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含答案)1_第1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含答案)1_第2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含答案)1_第3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含答案)1_第4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材料题(含答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七年级下册综合题辨析题论述题1读图,回答问题。(1)图一、图二所示工具发明于哪一朝代?写出它们的名称。(2)图三所示工具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农具。它是用来种植哪种农作物的?它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什么?(3)概括上述工具发挥的共同作用。【答案】(1)唐朝;图一:曲辕犁、图二:筒车。(2)水稻;背景: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越南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等。(3)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发展等。【解析】【分析】【详解】(1)图一、图二所示工具发明于唐朝;图一是曲辕犁,图二是筒车。唐朝农民改进犁的构造制成曲辕犁,还创制了新式灌溉工

2、具筒车,它利用湍急的水流转动车轮,使装在车轮上的水筒,自动戽水,提上岸来进行灌溉。(2)图三所示工具是宋朝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广泛使用的一种农具,它是用来种植水稻的秧马;它被广泛使用的主要历史背景是两宋时期,人口增加,垦田面积扩大;水稻种植面积迅速增长;越南占城稻推广到东南地区等。(3)上述工具都是古代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工具,其发挥的共同作用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农作物产量;推动农业发展等。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六O八年,隋炀帝发河北诸郡民男女百余万人开永济渠(又称御河),引沁水南至黄河,又连接卫河北至涿郡(治蓟,北京市)。六一一年,隋炀帝乘龙舟自江都直达涿郡。两渠共长三千余里,隋炀帝带着百官

3、和两岸步行的候选士人数千人,走了五十多天才到涿郡,平均一天只走五十多里。普通民船如果一昼夜走一百里,自江都到涿郡不过一个多月,南北水路交通比陆路确是便利得多。隋炀帝开通济渠、江南河,是要尽量消耗江南的财富,满足自己的淫侈生活,开永济渠,是要进行对高丽的侵略战争。他伤害大量民命,罪恶极大,但运河修成后,南北交通有显著的改进,对经济联系、政治统一都起着广泛的作用。中国通史范文澜(1)材料中的隋朝大运河以什么为中心?(2)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8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洛阳(2)观点1: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是有利也有弊。论述:我

4、们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大运河的开通。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是隋朝留给后人的珍贵财富,它的开通是件值得称道的好事。但是隋炀帝为了开通大运河,征发了几百万民工,使无数人家破人亡,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破坏,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的开通对隋朝百姓来说是个噩梦。结论:综上所述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也有弊,我们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大运河的开通。观点2:隋朝大运河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论述:(1)大运河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经过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和浙江的广大地区,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

5、脉。(2)隋朝大运河与都江堰、长城一样,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综上所述,隋朝大运河它全长2000多公里,连接五大水系,是中国古代人民的勤劳与智慧的结晶。观点3: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利大于弊。论述:(1)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2)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历朝对运河不断疏浚、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综上所述,隋朝开通大运河虽然在当时使人民受到伤害、农业生

6、产遭到破坏,但从从长远的利益来看,人民所受伤害是取得了补偿的,所以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利大于弊。【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2)本题为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例如依据材料“隋炀帝开通济渠、江南河,是要尽量消耗江南的财富,满足自己的淫侈生活,开永济渠,是要进行对高丽的侵略战争。他伤害大量民命,罪恶极大,但运河修成后,南北交通有显著的改进,对经济联系、政治统一都起着广泛的作用。”可归纳出论点是: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是有利也有弊。阐释围绕全面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评价隋朝大运河开通的利弊即可。如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的经济交流,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对后世

7、产生了深远影响。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是隋朝留给后人的珍贵财富,它的开通是件值得称道的好事。但是隋炀帝为了开通大运河,征发了几百万民工,使无数人家破人亡,给农业生产带来了严重破坏,从这个角度看,大运河的开通对隋朝百姓来说是个噩梦。最后得出结论: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也有弊,我们应从正反两方面来看待大运河的开通。提取其他观点并进行阐述也可以,言之有理即可。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自明代中叶以后,卫所兵制(注:明朝的一种主要军事制度)逐渐崩溃。在东南沿海,虽然卫所尚存,但卫所军士素质极差,往往不能抵御倭寇的骚扰。戚继光清醒地认识到,倘若再不从改革兵制上寻找出路,编练新军,抗倭斗争就难以取得胜利。

