将接近共产党了。”这次会议谈论的主题是( )A向社

14、会主义过渡的问题 B私营工商业的前途命运问题C加重私营工商业比重问题 D控制私营工商业发展的问题23(2013江西南昌10所省重点中学模拟冲刺29)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其主要内容是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1993年宪法修正案在宪法第八条第一款中,明确规定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从根本上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 B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组成部分C传统社会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D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24(2013安徽池州一模21)右图是国内某一财经杂志上的一幅漫画,对其主题解读最恰当的是A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竞争压力加大B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机遇与挑战并存C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应

15、抛弃贸易保护主义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迅速发展25(2013辽宁大连高三双基测试16)有人将法德的关系作如下比喻:原来两国都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各有各的交通规则,法国采取了“民主”规则,德国采取了专制规则,结果一再撞车。现在仍旧在同一条马路上开车,大家都遵守相同的“民主”规则,不再撞车了。这里第二个“民主”的含义是指 ()A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B民主权利的逐步扩大C欧洲的经济一体化D法德关系的和解26(2013陕西宝鸡一模35)某国际组织成立于20世纪90年代,“它内部成员国之间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差距很大,是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在很大程度上是双赢的选择和结果。它有大国的主导,大国

16、为了维护自己的经济地位,为它的成立付出了巨大的热情和动力,这是它的显著特点。”该组织是 ()A上海合作组织B亚太经合组织C北美自由贸易区D欧洲联盟27(2013安徽马鞍山二模20)对下列示意图理解正确的是() A国际贸易中发达国家占主导地位 B发展中国家贸易的增长速度超过发达国家 C世贸组织的建立大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D发展中国家的国际贸易地位发生了根本改变28(2013陕西西安一模25)董仲舒说:“(人)性比于禾,善比于米,米出禾中而禾未可全为米也;善出性中,而性未可全为善也。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面说法中,最符合材料本意的是( )A在孔子“仁的思想基

17、础上提出了“天人感应”B在孟子人性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君权神授”C在荀子人性论的基础上创立“天人合”思想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9(2013辽宁大连一模26)董仲舒言道:“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是故阳常居大夏,而以生育养长为事;阴常居大冬,而积于空虚不用之处。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由此可见,董仲舒( )A主张以德治国少刑罚B宣扬阴阳家的学说C全盘否定了法家思想D摆脱先秦儒学影响30(2013广东佛山顺德高三期末13)公元1175年,朱熹、陆九渊、陆九龄讲学论辩于鹅湖书院,史称“鹅湖之会”,也称“千古一辩”。在千古一辩归途中,朱熹写了一首五言绝句过分水岭有感:

18、“地势无南北,水流有西东。欲识分时异,应知合处同。”朱熹以水流分合的情景,表达“求同存异”的哲理。这里的“同”是( )A万物的本原 B探究天理的途径C儒家的纲常伦纪 D发明本心31(2013湖南浏阳一中第三次月考6)论语颜渊曰“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曰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有人对这段话的解释是:“仁者,本心之全德。克,胜也。己,谓身之私欲也。复,反也。礼者,天理之节文也。”这就把“克己复礼”解释为( )A“人伦者,天理也” B“存天理,灭人欲”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D“心外无物”“心外无理”32(2013安徽皖北协作区高三联考13)宋人陆九渊说:“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

19、,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年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由此可推知苏格拉底和孔子、朱熹、王阳明思想的相通之处在于探讨( )A人类的普遍道德标准问题 B抽象意义上的哲学理论问题C治理国家的基本方法问题 D对宇宙人生的终极关怀问题33(2013山东潍坊高三期末4)顾炎武曾主张在西北地区“每州县发纺织具一副,令有司依式造成,散给乡下”;在东南沿海“装土产,径望东西洋而去,与海岛诸夷相贸易”。对其主张最准确的理解是( )A.政府扶植手工业生产B.发展外贸C.因地制宜发展经济D.重商抑农34(2013吉林二模27) 清顺治九年

20、政府宣布,“说书以宋儒传注为宗,行文尚典实纯正,今后督学以四书五 经等书,责成提调教官,课生儒诵习讲解坊间书贾只许刊成文业有益诸书通行,严禁滥刻其他琐语淫词及一切窗艺社稿,违者从重治罪。”雍正时期则再次宣布,“文人纠众结社,大有关系于人心风俗如生员监生等以文会结社聚众该地方官立即拿究申革。分首从定罪。”材料反映了清政府( )A严格限制印刷业的发展 B要求士人饱读四书五经C推行崇尚实践的办学风气 D实行文化专制的政策35(2013河北邯郸高三期末27)明朝有学者言:“惟夫国之有是,出于群心之自然匹夫匹妇之所是,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非;匹夫匹妇之所非,主与臣不得矫之以为是。”以上言论( )A受西方启

