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四校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原版)_第1页
江西省吉安市四校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原版)_第2页
江西省吉安市四校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原版)_第3页
江西省吉安市四校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原版)_第4页
江西省吉安市四校2021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原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江西省吉安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PAGE PAGE - 13 -江西省吉安市四校2019-2020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无答案)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在内忧外患的挤压之下、在东西文化的碰擅与融合之中开启了近代化的进程。中国人在认识世界的同时,也开始反省自身,开始自觉不自觉地更新文化传统。在这个过程中,深厚绵长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在近代中国的文化转型中互相支撑,互相影响,均生出新的内容,可以称为“近代互构”。鸦片战争以后,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

2、制夷”,洋务派高呼“自强”“求富”,主张学习先进技术来富国强兵,都是在复活经邦济世的士人精神以求民族自批;甲午战争之后士人们在“保国、保种、保教”的理念中,提出制度革新的要求,清政府被迫在军事、教育、工业政策等方面做出调整。随着新的知识分子、了解西方的官吏、新兴工业资本家群体的扩大,人们有了大量关于富强、进化、民主、自由等话题的思考,与传统基于道德而言的忧患意识相较,增加了对于科学技术和民主制度的向往,具有更加鲜明的近代特征。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对家国情怀产生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人们的民族情感的自发作用,产生了一系列反侵略的自卫本能,如三元里抗英运动、义和团运动等等;进而,知识精英们把对外御

3、辱与对内改革结合在一起,发展为对民族前途的理性思考,如“公车上书”、新文化运动等等。另一方面,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的保守性观念也在“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刺激和民族情感的自发作用下,愈发顽固,逐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变与不变”之争始终存在于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导致社会变革困难重重,往往不够彻底。尽管如此,忧患意识整体上推动了家国情怀的近代转型,这集中表现为对“中国向何处去”的思考。面对西方列强的入侵,传统家国情怀从“天人合一”直觉式的初级共同意识,遂渐转变为以平等、自由、民主、法治等基本价值为基础的理性共同体意识,在传统的情感认同中加入了对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真诚向往。忧患意识促使中国的现代

4、国家观念兴起。在内忧外患之中,民族意识、民族精神、国家理论成为人们从理论探讨与救亡实践来更新传统的家国情怀的资源,并使之成为近代以来中国文化发展的主线。民族危机民族救亡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家国情怀演变的逻辑线索,而忧患意识则始终贯穿其中。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中华民国,就是中华民族在内忧外患中的一次自救。这也是中国近代国家的开端,中国人以此为争取独立的主体,进而在国际秩序中确立自己的合法性。通过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的近代互构,两者均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在社会稳定时期,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共同发挥着稳定社会秩序、支持国家社会建设的作用。在民族危难之际;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激发起个体以身报国的态度和担当,释

5、放出巨大的凝聚力,鼓舞全体民众共赴国难。在利益格局多元化,社会阶层多级化,全球党争白热化的今天,社会公平、资本的负面效应等问题对家国情怀、国家认同产生了一定的冲击,这需要以更加深沉的忧患意识、清晰的责任意识与远见来凝聚共识,为国家进步、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支撑。(摘编自光明日报张倩家国情怀与忧患意识)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 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的近代互构,为社会稳定、国家认同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B. 家国情怀的近代转型,是鸦片战争后人们忧患意识不断更新和转变的重要原因。C. 对国家强大、民族振兴的情感认同,促使了人们在对外御辱中民族情感的觉醒。D. 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社

6、会改革并非一帆风顺,但人们对民族前途渐趋理性思考。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折,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章提出了忧患意识和家囯情怀的“近代互构”,并从三个方画对其进行了论证。B. 文章论证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突出了两次战争对近代人们家国情怀的重要影响。C. 文章从两个方面分析近代家国情怀的复杂性,论证了其复杂性对社会变革的危害。D. 文章以中华民国的建立为例,论证了忧患意识的积极作用,増强了文章的说服力。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与传统忧患意识相较,对近代历史的影响,近代忧患意识内涵更丰富,更具活力。B. 忧患意识的近代转变,使得感性且单一的传统家国情怀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

