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新高考七省联考模拟历史试题_第1页
2024届新高考七省联考模拟历史试题_第2页
2024届新高考七省联考模拟历史试题_第3页
2024届新高考七省联考模拟历史试题_第4页
2024届新高考七省联考模拟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届新高考七省联考模拟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个小题给

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2001年,山西襄汾陶寺发掘出了南墙、东墙,这是中原地区最大

的史前城址之一。城内外发现了大型"王墓二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夯土

建筑。陶寺遗址的发现说明

A.早期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B.长江流域向阶级社会发展

C.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

D.复杂化社会组织可能存在

2.《管子・小匡》中有"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国诸侯"并举的记

述,并认为华夏("中国")居中,为五方的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

的观念升华。这一记述反映出

A,百家争鸣的盛况

B.传统秩序遭到破坏

C.华夏认同的增强

D.社会矛盾不断激化

3.东汉前期,许慎在编撰《说文解字》时,征引全国各地的政区地名

资料,用以分析字形、考辨字义。其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如图所

示。这反映了该时期

A.行政制度的重大调整

B.豪强势力的地方割据

C.儒家思想的主导地位

D.经济发展的南北差异

4.吕思勉在《两晋南北朝史》中谈到:"然人士流移,非一朝可复;而

吴(东吴)平未几,五胡之乱复起,南北隔越,侨置之州郡县遂多,

土断之法,盖终晋、南北朝之世,未能尽行;此则九品中正之法,所

以相沿而不废也。”据此可知,九品中正制的实施

A.表明士族门阀势力强大

B.旨在预防地方割据重演

C.深受特殊社会环境影响

D.推动官吏群体的儒家化

5.东晋王谧说:"囊者晋人略无奉佛,沙门徒众,皆是诸胡,且王者

与之不接。"到南北朝时期,西域僧人通过与帝王、士大夫、文人、平

民的交往等社会活动宣扬佛学,并受当时玄学思潮的影响,僧人也开

始参与清谈,佛学在核心理论上与玄学趋于一致。这一变化反映了

A.儒佛思想在当时争斗激烈

B.统治者的好恶决定了宗教存续

C.佛教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势

D.佛学迎合了中国政治统治需要

6.左图描绘了文人会集时饮茶的盛大场面,右图是街头茶市的真实写

照。据此可知,宋代

《文会图》【北宋】宋徽宗赵佶《茗园赌市图》【南宋】刘松

A.山水画的成就最为突出

B.城市经济繁荣

C.文人生活理念逐渐普及

D.饮茶文化繁荣

7.清朝前中期设置理藩院,起初仅处理蒙古事务,后来扩展到内外蒙

古、青海、新疆之额鲁特部、回部与西藏喇嘛所属各处的事务,与俄

国交涉事务亦由其掌管,《理藩院则例》也随之不断完善。这一职能

的变化说明当时

A.初步奠定了大一统国家疆域

B.边疆与内地治理呈现一体化趋势

C.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稳固

D.强化了对北部边疆少数民族管理

8.20世纪40年代初,陕甘宁边区确定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的总

方针,强调以发展农业为主,协调畜牧业、工业、手工业等生产事业,

实行“公私兼顾"、"军民兼顾",并运用互助合作的形式,成立农业生产

合作社。这些政策

A.团结了地主阶级联合抗日

B.体现了新民主主义经济内涵

C.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

D.战略上配合了正面战场作战

9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步典和古来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

约成书于公元前2世纪至公元2世纪。其中段条文称,信众"如欲获得

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师那里,

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二该条文旨在

A.巩固婆罗门教地位

B.革新教育体制

C.打破种姓制度隔阂

D.宣扬法律权威

10.16世纪末,郁金香传入荷兰,因其娇美的外形和艳丽的颜色受到

宠爱。1636年,一株稀有品种的郁金香能换取一辆马车、几匹马等;