21、蒙思想影响 B否定了君主制度C主张建立法治社会 D强调对民意的尊重材料题1(2013广东惠州三模38)(2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思想市场指的是思想有自由表达的环境,百家争鸣,执政者不但不禁锢思想,反而着力创造思想自由的氛围,鼓励思想论争,自己则对救时主张择善而从。我国历史上曾两次出现了思想市场春秋战国时代和民国初年五四时期。改革需要新思维,需要新的理论、新的思想、新的见解,需要各方人士为改革出谋献策。中国的改革发展需要“思想市场”。 袁刚:思想市场会使中国更有前途,人民论坛2012年11月【上】春秋战国时代的思想市场被谁所终结?明末清初出现思想活跃的局面,但并未形成思想市场,试

22、分析其原因。(8分)答案1【考点】古代政治制度分封制【解析】注意提取材料信息“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反映当时出现按军功授爵,且出现“郡、县”说明分封制遭到破坏。B选项出现于秦朝,排除;C选项材料没有涉及;D选项表述不符合史实,郡县的出现说明国家政权日益趋向严密。【答案】A2【考点】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解析】从材料信息看,汉代初年,丞相权力较大,文帝求情后赦免申屠嘉一事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故选B项。【答案】B3【解析】A项错误,选官制度的完善是科举制的实行,B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分解相权,加强了皇权;C项错误,三省六部制属于中央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不利于政治民主,D项正确,

23、三省六部制有利于充分发挥国家机构效能。【答案】D4【考点】雅典的民主政治。【解析】从题意中可以理解麦迪逊的观点是指雅典直接民主将会导致一事无成,BCD三个选项说法错误,与麦迪逊的思想观点不相符合。【答案】A5【考点】罗马法【解析】根据题干所述并未体现注重法律程序。故选A。【答案】A 6【考点】 美国三权分立【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美国三权分立的理解能力。从材料看,联邦政府被授予某些权力,而不是所有权力,“加入联邦的各州虽然有权修改或改订自己的立法”,BD正确;各州“不准制定追究既往的法律,不得在本州内组织贵族集团”,C正确。故选A 。【答案】 A7【考点】考查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解析

24、】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题干材料的理解与分析能力。由题干材料可知,“共和国”字样的议案,以一票多数获得通过,说明了共和政体在法律上得以确立起来、共和政体是保皇派与共和派妥协的产物;表述与题干材料含义相矛盾、 题干材料没有体现。因此正确答案是B。【答案】B8【考点】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解析】两图分别是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和美国三权分立制,德意志君主立宪制实质上是君主专制未彰显权力制衡理念;美国总统没有绝对权威;两国代议机关议会、国会的职能都是立法;德意志的帝国议会是选举产生,这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选择C项。【答案】C9【解析】本题考查对近代不平等条约内容的判断。据光绪20年即公元1894年的时间,结

25、合题干晚清政府从不准通商口岸设厂到允许通商口岸设厂,这与清政府同日本签订的中日马关条约内容有关,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规定允许列强通商口岸投资设厂,故选C。A项是1842年的南京条约;B项为清政府允许民间设厂;D项为20世纪初辛丑条约的内容。【答案】C10【考点】义和团运动【解析】义和团是在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的背景下兴起的,是一场反帝爱国运动,材料中说的“反抗外国帝国主义的感情和愤怒的爆发”,故正确,作者认为义和团是犹满洲贵族,保守派官绅和士绅,无知民众联合推动,故错误。作者既看到义和团运动的反帝爱国性,又看到其愚昧性,故正确,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26、,作者没有用此观点,所以错误。【答案】D11【考点】甲午中日战争【解析】本题考查从图片获取信息和分析解读能力。图片反映清政府盲目自大,不知中日之间经济差距。因此就甲午战争的结局而言,中国战败原因是中国是自给自足自然经济,而日本是资本主义经济,故A符合漫画寓意。【答案】A12【考点】辛亥革命【解析】注意题干时间信息:1903年,以及梁抨击儒家思想,强调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结合时代背景,辛丑条约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加深,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到初步阶段,思想文化上是西方民主思想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可从梁的民主思想体现),是历史背景,B项正确;“预备立宪”是19

