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册核心素养知识竞赛模拟题_第1页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册核心素养知识竞赛模拟题_第2页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册核心素养知识竞赛模拟题_第3页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册核心素养知识竞赛模拟题_第4页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统编版高一语文上册核心素养知识竞赛模拟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高一语文赛模拟题2022年1月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一、名著阅读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乡土本色费孝通从基层上看去,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那些被称土气的乡下人是中国社会的基层。我们说乡下人土气,这个土字用得很好。土字的基本意义是指泥土。乡下人离不了泥土,因为在乡下住,种地是最普通的谋生办法。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农业直接取资于土地,种地的人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不流动是从人和空间的关系上说的,从人和人在空间的排列关系上说就是孤立和隔膜。孤立和隔膜并不是以个人为单位的,而是以住在一处的集团为单位的。中国乡土社区的单位是村落,从三家村起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孤立和隔膜并不是绝对的,但是人口的流动率小,社区间的往来也必然疏少。我想我们很可以说,乡土社会的生活是富于地方性的。地方性是指他们活动范围有地域上的限制,在区域间接触少,生活隔离,各自保持着孤立的社会圈子。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假如在一个村子里的人都是这样的话,在人和人的关系上也就发生了一种特色,每个孩子都是在人家眼中看着长大的,在孩子眼里周围的人也是从小就看惯的。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学里,我们常分出两种不同性质的社会:一种并没有具体目的,只是因为在一起生长而发生的社会;一种是为了要完成一件任务而结合的社会。用一位外国学者的话说,前者是“有机的团结”,后者是“机械的团结”。用我们自己的话说,前者是礼俗社会,后者是法理社会。生活上被土地所囿住的乡民,他们平素所接触的是生而与俱的人物,正像我们的父母兄弟一般,并不是由于我们选择得来的关系,而是无须选择,甚至先我而在的一个生活环境。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磨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这过程是《论语》第一句里的“习”字。“学”是和陌生事物的最初接触,“习”是陶炼,“不亦说乎”是描写熟悉之后的亲密感觉。在一个熟悉的社会中,我们会得到从心所欲而不逾规矩的自由。这和法律所保障的自由不同。规矩是“习”出来的礼俗。从俗即是从心。“我们大家是熟人,打个招呼就是了,还用得着多说么?”——这类的话已经成了我们现代社会的阻碍。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得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才发生法律。在乡土社会中法律是无从发生的。“这不是见外了么?”乡土社会里从熟悉得到信任。乡土社会的信用并不是对契约的重视,而是发生于对一种行为的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时的可靠性。从熟悉里得来的认识是个别的,并不是抽象的普遍原则。在熟悉的环境里生长的人,不需要这种原则,他只要在接触所及的范围之中知道从手段到目的间的个别关联。在乡土社会中生长的人似乎不太追求这笼罩万有的真理。我读《论语》时,看到孔子在不同人面前说着不同的话来解释“孝”的意义时,我感觉到这乡土社会的特性了。孝是什么?孔子并没有抽象地加以说明,而是列举具体的行为,因人而异地答复了他的学生。在我们社会的急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删改)1.下列对“中国社会是乡土性的”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乡民是中国社会的基层,他们以种地为基本生存方式,从土地中获取生活资源,因此与土地分不开,为土地所束缚。B.人与人在空间排列上的不流动性,造成乡土社会里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所以才有三家村式的微型村落的存在。C.乡土社会里的个体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机地聚合在一起,形成没有陌生人的“熟人”社会。D.