7、发展。C. 习近平主席讲话曾引用的“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句,其情感认同与文章是相通的。D. 社会发展日益复杂,我们要敢于正视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忧患意识也应与时俱进。(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上海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将从7月1日起实施。在条例的配套制度方面,贯彻(条例)推进全程分类体系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将要制定18个配套文件,在市相关部门的通力协作下,宾馆不主动提供一次性用品目录、餐饮行业不主动提供一次性餐具用品目录、公共机构限制使用一次性用品目录、垃圾分类目录及投放要求、生活垃圾处置总量控制办法等已陆续出台。 上海市不断

8、完善监督管理系统,执法检查力度空前。截至6月25日,全市城管执法部门共开展执法检查1. 39万余次,依法查处违规案件1224起,教育劝阻13739人次,督促整改7822起。 (中国青年报2019年6月28日) 材料二: 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现状调查 (摘编自何海生等城市居民生活垃圾分类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2019年02期) 材料三: 让公众支持和践行生活垃圾分类,不仅仅是让大家在花花绿绿的分类图前学习,还要深刻了解垃圾分类的原理和后续利用价值。有害垃圾和可回收物无疑分别自成体系,有模糊不清的,丢入其他垃圾桶中进行高温焚烧肯定有效,但也存在资源浪费的问题。湿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区分,除了汤汤水水,其

9、余既可发酵,也可焚烧,两种资源化利用方式都可以。因此,可不必纠结哪种方式更优而唯一指定类别。 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分为分类投放、收集和转运及安全处置几大环节。其中,垃圾是否分得开要靠居民动手,是基础性工作;有序收集、转运和安全处置则有赖于公共服务体系和配套建设,最终的目标是确保各类生活垃圾有合适的归宿。两个环节既相对独立又互相依存,特别是应该依据各种生活垃圾的利用方式来确定如何开展前端分类,两者对接顺畅,才能实现源头分得开、末端用得好的理想状态。 (垃圾分类,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光明日报2019年7月29日) 材料四: 垃圾被称为“放错位置的资源”。如何让这些资源重新归位?各国经验表明,从源头分类

10、处理垃圾,有助于最大限度回收利用资源,解决垃圾“围城”的同时,促进可持续发展。 日本:接近极致的分类 日本东京曾深受垃圾围城和环境污染困扰。1970年底,日本国会全面修改清扫法,制定废弃物处理法,以遏制废弃物排放,对废弃物进行适当的分类、保管、收集、运输、再生和处理。 在东京街头和居民区可以看到众多垃圾回收点,这些回收点上均贴有投放说明,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介绍垃圾的分类方法和回收时间,如一周7天什么时间丢弃什么垃圾。如果胡乱丢弃垃圾将会受到罚款甚至监禁处罚。 德国:细节不断优化 德国将生活垃圾大致分为不可回收垃圾、包装垃圾、纸质垃圾、生物垃圾、电子垃圾、玻璃垃圾等几类,它们的归宿是不同颜色的垃圾

11、桶。在家庭、学校等社会各界参与下,德国孩子从小就学习垃圾分类方法,把它当作自然而然的事。 (如何让放错的资源重新归位,各国垃圾分类有妙招新华社2017年4月17日)4下列对材料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大部分人认识到垃圾分类是环保行为,并愿意遵守,但他们中却只有23. 81%的人能做到经常进行垃圾分类投放。 B近1/4的被调查居民认为,垃圾分类的相关设施未完善,这无疑对他们进行有效的垃圾分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 C10. 95%的被调查居民从不进行垃圾分类,16.1 %的视情况而定,这说明培养居民正确投放垃圾的习惯任重道远。 D被调查居民对生活垃圾分类的态度和在生活

12、垃圾处理上的做法存在较大反差,说明在垃圾分类问题上知易而行难。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上海市规定宾馆、餐饮行业、公共机构明确不主动使用一次性用品的目录,这将对它们的服务行为起到规范作用。 B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是垃圾处置的基础,而后续的收集和转运及安全处置环节也非常重要。 C日本东京曾深受垃圾围城和环境污染困扰,为解决这些问题,日本国会制定了废弃物处理法,遏制废弃物排放。 D德国根据颜色把生活垃圾分为不可回收垃圾、纸质垃圾、电子垃圾等,是从细节上不断优化垃圾分类的具体表现。6假如你是一位市长,你的城市尚未实行垃圾分类,上述材料对你推进垃圾分类工作有何启发?(

