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讲义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讲义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讲义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讲义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九单元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讲义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逐渐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转变,确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以苏联的经验教训为借鉴,独立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在曲折探索中积累了重要经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政治:社会主义政治制度逐渐确立,但自全国反右派斗争扩大化开始,“左”的错误逐渐发展,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经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人民政权巩固,国民经济得以恢复。“一五”计划的完成开始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1956年,中国开始了独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文化: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得到蓬勃发展,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涌现出了无数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形成了具有特定内涵的时代精神。外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和外交成就体现出革命性和灵活性统一的特点,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打开新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筹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1949年9月21日,在北平中南海怀仁堂隆重开幕。内容:①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等重要文件。它是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作用。②选举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③大会一致决定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国名;确定了首都、国旗、纪年、代国歌等。性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意义:“全国人民大团结的会议”“表明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建国筹备]①工作准备:1945中共七大,开始准备;1949七届二中全会,工作重心从乡村转移到城市②理论和政策基础:1946.6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③法律基础:1949.9《共同纲领》(建国纲领,临时宪法)④组织基础:1949.9新政协第一次全体会议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标志:(1)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一次会议:1949年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决议接受《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为施政方针,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部长,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盛大的开国大典。意义:人民: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国家: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前提条件。世界:中华民族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中国历史进入新纪元。(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人民政权的巩固剿匪镇反:追缴国民党残余军队,肃清土匪和一切反革命武装。土地改革:实质:生产关系的调整(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所有制)背景:新中国成立时,全国尚有约2/3的农民被束缚在封建土地制度之下。过程:①1950年夏,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②到1953年春,全国除一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土地改革都已完成。影响:①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土地,农民从封建土地制度的束缚中彻底解放出来。 ②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中国逐步实现工业化扫除了障碍。项目土地革命土地改革实施时间1927-1937,土地革命时期1947年开始,解放战争新中国初期(1950-1952)实施范围农村革命根据地解放区全国工作任务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废除封建剥削,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政策依据1947《中国土地法大纲》1950《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历史作用农民欢迎,拥护中共,积极发展生产,支持革命解放区农民政治上、经济上获得解放;推动解放战争进程巩固了政权;废除封建剥削,农村生产力得到大解放,为工业化扫清障碍共同之处废除封建剥削,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稳定物价:原因:①国家财政困难。②投机商人的不法行为导致物价上涨,市场混乱。措施:①采取有力的经济措施和必要的行政、法律等手段,同投机资本进行“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②通过统一全国财政收支管理、物资管理、现金管理等措施,实现了国家财政经济的统一。(3)结果:①到1950年春,全国物价趋于稳定,人民政府赢得全国人民的信任。②到1952年底,解放前遭到严重破坏的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抗美援朝:背景:①1950年6月25日,朝鲜内战爆发。②美国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组成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越过“三八线”,侵略朝鲜。③美国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阻挠中国的统一大业,严重威胁到中国国家安全。过程:①1950年10月,应朝鲜政府要求,党中央决定入朝作战,毛泽东派遣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开赴朝鲜,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与朝鲜军民并肩作战。②经过五次战役,中朝军队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美国被迫同意进行谈判。③志愿军入朝后,国内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有力地支持了抗美援朝战争。④经过边谈边打,反复较量,1953年7月,美国不得不在《朝鲜停战协定》上签字,中国人民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影响:①抗美援朝战争打出了国威和军威,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②志愿军涌现出30多万英雄模范和功臣,他们的事迹汇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极大地鼓舞着全国人民为保卫和建设祖国而团结奋斗。(黄继光、邱少云)③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国人民屹立于世界东方的宣言书,是中华民族走向民族复兴的重要里程碑。开创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方针:新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具体包括“一边倒”“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迎来第一次建交高潮。同时,中国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特权。外交政策内容意义“一边倒”新中国站在社会主义和世界和平民主阵营一边在保障革命成果、保卫和平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另起炉灶”不承认国民党政府同各国建立的旧的外交关系,对于驻在旧中国的各国使节,只当作普通侨民对待,不作为外交代表对待,以便在新的基础上经过谈判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外交关系改变了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不急于取得帝国主义对新中国的承认,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必须取消,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必须实现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奠定了平等互利外交关系的基础参加日内瓦会议:(1)时间:1954年4月(2)特点:新中国首次以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和身份参加讨论国际问题的重要会议。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3)结果:因美国的阻挠,会议并未解决朝鲜问题。由于中国的努力,印度支那问题得以政治解决。(4)作用:显示了新中国通过谈判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平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1)1953年12月,中印谈判时,周恩来首次提出。(2)1954年6月,周恩来总理访问印度、缅甸,同两国确认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作为国际关系的准则。