无论是生活的环境还是所接触的人物,对乡民而言都是生而与俱,再熟悉不过的,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2.下列理解和分析,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A.生活在乡土社会的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相比现代社会,更容易获得一种从心所欲的自由。B.依附于土地的乡民从小习得礼俗,与周围的人都熟如亲人,因为大家感情深厚,所以对他们来讲“从俗即是从心”。C.乡民之间的交往是基于彼此的熟悉和信任来进行的,法律不是调节乡土社会中人际交往和人际关系的基本依据。D.乡土社会的信用产生于对一种行为规矩熟悉到不加思索的可靠性,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乡土社会实际上就是熟人社会、礼俗社会,而现代社会是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法理社会,两者的人际交往原则有别。B.礼俗是乡土社会里应对社会生活的根本原则、抽象真理,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C.乡土社会中,人们从熟悉里获得的认识是个别的。《论语》中孔子因人而异地解释“孝”,能让我们体会到这种特性。D.在乡土社会进入现代社会的过程中,原有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社会不相适应,暴露出弊端,“土气”一词因而有了贬义。阅读节选的《红楼梦》文段,并结合对整本书的阅读,完成第4—6题。(9分)平儿进入厅中,他姊妹三人正议论些家务,说的便是年内赖大家请吃酒,他家花园中事故。见他来了,探春便命他脚踏上坐了,因说道:“我想的事不为别的,因想着我们一月有二两月银外,丫头们又另有月钱。前儿又有人回,要我们一月所用的头油脂粉,每人又是二两。这又同才刚学里的八两一样,重重叠叠,事虽小,钱有限,看起来也不妥当。你奶奶怎么就没想到这个?”平儿笑道:“这有个原故:姑娘们所用的这些东西,自然是该有分例。每月买办买了,令女人们各房交与我们收管,不过预备姑娘们使用就罢了,没有一个我们天天各人拿钱找人买头油又是脂粉去的理。所以外头买办总领了去,按月使女人按房交与我们的。姑娘们的每月这二两,原不是为买这些的,原为的是一时当家的奶奶太太或不在,或不得闲,姑娘们偶然一时可巧要几个钱使,省得找人去。这原是恐怕姑娘们受委屈,可知这个钱并不是买这个才有的。如今我冷眼看着,各房里的我们的姊妹都是现拿钱买这些东西的,竟有一半。我就疑惑,不是买办脱了空,迟些日子,就是买的不是正经货,弄些使不得的东西来搪塞。”探春李纨都笑道:“你也留心看出来了。脱空是没有的,也不敢,只是迟些日子;催急了,不知那里弄些来,不过是个名儿,其实使不得,依然得现买。就用这二两银子,另叫别人的奶妈子的或是弟兄哥哥的儿子买了来才使得。若使了官中的人,依然是那一样的。不知他们是什么法子,是铺子里坏了不要的,他们都弄了来,单预备给我们?”平儿笑道:“买办买的是那样的,他买了好的来,买办岂肯和他善开交,又说他使坏心要夺这买办了。所以他们也只得如此,宁可得罪了里头,不肯得罪了外头办事的人。姑娘们只肥可使奶妈妈们,他们也就不敢闲话了。”探春道:“因此我心中不自位。钱费两起,东西又白丢一半,通算起来,反费了两折子,不如竟把买办的每月蠲了为是。此是一件事。第二件,年里往赖大家去,你也去的,你看他那小园子比咱们这个如何?”平儿笑道:“还没有咱们这一半大,树水花草也少多了。”探春道:“我因和他家女儿说闲话儿,谁知那么个因子,除他们带的花、吃的笋菜鱼虾之外,一年还有人包了去,年终足有二百两银子剩。从那日我才知道,一个破荷叶,一根枯草根子,都是值钱的。咱们这园子只算比他们的多一半,加一倍算,一年就有四百银子的利息。若此时也出脱生发银子,自然小器,不是咱们这样人家的事。若派出两个一定的人来,既有许多值钱之物,一味任人作践,也似乎暴殄天物。不如在园子里所有的老妈妈中,拣出几个本分老诚能知园圃的事的,派准他们收拾料理,也不必要他们交租纳税,只问他们一年可以孝敬些什么。一则园子有专定之人修理,花木自有一年好似一年的,也不用临时忙乱;二则也不至作践,白辜负了东西:三则老妈妈们也可惜此小补,不枉年日在园中辛苦;四则亦可以省了这些花儿匠山子匠打扫人等的工费。将此有余,以补不足,未为不可。”李纨等见他说的恳切,又想他素日赵姨娘每生诽谤,在王夫人跟前亦为赵姨娘所累,亦都不免流下泪来,都忙劝道:“趁今日清净,大家商议两件兴利剔弊的事,也不枉太太委托一场。又提这没要紧的事做什么?”平儿忙道:“我已明白了。姑娘竟说谁好,竟一派人就完了。”探春道。“虽如此说,也须得回你奶奶一声。我们这里搜剔小遣,已经不当,皆因你奶奶是个明白人,我才这样行,若是糊涂多蛊多妒的,我也不肯,倒像抓他乖一般。岂可不商议了行。”平儿笑道:“既这样,我去告诉一声。”说着去了,半日方回来,笑说:“我说是白走一趟,这样好事,奶奶岂有不依的。”(节选自《红楼梦》(庚辰本)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贤宝钗小惠全大体》)4.下列对选文内容及《红楼梦》中与之相关的其他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因王熙凤患病需要长时间治疗调养,王夫人暂让李纨、探春两人协理荣国府琐碎之事,后又因园中人多,恐失于管理,特请薛宝钗参与理家。“这又同才刚学里的八两一样”一句所写的“才刚学里的八两”,指探春在理家过程中所免除的宝玉、贾环、贾兰等三人的学堂公费。C.选文叙写探春理家之事,形象鲜明;之后的“抄检大观园”情节又展示了探春面对王熙凤、王善保家的搜检能委曲求全,拥有顾全大局的胸怀。