13、6分)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鹞鹰陈敏九月一日,开学的前一天,她退休了她依旧在钟声中起床,换了身洁白的棉布长裙,将自己不长不短的头发梳理了一番并在镜子前照了照。这是她多年来养成的习惯,她从不允许自己邋邋遢遢地走进校门。可今天,她完全不用这么做了,也就是说,从今天起,她可以自由自在地支配时间,不必再这么早起床,可以悠闲自在地睡到自然醒。人的命多半都是贱的!真让你闲下来,一时还适应不了。不远处,学校铃声准时响起,“当一一当”,让她心惊。她走出家门。这一刻,她茫然了,真不知脚步该迈向何方,向东还是向西?她的手机就在这一刻响了起来。每年九月一日,她都会准时接

14、到这个电话,二十多年来,年年如此。“老师,你好吗?学生徐宗在大洋彼岸向您问候!”“这小子,脚野,又跑出去了!”她低头一笑,思绪倒回了数十年。那一年,高一第二学期,正遇全校教学质量大评比的关键期,徐宗却突然从课堂上消失了,一声招呼也没打,她就翻山越岭去找他,费了不少力才找到他的家。徐宗家住深山,母亲去世早,从小跟继母和残了一条腿的父亲过活。继母后来在生下三个孩子后又添了一对月毛毛,家里负担顿时加重,他就不被允许再去上学了。她去时,徐宗的书包已被继母改做成了婴儿的尿布,徐宗正给婴儿搓尿布,虽笨手笨脚,却搓得认真,男孩搓尿布总让人觉得特别,有股辛酸味。“你给我放下,你的手是用来演算数学题,不是搓尿布

15、的!”她像呵斥一个捣蛋的学生一样呵斥徐宗。徐宗不抬头,也不语,继续搓,搓尿布的手更用力了。她费了一下午的口舌,终也未说服徐宗,也没有说服徐宗的继母,倒是从一些村民那里听了件发生在徐宗身上的“怪事”:徐宗生下来后,父亲依照老风俗,将他的胎盘脐带用扁担挑上,去一处风水地里掩埋,途中,被从山上飞下来的一只鹞鹰叼了去。这下不得了了,村里出生了这么多孩子,从来没遇见过这种怪象。这娃的衣胞脐带子咋就偏让鹞鹰叼了呢?人们一直认为衣胞被鹞鹰叼去是不祥的预兆,家里人也很闹心。他一出生就给自己埋下了不受待见的种子。而作为老师,她才不信这些谣言,高山才出鹞鹰呢!一连三次,碰了三鼻子灰。后一次,第四次,她又去了,这次

16、,她带着身为公安干警的丈夫,还亲手为徐宗缝制了一个大书包。她将他的书本一股脑儿全部装进去,背在自己的背上,郑重向他宣布:你今儿再不跟我走,这位警察同志就会把你铐起来,抓回学校!一脸正气,一身警服的丈夫把徐宗的继母吓着了,她即刻为徐宗放了行。徐宗一声不吭,跟着她来到学校。此后两年半的时间里,徐宗优异的数学成绩一直是她手中的法室。终于,迎来了高考;终于,高考结束了。一个早上,刚打开房门,门外站着黑桩子一样的男人着实吓了她一跳。那人拄着一根拐杖,浑身稀脏,灰土色的褂子被磨出了大大小小的洞。那人喊了句:张老师!就“咚”的一声,跪下,眼泪滂沱而出。于惊诧中,她将他扶起,他颤巍巍地从胸前掏出一张纸一张录取

17、通知书徐宗的录取通知书。徐宗考取了上海交通大学!男人是徐宗的父亲,一个常年在深山以烧炭为生的中年人,他说,徐宗外出打工了,这个喜讯应该先送老师。一个巨大的超长布袋从男人肩上滑下,又落到地板上。那是个扎成四部分的沉甸甸的布袋,最下面一层里,装着一块腊肉,中间两层分别装着干青豆和黑木耳,最上头的一层里,装有三十多个土鸡蛋。他说,家里的这点儿东西实在拿不出手,没啥感谢老师,他一边说一边抹眼泪,一边搓着两只又黑又脏的手他让她红了脸,难为情了很久。徐宗上了大学,他十分争气,一路奋进,一路飙升,成了硕士、博士,最后成了一名国内外著名的数学家,而徐宗从没忘记这位在人生紧要关头,拉了他一把的老师张霞老师。每年