1637年,一株名为"永远的奥古斯都”的郁金香售价高达6700荷兰盾,

这笔钱足以买下阿姆斯特丹运河边的一幢豪宅。出现"郁金香狂热”的

泡沫经济现象,主要反映了

A.商业贸易范围不断扩大

B.商业经营方式出现新变化

C.商业贸易规模不断扩大

D.商贸中心转向大西洋沿岸

11.18世纪,欧洲一些学者认为,《圣经》的很多事迹都是神话故事,

理解基督教的教义,不能只看重神话故事,更应该懂得它要传递的思

想;还有人认为,明白基督教的含义,需要十分了解基督教的历史背

景;有些神学家认为基督教的教义是全欧洲人的共同产物;还有人认

为基督教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道德。这表明欧洲社会

A.宗教改革后新教影响巨大

B.理性思想和批判精神盛行

C.世俗势力与神权激烈斗争

D.意识形态呈现多元化色彩

12.1806年,在被拿破仑的军队打败后,普鲁士被迫签订屈辱的条

约,激起有识之士进行改革。1809年,威廉•洪堡出任普鲁士文化和

教育大臣,提倡“民族教育",实行强制义务教育,发展师范教育,兴建

大量工业学校,把大学建成学术研究和知识传播机构。推动普鲁士教

育改革的因素有

①维也纳体系建立②工业革命的影响③民族意识的觉醒④普法

战争的胜利

A.①②B.①③

C.②③D.②④

13.1940年5月26日晚至6月4日上午,英法联军在敦刻尔克进

行了当时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军事撤退行动。6月1日,美国《纽约时

报》载文:“只要英语这门语言不消亡,'敦刻尔克'一词就包含着崇敬……

这是民主的伟大传统,是未来,是胜利。"6月5日,德国一杂志说:

"对于我们德国人来说,‘敦刻尔克'这个词语代表的是这次伟大的战争

将名留青史。”对此最正确的理解是

A.新闻报道服务政治需要

B.历史事件难以形成共识

C.评价角度影响战争性质

D.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

14.二战后初期,英国《经理》杂志曾对美国企业文化评论说:"英国

与美国不同,英国消费结构更趋个性化和多样化,需要各种专业化、

适合不同家庭需求的商品,盲目追逐标准化、简单化和专业化是愚蠢

的。"得出该结论的主要依据是

A.英国力图恢复经济强国的地位

B.英美采取不同经济发展模式

C.二战后英美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D.美国是马歇尔计划的主导者

15.1966年韩国学者以庆州佛国释迦发现的雕版印刷本《无垢净光大

陀罗尼经》为据,提出雕版印刷术和金属活字印刷术是韩国的发明。

1981年印度作者戈索伊列举文献后说BC327年印度就已经能造出质

量相当好的纸,因而纸最初是由印度人发明创造的。这一现象反映

A.当代中国文化身份危机

B.文化实力成为国际竞争的首要衡量

C.意识形态冲突愈演愈烈

D.当代中国文化对外输出进程不顺利

16.面对近期的巴以冲突,王毅部长指出:中方反对和谴责一切伤害

平民的行为,并指出以色列的行为已超越自卫范围,应停止对加沙民

众的集体惩罚。同时强调,中方愿同沙特等阿拉伯国家一道,继续支

持巴勒斯坦恢复民族权利的事业,推动巴勒斯坦问题重回"两国方案"

正确轨道,得到全面、公正、持久解决。这一言论反映出中国

A.倡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

B.致力于落后国家的民族复兴

C.注重维护国际正义与和平

D.积极践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后汉书・献帝

《三国志・魏纪》

纪》

曹操自领冀州

天子以公领冀州牧。

牧。

汉罢三公官,置丞相,以公为丞曹操自为丞

相。相。

天子使都虑策命公为魏公,加曹操自立为魏

九锡。公,加九锡。

汉皇后伏氏,坐与父(伏)完书曹操杀皇后伏

云”帝以董承被诛,怨恨公。"后氏,灭其族及

废黜死,兄弟皆伏法。其二子。

魏王丕称天

汉帝以众望在魏,乃召群公卿

子,奉帝为山

±,使张音奉玺绶禅位。

阳公。

材料二

北宋历史学家司马光为便利纪年,认为在乱世存在多个政权并立时要

选择其中某个政权作为正统,如在三国时期以曹魏为正,南北朝选择

宋齐梁陈纪年,五代十国则选择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年号

为标准。北宋和辽、夏并立,因宋受后周禅让,所以在这一时期将宋

作为正统。他认为这一举措"非尊此而卑彼,有正闰之辨也二

——据(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材料三

三国当以蜀汉为正,而温公(司马光)乃云某年某月"诸葛亮入寇",是

冠履倒置,何以示训?缘此遂欲起意成书。

——(南宋)朱熹《资治通鉴纲目》

(1)根据材料一,比较《三国志》和《后汉书》对相关史事叙述的差

异。(4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概括司马光和朱熹关于三国时期"正统”的

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观点产生的原因。(10分)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4分)

