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宣讲稿_第1页
中国梦宣讲稿_第2页
中国梦宣讲稿_第3页
中国梦宣讲稿_第4页
中国梦宣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同心筑梦,代代相传一、“中国梦”的提出2013年3月17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闭幕会。这是习近平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一次发表重要讲话。“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他将近25分钟的讲话,9次提及“中国梦”,44次提到“人民”,共获得了10余次掌声,有关“中国梦”的论述更一度被掌声打断。他说,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必须不断为人民造福。2012年11月29日,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不久的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第一次阐释了“中国

2、梦”的概念。他说:“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他称,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在这次两会上,“中国梦”成为一个热词。中国梦”的提出既为我们的奋斗目标赋予了鲜明的历史意义和时代意义,又将我们的个人奋斗目标和国家的奋斗目标紧密相连;通过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创新,使我们的意识形态建设更贴近群众,更易于传播,更为广大群众所接受和理解;“中国梦”的提出还为改革发展创新树立起精神旗帜。这一点体现的就是“中

3、国梦”的政治意蕴1.提出中国梦的历史文化基础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辉煌灿烂,光照四邻。中国五千的文明史中有着很强的文化共同体传统。中国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总体上保持了大一统格局,由此也强化了国家和天下的观念。而塑造中华民族共同文化的核心资源,主要来自儒家思想。儒家思想强调入世,追求超越自身的狭隘利益以实现群体共同利益。宋明理学所崇尚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立足点在内,着眼点在外,其衡量历史地位的标准还是看为共同体作出的贡献。而宋儒张载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更体现出一种强烈的为国为民情结。在这样的文化传统下,

4、关注国家和民族的命运,将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强盛作为个体的奋斗目标,对很多中国人而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文化兴则国兴,文化衰则国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在努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持和发扬自己的文化,才能真正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提出中国梦的时代背景党的十八大确定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布局。在这个总布局下科学统筹我国各项改革和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中国梦的提出集中体现了“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和“美丽中国”的有机统一

5、,体现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下推进各项建设、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梦”离不开特定的时代背景,也离不开鲜明的时代特征。当代中国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我们离民族复兴从未如此之近;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民族复兴遇到的阻力从未如此之大。这种阻力来自国内国际两个方面。从国内看,我们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之中,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处于质变的关键节点,改革遇到的都是“硬骨头”和“险滩”。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必须取得根本性突破,深化改革必须克服重重难关,化解种种风险。从国际看,我们处于赶超世界发达国家的特殊跨越时期,对全球战略格局正在产生深远影响,导致

6、遏制我发展的阻力空前增大,我国受到国际社会越来越多的关注。克服错综复杂的矛盾和困难,只能依靠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伟力。而真正能够凝聚人民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唯有中国梦3.提出中国梦的现实意义进一步呈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就是在建国100周年的时候,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经过鸦片战争以来多年的持续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 进一步凝聚社会共识。中国梦是历史的呼唤,是现实的诉求,是未来的向往。是深植于

7、民族文化心理的概念,近代以来,中国的政治领袖、知识分子以及普通民众,都以不同的方式来描绘和表述自己心中的中国梦,民族梦,并付诸了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两个百年的目标即将实现的情况下,回应历史,提出中国梦,可以更广泛地凝聚社会共识。 进一步激发奋斗的勇气和力量。从1840年到2050年,200多年的时间路途遥远;建国100年的奋斗同样艰辛而漫长。但新中国建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使人们已经看到实现中国梦曙光在前,再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幻梦。中国梦将唤起人们美好的憧憬,激发人们继续奋斗的勇气和力量。因为民族的梦与个人的梦