18、的九月一日,无论身处地球的哪个角落,他都会向她问候,向地致意。他视起为恩师、贵人、伯乐张霞老师也因培养出了一位数学家而名扬校内外。而隐藏在张老师心里的那点儿小秘密始终困扰着地,一直想说,却终也没说出来。今天,她终于有勇气向徐宗表白了。她回复徐宗:“当初,我拼命将你拉回校,为的是让你为班级增分数,提名次,期末评比压力大,我不甘心,我并没有你认为的那么高尚啊!” “老师,天空飞翔的鹞鹰永远不会忘记把它扶上云霄的那双手”徐宗从大洋彼岸传来的声音依然温和而坚定。 (小说有删节)7.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A. 第段一系列的细节描写,用张老师对自己仪容的精心整理,显示出了

19、她严谨而自律的性格,以及她对“教师”这一职业身份的珍视。B. 学校铃声响起后,张老师走出家门的茫然,体现了她在退休之后对全新生活节奏的不习惯,也透露出她对教师工作的不舍和深情。C. 小说结尾张老师鼓起勇气对徐宗的表白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事实上作者在前文为最后的突转已经做过了大量的伏笔和铺垫。D. 听了老师的坦白,徐宗对老师依旧怀抱感激,是因为历经了“一路奋进,一路飙升”的徐宗完全可以体谅和理解老师的想法。8. 狄德罗曾说:“人是一种力量与软弱、光明与盲目、渺小与伟大的复合体”这似乎也是张霞老师的真实写照。请你简要解析张霞老师这一人物形象内在的矛盾性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9. 请结

20、合全文,分析标题“鹞鹰”的内涵和作用。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何基,字子恭,婺州金华人。父伯熭为临川县丞,而黄干适知其县事,伯熭见二子而师事焉。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凡所读无不加标点,义显意明,有不待论说而自见者。朱熹门人杨与立一见推服。来学者众,尝谓:“为学立志贵坚,规模贵大,充践服行,死而后已。读诗之法,须扫荡胸次净尽,然后吟哦上下,讽咏从容,使人感发,方为有功。”谓:“以洪范参之大学中庸,有不约而符者。”

21、谓:“读易者,当尽去其胶固支离之见,以洁净其心,玩精微之理,沉潜涵泳,得其根源,乃可渐观爻象。”盖其确守师训,故能精义造约。王柏既执贽为弟子,基谦抑不以师道自尊。柏高明绝识,序正诸经,弘论英辨,质问难疑,或一事至十往返,基终不变以待其定,尝曰:“治经当谨守精玩,不必多起疑论。有欲为后学言者,谨之又谨可也。”基淳固笃实,绝类汉儒。虽一本于熹,然就其言发明,则精义新意愈出不穷。基文集三十卷,而与柏问辨者十八卷。郡守赵汝腾守婺,延聘请讲,辞不就。复首荐于朝,又率名从官列荐。通判郑士懿、守蔡抗、杨栋相继以请,皆辞。景定五年,诏举贤,特荐基与建人徐几,同被命添差婺州学教授,兼丽泽书院山长,力辞未竟,理宗

22、崩,咸淳初,授史馆校勘兼崇政殿说书,屡辞,改承务郎,主管西岳庙,终亦不受也。卒,年八十一。国子祭酒杨文仲请于朝,谥文定。所著大学发挥中庸发挥大传发挥易启蒙发挥通书发挥近思录发挥。(取材于宋史儒林列传,有删改)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B. 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C. 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

23、人而少变也。D. 于是随事诱掖/得闻渊源之懿/微辞奥/义研精/覃思平心易气/以俟其通/未尝参/以己意立异以为高/徇人而少变也。11. 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标点,批注、断句。古人用来断句的符号主要有“句”“读”两种。“句”标形如“”,相当于今之句号;“读”标形如“、”,相当于今之逗号。B. 执贽,持礼物作为相见之礼,多指谒见师长。论语述而曰:“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是“执贽”才能成为孔子弟子的生动例证。C. 山长,历代对书院讲学者的称呼,讲学以外,总领院务。由德高望重、学识渊博的学人担任。晚清科举制度废除,书院改称学校,山长的称呼废止。D.