材料一

美苏太空卫星火箭发射大事年表

苏联美国

1957年10月,发1958年1月,第一颗卫

射第一颗人卫星斯星探索者1号发射成功。

普特尼克1号。1961960年5月,阿波罗计

0年6月,通过了雄划被提交给美国总统艾

心勃勃的太空探索森豪威尔。

计划,包括载人登1962年8月27日,金星

月、火星和金星任飞掠器飞掠金星,成为世

务。界上第一艘成功的深空

1961年4月12B,探测器。

尤里・加加林搭乘东1965年6月3日至7日,

方1号完成了世界爱德华・怀特在双子星座

上第一次载人航天4号任务中完成美国首次

飞行。太空行走。1966年5月

1965年3月18B,30日-6月2日,勘测者

阿列克谢冽昂诺夫1号发射升空并完成月球

在上升2号任务中表面软着陆。

进行世界上第一次1969年7月16日至24

太空行走。日,阿波罗11号的两名

1966年2月月球9宇航员在月球表面着陆

号在月表首次完成行走。

软着陆。1973年5月14B,最后

1975年7月15B,一枚土星5号火箭搭载天

联盟-19飞船发射,空实验室升空。

与阿波罗飞船组成1975年7月15日,

阿波罗-联盟测试联盟-19飞船发射,与阿

体。波罗飞船组成阿波罗-联

1982年3月1日,盟测试体。

金星13号着陆器成1981年4月12日首次

功着陆,并存活了1发射,哥伦比亚号航天飞

27分钟。机。

1986年2月20日,

和平号空间站主体

发射升空。

1988年11月15

日,暴风雪号航天飞

机首飞成功。

摘编自《美苏太空竞赛历年卫星火箭发射以及历史事件介绍》

材料二

1958年,中国把发射人造地球卫星列入国家科学规划,组建机构并开

展相关学术研究活动和实验设备的筹建工作。创业之初经历了经济上、

技术上种种困难的中国航天事业,经过艰苦奋斗,终于在1964年6

月发射成功自行研制的第一枚运载火箭。1968年组建了中国空间技术

研究院,1970年4月24日,成功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

一号"。到1985年10月,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共发射了17颗不同类

型的人造地球卫星。这些卫星为地质、测绘、地震、海洋、农林、环

境保护等国民经济部门和空间科学研究提供了十分有价值的资料。通

过一系列航天活动,中国已经建立了各类人造卫星、运载火箭、发射

设备和测量控制系统的研究、设计、试验和生产的基地;建成了多个

能发射各类航天器的发射场。组成了由控制中心、地面台站和测量船

构成的卫星测控网,造就了一支富有经验的航天科学技术队伍,从而

有能力不断开拓航天活动的新领域。中国航空航天工业在为国防、国

民经济和科学研究直接服务的同时,还努力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推广和

转移先进技术,取得了显著的效益。

——甘肃省科协信息中心《我国航天发展历史回眸》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美苏发展太空技术的特点。(6

分)

(2)依据材料一、二,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中国在发展太空技术方面

与美苏的不同之处。(8分)