8、不仅相关“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而且路径相同。唯有以艰苦奋斗,脚踏实地,实干兴邦的奋斗精神才能实现。 进一步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世界意义。梦与追求相通,与理想相伴。梦是人面向未来的精神指向。因而每个人,每个国家,每个民族都有梦。尽管发展的道路会有不同,但“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是全世界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共同的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是人类社会繁荣进步的一部分,因而中国梦如同美国梦、俄罗斯梦、非洲梦一样,都是世界的梦。 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众化树立了典范。中国梦是基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的基础上提出的。那么既然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9、想为什么还要提出中国梦?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这是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大众化的需要。毫无疑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话语表述方式是意识形态的话语表达。要使老百姓在思想上,情感上认同和接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必须实现理论的大众化,而理论大众化的关键一环就是话语表示方式通俗化、生活化。这就要求用老百姓喜欢听、听得习惯、听得懂的方式将深奥的理论通俗化,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的,大众化“应是新鲜活泼的,为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中国梦一经提出,以及相应的“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等一系列大众话语表述,立刻受到老百姓的普遍认同,同时也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同和热

10、烈回应,原因就是这种话语转换带来的效应,理论的魅力在话语转换中得到了彰显。 二、中国梦的科学内涵1. 中国梦的涵义: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同志用这样的内涵来概括中国梦,实际上是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理想目标的进一步提升,进一步丰富了中国梦的内涵。因为,在这一内涵的概括中,将“人民幸福”作为核心概念纳入了中国梦的要素,首先是将中国梦提升到了一个时代的高度。目前,把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而不再仅仅以增长速度、人均GDP作为衡量标准,这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趋势。同时,以“人民幸福”作为宗

11、旨,将经济社会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将外在的物质环境的建设与社会个体以及大众的内在心理体验和感受相统一,并以此为依据,这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要求,体现了人民主体地位的贯彻。 2.中国梦的内在逻辑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这一中国梦内涵的概括中,三者具有统一严谨的内在逻辑。首先,国家富强。国家是一个享有法定权利的治理单元,是一个民族独立的标志。民族是通过国家机器来实现内部和外部治理的。国家富强是和国家贫弱相对的。同时“富强”是一个比较级,是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而言的。“富”是指国家的财富状况,人民的生活水平;“强”从历史上看,是指国防力量,“强”是以“富”为基础,正所谓“富国强兵”,这是

12、硬实力。从现在的观点来看,还应包括软实力,即文化的力量。 第二,民族振兴。与国家不同,民族是一个族群的概念。民族振兴是与国家从不同层面讲的。民族振兴是与国家强盛相联系的。从历史上看,对于一个民族国家而言,国家贫弱了,民族也就衰落了。从1840年开始进入近代以来,中国积贫积弱,民族也就衰落了。当然这里的民族是指56个民族组成的中华民族大家庭。另外民族的振兴还有一个特指的涵义,就是民族文化的振兴。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民族振兴的根基,也是民族振兴的终极标志。因为没有强大民族文化的国家,不可能有底蕴深厚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可能持久地赢得别国的尊重。没有强大文化的国家绝不是真正的强国。 第三,人

13、民幸福。人民幸福是从人民层面讲的。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因为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所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幸福的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落脚点和终极目的。 3.中国梦的时代特征“中国梦”的本质内涵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 HYPERLINK /view/2193.htm t _blank 人民幸福和 HYPERLINK /view/11175.htm t _blank 社会和谐。当代中国所处的发展阶段,决定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梦”的根本要求,相应地,“中国梦”也呈现出这个阶段的诸多重要时代特征。一是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的“实力特征”。“中国梦”的

14、第一要义,就是实现综合国力进一步跃升。如今,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很不平衡的状况并未根本改变。党的十八大描绘了到2020年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全面发展: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这一指标体系,构成了现阶段“中国梦”的基本图景。二是社会和谐进一步提升的“幸福特征”。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圆“中国梦”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进而提升全社会的幸福指数。提升幸福指数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既要考虑物质因素,