“宁国府除夕祭宗祠”情节可知,贾府过年依然讲究排场,但从贾珍、贾蓉与来进贡的乌庄头的交谈中已透露贾府经济的窘迫。5.下列对选文中写到的人物及其与他人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李纨:字宫裁,金陵名宦之女,金陵十二钗之一,其别号为“稻香老农”,贾政长子贾珠的妻子,贾兰的亲生母亲。B.贾探春:金陵十二钗之一,成立“海棠诗杜”,自号“蕉下客”,比同辈份的贾迎春、贾惜春年龄小,在贾府通称“三姑娘”。C.王夫人:荣国府掌权管事的家长之一;二老爷贾政的妻子,贾元春、贾珠、贾宝玉的母亲,王熙凤的姑母,薛宝钗的姨母。D.王熙凤:金陵十二钗之一,贾府通称凤姐、琏二奶奶,贾母的孙媳妇,贾赦与邢夫人的儿媳妇,贾琏的妻子,巧姐的母亲。6.我们进行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下面所列《红楼梦》中的信息,对应正确的一项是()A.林黛玉 潇湘妃子 堪怜咏絮才 脖子上有金锁 共读《西厢记》B.王熙凤 贾琏之妻 弄权铁槛寺 一从二令三人木 协理宁国府C.薛宝钗 薛蟠之妹 丰年好大雪 金玉良缘 魁夺菊花诗D.晴雯 宝玉的丫鬟 病补雀金裘 拒绝给贾赦做妾 撕扇子二、古诗文阅读题(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17分)越州赵公①救灾记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右谏议大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使自十月朔,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忧其且流亡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又为之出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细,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有删改)【注】①赵公:赵抃。熙宁三年除资政殿学士,知杭州,五年知成都,七年知越州。是年“吴越大饥,民死者过半,公尽所以救荒之术,发廪劝分,而以家赀先之,民乐从焉。生者得食,病者得药,死者得葬,下令修城,使民食其力”。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B.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C.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D.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8.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记,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叙事、写景、状物,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B.吴越,江浙地区的借代词,此名称来自春秋吴国、越国的国名。C.孤,指幼年死去父亲或父母双亡的人;常与之一起出现的“独”,指年老而无子孙者。D.朔,农历每月初一,用的是干支纪日法,每月十五叫“望”,每月最后一天叫“晦”。9.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赵公经验丰富,主观能动性强。早在旱灾爆发初期还未形成饥馑时,便提前安排下属各县摸底排查情况,防范灾情。B.赵公规划得当,救灾工作有条不紊。登记孤老病弱者,制定粮食分发策略、领粮规则,设置发粮地方,畅通粮食供应等救灾措施细致完备。C.作者认为,作为地方官员不能因循守旧,要根据实际情况来调整施政爱民措施,考虑问题要周全,这样地方官员才能深受民众敬重。D.这篇文章朴实无华,不循章法,广泛收集救灾琐碎诸事;叙议结合,使塑造人物和阐发主张相得益彰。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①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佐其费。②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阅读这首诗词,回答11—12题(6分)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11.《沁园春•长沙》用词精当,极富表现力,下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万山红遍,层林尽染”,“遍”字写出红的范围之广,“染”字写出红的程度之深。B.“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透”字描绘江水的满溢之状,“争”字展现千帆竞发之景。C.“鹰击长空”,“击”字富有力量感,准确地形容出了雄鹰在空中展翅翱翔的矫健姿态。D.“鱼翔浅底”,“翔”字写出了江水的澄澈,形象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由轻快的神态。12.下面对这首词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是词牌名,它规定了这首词的字数、平仄、音韵等,“长沙”是这词的题目。