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一

在1953年苏共中央九月全会后,赫鲁晓夫采取了一系列鼓励发展个

人副业的措施,主要包括:先降低庄员、职工向国家义务交售的定额,

最后废除针对个人副业的义务交售制度。使个人副业的税率降低80%,

等等。有人称之为一种使私人生产受益的"新经济政策二1958年,苏

联农业丰收。在苏共中央十二月全会上,赫鲁晓夫指出:苏联"在短期

内克服了农业生产的落后状态"。"在经济方面最强大的集体农庄目前

就已经能够满足集体农庄庄员个人对马铃薯、蔬菜,甚至是牛奶的需

要。个人副业"将逐渐失去它的意义"。此后,逐步禁止城市公民个人饲

养牲畜。

——摘编自陆南泉《苏联经济发展史简论与启示》

材料二

20世纪50年代,各级供销合作社大力宣传并帮助社队逐步组织起各

项副业生产。江苏淮安农村供销合作社为配合农村的合作化高潮,从

南通等地引进优食兔种,发放各地饲养;洪泽县成为江苏省长毛兔的

基地县。就水果生产来说,广东省采取发放预购定金的办法解决农户

生产资金短缺的困难。从1951年开始即组织农业技术队伍深入产区

举办现场水果防治病虫害等技术训练班。1956—1958年,除每年安

排水果生产专项化肥1万吨以外,省供销社还临时增拨化肥1580吨。

各农村基层社一般设有综合收购门市部,除在门市部坐店收购外,还

采取开物资交流会约时定点摆货摊、走村串寨、送货下乡、送货上门

和利用代购代销员等方式进行收购,解决农副产品滞销问题。

——摘编自李攀《新中国农村供销合作社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50年代初期苏联改

革个人副业管理制度的历史背景。(6分)

(2)根据材料二、概述20世纪50年代我国供销合作社扶持农村副

业生产的历史作用。(6分)

2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中国的国家建造的历史经验,从两个方面"偏离"了"从帝国到民族国家"

的"正常'潞径:其一,它并没有经历多族群帝国的崩溃、分裂并在此基

础上形成一系列各自独立的民族国家,相反,至20世纪中叶,在中国

所出现的是一个就领土格局而言,跟清朝在极盛时期的疆域大体相当

的国家;现代中国因此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建立在旧日"帝国”疆域之

上的民族国家,具有超大规模的领土与人口。其二,它并没有建立一

个西式的体现主权在民原则的代议制民主制度,最终产生的是一个人

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具有强大的行政能力。其生命力之强,乃至在建

国后近七十年间维持其政党一国家的体制基本不变。这在21世纪的

世界诸大国中,同样是独一无二的。

——以上摘编自李怀印《现代中国的形成》等

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

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达清晰)

2024届新高考七省联考模拟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每小题只有一

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

据材料,陶寺遗址的南墙、东墙以及大型"王墓"、礼乐重器及高等级的

夯土建筑等发现,这些发现不仅证明了陶寺地区在当时的政治、经济

和文化地位,也揭示了当时社会可能存在较为严密的社会组织,D项

正确;材料中只有单一的陶寺遗址,无法据此推断出多元一体,排除

A项;陶寺遗址在山西,没在长江流域,排除B项;通过材料的信息

可以看出阶级分化,但无法看出"贫富分化加剧的发展趋势",与材料主

旨不符,排除C项。故选D项。

2.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

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根据材料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中国诸侯”并举及华

夏(“中国")居中,为五方的核心观念反映出当时华夏认同观念的增强,

C项正确;材料主旨是春秋战国时期华夏认同的演进,A、D两项与材

料主旨不符,排除AD项;当时传统秩序指的是分封制和宗法制及礼

乐制度作用下的家国一体政治,这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B项。故

选C项。

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

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东汉时期的中国。据

材料可知,"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基本位于北方,结合所学,当时经

济重心在北方,南方经济整体比较落后,北方事务比较复杂,故在北

方设比较多的郡等加强管理,D项正确;材料不涉及比较信息,不能

得出"行政制度是否有重大调整",排除A项;东汉前期,尚未形成地

方割据,排除B项;材料中"提及次数较多的郡、国"不能反映出"儒家

思想是否占据主导地位",排除C项。故选D项。

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

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魏晋南北朝(中国)。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人口迁移频繁,

