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讲义)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word版含答案2_第1页
(精品讲义)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word版含答案2_第2页
(精品讲义)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word版含答案2_第3页
(精品讲义)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word版含答案2_第4页
(精品讲义)专题三第二次世界大战第1课word版含答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1313/13/[课标要求]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2.了解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和各大战场重要战役等史实,认识反法西斯国家是怎样通向胜利之门的。3.简述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汲取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教训。第1课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夜课程标准重点难点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2.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1.简述美、德、日应对经济危机的措施,了解德日走向法西斯道路的过程,分析其原因。2.了解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过程,分析局部战争为何没能遏制住法西斯侵略。3.理解“绥靖政策”的含义,了解20世纪30年代英、法、美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表现和影响。(难点)4.归纳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重点)一、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德国(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①在1929年爆发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沉重打击下,德国出现了严重的政治和社会问题。②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充分利用当时的民族复仇情绪和人们对现实状况的不满,赢得了德国各个阶层的大力支持,并一跃成为国会第一大党。(2)建立:1933年1月,希特勒出任德国政府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3)统治措施①政治上,通过制造“国会纵火案”大肆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解散资产阶级政党,使纳粹党成为德国唯一的政党;1934年,希特勒出任国家元首和总理,正式确立了独裁统治。②经济上,大力加强对经济的控制,把国民经济迅速转入军事化轨道,准备对外发动侵略战争。③军事上,1935年,公开撕毁《凡尔赛和约》,实行义务兵役制,建立起一支包括党卫军在内的庞大军队。(4)影响:欧洲战争策源地逐步形成。2.日本(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背景①1929年的经济危机使日本的经济雪上加霜,社会矛盾异常尖锐。②以军部为代表的日本法西斯势力逐渐猖獗,他们要求在天皇制下建立法西斯政权,实行对外侵略扩张。(2)过程①1931年,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进一步霸占了整个中国东北。②1936年,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二二六兵变,最终确立了法西斯在军部的统治地位。③此后,日本加紧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步伐,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明确指出日本的战略目标是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提出了南北并进的方针。与此同时,日本在中国不断扩大侵略。(3)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逐步形成。[易错提醒]大危机下出现了两种摆脱危机的办法:一种是建立法西斯专政,通过对内专政,对外侵略扩张来摆脱危机,如德日;另一种是通过国家干预经济,利用经济手段来摆脱经济危机,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二、法西斯侵略战争的乌云1.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背景:1929~1933年经济危机使意大利遭受沉重打击,墨索里尼企图从战争中寻找出路。(2)经过:1935年10月,意大利军队侵入埃塞俄比亚,英、法、美等国对意大利没有进行实质性制裁,埃塞俄比亚很快被吞并。2.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1)背景:1936年,佛朗哥领导叛军发动武装叛乱,企图推翻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西班牙内战爆发。(2)表现:德意进行联合武装干涉,支持佛朗哥叛军在西班牙建立法西斯政权;西方国家的政策:英、法等国采取“不干涉”政策,美国宣布实行“中立”政策。(3)结果:西班牙反法西斯力量遭受打击,德意支持的法西斯势力气焰嚣张。3.