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阅读-2018-2021宁波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汇编_第1页
诗歌阅读-2018-2021宁波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汇编_第2页
诗歌阅读-2018-2021宁波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汇编_第3页
诗歌阅读-2018-2021宁波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汇编_第4页
诗歌阅读-2018-2021宁波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阅读2018-2021宁波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汇编阅读下面的诗,完成下列各题。夕次盱眙县韦应物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独夜忆秦关,听钟未眠客。(1) 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诗句“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中的叠字在写景中的表达效果。(2) 请结合全诗内容,说说诗人“未眠”的原因。野步周密麦垄风来翠浪斜,草根肥水噪新蛙。羡他无事双蝴蝶,烂醉东风野草花。(1) 这首诗描写的是春季的景象,请你找出两个体现这一季节特征的物象。(2) 历来诗评家认为第三四句中“羡”“醉”二字用得好,请你选自己最有感觉的一个说说其表达效果(可从修辞和情感表达两方面考虑)。阅

2、读古诗,回答问题。咏萤【唐】虞世南的历流光小,飘摇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注释】的历:明亮的样子。(1) 这首诗前两句中的“ ”和“ ”两字分别从“光”和“形”的角度刻画了萤火虫的特点。(2) 你从作者所咏的“萤”身上读出了怎样的一种精神?结合内容简析。阅读下面古诗文,完成下列小题。题春晚(宋)周敦颐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1)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全诗描绘柴门滑落、乌鸦归林等画面,静谧而富有生气,表现诗人内心的兴奋。B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照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如,昏鸦/数点/傍林飞。C本文写景的三句诗,句句紧扣“晚”字,既是春之晚,又

3、是天之暮。D樵夫渔人,担柴捕鱼,一路归来,从“遥见”可知,作者的视角是远望。(2) 请你展开想象,描绘出“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所表现的画面。古诗词鉴赏。(甲)约客赵师秀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乙)雨过山村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着中庭栀子花。(1) 甲乙两诗前两句都通过 (感官)写景,体现乡村 的特点。(2) 请试通过“闲”字比较诗人所表达的情感或心情。阅读古诗,回答问题。溪上遇雨(其二)【唐】崔道融坐看黑云衔猛雨,喷洒前山此独睛。忽惊云雨在头上,却是山前晚照明。春夏秋冬四季的雨各有特点。你认为这首诗写的是什么

4、季节的雨吗?请结合诗句内容,从雨的特点这一角度进行分析,陈述你的理由。古诗词阅读,回答下列各题。丹阳送韦参军(唐)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注释】丹阳;地名,今属江苏镇江。参军:古代官名,为郡官。(1) 这是一首七绝送别诗,首句“丹阳郭里送行舟”里“丹阳”交待了送别的 ,“行舟”交待了友人出行的 。(2) 联系资料助读赏析“一别心知两地秋”的表达效果。资料助读:愁,篆文(秋,草木凋零、令人感伤惆长的季节)+(心,情绪),表示内心感伤忧虑。丹阳送韦参军严维丹阳郭里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1) 简析“秋”字在“一别心知两

5、地秋”中的表达效果。 (2) 赏析最后两句,分析其中包含的感情。 答案1. 【答案】(1) 运用叠字,能增强诗歌的韵律感,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运用叠字,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晓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2) 旷野夜景的苍凉凄清;漂泊异乡的孤独寂寞;羁旅在外秋夜思乡。【解析】(1) 本题考查诗句中叠字在写景中的作用。叠字有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加强语言的形象性,二是增添语言的音乐美。诗中“浩浩”“冥冥”运用叠字,既增加了语言的音乐美,又写出了晓风劲吹,水波浩荡,夕阳沉落,暮色昏暗的苍凉凄清的夜景。(2) 本题概括诗歌的内容。“落帆逗淮镇,停舫临孤驿

6、”,漂泊异乡;“浩浩风起波,冥冥日沉夕”,景色凄凉;“人归山郭暗,雁下芦洲白”,孤独寂寞;“独夜忆秦关”,夜忆秦关等,是诗人不眠的原因。译文: 降落白帆,逗留河边小镇。停下行船,面对孤独客栈。浩浩晩风,吹起一河碧波;彤彤夕阳,沉于冥冥溪边。行人已归,城郭渐暗,平沙落雁,芦花点点,月夜独忆家乡,听钟未能成眠。2. 【答案】(1) 翠绿的麦陇,鸣叫的青蛙、飞舞的蝴蝶、繁茂的花草、和煦的东风。(2) 选“醉”。“醉”字运用拟人的修辞,看似写蝴蝶沉醉于野草与花丛间,留恋不去的情态,实则表达出诗人对自然美景的喜爱之情。【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掌握。作答此类题目,一定要认真阅读诗作,

7、正确理解其意思,然后结合题目的要求作答。通过描绘麦浪、草根、肥水、飞碟、野草花等景物来描写春天的郊野。麦陇翠绿、青蛙鸣叫、蝴蝶飞舞、花草繁茂,这些都是春季的典型特征。(2) 本题是诗歌的炼字。这两句的意思是:多么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啊,暂且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吧。两个字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表达出诗人悠闲自得,被大自然美丽春景所陶醉的心情。译文和煦的风吹斜了麦陇的新稻,小青蛙在水洼草根处不停的叫着。多么羡慕那无忧无虑的蝴蝶啊,暂且沉醉在这春风过处的花田草甸吧。3. 【答案】(1) 小;轻(弱)(2) “流光小”与“弱翅轻”可见“萤”的弱小,但它依旧在黑暗中独自发光,从中我读出了“萤”不甘默