原有的选官制度无法推行。而九品中正制深受特殊社会环境影响,在

战乱时期人士流移的条件下发展而来的,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C项

正确;材料表述的是九品中正制产生背景,并未体现士族门阀势力强

大,排除A项;九品中正制的实施起到了选拔人才的作用,主旨并不

是预防地方割据,排除B项;材料表明九品中正制的实施深受特殊社

会环境影响,未体现官吏群体的儒家化,排除D项。故选C项。

5.C【详解】本题为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设问可知,这是本质题。

时空范围为东晋(中国)。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西汉末年

佛教传入中国,但是并没有受到统治者的重视,信奉的人极少"旦是

到南北朝时期,僧人与上至帝王下至平民之间都有交往,说明佛教在

中国受到普遍接受,且受到当时中国玄学思潮的影响,佛学在核心理

论上与玄学趋于一致。因此,佛学的中国化最初表现为佛学的玄学化,

这反映出佛教呈现出本土化的趋向,C项正确;材料中并未涉及儒学

与佛学的斗争,排除A项「统治者好恶决定宗教存续”的说法过于绝

对,排除B项;当时僧人参与的"清谈"主要涉及纯粹的哲学命题,是

脱离社会现实的,排除D项。故选C项。

6.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

这是推断题,时空是宋朝时期。根据材料"文人会集时饮茶的盛大场面"

"街头茶市的真实写照”等信息可知,题干描绘了宋代时期人们喜爱饮

茶的社会现象,描绘了文人会集时饮茶的盛大场面,说明此时饮茶文

化比较繁荣,D项正确;题干中的绘画属于宋代现实人们现实生活的

写照,并不是山水画,排除A项;材料仅涉及宋代人们饮茶的信息,

无法据此得出城市经济繁荣的结论,排除B项;材料并不是强调文人

的生活理念,其次"普及"表述不准确,排除C项。故选D项。

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

是本质题。时空是清朝(中国)。据材料"清朝前中期设置理藩院,起

初仅处理蒙古事务,后来扩展到内外蒙古、青海、新疆之额鲁特部、

回部与西藏喇嘛所属各处的事务,与俄国交涉事务亦由其掌管"可以看

出,清朝时期,理藩院的职能范围逐步扩大到协调处理对内民族关系,

对外关系,这一职能的变化,体现的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更能

说明清朝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C项正确;清朝奠定

了现代中国的版图,排除A项;边疆与内地治理呈现一体化趋势,体

现的是元朝时期的边疆治理,与材料不符,排除B项;材料体现的不

仅仅是对北部边疆少数民族管理还包括对外关系的处理排除D项。

故选C项。

8.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

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全面抗战时期(中

国)。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后,敌

后战场的斗争形势日益严峻,大生产运动是克服抗日根据地困难的重

要一环,总方针是"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打破了日本的囚笼政策,

C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对地主阶级的联合,团结地主主要体现在减

租减息政策,排除A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

减息政策,并没有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没有体现新民主主义经

济内涵,排除B项;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措施主要是为了打破日军

的囚笼政策,与配合正面战场作战没有直接关系,排除D项。故选C

项。

9.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

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印度。根据材料

"古印度《摩奴法典》是根据吠陀经步典和古来习惯编成的法论文献"