日本对中国的侵略(1)侵华概况①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一步步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②1937年卢沟桥事变的爆发,标志着日本侵华战争的全面展开。③随着侵略战争的扩大,日军很快占领了南京、武汉、广州等重要城市。④1938年底,中国战场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2)滔天罪行①在南京沦陷后,日军制造了大屠杀,中国遇难者总数达30万人以上。②七三一等日军部队在中国实施了极其残忍的人体细菌实验、细菌战和化学战。③日军在华北游击区实行了大规模的“三光”政策,其野蛮和残暴程度,使其在人类历史上留下了不可抹杀的污迹。[思维点拨]1.德国法西斯专政的特点是建立一党专政,主要表现为纳粹党通过议会选举获胜并实行一党专政,其取得政权是合法途径,而日本法西斯势力则是通过武装暴动取得政权的。2.德日两国由于封建社会时间较长,没有经过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资产阶级民主意识和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缺乏或不健全,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倾向严重,这是导致德日两国在经济危机打击下走上法西斯道路的主要原因。[易错提醒]德、意法西斯的武装干涉使西班牙内战演变为反法西斯战争,既是西班牙人民反对国内反动保守势力的革命战争,也是有国际力量参与的反法西斯民族解放战争。三、慕尼黑阴谋1.背景(1)希特勒加紧在欧洲扩张,首要目标是奥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2)1938年3月,希特勒武装吞并奥地利,对捷克斯洛伐克形成钳形包围态势。(3)希特勒利用苏台德问题作为吞并捷克斯洛伐克的突破口。(4)英、法压迫捷克斯洛伐克接受希特勒的蛮横要求。2.过程:1938年9月底,英、法、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把苏台德区和与奥地利接壤的南部地区割让给德国。3.影响(1)英、法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取得与德、意侵略者的妥协,换来的只是英、法等大国的短暂和平。(2)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思维点拨]绥靖政策:是指英法美等国在20世纪30年代推行的纵容法西斯侵略的政策。其实质是为了保住自己的既得利益,牺牲弱小国家,挑动法西斯国家进攻苏联。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史论要旨]1.随着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和不断发生对外战争,标志着欧亚两大战争策源地形成。2.慕尼黑阴谋是“绥靖”政策的顶峰,英法等国企图通过牺牲小国利益,换取大国的短暂和平,却加速了二战的爆发。主题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原因史料一1929~1933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下降情况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46.2%40.6%28.4%16.5%8.4%[史料解读](1)说明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巨大破坏。[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说明日本经济损失小,为什么仍对其经济造成巨大打击?这次经济危机对德日各造成怎样的影响?答案原因: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对德国:法西斯势力上台,对外侵略扩张,世界大战欧洲策源地形成。对日本:为摆脱危机,侵略中国,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史料二我们要求得到领土和土地(殖民地)来养活我国人民和迁移我国过剩的人口。只有本民族的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分职业如何,凡是具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纳粹党的早期纲领[史料解读](2)说明德国纳粹党以对外扩张和极端民族主义为其纲领。[问题思考](2)根据史料二概括德国纳粹党的对外政策和民族观点。答案对外扩张和极端民族主义。史料三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场战争。——1938年9月27日英国首相张伯伦的广播演说[史料解读](3)说明英国以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为代价的绥靖政策来换取所谓的和平。[问题思考](3)结合史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这次会议的实质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答案实质: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影响:纵容了法西斯侵略,增加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原因(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尤其是德、日经济的发展使其打破原来体系束缚的欲望愈加强烈。(2)主要原因:法西斯蓄意发动侵略战争是使局部战争扩大为全面战争的主要原因。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前夕的局部反法西斯战争因孤立少援而未能遏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3)经济危机: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起到催化剂的作用。