8、默无闻,不愿自暴自弃,顽强证明自己人生价值的精神。【解析】(1) 本题考查古诗内容理解。前两句话的含义为:灵巧的身躯发出微弱的光芒,纤弱的翅膀轻轻飘动。“小”表现出萤火虫的光芒微弱,“轻”或:“弱”表现出萤火虫身形瘦弱。(2) 本题考查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诗的三、四句含义为:只怕没有人认识自己,独自暗中飞来飞去发出光明。这两句由表及里,一下子窥视到萤的内心世界,尽管自己的生命弱小,但它不甘默默无闻,不愿自暴自弃,偏要在暗夜中闪光,顽强地表现自己的存在,执着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4. 【答案】(1) A(2) 柴门外落花纷飞,宛如一帘花幕将夕阳余晖遮掩,花幕外几只黄昏归巢的乌鸦紧挨着树林低飞,

9、像数点墨迹泼洒在天边,宁静而安详。【解析】(1) 本题考查对全诗的整体把握。A 选项中“内心的兴奋”不当,“柴门滑落、乌鸦归林等画面”体现的是“闲适安宁”。(2) 描绘诗句所描写的画面。答此类题的前提是正确理解诗词,关键是借助联想和想象,在忠实于原诗词的基础上进行再创作。语言力求优美,以丰富画面的意境。首先根据题干要求找出所描写的景物,再找出这些景物的修饰语,加上修饰语将这些景物重新描述,最后运用想象和联想,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这些景物连缀成画面。此题一定要把落花遮掩夕阳、乌鸦傍林低飞的景象描绘出来。5. 【答案】(1) 听觉;静谧(或:恬静)(2) 甲诗表现了约客未至的怅惘的心情;乙诗通过对花

10、的“闲”来反衬当地人的忙,表达了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解析】(1) 本题考查景物描写。甲诗“青草池塘处处蛙”写了蛙声,乙诗“雨里鸡鸣一两家”写了鸡鸣声,两处都是通过听觉写景,以声衬静,表现了乡村的静谧。(2) 本题考查诗歌情感分析。甲诗第四句意为: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闲”表现了约客未至的怅惘的心情。乙诗描绘了一幅清新秀丽的山村农忙图景,第四句通过对花的“闲”来反衬当地人的忙,表达了一种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之情。6. 【答案】这首诗是写夏天的雨。夏雨的特点是雨速疾,雨势猛。诗中写急雨才在前山,忽然已至溪上,叫人避之不及,其来极快;一“衔”一“喷”,写出了雨的猛烈;诗人还通

11、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侧面烘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预料。【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的诗歌鉴赏能力。诗句翻译为:我坐看天空中浓密的乌云含着雨水喷洒在前方的山峦上,而这里却依然阳光灿烂。忽然滚滚的乌云挟带着骤雨,已泻到了我的头上!不过我却意外地发现:前方青翠的山峰上,还映照着一抹夕阳的余晖!夏雨的特点是来速疾,来势猛,雨脚不定。这几点都被诗人准确抓住,表现于笔下。急雨才在前山,忽焉已至溪上,叫人避之不及,其来极快。以“坐看”从容起,而用“忽惊”、“却是”作跌宕转折,写出夏雨的疾速。而一“衔”一“喷”,不但把黑云拟人化了(它像在撒泼、顽皮),形象生动,而且写出了雨的力度,具有

12、一种猛烈倾注感。写云日“黑”,写雨日“猛”,均穷极形容。一忽儿东边日头西边雨,一忽儿西边日头东边雨,又写出由于雨脚转移迅速造成的一种自然奇景。这还不够,诗人还通过“遇雨者表情的变化,先是“坐看”,继而“忽惊”,侧面烘托出夏雨的瞬息变化难以预料。通篇思路敏捷灵活,用笔新鲜活跳,措语尖新,可喜可愕,深得夏雨之趣。就情景的近似而论,它更易使人联想到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的一首:“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比较一下倒能见出此诗结构上的一个特点。苏诗虽一样写出夏雨的快速、有力、多变,可谓尽态极妍,但它是只就一处(“里湖楼”外)落墨,写出景色在不同时间里的变化

13、而此诗则从两处(“前山”与“溪上”)着眼,双管齐下,既有景物在不同时间的变化,又有空间的对比。如就诗的情韵而言,苏诗较胜;如论结构的新奇,此诗则不宜多让。7. 【答案】(1) 地点;方式(2) “秋”表面写时令,实际上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别的愁绪。妙用拆字法,以“心”上“秋”说明愁绪。【解析】(1)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的理解。解决此类问题,学生要理解古诗大意的基础上对古诗进行分析。“丹阳”是送别的地点,“行舟”是友人出行的方式,即乘船。(2) 方法一:本题考查学生对古诗精彩字词的赏析。解决此类问题,学生要根据语境把握字词的含义,分析其对古诗的作用。由资料可知,“愁”由秋和心构成,秋是草木凋零、令人感伤惆怅的季节。心则代表心情。“秋”表面写时令,实际上表达人的情绪,萧瑟的秋景增添了离别的愁绪。妙用拆字法,以“心”上“秋”说明愁绪。方法二:【参考译文】在丹江外城边上送别行舟,今天一别我知道两地悲愁。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