15、又要考虑非物质因素,从根本上讲,就是要进一步提升社会和谐的水平。党的十八大着眼于提升人民的幸福指数,将“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纳入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社会建设的重点,等等。这些和谐因素的充实,对“中国梦”的阶段性特征作了更为清晰的描绘,也为“中国梦”增添了更加美丽的幸福光环。三是中华文明在复兴中进一步演进的“文明特征”。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几千年来不断延续、传承至今的文明,但要体现现代文明色彩,就必须超越数千年来创造的农耕文明形态。党的十八大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升

16、华为包括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位一体”,标志着中华文明格局开启了向物质文明、 HYPERLINK /view/60010.htm t _blank 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全面发展的更高阶段演进的新里程。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梦”的实现,中华文明必将放射出更加灿烂的光芒。四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价值特征”。 HYPERLINK /view/408837.htm t _blank 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的最终目标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 HYPERLINK /view/1817221.htm t _blank 中国梦”具有多个维度,而其价值维度就

17、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八大明确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之中,并且强调,“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这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终极价值追求,必将极大提升“中国梦”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4. 中国梦的三大动力源“中国梦”的主要动力有三大来源:第一,追求经济腾飞,生活改善,物质进步,环境提升;第二,追求公平正义,民主法制,公民成长,文化繁荣,教育进步,科技创新;第三,追求 HYPERLINK /view/547174.htm t _blank 富国强兵,民族尊严,主权完整,国家统一,世界和平。在三大动力

18、来源的基础之上,中国有远见、有胆识、有智慧、有爱国情操的公民、团体及领导人,应该及时准确地找到整合协调这三大动力源的共同支点,形成发展进步的兼容合力,造就托起“ HYPERLINK /view/1817221.htm t _blank 中国梦”的众志成城。5.中国梦的历史演进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1)“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从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随着另一场梦的破碎产生的。长期以来,中华文明以其独有的特色和辉煌走在了世界文明发展的前列,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然而,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兴起,随着近代工业革

19、命脚步的加快,中国很快落伍了。固步自封的封建统治者仍然沉浸在往日的辉煌所造就的梦想之中,等待着“万国来仪”。不料,等来的却是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等来的却是亡国灭顶之灾。中国梦是中国近现代历史开篇的主题。1840年爆发的中英第一次 HYPERLINK /view/10777.htm t _blank 鸦片战争,不但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碎了“天朝之梦”。从此,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系列的侵略战争接踵而至,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被迫签订,中华民族遭受的屈辱与苦难世所罕见。这证明了一个铁律:落后就会挨打,生存必须自强一是农民阶级:尽管领袖骁勇善战但终究英雄气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农民不是新生力

20、量的代表者,由于其思想受限,具有狭隘性和保守性,提出的方案不可能在当时的中国实现(内因)。中外反动势力联合绞杀(外因)二是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洋务运动是一场地主阶级的自救运动,它并没有触动封建根基,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的制度的基础之上移植、嫁接了西方的资本主义经济体制,发展军用、民用企业,具有封建性、腐朽性、对外资的依赖性,其失败如西下的夕阳是注定的,必然的。三是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运动、改良运动和启蒙运动。这场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改良运动,最终还是“有心杀贼,无力回天”,以康、梁出逃,戌戊六君子血染菜市口而宣告失败,并以其悲壮的失败向中国人民昭示了一个

21、伟大的真理:改良道路在中国走不通!四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特别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第一个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口号。但由于历史与阶级的局限,它们的探索和奋斗都失败了。以孙中山为首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先创兴中会,后建同盟会,再创国民党,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纲领(即:三民主义),并于1911年10月28日发动武昌起义(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但是革命的果实最终被袁世凯窃取了,中国“两半”社会的性质并没有变。所以说辛亥革命最终还是失败了。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史是中国封建势力同西方列强相勾结,把使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苦难史

22、(五次大规模的战争),也是中国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救亡图存之路和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的奋斗史(四次大规模的探索)。尽管这种探索最终都失败了,但它并没有终止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探索国家出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步伐。历史的车轮在缓缓前进,历史在呼唤着一个新的阶级产生,人民也期盼着一个新的阶级诞生。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共产党就应着历史和人民的希望诞生了。五是工人阶级: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以后,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为什么说新?新在哪里?就是因为有了新的领导核心(共产党),有了新的指导思想(马列主义),有了新的革命纲领(最低最高两个纲领),有了新的斗争策略和方法(武装斗争,统一战线和依靠群