经济危机最终促成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把世界人民拖入战争的深渊。(4)诱导因素:西方国家的绥靖政策则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英、法、美等国纵容法西斯侵略的绥靖政策,助长了法西斯侵略扩张的嚣张气焰,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5)苏联的政策:苏联的中立自保政策给德国吃了一颗定心丸。苏联在1939年与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客观上导致祸水西指,也促进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主题二英法的“绥靖政策”史料一1936年,当希特勒主张重占莱茵河非军事化地区时,德军将领们对于他的决定和可能挑起的法国反应感到十分忧惧。由于他们的抗议,结果,(希特勒)最初只派遣了少数象征性的部队来作为一种试探……但是在1938年3月,当希特勒决心向奥地利进军时,他却不理会那些将领们的反对。——哈特《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史料解读](1)画线部分说明希特勒从试探着出兵莱菌非军事区到无所顾忌地进军奥地利。[问题思考](1)据史料一,指出希特勒的行动对国际格局的影响。答案打破凡尔赛体系对德国的约束。史料二正当独裁者们兴风作浪之际,西方民主国家正在严重的和平主义支配下摇来摆去,没有定见。所谓和平主义,大体可以说是不顾后果而硬要坚持和平。英美两国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实在是个错误,根本没有带来任何好处……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大约140万法国人死亡;在法国人看来,再重复这样的人类灾难实在是不可思议……在大不列颠和美国,情形也差不多。人们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流血与损失念念不忘,既悲伤又恼怒。——帕尔默《现代世界史》[史料解读](2)画线部分说明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法国伤亡人数巨大。[问题思考](2)史料二反映了当时英、法等国一种和平主义思潮,为何出现这一思潮?答案许多人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个错误,带来重大伤亡,因而恐惧战争。史料三张伯伦与达拉第接受了希特勒的条件,然后对捷克政府施加极大压力,要它屈服,即签署它自己的死亡证书。在英国的纵容下,法国宣告放弃所承担的保护捷克斯洛伐克的条约义务……张伯伦和达拉第各自回到国内,受到人们的欢呼。张伯伦向国人报告说,他带来了“我们时代的和平”。——帕尔默《现代世界史》[史料解读](3)画线部分指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问题思考](3)结合史料二、三和所学知识,分析英、法等国推行绥靖政策的原因。指出这一政策导致的最终后果。答案原因:英法等国流行和平主义思潮;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的制裁过于苛刻;牺牲弱小国家利益以自保,并将德国侵略矛头引向苏联。最终后果: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英、法实行“绥靖政策”的原因1.英、法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经济和军事实力下降,这使英法统治集团中的部分人士无力也不敢同德、日、意的侵略扩张政策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而是试图通过满足侵略者部分贪欲的方式来维持自己的既得利益。2.《凡尔赛和约》的苛刻条件,不仅引起了德国方面的不满,在英、法两国相当一部分居民中也造成了一种负罪感。他们对战后德国出现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采取了一种容忍的立场。3.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展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英、法等国出现了一种鼓吹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4.20世纪30年代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使英、法两国政局动荡,内阁更替频繁,使得政府在法西斯进攻面前不能实行一种坚定和连续的外交政策。5.英、法资产阶级从本质上仇恨社会主义苏联,无视弱小国家的利益,而希特勒打着反共产国际、反苏联的旗号,迷惑了英、法统治集团。[学习思考]1.提示德、日两国的法西斯政权建立方式上的不同:德国依靠纳粹党夺取政权建立法西斯专政;日本则依靠现有天皇制和军部法西斯势力发动兵变实现法西斯化。在政权特点上的不同:德国法西斯首要的目标是其国内的革命力量,建立独裁政权后,才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日本法西斯政权的建立则是为了适应对外扩张的需要,在战争不断扩大的基础上自上而下地建立起的法西斯政权。2.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对南京大屠杀进行了特别认真的审理,听取了大量证言,接受了大量书面文件。南京大屠杀是在日军长官的纵容下,由日军实施的,除屠杀外还施行抢劫、放火等暴行,其残暴程度是世界历史上罕见的。南京大屠杀持续六个星期之久,造成30多万人死亡。因此,它是二战中日军暴行最突出的一件。日本右翼否认侵略历史,否认南京大屠杀的言论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军扶植日本反共有关,导致日本反动的历史观没有得到清算。3.提示慕尼黑阴谋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是大国牺牲弱小国家利益的一次交易,为德国扩大侵略战争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严重破坏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联合。