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咏月诗文》教案_第1页
《苏轼咏月诗文》教案_第2页
《苏轼咏月诗文》教案_第3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苏轼咏月诗文教案 一、导入:由课题导入,中秋,咏月 二、课文内容分析1. 十五夜望月简介:王建(约767-约830),唐代诗人,曾任陕州司马,有王司马集。出身寒微。大历十年进士。曾作过县尉、县丞、司马一类的小官,又参军到边塞,晚年退居今陕西西安市。字词积存:栖(q):鸟停在树上。十五夜:中秋的晚上。地白:指月光满地。1、“秋思”一词详细含义指什么?答:课文解释:秋天的情思,这里指怀人的思绪。3、“地白”在文中是何意?由此你想到了谁的一句诗?答:指月光满地。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4、“不知秋思落谁家”中的“落”一词能换成“在”吗?谈谈你的理解。答:一个“落”字,新奇稳妥,不同凡响,

2、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而“在”字,显得平淡寡味了。 1、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把读者带入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闲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特别委婉动人。 2、点拨:(1)、讲透诗题“十五夜望月”。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却到处含“月”试分析。拓展:白月光,联想李白的静夜思。 树栖鸦听到,非看到,联想周邦彦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衬托了月夜的安静。辛弃疾的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 湿桂花桂花已湿,夜太深,联想月中桂花是否也湿,月中嫦娥、吴刚、白兔是否也像庭

3、中人一样无眠,意境更为悠远,这里暗点“望月”。 (2)、后两句抒情,非直接倾诉,而用委婉的疑问语气间接表达。“落”字最妙,妙在何处?(新奇妥贴,不同凡响,给人以动的形象,仿佛秋思随着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 题中的“十五夜”,结合三、四两句来看,应指中秋之夜。诗题,全唐诗作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杜郎中,名不详。在唐代咏中秋的篇什中,这是较为闻名的一首。 “中庭地白树栖鸦”。月光照耀在庭院中,地上好象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荫里,鸦鹊的聒噪声渐渐消停下来,它们最终适应了皎月的刺眼惊扰,先后进入了睡乡。诗人写中庭月色,只用“地白”二字,却给人以积水空明、澄静素洁之感,使人不由会联想起李白的名句“床前明

4、月光,疑是地上霜”,沉醉在清美的意境之中。“树栖鸦”,主要应当十五夜望月是听出来的,而不是看到的。由于即使在明月之夜,人们也不大可能看到鸦鹊的栖宿;而鸦鹊在月光树荫中从开头的惊惶吵闹到最终的安定入睡,却完全可能凭听觉感受出来。“树栖鸦”这三个字,朴实、简洁、凝炼,既写了鸦鹊栖树的情状,又衬托了月夜的安静。 “冷露无声湿桂花”。由于夜深,秋露打湿庭中桂花。假如进一步揣摩,更会联想到这桂花可能是指月中的桂树。这是暗写诗人望月,正是全篇点题之笔。诗人在万籁俱寂的深夜,仰视明月,凝想入神,丝丝寒意,轻轻袭来,不觉浮想联翩,那广寒宫中,清冷的露珠肯定也沾湿了桂花树吧?这样,“冷露无声湿桂花”的意境,就显

5、得更悠远,更耐人寻思。你看他选取“无声”二字,那么细致地表现出冷露的轻快无迹,又渲染了桂花的浸润之久。而且岂只是桂花,那树下的白兔呢,那挥斧的吴刚呢,那“碧海青天夜夜心”的嫦娥呢?诗句带给我们的是多么丰富的美的联想。明月当空,莫非只有诗人单独在那里凝神注望吗?普天之下,有谁不在低回赏月,神驰意远呢?于是,水到渠成,吟出了“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月”字;第三句才明点望月,而且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但是,同是望月,那感秋之意,怀人之情,却是人各不同的。诗人怅然于家人离散,因而由月宫的凄清,引出了入骨的相思。他的“秋思”必定是最浓挚的。然而,在表现的时候,诗

6、人却并不采纳正面抒情的方式,直接倾诉自己的思念之切;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谁家”,就是“谁”,“家”是语尾助词,无实义)。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肤浅。好像秋思唯诗人独有,别人尽管也在望月,却并无秋思可言。这真是无理之极,然而愈显出诗人情痴,手法的确高妙。在炼字上,一个“落”字,新奇妥贴,不同凡响,它给人以动的形象的感觉,仿佛那秋思随着银月的清辉,一齐洒落人间似的。全唐诗录此诗,“落”字作“在”,就显得平淡寡味,相形见绌了。 这首诗意境很美,诗人运用形象的语言,丰美的想象,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的环境气氛

7、,把读者带进一个月明人远、思深情长的意境,加上一个唱叹有神、悠闲不尽的结尾,将别离思聚的情意,表现得特别委婉动人。 2、水调歌头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文学家,书法家,官场常失意。其文想象力丰富,又流畅自然,有时还含有深刻的哲理。与其弟苏辙、其父苏洵合称“三苏”。作这首词时已岁,为密州(现代的山东诸城)太守,政治上很不得意,与其弟子由(苏辙)已六七年不见,心情抑郁寡欢。但他并未因此梦想超脱尘世,而是喜爱着人间的现实生活。全词的感情基调是乐观的。 这首词把宇宙、人生问题融合在一起,把对官场的思索和对弟弟的感情贯穿到赏月中去,想象丰富又不离现实生活。宋代词评家胡仔说: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把握思想心情:因政治境况的失意以及与弟弟子由分别七、八年,中秋对月,无不抑郁惆怅之感。但没有陷在消极悲观的心情中,却以超然达观的思想排解忧患,最终表现出对人间生活的喜爱 字词积存 把酒:端起酒杯。把:持,握。宫阙( qu):宫殿。不胜(shng):承受不了。转、低:这里是对月光的动态描写。绮:念(q)婵娟:美女之称。一说形态美妙的样子,这里指月亮。 琼(qing)楼玉宇 1“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一句中“何似”可理解为“怎比得上”,据此,你认为月下起舞之后,是艳羡天上的生活,还是感慨:清冷的月宫比不上人间。2作这首词时,苏轼正逢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