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三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三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三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三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安徽省六安市三校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质量跟踪监视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2023学年九上化学期中模拟试卷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将一定质量木炭跟过量氧气放在密闭的容器里加热,充分反应。下图能正确反映容器内有关物质的质量随时间变化而变化的关系图像是AABBCCDD2下列物质中属

2、于纯净物的是( )A红磷B软水C洁净的空气D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剩余物3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固体酒精用于燃料B用铝做成锅C用石墨做电极D用铜制导线4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B铜绿加热时,固体由黑色变成绿色C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铁丝在空气中能剧烈燃烧,火星四射5用下列四种物质分别制取相同质量的氧气,所需各物质的质量最多的是AH2O2BKMnO4CKClO3DH2O6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

3、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7 “ 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 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8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B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C空气中氮气的质量约占78%,氧气约占21%D二氧化氮是空气污染物之一9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A2H B2H2 C2H+ D2H2O210下列情况会造成环境污染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B燃放烟花爆竹C增加绿地面积D处理工

4、业废气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结合用过滤的方法除去污浊水样中的某些杂质的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用过滤的方法能够除去水样中的_(选填“可溶性”或“难溶性”)杂质;(2)在过滤操作中,除用到滤纸、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外,还必须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_,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3)过滤后,得到的水仍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A滤纸有破损 B液面高于滤纸边缘 C滤纸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2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填写下列空格:(1)A图所示装置浄化黄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2)B图所示实验,木炭在图中燃烧与木炭在图燃烧剧烈程度_(选填“

5、不同”或“相同”)。图的实验目的是_根据上述木炭燃烧的实验,你能归纳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有关。与燃烧一样,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因此,通过控制反应条件,可以促进或抑制化学反应,使之满足人们的需要。请举一个生活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实例_。(3)实验C中水的作用是_。(4)用图D所示装置在空气中点燃氢气,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_。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如图是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能冒出浓厚的白烟,军事上常用来制烟雾弹。请写出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2)A装置中,燃烧停止后,红磷仍有剩余,燃烧停止的原

6、因是_。(3)B是改进后的装置,小试管和铜片的组合代替了燃烧匙。开始实验时,向小试管中加入90以上的热水后,白磷燃烧。从燃烧条件考虑,热水的作用是_;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终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_。(4)与A相比,B装置的优点是_(答一点即可)。14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_(2)图2. 3. 4对应三种碳单质,图2单质的名称是_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很大,其原因是_;(3)普通千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石墨优良的_.性;(4)在冰箱、汽车内放入活性炭可以

7、除去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_性:(5)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原因是_(6)如图5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现象是_、_。木炭呈块状,实验时要先将木炭研细,再与CuO粉末混合均匀后使用。这样处理的目的是_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_。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_、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15小伟同学体检发现缺维生素C化学式:C6H8O6,校医开了一瓶维生素C,请小伟同学按说明书要求服用,五天为一个“疗程”。请回答:(1)小伟同学一个“疗程”共服用维生素C片的质量为 _ mg;(2)请列式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这一瓶维生素C中含

8、氧元素的质量是_克?16实验室制取CO2时,参加反应的HCl中所含氯元素的质量与生成的CaCl2中所含氯元素的质量相等。请利用化学式计算:当有3.65gHCl参加反应时可生成CaCl2多少g?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D【解析】A、因为氧气过量,所以最终氧气有剩余,不应为0,故,A错误;B、反应过程中木炭质量逐渐减少,因为氧气过量,所以最终木炭被反应完,故B错误;C、刚开始没反应时二氧化碳的质量为零,所以图象应从零开始,最终反应完质量不再变化,故C错误;D、反应在密闭容器中进行,所以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不变,故D正确;故选D。点睛:密闭容器中反应遵循质量守恒定律及木炭

9、与过量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A【解析】A、红磷由一种物质组成,属于纯净物,故正确;B、软水中可能含有少量的可溶性的杂质,可能属于混合物,故错误;C、洁净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错误;D、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剩余物中含有锰酸钾、二氧化锰,属于混合物,故错误。故选:A。【点睛】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3、A【解析】A、固体酒精用于燃料是因为酒精具有可燃性,可燃性是化学性质,符合题意;B、用铝做成锅,利用的是铝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且熔点较高的性质,这些性质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C、用石墨做电极,利用的是石墨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属于物理性

10、质,不符合题意;D、用铜制导线,利用的是铜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电性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故选A。4、C【解析】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放出热量,不产生雾,故A错误;B、铜绿加热条件下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能看到绿色固体逐渐变为黑色,故B错误;C、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放出热量,故C正确;D、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故D错误。故选C。5、D【解析】根据所给物质写出这4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按O2的化学计量数为1进行配平;计算每种物质与O2的质量比,然后比较得出答案。、 、 、生成32克的O2所需4种物质的质量分别为:68g、316g、81.7g、36g,所以相同质量