8、嘉靖三十七年(1558)戚继光被允许招练民兵。戚继光招募的对象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活动在义乌县南、仙霞岭山区的“矿夫”(以剽悍著称),二是以陈大成为首的义乌县地主武装。新军设置了一整套训练内容,训练注重根除以往明军只练武艺、不“正心术”的弊端,使军队懂得“卫国保民”的义务和责任。训练中坚持把纪律训练与战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训练达到严格纪律、严格节制、统一号令的目的。训练内容既有各种兵器的技术训练,又有各种战术训练内容;既有士卒的训练,又有将军的训练;既有体能训练,又有胆气等心理训练。这只招募形成的戚家军成为东南沿海抗倭的骨干力量。摘编自李鹏青论戚继光的军事改革(1)据材料概括指出戚继光军事改

9、革的特点。(2)据材料指出戚继光军事改革的背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积极作用。【答案】(1)改革兵制,编练新军;以义乌“矿夫”和地主武装为主要招兵对象;把军事训练、思想教育和纪律训练相结合;训练系统性强,注重实战。(言之成理,答出2点即可)(2)背景:卫所兵制逐渐崩溃;倭寇侵略中国东南沿海。作用: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利于抗击倭寇,维护国家利益。【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所学和材料“戚继光清醒地认识到,倘若再不从改革兵制上寻找出路,编练新军,抗倭斗争就难以取得胜利一是活动在义乌县南、仙霞岭山区的矿夫,二是以陈大成为首的义乌县地主武装训练中坚持把纪律训练与战术技术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训练达

10、到严格纪律、严格节制、统一号令的目的”可知,戚继光军事改革的特点是,改革兵制,编练新军;以义乌“矿夫”和地主武装为主要招兵对象;把军事训练、思想教育和纪律训练相结合;训练系统性强,注重实战。(2)根据所学和材料“自明代中叶以后,卫所兵制逐渐崩溃。在东南沿海,虽然卫所尚存,但卫所军士素质极差,往往不能抵御倭寇的骚扰这只招募形成的戚家军成为东南沿海抗倭的骨干力量”可知,改革的背景是,卫所兵制逐渐崩溃;倭寇侵略中国东南沿海。它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利于抗击倭寇,维护国家利益。4识图、回答问题填写出辽、北宋、西夏的相应位置:A.B.C.填写建立辽、西夏政权的少数民族的名称:辽;西夏。A和B两国之间连年

11、发动战争,后来两国签订了什么条约?此条约有何积极影响?【答案】(1)A.辽;B.北宋;C.西夏.(2)契丹;党项澶渊之盟;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解析】【详解】由图分析可知,A为辽政权,B为北宋政权,C为西夏政权。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宋朝,定都开封,史称北宋;916年,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称汗,国号“契丹”,后改国号为“辽”,都城上京;1038年,党项族元昊建立西夏,都城兴庆。辽在北宋的东北方向,西夏在北宋的西北方向,所以A为辽政权、B为北宋政权、C为西夏政权。依据所学可知,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政权,后契丹改国号为辽。

12、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国皇帝,定都兴庆,夏位于宋的西北,史称西夏。所以辽由契丹族所建,西夏由党项族所建。依据所学可知,辽和北宋两国之间连年发动战争,1005年,北宋与辽签订澶渊之盟;规定双方撤军,各守疆界,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澶渊之盟后,此后很长时间,辽宋之间保持着和平局面。5.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7世纪英国著名的哲学家培根在他的著作新工具论第1卷第13章写道:“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海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结合所学,材料中所说“磁石”指的是什么

13、?阅读以上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答案】(1)指南针。(2)观点:中国的古代科技发明(四大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论述:中国古代众多科技发明的产生和传播都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例如:造纸术、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火药和火器传到欧洲后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指南针的应用则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结论:综上所述,领先世界的中国古代科技发明是古代中国人智慧的结品,促进世界文明发展,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巨大贡献。【解析】【分析】【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磁石“指的是指南针;指南针的发明传播到欧洲,大大

