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大《社会学概论》课件第11章 社会制度_第1页
山大《社会学概论》课件第11章 社会制度_第2页
山大《社会学概论》课件第11章 社会制度_第3页
山大《社会学概论》课件第11章 社会制度_第4页
山大《社会学概论》课件第11章 社会制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1章 社会制度 学习目的与要求 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社会制度的概念与特征,明确社会制度的构成要素,认识社会制度对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学会分析各种基本的社会制度,着重把握社会制度改革的必要性,特别是深入认识当代中国社会制度改革的状况与目标。第一节 社会制度的含义与特征一、社会制度的含义社会制度概念的不同层次:第一个层次社会形态或体系意义上的制度,常在区别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和不同性质的社会时使用,是社会经济、政治、法律、文化制度的总称,是对制度所作的宏观尺度的观察。第二个层次一个社会中的具体制度,以具体的组织机构、制度设施作为自己的实体,常在分析不同的社会关系和研究不同的社会生活领域里的问题

2、时使用,是对制度所作的中观尺度的观察。第三个层次各种社会组织、群体中的规章制度,属于狭义的社会制度,代表某种规定的行为或办事程序、规则,是对制度所作的微观尺度的观察。社会制度: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人们的社会关系以及与此关系相联系的社会活动的规范体系。社会制度是为了满足人类的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是由社会关系所决定的。社会制度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社会制度是人们社会关系的和社会活动的规则体系。 (一)社会制度与社会规范的关系社会规范指的是人们参与社会生活的行为规则;社会制度以一组相关的规范体系约束和协调人们的行为,制度是规范中的一种重要类型,是一种比较稳定的规范体系。二者共同点:对维持社会秩序

3、、满足群体需要、协调社会关系与各方面利益方面产生重要的作用,二者区别点:(1)在功能上,社会规范总是对社会生活中的个人而言的,而大的群体或社会组织的行为约束与利益协调,总是通过社会制度的规范体系来实现的。(2)在手段上,社会制度对群体和组织的利益与行为的约束、协调、监控总是必须借助一定的正式机构和设施,而社会规范对行动者个体行为的约束则不然。(3)在内容上,社会规范是人们必须遵守的行动准则,常常针对某一类具体问题,而制度则是各种规范的总和,是规范的系统,约束的往往是某一领域中人们共同的行为。因此,考察社会制度的着眼点是各项社会规范之间的关系,而不是孤立规范的具体内容。(4)在性质上,社会制度相

4、对于规范而言,具有更为正式、稳定、全面的性质。 (二)社会制度与社会活动的关系社会活动是一定社会中社会成员的一切社会行为和社会互动的总和,社会制度则是社会活动所应遵循的一些最基本的行为和互动的规范体系。社会活动要比社会制度丰富得多,它除了包含一些制度化的社会活动外,还包含一些非制度化的活动。社会活动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而社会制度却具有相对稳定性。社会制度对社会活动能够产生深远的影响,一方面,社会制度为社会活动提供了基本框架,从而保证社会活动顺利进行;另一方面,社会制度又对社会活动具有限制作用,制度框架为社会活动规定了范围和界线,社会活动一旦超越界线,就会受到各种形式的干预,甚至惩罚。二、社会制

5、度的起源与形成途径(一)风俗习惯说萨姆纳:社会制度起源于民俗,再由民俗发展到民德,民德的结构化和系统化发展就形成了制度。 (二)人类需要说每一种制度,都以一种基本需要为其依据。 (三)生产方式说 马克思主义的主张:认为社会制度是在一定的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基础上产生的,它受到人类社会生产和再生产发展的制约。 (四)自生生成说或本原论社会制度是在社会活动过程中自然而然形成的。 (五)人为设计说或后天论社会制度是人们为了满足某种社会需要,通过各种途径有意识地建立起来的制度,这些制度产生之初就体现了人类的主观意图。 三、社会制度的特征普遍性:社会制度普遍地存在于世界上一切国家、一切民族中。特殊性:

6、不同时代社会制度有不同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同一时代不同国家的社会制度也有不同的内容与表现形态。相对稳定性 :社会制度是相对稳定的、规范化的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系统在运作过程中各种社会力量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产物。强制性:社会制度作为制约人们社会关系、社会行为的规范体系,对社会成员的作用具有强制性。 阶级性:在阶级社会,社会制度不可避免地、或多或少地受到阶级利益和阶级意识的影响,打上阶级的烙印。 第二节 社会制度的构成与功能 一、社会制度的构成(一)概念系统 是社会制度得以存在的理论基础,用来阐明其制度的终极目标或存在价值的观念系统。 (二)规则系统 一切社会制度中都包含着一整套行为规则,用

7、以规定社会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规则系统包括不成文的和成文的各种规则,如风俗、习惯、惯例、伦理、道德、准则、条理、章程、法律等。 (三)组织系统组织的领导、职能部门和具体的工作人员,它是保证制度运行并发挥作用的不可缺少的要素。 (四)设备系统包括实用与象征性的设备,是保证社会制度正常有效发挥作用的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 二、社会制度的功能(一)社会制度的功能表现1.满足需要功能人的需要是多种多样的,为了满足人类的基本需要,不至于因需要不同而相互妨碍,必须依靠社会制度给予引导。 2.行为导向功能从人的社会化角度看,社会制度对人的行为具有规范与导向作用。人的动物性本能和冲动 以及自身的特殊利益、特殊的

8、价值观念、理想和性格特征,要求人们的行为协调一致,保持一定的社会生活秩序,指导人们的行为 。3.社会整合功能社会整合:调整或协调社会中不同因素的矛盾、冲突和纠葛,使社会系统内部达到协调的过程和状态。社会制度能够协调社会行为,调适人际关系,清除社会运行的障碍,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因而具有社会整合的功能。 4.传递文化功能社会制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人类传递文化的重要工具。社会制度使人类文化的发展具有历史的连续性。 (二)社会制度的功能类型1.正功能和负功能(性质)正功能:积极功能,表现为制度对于社会调整与社会适应所具有的积极贡献。负功能:消极功能,表现为制度对于社会调整与社会适应所产生

9、的不良影响与作用,它使社会运行偏离其所期望的目标。 区分社会制度不同性质功能的意义:第一,提醒人们在制定制度时,要注意调查研究,尽可能全面地考虑到影响制度发挥作用的各种因素。第二,在新制度正式实施前,应在小范围进行试点,以了解可能产生的负作用。第三,一旦发现制度具有未曾预料到的负功能,应及时修改和完善,使制度的设定与目标的达成真正统一。 正功能和负功能是一对矛盾,往往同时存在。 2.显功能和潜功能默顿认为,显功能是指社会制度被人们认识到的具有主观意图的客观效果。潜功能不是由社会成员有意造成并未被认识到的客观效果,它是一种客观的自发力量,往往处在人们的认识范围和控制范围之外。 社会制度为什么会产

10、生潜功能 显功能和潜功能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 潜功能的多层次性 第三节 社会的基本制度一、社会制度的分类本源性的社会制度:在人类社会中出现得最早,并且成为其他社会制度的母体的社会制度。特点: 较早出现;发生于人类生活的基本领域;衍生出新的社会制度。 派生的社会制度:从本源的社会制度中分化、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那些社会制度。特点:后来出现;在本源社会制度的基础上产生;作用领域比较明显。 (二)自生的社会制度和人为的社会制度自生的社会制度是自发形成的制度 人为的社会制度是立法产生的制度 (三)社会自存制度、社会自续制度和社会自足制度、宗教制度(四)政治制度、经济制度、表意整合制度和亲属制度(五)正式制度

11、与非正式制度正式制度人们有意识地创造的、正式的、由成文的相关规定构成的规范体系,它们在组织和社会活动中具有明确的合法性,并靠组织的正式结构来实施。非正式制度人们在长期交往中无意识地形成的、不成文的、指导人们行为的道德观念、伦理规范、风俗习惯等。二、几种基本的社会制度 (一)家庭制度关于家庭的性质、关系、功能、权利和义务的一套规范体系。包括婚姻制度与相应的习俗礼仪、生育制度、亲子制度、父母与子女的权利和义务、家庭财产继承制度等。普遍而悠久。作用:调节性关系;把孩子置于社会结构之中;使其成员获得亲密无间的情感和社会援助;维系着整个社会的秩序。 (二)经济制度经济制度是一种确立和规范社会经济关系和经