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是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深刻的矛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原因;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重要原因。因此,英法的态度并不能决定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否。[自我测评]解答1929年爆发了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德国受经济危机的冲击尤其严重,魏玛政府显得软弱无力,统治阶级越来越倾向于建立一个独裁政府。希特勒和法西斯组织纳粹党利用经济危机造成的混乱形势,争取到了各个阶层的支持;用德意志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这一论点,弥补了被《凡尔赛和约》极大损害的民族自尊,使本已存在的民族复仇情绪更加强烈,并赢得了德国军人、大垄断资本家在军事、政治、经济上的大力支持。纳粹党一跃成为拥有近百万党员的国会第一大党。1933年1月30日,希特勒出任德国总理,掌握了国家政权。希特勒上台后,政治上,通过制造“国会纵火案”大肆镇压共产党和进步势力、解散资产阶级政党,使纳粹党成为德国唯一的政党。1934年8月,希特勒自任国家元首和总理,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正式确立了独裁统治。经济上,希特勒大力加强国家对经济的控制,把国民经济迅速转入军事化轨道,为对外发动侵略扩张战争进行充分的准备。军事上,1935年,德国公开撕毁了《凡尔赛和约》,宣布实行普遍义务兵役制,建立起了一支包括党卫军在内的庞大军队。就此,对世界和平和人类生存构成巨大威胁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日本经济基础薄弱,国内市场狭小,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严重,国内各种矛盾尖锐。法西斯势力乘机发展,1931年,日本关东军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并进一步霸占了中国东北。1932年五一五事件中,法西斯分子刺杀了内阁首相犬养毅,政党内阁制宣告结束,日本开始向军部独裁政权过渡。1936年,军部法西斯分子发动二二六兵变,袭击了首相官邸和其他重要机关,刺杀了内大臣、财政大臣、教育总监等高级官员,最终确立了军部的法西斯统治地位。二二六事件后,日本加紧国民经济军事化的步伐,制定了“基本国策纲要”。与此同时,日本在中国不断扩大侵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逐步形成。[材料阅读与思考]1.解答不公正。西班牙反法西斯力量无法获得应有物资和军事支援而遭受了严重打击,西班牙法西斯分子却获得了德、意两国的大力支持,气焰更加嚣张。2.解答出于对共产党和西班牙人民阵线政府的疑惧、反感并把祸水引向苏联的目的。其结果,西班牙反法西斯力量无法获得应有的物资和军事支援,遭受了严重打击;而西班牙法西斯分子却获得了德、意的大力支持,气焰更加嚣张。这种政策没有带来自身的和平,反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知识图示][归纳总结]1.20世纪30年代经济大危机爆发,德、日法西斯政权先后建立,势力不断膨胀和疯狂扩张,使欧亚世界大战策源地先后形成。2.日、意、德三国在中国、非洲和欧洲不断发动局部侵略战争,使得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全面爆发日益逼近。3.面对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扩张,英、法、美等西方大国推行“绥靖政策”。《慕尼黑协定》使“绥靖政策”达到顶峰。1.观察下图漫画,该漫画()A.讥讽了英国的均势政策 B.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C.揭示了西方社会的和平思潮 D.反映了英德矛盾是当时的主要矛盾答案B解析画面中的人物为希特勒,那只鸡象征着正要遭受法西斯侵略的东欧小国。从画面及上方的文字可判断出这是在讽刺英法对德国法西斯侵略扩张采取了纵容的政策,即绥靖政策。2.(2017·宁波高二检测)德国法西斯头目戈培尔在他的日记中写道:“1939年初,元首有个更大的计划,这个计划的实施,是《慕尼黑协定》的扩大,将使帝国处于更有利的地位。”为此采取的行动是()A.吞并奥地利 B.割占苏台德地区C.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D.进攻波兰答案C解析注意材料中的关键信息:“1939年初”“《慕尼黑协定》的扩大”。由此可判断这个计划是慕尼黑阴谋实现后的下一行动目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目标是吞并整个捷克斯洛伐克。3.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在战争策源地的形成过程中,德国不同于日本的是()A.受到经济危机严重冲击B.法西斯势力的与日俱增C.国内阶级矛盾异常尖锐D.民族复仇主义思潮泛滥答案D解析德国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受到苛刻惩罚,对《凡尔赛和约》存在不满情绪,加之法西斯势力煽动,致使民族复仇主义泛滥。日本对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也不满,但并未出现民族复仇主义泛滥的现象。4.(2018·广州高二检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东三省和内蒙是日本的国防安全线,为了保护日本在支那的权益,不问支那本土或满蒙,日本均应出兵。”“宣布东三省自治;缔结建设新铁路的协定;开垦土地,采掘矿山;设置由日本人充当的行政、财政、军事顾问。如果支那方面拒绝,日本应坚决准备使用武力实现其目标。”