24、 发挥,对经书字句的注解以及对注的注解,内容关乎经籍中的语词意义、音读正讹、语法修辞,以及典章制度、历史事实等,又称“注”、“疏”。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A. 杨与立是大儒朱熹的弟子,见到何基后非常推崇、佩服他;来向何基求学的人也很多。这从不同侧面表现了何基的卓越才华。B. 何基的治学之道如志向坚定、格局宏大、亲身实践、反复吟诵、力避肢解、玩味精微、典籍参照等,对今人亦有很重要的启示意义。C. 王柏对何基执弟子礼,但他聪明智慧,学识渊博,纠正经书,发表议论,见解非凡,质疑问难,新见迭出,才华远在何基之上。D. 何基为人谦逊克制,淳厚笃实,淡泊名利。

25、他潜心学问,心无旁骛,三番五次拒绝各种讲学、推荐与任命,逝世后谥曰“文定”。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5分,共10分)(1)干告以必有真实心地、刻苦工夫而后可,基悚惕受命。(2)虽一本于熹,然就其言发明,则精义新意愈出不穷。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题崔公池亭旧游温庭筠皎镜方塘菡萏秋,此来重见采莲舟。谁能不逐当年乐,还恐添成异日愁。红艳影多风袅袅,碧空云断水悠悠。檐前依旧青山色,尽日无人独上楼。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3 分)A. 起句回忆昔日游览崔公池所见之景:水清如镜池塘里,绽放着芳香红艳的荷花,时节已是初秋了。B. 颔联诗人

26、避开对昔游之乐的具体描写,而以抒情之笔写今日之感慨,且饱含人生哲理,读来别有韵味。C. “红艳影多风袅袅”中的“红艳”指荷花,此句是说荷花繁盛,水中倒影与水上花枝一起在风中摇曳。D. 诗题曰“题崔公池亭旧游”,末句云“尽日无人独上楼”,可见此次重来,既无主人崔公,亦无他人陪伴。15. 清代诗人屈复唐诗成法评此诗曰:“情景兼到,照应有法。”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6分)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本题共1小题,6分) (1)屈原的离骚)中,“_,_”两句诗表现了诗人即便是在芳香与污浊混杂的环境里也要保持品格的高洁,以此体现其“不忘初心”的决心。(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春花

27、秋月之外,“_”也是勾起作者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则是作者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3)诗经氓中“_,_!”两句直接表现女主人公的诀别之心,表明她决心彻底告别之前的生活。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文学艺术离不开生长的土壤,科幻电影也不例外。制作科幻电影不仅需要 的资金投入,还需要科学素养的支撑,能折射出电影工业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流浪地球看似异军突起,实则厚积薄发。诞生在中国科技发展目新月异的时代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国电影工业蓬勃上升的大背景下。从1999年神舟一号无人飞船发射升空,到2011年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成功,再到2017年首艘货运飞船天舟一号进

28、入太空,中国不断向宇宙深处探索。不久前,嫦娥四号探测器着陆月球背面,被世界称为“了不起的科技壮举”。中国科技发展 ,为科幻文学和科幻电影发展提供了沃土。不只是令人 的特效,同样吸引外国观众的还有流浪地球中通过富有中国特色的叙述手法所传达出来的中国亲情观念、英雄情怀、奉献精神、故士情结和国际合作理念。很多国外影评人都注意到这部电影 之处,即不再是超级英雄世界,而是人类共同改变自己的命运。这样的理念,是对好莱坞科幻电影叙事套路的突破。将中国独特的思想和价值观念融入对人类未来的畅想与探讨,拓展了人类憧憬关好未来的视野。可以说,( ),成为世界衡量中国科技发展水平,感悟中国文化魅力的典范之作。通过这部电影,世界感受到了“充满未来感”的中国所带来的感染力。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不计其数 一日千里 叹为观止 别开生面B. 浩如烟海 扶摇直上 叹为观止 别开生面C. 不计其数 一日千里 回肠荡气 简傲绝俗D. 浩如烟海 扶摇直上 回肠荡气 简傲绝俗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 分)A. 诞生在中国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的这部电影,还恰巧产生于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