23、众),有了新的革命前途(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所以从1926年起,中共历经了北伐战争,10年土地革命、8年抗日战争,3年解放战争,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总共进行了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推翻了三座大山,最后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使“振兴中华”的伟大梦想和历史任务真正进入到了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之中。 (2)“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新中国成立伊始, HYPERLINK /view/1689.htm t _blank 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就带领 HYPERLINK /view/1893.htm t _blank 中国共产党和全国各族人民,为建设一个繁荣昌盛、各族

24、人民当家做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我们建立起具有中国自己特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根本制度。首先建立起来的,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纽带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这一国体的建立,使新中国有可能在对极少数敌对势力实行专政的同时,在人民内部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了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根本政治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然而,探索的道路并不平坦。在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实行彻底的民主革命并取得胜利固然不易,在这样的大国穷国中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更是一件前无古人的伟业。

25、实现伟大的梦想,想要一帆风顺,没有牺牲,不付出代价,是难以想象的。“ HYPERLINK /view/8601.htm t _blank 大跃进”和“ HYPERLINK /view/1921.htm t _blank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就是这样的沉痛教训。同历次犯错误一样,从失误中警醒,并以对人民、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彻底纠正错误的,不是别人,正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党的 HYPERLINK /view/20084.htm t _blank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HYPERLINK /view/1833.htm t _blank 邓小平同志一面坚持和发展 HYPERLINK /view/199

26、40.htm t _blank 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纠正毛泽东晚年所犯错误,实事求是地充分肯定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伟大功绩,一面应对新问题、解决新问题,开创了改革开放和 HYPERLINK /view/51025.htm t _blank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开放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在华夏大地再一次掀起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深刻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创造出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我们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形成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新格局。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人民生活水平实现从温饱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

27、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随着道路的拓展、理论的创新不断向前发展,总体布局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四位一体,又发展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改革开放新时期全部成就归结到一点,就是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它们“三位一体”,分别以实现途径、行动指南、根本保障共同支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形成了最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经验。有了道路、理论、制度支撑的“中国梦”距离我们不再遥远,它是必定实现的美好未来。(3)“中国梦”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程似锦从新中国成立之日起,我们正在

28、为实现“中国梦”经历着第二个一百年。在这第二个一百年,我们经历过近30年的建设、探索与曲折,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康庄大道。在我们的前面,还有36年的新征程,将要达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 HYPERLINK /view/190966.htm t _blank 小康社会,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党的十八大最重要的历史性贡献,就是提出了凝聚党心、体现民意的行动纲领,推举出带领全国各族人民继续前进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这个行动纲领概括起来,就是要以 HYPERLINK /view/505566.ht

29、m t _blank 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 HYPERLINK /view/81772.htm t _blank 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HYPERLINK /view/15952.htm t _blank 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制度,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为此,必须做到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八项基本要求。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这是根据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根据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做到“ HYPERLINK /view/1115.htm t _blank

30、三个代表”,根据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提出来的。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必须坚持走 HYPERLINK /view/428037.htm t _blank 共同富裕道路,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根据邓小平同志所深刻阐述的社会主义本质提出来的,也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大人民关切,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关系到社会主义国家的长治久安,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安康幸福。如同习近平同志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是实现“中国梦”不可或缺的外部条件和根本保障。没有一个和平安宁的国际环境,难以实现国泰民安。没有一个强有力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坚强领导,一盘散沙,也会一事无成。可以说,八项基本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执政党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更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声。坚定不移坚持着八项基本要求,“中国梦”一定可以美梦成真。中国梦的实现路径和根本要求 1.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首先,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旗帜就是方向,道路决定命运。近代以来中华民族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