“看”和“怅”为线索。“看”总领七句,描绘了一幅江南秋景图;“怅”此处意为惆怅,即为人民不能主宰世界而惆怅。C.词的下阕重在抒情。以“忆”和“恰”为线索。由“忆”追忆往事,“恰”引领七句,突现了“竞自由”的青年革命家的风貌。D.“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刻画了一批奋发有为的青年知识分子的激流勇进的精神,含蓄回答了上文“谁主沉浮”的问题。三、情景默写题(20分)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每小题2分,共20分)(1)唐太宗李世民曾说“以人为鉴,以明得失”,由此可以想到《论语•里仁》中的:“,。”(2)普通人常在接近成功的时候失败,《老子》第六十四章中给出建议“,”,告诫人们,要不忘初心,不改始终,不到最后的胜利,绝不放松。(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两句化用杜牧《台城曲》“门外韩擒虎,楼头张丽华”诗句,感叹统治者不以历史为鉴,覆灭相继。(4)杜甫的《登岳阳楼》中描写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承载万物、意境阔大的两句是“,”。(5)在杜牧《阿房宫赋》中,作者用“,”两句写出了宫女们清晨梳妆打扮时头发如同乌云一般纷纷扰扰。(6)在杜牧《阿房宫赋》中,杜牧批判秦朝统治者穷奢极欲,用“,”两句揭露其疯狂掠夺财富而大肆挥霍的暴行。(7)《论语》中告诫人们“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的句子是“,”。(8)李贺在《李凭箜篌引》中借古代月宫的传说,以“,”二句,渲染了音乐不可抗拒的浸染力。(9)《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描写周瑜指挥赤壁之战时正值青春年少的英雄形象的语句是:,。(10)柳永在《望海潮》中,通过“,”,描绘了江南杭州商业繁荣、生活华侈的景象。四、古代文学文化常识题(本题共5小题,15分)14.下列地支与其十二生肖配对正确的是()A.子——兔B.巳——蛇C.酉——猴D.申——鸡15.历史上曾有的“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对联是在A.东林书院B.岳麓书院C.石鼓书院D.白鹿书院16.咏花是自古以来文人的一大爱好。请指出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和“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分别是咏的是什么花?()A.菊花和荷花B、菊花和梅花C、梅花和菊花D、梅花和荷花17.下列四段人物肖像描写分别写的是《三国演义》中的哪些人物?()①身长八尺,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如涂脂。②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如巨雷,势如奔马。③身长九尺,髯长九尺,面如重枣,唇如涂脂,丹凤眼,卧蚕眉,相貌堂堂,威风凛凛。④身长八尺,面如冠玉,头戴纶巾,身披鹤氅,飘飘然有神仙之概。A.①刘备②关羽③张飞④诸葛亮B.①刘备②张飞③关羽④诸葛亮C.①关羽②张飞③诸葛亮④刘备D.①关羽②张飞③刘备④诸葛亮18.陶渊明《读山海经》“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读山海经》中“孟夏”是指农历()A.四月B.五月C.六月D.七月五、语言文字运用题(24分)(以下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较之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一些富于灵气的作家,笔下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而一些深厚、阅历丰富的作家,为文则含蓄蕴藉、意味深长。因此,阅读散文似乎无章可循,往往难以按图索骥。然而,虽说散文宽泛得无边无际,灵活得如羚羊挂角,但写作和阅读并非完全没有规律。作为同一种文体的作品,散文也存在某些共性,如果掌握了这些共性,也能寻得阅读散文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散文的“形”指散文的选材和行文方式,它好比一个人的形体、相貌等外部特征,读者能够。对于散文而言,上下千年,纵横万里,大到全球性事件,小到一滴水、一粒沙都是它选择内容。散文的“神”指散文所要表达的情感、主题等,它好比一个人的精神、气质等,读者需要仔细才能感受到。“神”是散文的主心骨,()。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较之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主题更为隐晦,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B.散文阅读较之小说阅读,对读者来说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C.散文阅读较之小说阅读,对读者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灵活,写法更为宽泛,主题更为隐晦。