11、的这4种物质生成O2最多的是水。故选D。【点睛】解答该题的方法是很多种的,但是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我们称之为“归一法”,即假定某种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为“1”,或假定每种物质各1g,写出化学方程式,便可计算比较出结果。6、C【解析】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原子,中子也不带电,选项A推理错误;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单质,例如氧气和臭氧的混合物,选项B推理错误;C、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选项C推理正确;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不一定是氧化物,例如高锰酸钾,含有氧元素且只有两

12、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才是氧化物,选项D推理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的是逻辑推理,做题的关键是举出反例。7、A【解析】A. 燃放烟花爆竹,污染空气,符合题意;B. 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不符合题意;C. 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不符合题意;D. 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不符合题意。故选A。8、C【解析】A、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之一,因为空气中的氧气能供给呼吸等,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B、通常情况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正确,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C、空气中氮气的质量约占78%,氧气约占21%错误,不是质量分数而是体积分数,说法错误;故符合题意;D、二氧化氮是空气污

13、染物之一,说法正确;故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考点考查了空气中各种气体的含量和空气的污染等,同学们要加强记忆有关的知识点,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应用,9、B【解析】A.2H表示两个氢原子;B. 2H2 表示两个氢分子;C. 2H+ 表示两个氢离子;D. 2H2O2表示两个过氧化氢分子。故选B,氢分子属于双原子分子。10、B【解析】A垃圾分类回收有助于保护环境质量;B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烟尘、有害气体等空气污染物,还会产生噪声污染;C增加绿地面积有利于改善环境质量;D将工业废弃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有利于保护空气的质量。故选: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11、难溶性 漏斗 引流 AB 【解析

14、】(1)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用过滤的方法能够除去水样中的难溶性杂质。(2)过滤是把不溶于液体的固体与液体分离的一种方法,过滤操作的装置由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四种仪器组成。除用到滤纸、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外,还必须要用到的一种仪器是漏斗;过滤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3)A、滤纸有破损,会使得液体中的不溶物进入下面的烧杯,从而使得滤液浑浊,故A正确。B、液面高于滤纸边缘,会使部分液体未经过滤纸的过滤直接流下,该操作会使滤液仍然浑浊,故B正确。C、滤纸边缘低于漏斗的边缘,是正确的存在,不会导致得到的水仍浑浊,故C错误。故选AB。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1

15、2、引流 不同 验证木炭燃烧产物是否为二氧化碳 反应物浓度 冰箱冷藏保鲜食品 防止高温融化物溅落,炸裂瓶底 验纯 【解析】(1)A图所示装置净化黄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与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剧烈程度不同,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红光,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图中的实验目的是验证木炭燃烧产物是否为二氧化碳。通过实验可以归纳出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反应物浓度有关。生活中控制化学反应速率的具体实例:冰箱冷藏保鲜食品,降低了温度,可使反应速率减慢。(3)铁丝在氧气里燃烧的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水,可使燃烧后的高温物质不直接溅落在瓶底,防止瓶底受热而发

16、生炸裂;(4)由于氢气具有可燃性与空气或氧气的混合气体遇明火时易发生爆炸,所以在点燃氢气等可燃性气体前,一定要先验纯。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13、4P + 5O22P2O5集气瓶中的氧气被耗尽提高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不污染空气【解析】本题考查了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和燃烧的条件。(1)红磷燃烧消耗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P + 5O2 2P2O5;(2)A装置中,燃烧停止后,红磷仍有剩余,燃烧停止的原因就是灭火原理:温度低于着火点、隔绝氧气、撤去可燃物,根据题目信息可得,是集气瓶中的氧气被耗尽;(3)燃烧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且

17、温度达到着火点,从燃烧条件考虑,热水的作用是提高温度,达到白磷的着火点;红磷燃烧消耗了装置内的氧气,装置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可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最终约占瓶内空气总体积的;(4)与A相比,B装置的优点是反应始终在密闭容器中,不污染空气;不需要迅速把红磷放入集气瓶中,操作更方便,减少实验误差14、4 金刚石 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导电 吸附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黑色粉末变红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增大木炭与氧化铜的接触面积,使反应充分 使火焰集中,提高温度 【解析】(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4;(2)图2. 3. 4对应三种碳单质,图2单质的名称是金刚石,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很大,其原因是原子排列方式不同;(3)普通千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石墨优良的导电性;(4)在冰箱、汽车内放入活性炭可以除去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吸附性;(5)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原因是碳的化学性质稳定;(6)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现象是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木炭呈块状,实验时要先将木炭研细,再与CuO粉末混合均匀后使用。这样处理的目的是增大木炭与氧化铜的接触面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