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对比阅读:李世民《帝范-崇俭》与洪迈《容斋随笔-帝王训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1页
高考文言文对比阅读:李世民《帝范-崇俭》与洪迈《容斋随笔-帝王训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2页
高考文言文对比阅读:李世民《帝范-崇俭》与洪迈《容斋随笔-帝王训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3页
高考文言文对比阅读:李世民《帝范-崇俭》与洪迈《容斋随笔-帝王训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高考文言文对比阅读:李世民《帝范·崇俭》与洪迈《容斋随笔·帝王训俭》(附答案解析与译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文本一:夫圣世之君,存乎节俭。富贵广大,守之以约;睿智聪明,守之以愚。不以身尊而骄人,不以德厚而矜物。茅茨不剪,采椽不斫,舟车不饰,衣服无文,土阶不崇,大羹不和。非憎荣而恶味,乃处薄而行俭。故风淳俗朴,比屋可封。斯二者,荣辱之端。奢俭由人,安危在己。五关近闭,则嘉命远盈;千欲内攻,则凶源外发。以是知骄出于志,不节则志倾;欲生于心,不遏则身丧。故桀纣肆情而祸结,尧舜约己而福延,可不务乎?(节选自李世民《帝范·崇俭第八》)文本二:帝王创业垂统,规以节俭,贻训子孙,必其继世象贤,而后可以循其教,不然,正足取侮笑耳。宋孝武大治宫室,坏高祖所居阴室,于其处起玉烛殿,与群臣观之,床头有土障,上挂葛灯笼、麻蝇拂。侍中袁凯因盛称高祖俭素之德,上不答,独曰:“田舍翁得此,已为过矣。”唐高力士于太宗陵寝宫,见梳箱一、柞木梳一、黑角篦一、草根刷子一,叹曰:“先帝亲正皇极以致升平随身服用唯留此物。将欲传示子孙,永存节俭。”具以奏闻。明皇诣陵,至寝宫,问所留示者何在?力士捧跪上,上跪奉,肃敬如不可胜,曰:“夜光之珍,垂棘之璧,将何以愈此?”即命史官书之典册。是时,明皇履位未久,厉精为治,故见太宗故物而惕然有感。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力不足以副其求,尚何有于此哉?宋孝武不足责也,若齐高帝、周武帝、陈高祖、隋文帝,皆有俭德,而东昏、天元、叔宝、炀帝之淫侈,浮于桀、纣,又不可以语此云。(节选自洪迈《容斋随笔·帝王训俭》)【注】①《帝范》是唐太宗李世民所作,总结了历史经验和自己执政得失以传示子孙。②宋孝武,指南朝宋孝武帝刘骏,下文的高祖指的是宋高祖刘裕。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先A帝B亲C正D皇E极F以G致H升I平J随K身L服M用N唯O留P此Q物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不以德厚而矜物”的“矜”指骄傲、自满,与《<老子》四章》中“自矜者不长”的“矜”意思相同。B.“比屋可封”中的“比”指靠近、邻近,与成语“鳞次栉比”中的“比”意思相同。C.寝宫,旧时指皇帝、皇后起居的宫室。亦指帝王陵墓中放置灵柩的地宫。文中指后者。D.“上跪奉”中的“跪”是指两膝着地,臀部抬起;与《劝学》“蟹六跪而二整”中的“跪”意思不同。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唐太宗认为圣明的君主在衣食住行上不追求奢华富盛,并不是厌恶荣华,而是希望能率先垂范,教化百姓。B.帝王为传基业、保江山,会规劝子孙们戒奢靡繁华、节俭度日,并给他们留下训诫的话,否则,就会被人嘲笑。C.宋孝武帝大兴土木,建造宫殿,拆毁了宋高祖的阴室,见到高祖床头的简朴用具,不以为意,甚至嗤之以鼻。D.一些皇帝是具有节俭美德的,但即使他们做出了榜样,其后代子孙却仍骄奢极欲,没有继承先祖的遗志。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以是知骄出于志,不节则志倾;欲生于心,不遏则身丧。译文:(2)及侈心一动,穷天下之力不足以副其求,尚何有于此哉?译文:14.请结合文本,概括唐太宗在节俭方面是如何做的。(3分)【答案解析】10.FJN解析“:先帝亲正皇极”中,“先帝”是主语,“亲正”是谓语,“皇极”意为“为帝王统治天下的准则”,是“亲正”的宾语,结构完整,所以应在“皇极”后断开;“以致升平”中的“以”是表目的的连词,一般为句首,“升平”意为“天下太平”,是“致”的宾语,结构完整,所以应在“升平”后断开;“随身服用”中,“服用”的意思是“穿着服饰,使用物品”,“随身”作定语修饰“服用”,结构完整,并且“唯”是常见的句首发语词,所以在“服用”后断开。