"如欲获得最好的幸福,即最后解脱,不要终生淹留在非僧侣种姓的教

师那里,或不识吠陀的婆罗门那里"可知,《摩奴法典》是古印度国家

有关宗教、道德、哲学和法律汇编,该条文要求信徒遵奉婆罗门和高

种姓群体,有利于巩固婆罗门教地位,A项正确;该条文旨在巩固婆

罗门教地位,并没有革新教育体制,排除B项;该条文维护了种姓制

度,并没有打破种姓制度隔阂,排除C项;该条文旨在巩固婆罗门教

地位,"宣扬法律权威"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D项。故选A项。

1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

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近代(西方)。据

题干可知,1636、1637年荷兰出现了"郁金香狂热"的泡沫经济现象,

作为一种花,价格已经远远超出了它本身的实际价值,显然是人为炒

作的,是一种虚假的泡沫经济。当时是新航路开辟后的早期殖民扩张

时期,它带来了商业革命,特别是商业经营方式的新变化,如商品交

易所、证券交易所、股份公司等,正是这些新的经营方式的出现,助

推了郁金香价格炒作形成泡沫经济,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商业革

命中的经营方式出现变化,与商业革命中商业贸易范围变大、贸易规

模变大、商贸中心转移关系不大,也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CD项。故

选A项。

11,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

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世纪(欧洲|)。

根据材料"18世纪,欧洲一些学者认为,《圣经》的很多事迹都是神话

故事,理解基督教的教义,不能只看重神话故事,更应该懂得它要传

递的思想;还有人认为,明白基督教的含义,需要十分了解基督教的

历史背景;有些神学家认为基督教的教义是全欧洲人的共同产物;还

有人认为基督教的精神是一种高尚的道德。"并结合所学可知,18世

纪是欧洲启蒙运动的盛行时期,启蒙运动的核心理念是理性,启蒙思

想家们认为理性是人类最基本的思维方式,是判断事物真假、善恶的

唯一标准,他们主张用理性来分析和解决人类面临的各种问题,反对

迷信和盲从。材料中欧洲一些学者多方面多角度看待《圣经》的教义,

对其表示赞同或质疑,反映出当时理性思想和批判精神的盛行,B项

正确;宗教改革后的基督教统称为新教,例如马丁路德教、加尔文教、

英国国教等,材料未涉及其影响,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世俗权力和

神权之间的激烈斗争,排除C项;意识形态是一定的政治共同体或社

会共同体主张的精神形式,材料未体现不同的意识形态,无法得出意

识形态呈现多元化色彩,排除D项。故选B项。

12.C【详解】本题是组合选择题。时空是19世纪初的普鲁士。结合

所学内容可知,19世纪已经是工业革命时期,根据"兴建大量工业学

校"可知与工业革命的影响有关,②正确;根据"普鲁士被迫签订屈辱的

条约,激起有识之士进行改革"可知与民族意识的觉醒有关,③正确,

C项正确;1815年才建立起维也纳体系,时间不符,①错误;普鲁士

在普法战争中获胜是在1870年,时间不符,④错误,排除ABD项。

故选C项。

13.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

是推断题。时空是1940年(英法德美)。据材料"敦刻尔克'一词就包

含着崇敬……这是民主的伟大传统,是未来,是胜利”「敦刻尔克’这个

词语代表的是这次伟大的战争将名留青史",可知,美国和德国对敦刻

尔克撤退的评价不同,美国认为是"崇敬",而德国认为是"伟大的战争”,

说明历史认识具有多元性,D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两者的立场不同,

排除A项「难以形成共识",表述绝对,排除B项;评价角度并不能

影响二战是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排除C项。故选D项。

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

知这是背景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二战后初期美英。

根据材料"盲目追逐标准化、简单化和专业化是愚蠢的"并结合所学可

知,美国通过标准化和专业化生产以及现代化管理方式极大地提高了

制造业生产效率,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的工业产品超过世界的一

半份额,而英国在竞争中却走向衰落,C项正确;根据材料"英国与美

国不同……"并结合所学可以得出英国经济竞争力不足,不能得出英国

力图恢复经济强国的地位,排除A项;材料对比的是企业文化,而不

是经济发展模式,根据所学可知,美英在战后采取的是国家干预经济

发展的模式,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马歇尔计划对欧洲的援助,排除

D项。故选C项。

15.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

是本质题。时空是:当代世界。某些韩国学者提出雕版印刷术和金属

活字印刷术是韩国的发明,某些印度学者提出纸最初是由印度人发明

创造的,这些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损害了我国文化遗产产权和传统

文化知识产权,使得当代中国文化身份遭遇危机,A项正确;文化实

力是国际竞争的重要而非"首要"衡量,排除B项;材料反映文化竞争

而非意识形态冲突,排除C项;当代中国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

大,"进程不顺利"说法不恰当,排除D项。故选A项。

16.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

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现代中国。根据材

料可知,面对巴以冲突,我国政府始终站在正义的一方,不仅呼吁冲

突双方用和平的方式解决矛盾,还呼吁国际社会加速推动巴以问题的

公正、和平和根本性的解决,以维护世界和平,这反映出我国外交注

重维护国际正义和和平,C项正确;材料只涉及中国对巴以冲突问题

的和平解决,这与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无关,排除A项;中国注重推

动第三世界国家的民族发展,但"致力于"的说法过于绝对化,排除B

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指导两国关系的原则,材料反映的是中国推

动巴以问题的和平解决,这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无关,排除D项。故

选C项。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2分。

17.(14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