互相尊重领土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意义:①国内:标志新中国外交的成熟②国际: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关系问题的基本准则参加亚非会议(万隆会议):(1)时间:1955年4月(2)特点:战后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3)成果:中国提出并坚持“求同存异”的方针,推动会议朝着达成协议的方向前进。(4)影响:为进一步开展同亚非各国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创造了条件;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取得了新的进展。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经济领域:(1)过渡时期总路线——“一化三改”①提出:1953年,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经济、政治条件及国际形势的变化而提出。②内容: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合作社;手工业:手工业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和平赎买、公私合营)③意义: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起来;成功开辟出适应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2)工业化——一五计划(1953-1957)优先发展重工业经过有计划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完成,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长春一汽、鞍山钢铁厂、宝成铁路、新藏公路、川藏公路、青藏公路)(3)社会主义改造——三大改造①概况:1956年底,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②意义:标志着生产资料公有制占绝对优势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初步建立。政治领域——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召开:1954年9月,在北京召开。(2)内容:①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宪法颁布的意义:加强了人民民主专政,巩固了中国人民革命和建设的成果;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反映了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根本要求;提高了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为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开创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②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十六字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内蒙古自治区:1947.5.1,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10.1,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3.5,宁夏回族自治区:1955.10.1,西藏自治区:1965.9.9)[体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的愿望]思想领域——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阶段著作思想实践活动意义(地位)萌芽(1919-1927)《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坚持无产阶级对革命领导权和依靠农民进行革命参加一大、二大、三大和国民大革命解决了革命领导权和同盟军的问题形成(1927-1937)《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1928)《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参加八七会议、领导秋收起义、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参加长征等解决了革命道路问题,为革命指明了方向成熟(1937-1945)《论持久战》(1938)《新民主主义论》(1940)《论联合政府》(1945)持久抗战论、中国革命性质和前途等指挥抗日战争思想成熟,1945年中共“七大”上被写进党章发展(1945-1966)《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论十大关系》(1956)《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及正确处理社会矛盾的问题指挥解放战争、参与建立新中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解决了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问题改革开放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的指导意义】毛泽东思想不仅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思想,也是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推翻“三座大山”建立新中国。社会主义革命(1949-1956):形成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开辟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完成三大改造,消灭剥削,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建设(1956-1976):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取得了伟大成果。中共八大是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革命时期取得的成就]经济:①完成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土地剥削制度;②三大改造③社会主义改造政治: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②1954年宪法③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体系思想:发展毛泽东思想,形成人民民主专政理论外交:①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方针②和平共处五项原则③日内瓦会议、万隆会议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成功探索:(1)中共八大(1956年)①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成先进的工业国。②意义: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1956年9月15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上致开幕式,号召“团结国内外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中国而奋斗”(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春),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探索失误:表现:1958年,提出“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掀起“大跃进”[大炼钢铁](片面追求产量指标)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片面追求公有化指标)。(高指标、浮夸风、瞎指挥、共产风)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由于片面追求经济建设高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导致出现1959至1961年的严重经济困难。政策调整:表现:①从1960年冬开始,中共中央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中共八届九中全会)②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③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重要成果。④1964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提出建设“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结果: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文化大革命”原因:(1)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毛泽东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党内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严重。(根本原因)过程:1966-1976认识: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伟大的建设成就原因:(1)全党、全国人民坚持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战胜各种困难。(2)先进典型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带动作用。(“铁人”王进喜、“解放军好战士”雷锋、“党的好干部”焦裕禄、“地质之光”李四光、“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两弹元勋”邓稼先、“中国现代数学之父”华罗庚)成就:工业:①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三线建设(1964年起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基本设施建设。)背景:国际形势日趋紧张,中苏关系恶化,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指导方针:备战备荒为人民。影响: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布局。科技和国防: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①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②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③1970年6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