原文应为:先帝亲正皇极,以致升平,随身服用,唯留此物。[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并断句的能力。11.A解析:A项,“意思相同”错,“自矜者不长”中的“矜”意思是“夸耀”;与文中“不以德厚而矜物”的“矜”意思不同。[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积累并掌握文言基础知识及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12.B解析:“否则,就会被人嘲笑”错,由“规以节俭,贻训子孙,必其继世象贤,而后可以循其教,不然,正足取侮笑耳”可知,原文的意思是帝王要留下训诫,规劝子孙懂得节俭,但是只有贤明的子孙才会遵从教诲。否则就会自取侮辱、被人嘲笑罢了。并不是如果帝王不留下规劝子孙节俭的训诫就会被嘲笑,选项曲解文意。[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与观点的能力。13.答案:(l)由此可知如果在志向中产生骄纵,不加节制那么志向就会坰塌;如果在心中产生欲念,不遏止那么自身就会丧命。(关键词“节”“倾”“遏”各1分,句意1分)(2)等到他的奢侈心一动,即使竭尽天下之财力也无法满足他的欲望,对太宗的遗物哪里还有什么感觉呢?(关键词“穷”“副”“何有”各1分,句意1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14.答案:①唐太宗向先前的贤君学习,约束自己的欲望。②唐太宗厉行节俭,率先垂范,使用器物十分简朴。③唐太宗著书立说,教育子孙要戒奢以俭。(每点1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得满分)[命题意图]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参考译文】文本一:那些处于太平盛世的明君,心中都常存节俭的美德。虽然国富地广,也要用节俭来约束自己;那些聪明智慧的人,大智若愚,以拙藏巧。不敢因为自己身份尊贵就颐指气使,飞扬跋扈,也不会因为自己功德伟大就恃功傲物,不可一世。(那些明君圣主们)常常用茅草盖了房子,都不去修剪得漂亮一些;用木头做了屋椽,也不砍削得光滑一些,坐的车船也没有装饰彩绘,穿的衣服也没有花纹,不会大兴土木,吃的肉汤也不求味美。(他们之所以这样做)不是因为憎嫌荣华,讨厌甘美,而是希望率先垂范,用淡薄节俭的凤尚为天下百姓做榜样。所以风俗醇厚、民俗素朴,百姓都有可受封爵的德行。是奢侈浪费还是崇尚节俭,这两者是一个人荣与辱的开端。奢侈和节俭也是由人自己决定的,安全和危险也取决于自己。欲望能减少,美好的命运就会长久地延续下去;于百种嗜欲在内心横流,就必然要生出凶乱。由此可知如果在志向中产生骄纵不加节制,那么志向就会坍塌;如果在心中产生欲念不遏止,那么自身就会丧命。所以夏桀商纣因为纵肆欲望,而祸事联结;唐尧虞舜却因为约束自身,而福气延绵,难道不应该做到节俭吗?文本二:帝王为创立基业并把基业传下去,将节俭作为规范,留给子孙当作训诫,但是只有贤能的子孙才会效仿他们,并遵守他们的教导,否则,正好给自己找未被人羞辱和讥笑的理由罢了。南朝宋孝武帝对皇宫宅院进行大规模修整,拆掉了宋高祖刘裕临终时居住的那间阴室,准备在这里新建玉烛殿,在他与群臣一起去观看(建造的情况)时,(只见)高祖的床头有一道土障,上面挂的是葛条编的灯笼和用麻做的蝇拂。侍中袁凯于是大加称赞高祖的俭朴之德,孝武帝(听后)并不答话,只是自言自语地说:"种田的老翁用的这些东西,已经节俭太过分了。”唐朝高力士在太宗陵墓的寝宫中只见到梳箱一只、柞木梳子一把、黑角篦子一把、草根刷子一把,感叹说“:太宗皇帝亲身树立了为帝王的准则,使得天下也随之繁荣安定,而他自己随身所穿所用的,却只是这些东西。他是想以此传示子孙,告诫他们永保节俭之德。“高力士将这件事如实地向玄宗皇帝做了汇报。玄宗闻报,马上亲赴太宗陵,到寝宫问太宗所留下的东西在何处?高力士手捧这些东西跪着献给皇帝,皇帝跪拜接受,其肃敬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并且说:“珍奇的夜光宝珠,垂棘的稀世美玉,难道能比这些更好吗?“皇帝当即命令史官记载于典册。当时唐玄宗刚刚继位不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