D.较之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对读者来说似乎更难。因为散文的选材更为宽泛,写法更为灵活,主题更为隐晦。20.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学养蛛丝马迹一览无余斟酌B.学养蛛丝马迹一目了然琢磨C.教养千丝万缕一目了然斟酌D.教养千丝万缕一览无余琢磨2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A.没有了它,一篇散文可能就会散了架B.一篇散文没有了它,可能就会散了架C.它没有了,一篇散文就会散了架D.一篇散文就会散了架,没有了它2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那时候订婚讲究门当户对,而大姐丈是做小官的,二姐丈也开过一个酒馆,他们都是相当体面的人。B.幸好另一棵安然无恙,仍以它浓蔚的叶庇荫这乡人。C.而我虽然心里有点战战兢兢的,但总装出毫不在乎的样子,把折到的树枝得意地朝她飞舞。D.两个打工的山西农民在遭到毒打以后忍无可忍,不得不承认偷了工厂的几袋原料。2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随着手机、电脑等个人电子产品的不断普及,使我们可以与朋友保持更加直接和方便的联系。B.2015年春晚凸显“中国元素”,以“中国情”打动人心,以“中国魂”凝聚人心,以“中国梦”鼓舞人心,处处体现“中国味”。C.中国教育应当从“三个面向”出发,提高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D.省考试院要求各地加强对考生诚信考试的教育和宣传,切实防范各种形式的违规情况不再发生。24.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依次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一声声的问候,一份份不期而至有礼物,都是用真情渲染的一幅幅的图画。②一轮圆月缓缓爬上树梢,将它的清辉洒落在屋前的谷地上。③他总是微笑起来,并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④太阳一出来,地上就像下了火。A.比喻拟人排比比喻B.比喻夸张排比比喻C.比喻拟人反复夸张D.夸张拟人反复比喻2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A.阁下访问寒舍,我深感荣幸。贵校师生给我的热情款待。先贤的高论,真是茅塞顿开。D.这是本人的拙作,请老师多多为我斧正。26.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日前丢失支票,蒙您及时送回,感激不尽。明天我将于百忙中专程前来致谢,请在家等候。B.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C.听说贵公司在经营方面存在困难,你们如需要指点的话,我们将不吝赐教。D.奉上拙著一本,鄙人才疏识浅,书中谬误甚多,特此敬请斧正。广东省梅州市兴宁市高一语文竞赛模拟题答案2022年1月1.答案A解析A项,见第一段;B项,“乡民个体之间彼此的孤立与隔膜”有误,原文是“孤立、隔膜是就村和村之间的关系而说的”;C项,见第四段,“为了谋生这一共同目标,分工协作”有误,它是“机械的团结”的特征,而“乡土社会”是“有机的团结”;D项,见第三、四段,“于是他们选择固守乡土,终老于斯”有误,原文是“无须选择”。2.答案C解析A项,“彼此之间相互了解,没有隔阂”说法绝对;B项,强加因果;C项,见第六段;D项,“这种信用远胜于法理社会中的一纸契约”不合文意。3.答案B解析A项,见第四段;B项,“也是人们处理具体事务时目的与手段间的普遍联系”无中生有;C项,见第七段;D项,见第八段。4.答案C(“能委曲求全,拥有顾全大局的胸怀”错误。“抄捡大观园”中探春不但顶撞凤姐,还打了王善保家的耳光,可见文中探春积极应对,敢于斗争。)5.答案B(“贾探春……比……贾惜春年龄小”错误。探春是三姑娘,惜春是四姑娘,探春比惜春年龄大。)6.B【解析】A.“林黛玉,脖子上有金锁”错误,“脖子上有金锁”是“薛宝钗”。B.正确。C.“薛宝钗,魁夺菊花诗”错误,“魁夺菊花诗”是“林黛玉”。D.“晴雯,拒绝给贾赦做妾”错误,“拒绝给贾赦做妾”的是“鸳鸯”。7.B“法”是“按规定”的意思,作状语,单独成句,其后断句,排除C、D;“其属”,即“他的属下”,其间不可断开,排除A。故选:B。句子翻译为:按规定,每年给穷人发放救济粮满三个月就停止,这一年发放五个月才结束。凡是不便用公文处理的事情,赵公一概承担责任,不因此连累下属官员。下面向他请示的事,只要对救灾有较多好处,就立即实行。8.D“用的是干支纪日法”错误。“朔”,月球恰好运行到与太阳黄经相等的时刻,用的是月相纪日法。干支纪日法,是指用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来纪日的方法。9.D“不循章法,广泛收集救灾琐碎诸事”分析错误,文章记叙赵公在越州救灾始末,从多个方面详细地描述了具体的救灾措施,叙述有条不紊。从整篇文章来看,先叙后议,文末点睛,思路清晰。10.①敛:征收;输:交纳;佐:补充。句子翻译为:赵公征收富户人家交纳的粮食和僧人、道士多余的粮食,共得粮食四万八千多石,用它来补充救济粮的不足。②蚤:同“早”;少:稍微;私:自己的。句子翻译为:早晚疲惫、劳心费力也没有稍微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