12、济行为的社会制度,旨在满足人类物质生产活动的需要。 主要功能:规范经济活动,调整经济关系,保障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持续发展,为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本源、基本而复杂 (三)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对国家的管理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作出的各种规定,它旨在满足公共事务的管理和社会秩序的维持的需要。核心部分是有关国家性质、政体、国体、各阶级在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和国家管理的原则、方式等方面的规定。政治制度随国家的产生而产生。政治制度是该国统治阶级意志的表现,一般由统治阶级制定和推行。政治制度要依赖于社会的经济结构,表现和反映经济制度的内容,同时对经济制度产生重要的影响。基本功能:其一,规范和维持社会秩序

13、其二,管理公共事务 (四)教育制度教育制度是为了满足文化知识与观念传授需要而设立的各种制度的总和。包括教育活动的组织准则、活动程序规定和各种教育管理章程等。派生性的社会制度与其他制度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 教育制度的社会功能:传授知识与科学研究的功能个人社会化的功能培养和筛选人才扩大民族文化遗产 (五)宗教制度宗教制度是人类有组织的信仰及相应的群体活动的规范体系。它由神圣崇拜物、信仰体系、宗教仪式及组织设备等方面的基本内容构成。派生性的社会制度宗教所反映的虽然是人与人之间虚幻的、纯精神上的联系,但其功能却是巨大的。正功能: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可以提供精神支柱和心理安慰。负功能:将某些社会规范

14、和价值观神圣化,限制人们不去对社会和自然的奥秘作进一步深入的探索,阻碍人们对自然界与社会的科学探索以及对真理的探索与追求。第四节 制度化和制度改革 一、制度化及其基本作用制度化指制度对人类现实的社会行动产生影响并使之模式化的过程。包含两层含义:第一,它是指人类社会行为的定型化与模式化。第二,指人类的社会行为普遍被制度所制约。制度化是现代社会的一个特征。现代社会则是高度制度化的社会,各种各样的制度几乎渗透到人们社会生活的一切领域,成为调节人们社会关系、制约社会行为的主要手段。制度化的主要途径:角色学习:一个人根据自己所处的地位与扮演的角色来学习相应的社 会规范; 组织灌输:组织根据社会要求并结合

15、个人需要,把一定的社会规范灌输给个人,使其接受并按照社会规范行为做事。制度化的基本作用:促使人们内化规范,认定某种行为的合理性 使人们的社会行动具有可预测性 1.制度化的副作用 从历史发展看,人类社会需要不断地推动着制度的改造,使旧的行为模式被新的行为模式所取代,但从现实过程分析,制度化意味着某种行为方式的固定化,意味着行为模式的刻板化或僵化。结果,人们创造了制度,却反过来成了制度的奴隶。 2.制度化的逃避现象 制度化逃避是指在实际生活中存在的大量违背制度要求但又行得通的行为与现象,它体现了形式上的制度与现实中的制度的矛盾。所谓形式上的制度,即公认的、成文的制度;所谓现实中的制度,即现实生活中

16、真正实行着的制度。由于制度本身可能存在的某些漏洞或者不完善,无法制约人们所有的行为和调节所有的关系,为越轨行为的产生提供了活动的余地与空间。 3.制度化过程中新旧制度的冲突在制度化过程中,新旧制度并存并引起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因为旧制度的消亡,新制度的建设只能是逐步进行的,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其过程必然要引起新旧制度矛盾的加剧。二、制度的生命周期(一)形成阶段(二)成熟阶段(三)形式化阶段(四)消亡阶段制度生命周期理论表明,任何社会都不存在完美无缺的制度形式,每一种制度形式都处于产生、发展和完善并最终走向衰亡的历史过程中。所谓“制度的最优”不过是一种相对的理论,现实生活中根本就不存在“一劳永逸”的事情。一种制度形式可能在初期是有效率的,但当制度的效率曲线达到一定点时,再发展下去就会导致效率衰减。在这种情况下,只有进行制度创新、制度改革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三、制度改革 (一)制度改革与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制度改革:指一种具体的制度形式对另一种具体的制度形式的替代。制度改革的内在动力:1.人类社会需要的不断产生与发展2.社会制度的惰性与生机勃勃的社会生活的矛盾3.社会制度有其自身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