——1927年《对华政策纲要》材料二经济危机却沉重打击了日本的进出口贸易。1929年的外贸总额为43.6亿日元,1930年降至30.1亿日元,1931年又降至23.8亿日元。入口额1931年比1929年下降44%,出口额下降47%。1930年破产企业达823家,减资的有310家,1931年3月,陷于破产和停业状态的银行达58家。材料三帝国鉴于内外的形势,认为帝国当前应该确立的根本国策,在于外交和国防的互相配合,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基本国策纲要》(1)依据材料一,早在1927年,日本就已经制定了什么对华政策?(2)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经济危机对日本产生了哪些影响?(3)材料三中日本制定了什么国策?答案(1)武力侵占东三省和内蒙,对东三省实行殖民统治。(2)经济危机沉重打击了日本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法西斯势力乘机崛起,日本建立了法西斯专政,走上了对外扩张道路。(3)制定了“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同时向南方海洋发展”的基本国策。解析在解答第(1)题时,学生只要把握日本对中国侵略的主要意图即可作答。在解答第(2)题时,必须联系所学内容,分析经济危机对日本经济的打击和对社会的影响。在解答第(3)题时,注意从材料中提取“一方面确保帝国在东亚大陆的地位,另一方面向南方海洋发展”即可作答。[基础达标]1.历史学家弗里德里希·梅尼克于1946年写出了《德国的浩劫》一书,对纳粹主义的出现作了初步剖析。“后来灾难的种子根本上就植根于此前的历史之中,绝非现代史上的偶然现象。”据此分析纳粹主义产生的原因是()A.长期分裂,饱受大国欺凌B.巴黎和会对德国的严厉制裁C.希特勒的煽动和经济危机的打击D.政治统一和经济的崛起答案B解析《凡尔赛和约》是战胜国强加给德国的十分苛刻的条约,希特勒上台后,利用德国社会对《凡尔赛和约》的普遍不满,煽动民族复仇情绪。从材料中的“灾难的种子”“植根于此前的历史之中”可以判断纳粹主义产生的一个原因是“巴黎和会对德国的严厉制裁”。2.(2018·湖州高二检测)1932年,由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党在国会选举中成为德国第一大党,纳粹是德语“民族的”和“社会主义的”两字缩写的音译。上述材料说明()A.纳粹党具有极强的军事侵略性B.经济大危机对德国的打击特别严重C.纳粹党上台具有一定社会基础D.世界大战欧洲战争策源地正式形成答案C解析这两个口号反映了德国人民要求摆脱《凡尔赛和约》对其不公正的待遇,改变现有政府软弱的现状,而纳粹势力则正好适应了人民的这种要求,故C正确。3.20世纪20年代,日本关东军高级军官石原莞尔提出:“满蒙问题的解决是日本唯一的生存途径。”通过下列哪一事变,这个荒谬的看法变成了关东军的侵略行径()A.九一八事变 B.纳粹党成为第一大党C.七七事变 D.“二二六”政变答案A解析材料中“日本”和“满蒙”是两个关键信息,九一八事变使日军占领了东北全境,故选A。B项纳粹党是德国政党,C项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的标志,且是对华北的侵略,D项是日本内部的一次军事政变。4.歌曲《雅拉玛》中唱道:“西班牙有个山谷叫雅拉玛/人们都在怀念着它/多少个同志倒在山下/雅拉玛开遍了鲜花/国际纵队留在雅拉玛/保卫自由的西班牙/他们宣誓要死守山旁/打败法西斯狗豺狼。”上述歌词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发生于()A.19世纪3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C.19世纪40年代 D.20世纪40年代答案B解析1936年,西班牙共和国右翼势力发动叛乱。德、意法西斯支持叛军,以苏联为首的国际进步势力积极支持左派,并组织了国际纵队,赴西作战。材料中的“国际纵队”是解题的关键。故应选B。5.(2017·天津十二区县重点中学联考)在谈及俄罗斯出兵乌克兰时,美国《芝加哥论坛报》认为:“这是美国与欧洲的慕尼黑时刻。”下列对发生在“一个世纪以前的‘慕尼黑时刻’”评述不正确的是()A.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B.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确保了欧洲的安全D.企图将祸水引向苏联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个世纪以前的‘慕尼黑时刻’”指的是“慕尼黑阴谋”,它标志着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达到顶峰,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纵容了法西斯的侵略,刺激了其侵略扩张的野心,从而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英法推行的“绥靖政策”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并没有确保欧洲的安全,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英、法推行“绥靖政策”的目的就是为了把法西斯侵略的祸水引向苏联,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6.1936年,埃塞俄比亚呼吁国联贷款给自己购买武器,国联以23票反对,25票弃权予以否决,只有埃塞俄比亚一国投赞成票。这件事情表明()①德、日在国联中起重要作用②反映了英、法的绥靖意图③表明国际形势对意大利有利④反映了国联的虚伪性,违背了其宗旨及义务A.①②③④ B.①②③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的能力。埃塞俄比亚之所以在国联中遭受这种待遇,主要是由于英、法推行绥靖政策;而①说法明显错误,排除含①的选项,故选D。[能力提升]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和法国同样热衷于批准《凡尔赛和约》中关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