27、06年开始的,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在辛亥革命后,故排除。【答案】B13【考点】巴黎公社【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巴黎公社性质和范围的理解能力。根据所学史实巴黎公社的性质属于工人阶级政权,范围仅局限于法国巴黎。故选A。【答案】A14【考点】抗日战争【解析】BCD项分别可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福建事变、庐山演讲中反映,但不是总体历史主题的归纳,不符合题意;题干主要反映的中共、国民党爱国军人、学生都主张停止内战,一致抗日,这是在日本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的背景下产生的,故A项正确。【答案】A15【考点】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解析】五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反应了我国实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故正确;中华人民共和

28、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是1954年宪法。故错误;1982年宪法是我国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故正确。我国探索社会主义社会的良好开端是1956年中共八大的召开。【答案】B16【考点】马歇尔计划【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马歇尔计划的理解能力。 马歇尔计划是美国对欧洲进行的资本输出,实际是对欧洲的控制,它是冷战的具体表现。故选D 。【答案】D17【考点】徽商【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爱读书对徽商的影响的理解能力。读书对徽商的影响主要是使他们成为儒商。故排除。故选C【答案】C18【考点】西方列强殖民扩张【解析】新航路开辟之初,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的是西班牙与葡萄牙,可排除A。由统计表可知,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

29、欧洲其它国家多,这说明英国从美洲进口糖比其它国家便利,这是因为英国逐渐成为海上霸权,故答案选B。圈地运动只是为英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一定条件,并没有促使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可排除C。英国完成工业革命是在1840年前后,可排除D。【答案】B 19【考点】工业革命【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解答历史问题能力。1833年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要更为广阔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材料“而要把他们当做劳动力留在非洲来生产原料,并为资本主义国家准备市场”也说明这点。【答案】B20【考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解析】注意时间“1932年”,采用排除法。A的时间十月革命后,排除;B与材料不一致,C赫鲁晓夫改革开始于195

30、6年,排除。【答案】D21【考点】人民资本主义【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学生对人民资本主义的理解能力。企业经营是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调整的一个重要内容。股票不再只为少数资本家拥有,呈现出分散化的趋势。故选C。【答案】C22【考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解析】考查学生对新中国经济政策的分析能力。题中讨论话题涉及到私营工商业的前途等问题,但会议的主题意在确定新中国成立后如何建立社会主义的问题。【答案】A23【考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解析】试题解读:本题考查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正确理解,考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的能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所有权与使用权相分离。选项排查

31、:A项“根本上”说法错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村生产关系的调整,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土地所有没有发生改变,依然是集体所有,农民仅是获得了使用权,提高生产积极性,B项正确;C项“理性回归”说法错误,从表面上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以家庭为单位,但与传统社会小农经济是有本质区别的;经济体制改革前,正是因为平均主义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因而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故“从根本上克服了贫富差异”说法是错误的。【答案】B24【考点】世界经济全球化【解析】本题考查图片信息的获取与分析解读能力。图片反映的是中国加入WTO的主题,从图中的“是时候把伞(保护)收起来了、竞争”的信息可知,加入WTO须降低关税,这

32、对国内企业、经济来说,会失去关税这一项的保护,国内面临更加激烈的竞争,说明加入WTO对中国利弊同时存在的,B项正确;ACD项说法不全面。【答案】B25【解析】原来德国和法国“一再撞车”,是指法、德之间经常爆发战争,二战后,法德和解,共同致力于欧洲一体化建设,就“不再撞车了”,所以第二个“民主”的含义是指欧洲的经济一体化建设,故选C项。【答案】C26【考点】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趋势【解析】从材料中的“成立于20世纪90年”、“南北经济合作的典型代表之一”、“大国的主导”即可判断选择C项。【答案】C27【考点】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解析】从统计表可知,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占绝对优势,故选项A正确,

33、选项BD可排除。世贸组织成立于1995年,可排除C。说明:此题选项B有问题,因为从统计表看,在增长速度上,发展中国家确实比发达国家快,建议修改为“发展中国家贸易量的增长超过发达国家”。【答案】A28【考点】董仲舒的“君权神授”主张【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在于抓住题干中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这句话,再结合董仲舒的思想观点就会发现题干前半截就是为君权神授的提出做铺垫,而“天人感应”是指天和人相通,相互 HYPERLINK http:/ t _blank 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但与题干不符,所以排除AC。【答案】B29【考点】汉代儒家思想【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材料获取信息和利用所学知识分析解答问题能力。从材料“以此见天之任德不任刑也”说明主张以德治国少刑罚。董仲舒思想是对先秦儒学的继承与发展,故D不正确;董仲舒思想糅合了法家思想,故C不正确。材料未体现B项。【答案】A3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