14、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为欧洲新航路的开辟准备了条件。(2)本题为开放性试题,答案言之成理即可。例如根据材料中“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可以归纳出论点是中国古代的科技发明对世界的贡献或者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可在围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等古代科技发明进行论述,列举具体的史实,史论结合,层次清晰。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万两送至雄州交割。”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一宋史高宗本纪(1)材料一

15、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意义?(3)谈谈对材料一、二事件的看法。【答案】(1)澶渊之盟。(1分)北宋与辽。(1分)(2)宋金和议。(1分)宋金对峙局面形成。(2分)(3)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条约,特别是宋朝每年向辽、金缴纳岁币,增加了两宋人民的负担;同时和议后,双方得到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言之有理即可)。(3分)【解析】【分析】【详解】(1)解决本题的关键是“大宋和契丹”,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北宋和辽之间的议和,双方在澶州城下议和,内容是:辽朝撤兵,宋给辽岁币,这在历史上称之为澶渊

16、之盟,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澶渊之盟,北宋与辽。(2)通过材料中的关键词“金国、盟书、淮水”,我们可以判断出这是南宋与金议和的内容,南宋向金称臣,并给金岁币,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这标志着宋金对峙局面形成。(3)澶渊之盟和宋金议和不论是对北宋还是对南宋来说,都是屈辱性的和约,但是却有利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融合与发展,因此本题的答案是:澶渊之盟、宋金和议,对宋朝来说,是屈辱的条约,特别是宋朝每年向辽、金缴纳岁币,增加了两宋人民的负担;同时和议后,双方得到长时间的和平稳定局面,促进了经济的发展。7材料:“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些又引起了无数

17、的变化。这种变化如此之大,以致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宗教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培根请回答:(1)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哪三大发明?(2)加上造纸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是经何人传入欧洲的?(3)谈谈这些发明对世界有什么影响【答案】(1)印刷术、火药、指南针(2)阿拉伯人(3)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解析】【详解】(1)依据材料的“这三种东西,已改变了世界的面貌。第一种在文学上,第二种在战争上,第三种在航海上,由些又引起了无数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三种东西“指的是中国古代的印刷术、火药、指南针。第

18、一种在文学上,指的是活字印刷术。第二种在战争上,指的是火药。第三种在航海上,指的是指南针。(2)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是我国的四大发明。我国的四大发明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造纸术促进了人类文化的传播。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指南针经阿拉伯人传到欧洲,大大促进了世界远洋航海技术的发展。中国发明的火药和火器传人欧洲后,对欧洲的火器制造和作战方式产生巨大影响,推动了欧洲社会的变革。中国的四大发明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点睛】解答本题需要识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的相关知识,知道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认识中国

19、古代的四大发明对欧洲及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台州是中国戏曲的发样地之一。据台州地区志记述:“晚唐、五代时,台州已有参军戏或杂剧演出。”至宋代,随着城市的繁案,合州戏曲开始兴盛,州县均有组织,“勾栏”业也等有民间艺人演出,经过长期演绎,台州戏曲于明末清初发展成合州乱弹。材料二:台州乱弹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a4r-J一r111r嚥集flfl1466加世忆2010平著杠峙期50+114976铀鼻代收氈(注)2006年,台州乱弹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材料三:2010年以来,台州乱弹艺人多方寻我新出路,实现新发展,有成继

20、光、昭君出塞等许多优秀传统刷目,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创作编写了老村新路等新剧目,歌颂新时代乡村振兴中的好人好事;主创人员开设戏曲名家工作室培养后备人才,深入校园开展普及性公益讲座;走进乡村大舞台、走入电视台、登上国家大剧院,展现地方剧种的独特演年魅力;走出国门,问鼎德国国际文化戏曲节,并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获得中外嘉宾的高度称赞。(1)根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分析合州戏曲在宋代开始兴盛的历史背景。(2)台州乱弹发展历程中的两次“毁灭性打击”分别和哪些历史事实有关?(3)综合上述材料,从台州乱弹的发展历史看,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答案】(1)宋代城镇规模扩大和经济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宋

21、朝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文人开始关注民间文化。(2)民国时期多战乱;文化大革命。(3)国家强盛,社会稳定,则文化繁荣。【解析】【详解】(1)根据材料一“至宋代,随着城市的繁案,合州戏曲开始兴盛,州县均有组织,勾栏业也等有民间艺人演出,经过长期演绎,台州戏曲于明末清初发展成合州乱弹”的信息,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合州戏曲在宋代开始兴盛的历史背景是宋代城镇规模扩大和经济迅速发展,进一步促进了文化的繁荣;宋朝推行“崇文抑武”的政策,文人开始关注民间文化。(2)依据材料二的表格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台州乱弹发展历程中的两次“毁灭性打击”分别和民国时期多战乱;文化大革命等历史事实有关。(3)综合上述材料

22、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从台州乱弹的发展历史看,我们能得出的结论是国家强盛,社会稳定,则文化繁荣。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弟子中选拔,而庶族子弟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随着士族门阀的衰落和庶族地主的兴起,这制度已经无法进行下去了。材料二: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唐周匡物及第谣材料三:(唐太宗)尝私幸端门,见新进士缀行而出,喜曰:“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原指箭射出去所能达到的范围,后用以比喻牢笼,圈套)。”正所谓“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的依据是什么?

23、(2)材料二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种选官制度?该制度是由谁正式确立的?(3)材料三反映了该制度最大的受益者是谁?由此可见该制度实施的根本目的是么?(4)材料三中该制度的创立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答案】(1)出身门第。(2)科举制;隋炀帝。(3)皇帝或统治者或统治阶级;巩固统治。(4)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解析】【详解】(1)由材料一“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士族门阀的弟子中选拔,而庶族子弟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做高官”并结合所学知,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员采用九品

24、中正制,选官的依据是出身门第。(2)第一问:据材料“水国寒消春日长,燕莺催促花枝忙。风吹金榜落凡世,三十三人名字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的唐诗体现了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科举制;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制度是隋炀帝确立;隋文帝时,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3)第一问:据材料“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可知,科举制度的创立,笼络了人才,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有利于封建统治的巩固。因此科举制度的最大受益者是皇帝或统治者或统治阶级第二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通过科举制,统治者扩大的选官的范围和权力,提高了官员素质,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4)根

25、据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10材料:安史之乱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摘编自齐涛中国古代经济史根据材料,分析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答案】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安史之乱

26、后,黄河流域陷入长期藩镇割据混战中,此时的南方保持了相对稳定,北方人口大量南移。南方掀起了水利建设的高潮,水稻生产技术逐步提高,有力地推动了南方农业的发展,加速经济重心南移”分析概括可知,我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是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南方带来大量劳动力和先进生产技术;南方水利的兴建和农业生产技术的提高,促进了南方农业的发展。1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405年至1433年,郑和先后7次下“西洋”,船队最多时有船200多艘,最少的一次也有60余艘,前后到访过今天的越南、印度、伊朗、肯尼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向当地首领赠送物品,表达通好意愿。郑和船队每次出海都满载

27、大量优质的瓷器、丝绸、茶叶和金属制品等,每当船队靠近当地码头港口时,当地居民争先恐后跑来进行交易,从中也换回当地的珠宝、香料、药材和珍奇动物等。当船队返航时,一些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国。据统计,明成祖在位22年间,亚非使节来华共318次,平均每年14次多。摘编自朱桂香论郑和下西洋的历史贡献等(1)材料所述历史事件发生于哪个朝代?(2)阅读材料提炼一个历史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知识加以简要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答案】(1)明朝。(2)示例:(此示例仅为评卷参考,而非唯一标准,务必把握好评分尺度。)观点:和平之旅,增进友谊。论述:郑和船队每次出海所携带的是大量优质的“瓷器

28、、丝绸、茶叶和金属制品”,而非大炮、枪支和火药,不仅向受访国家或地区首领“赠送物品”,而且从当地换回“珠宝、香料、药材和珍奇动物”。同时,当船队靠近当地码头港口时,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他们“争先恐后跑来进行交易”;当船队返航时,一些亚非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国”,明成祖在位22年问平均每年来华使节达“14次多”。综上所述,郑和下“西洋”是一支肩负和平交往使命的国家商队,而非侵略他国的舰队,增进了明朝同亚非国家或地区的友谊和交往。【解析】【分析】【详解】(1)根据材料中的时间“1405年至1433年”可以看出该历史事件发生于明朝。(2)比如其中一个主题为“和平之旅,增进友谊”。郑和船队每次出

29、海所携带的是大量优质的“瓷器、丝绸、茶叶和金属制品”,而非大炮、枪支和火药,不仅向受访国家或地区首领“赠送物品”,而且从当地换回“珠宝、香料、药材和珍奇动物”。同时,当船队靠近当地码头港口时,受到当地居民的欢迎,他们“争先恐后跑来进行交易”;当船队返航时,一些亚非国家还“派出使者随行来到中国”,明成祖在位22年问平均每年来华使节达“14次多”。综上所述,郑和下“西洋”是一支肩负和平交往使命的国家商队,而非侵略他国的舰队,增进了明朝同亚非国家或地区的友谊和交往。12材料论述题一般认为文帝被其次子炀帝所弑(杀),但此事并不确切。此外,说炀帝是史上罕见的暴君也言过其实,与北朝齐和南朝齐的诸君主相比,

30、他并不昏庸。只是他喜爱奢侈,频兴土木,导致民力疲敝,这是无可置疑的史实。但考虑到其中有开凿大运河,也不能一味非难他;大运河北起白河,中间经过黄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摘自日本历史学家,汉学家宫崎市定中国史请回答:(1)根锯材料指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作用。(2)根据以上材料提炼一个关于大运河的观点,并结合材料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答案】(1)加强了南北交通(2)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大运河北起白河,中间经过黄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因此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

31、伟大工程【解析】(1)根锯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2)根据材料提供的史料只有关于古代大运河的描述,“大运河北起白河,中间经过黄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大运河北起白河,中间经过黄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因此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点睛:抓住题眼“提炼一个关于大运河的观点加以论述”,是解题切入点,因为古代大运河是古代南北的大动脉,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大运河北起白河,中间经过黄

32、河、淮河和长江,到达钱塘江,将东西流向的大河南北贯通,带来的交通革命泽被后世”;大运河开通后,贯穿了河南,河北,江苏,浙江等省,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加强了南北联系,维护了国家统一;大运河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因此大运河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工程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1輕5幔拥鹄I界材料二长城居庸关、八达岭的城墙都是沿着山脊的脊背修筑,因为山脊本身就好似一道大墙,再在山脊上修筑城墙就更加险峻了。摘自罗哲文古迹(1)据图指出明长城的东西端点。(2)

33、小历认为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你同意他的看法吗?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理由。【答案】(1)(东)端点:鸭绿江边;(西)端点:嘉峪关。(2)判断:同意。理由:长城修筑时借助当地地形地势而建;在险要处建立军事要塞;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并修建相连的道路,形成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长城的修筑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解析】【分析】【详解】(1)观察材料一中的图片可知,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防御北方蒙古骑兵南下侵扰,明朝在历代长城的基础上,先后花了近二百年时间修筑长城。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全

34、长六千余公里。(2)我同意小历的看法。因为明朝建立以后,为了防御北方蒙古贵族南扰,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辽东、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明代长城以城墙为主体,由关隘、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守军队,开垦屯田,进行生产,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为一个完整的军事防御体系。明长城多用砖石砌成,十分坚固。在长城修筑史上,明代修筑长城的规模最大,历时最久,布局更合理,技术更先进,设备更为完善,工程质量更为坚固,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主要是明代修筑的。长城体现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14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往昔初平京师,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炀帝意犹未足,征求无已,亦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材料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为人主,可不畏惧!材料三:朕终日孜孜,非但忧怜百姓,亦欲使卿等长守富贵。请回答:根据材料一说明隋朝灭亡与“贞观之治”局面的出现有否关系?理由何在?材料二表明唐太宗意识到了什么实质问题?他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达到此目的,唐太宗采纳了那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答案】有关系。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励精图治,从而出现政治清明的“贞观之治。意识到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他的目的是为了巩固他的统治,使唐朝长治久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