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麻城一中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北省麻城一中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北省麻城一中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北省麻城一中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北省麻城一中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北省麻城一中2025届生物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某性原细胞(2n=16)的DNA全部被32P标记,其在含有31P的培养基中进行一次有丝分裂后继续进行减数分裂,下列能正确表示有丝分裂前期(白色柱状图)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灰色柱状图)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单体和DNA数目的是()A. B.C. D.2.《柳叶刀》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新冠肺炎患者病情严重与细胞因子风暴(简称CS)相关。病毒入侵机体后,受感染的上皮细胞和免疫细胞产生约15种细胞因子帮助抵御病毒,细胞因子会引起更多免疫细胞透过毛细血管并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即细胞因子风暴(CS)。由于肺部毛细血管极为丰富,故血管通透性增加后将产生极其严重的后果,除此以外CS还会引起多种器官的衰竭。以下有关新冠肺炎的叙述错误的是()A.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细胞因子风暴(CS)是一个负反馈调节过程B.新冠肺炎患者肺部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会导致肺部组织水肿C.肺炎患者富含毛细血管的器官(如肾脏)也可能受CS损伤D.服用使免疫细胞增殖受阻的药物(如类固醇)可缓解患者的症状3.广东地区高发的β地中海贫血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病。研究发现,由正常基因A突变成致病基因a,患者的β珠蛋白(血红蛋白的组成部分)合成受阻,原因如图所示(AUG、UAG分别为起始和终止密码子)。以下叙述不正确的是()A.β地中海贫血症是β珠蛋白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基因突变所致B.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C.若异常mRNA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β珠蛋白,与正常β珠蛋白相比,则该异常蛋白肽链更短D.正常基因A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突变成β地中海贫血症基因a4.某种蛇体色的遗传如图所示,当两种色素都没有时表现为白色。选纯合的黑蛇与纯合的橘红蛇作为亲本进行杂交,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亲本黑蛇和橘红蛇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bbTTB.F1的基因型全部为BbTt,表现型全部为花纹蛇C.让F1花纹蛇与杂合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4D.让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5.为了研究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的影响因素,科学家释放了一定量的标记过的斜纹夜蛾,适当时间后用杀虫灯诱杀,统计标记个体的个数占释放总数的比例(回收率),结果如下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注:横轴为诱捕灯间距)A.若标记总量为N,回收率为a,则斜纹夜蛾的种群密度为N/a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上升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无关,与灯高有关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6.离子通过细胞膜进出细胞有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离子通道,另一种是借助离子泵搬运。离子通道是由蛋白质复合物构成的,一种离子通道只允许一种离子通过,且只有在对特定刺激发生反应时才瞬时开放,不消耗能量运输离子。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下列叙述不合理的是A.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下,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外流B.动物细胞一氧化碳中毒会降低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C.离子通道和离子泵转运离子的方式分别属于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D.借助离子泵搬运离子的结果是使该种离子在细胞内外的浓度趋于相等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9分)在2019年女排世界杯比赛中,中国女排以十一连胜的骄人成绩夺得了冠军,成功卫冕,为祖国和人民赢得了荣誉。比赛中,通过神经—体液调节,队员机体内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回答下列问题。(1)赛场上,队员看到排球飞来,迅速做出接球的动作,这一反射的高级中枢位于____________,该反射发生时,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__向的,运动员在发球的瞬间,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____。(2)激烈比赛会使队员出现体温有所升高的现象,原因是____________的结果。运动员大量出汗,丢失水分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垂体____,以维持体内水分相对平衡。随着能量的消耗,运动员血糖浓度降低,交感神经末梢会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与胰岛A细胞膜上受体结合,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____。(3)队员看到对方发球而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合成并分泌____________增加,最终促使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促进细胞代谢。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____。比赛结束,队员的情绪暂时不能恢复,说明与神经调节相比,体液调节具有____________的特点。8.(1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4)题。早在NatalieNakles出生前,甚至是来自她母亲的卵子成熟之前,奇怪的事情就发生了。那颗卵子本应只携带一条16号染色体,结果最后却多出了一条。而随后的一系列过程,让Nakles的受精卵发育时移除了来自精子的16号染色体。因此,现今24岁的Nakles并不像大多数人一样从父母身上各继承了一组染色体,她的两条16号染色体全部来自母亲。这种现象被称为“单亲二体性”,即23对染色体中某一对的两条染色体都来自父亲或母亲一方。早期研究表明单亲二体性与自然流产有着密切关系,即便胎儿存活,它也有可能患有骨骼异常、癫痫、智力障碍和儿童癌症等疾病。例如,如果两条15号染色体都来自母亲,会导致普拉德-威利综合征,根据相关病症也被称做低肌张力-低智力-性腺发育低下-肥胖综合征;而如果15号染色体都来自父亲,则会导致天使人综合征,患儿会产生发育迟缓,智力残疾,严重的言语障碍以及运动和平衡问题。它们都是具有明显症状的特殊遗传疾病。Nakles就患有阿斯伯格综合征,这是一种自闭症谱系疾病,但不会有自闭症患者的语言和智力障碍。除此之外她很健康,没有什么严重的健康问题。如今,一项研究对大约483万人的DNA进行了检测,其中440万来自基因检测公司,43万来自英国生物样本库。结果显示,许多像Nakles这样的健康人身上都存在单亲二体性。该研究共找到了675个单亲二体的样本,且没有发现其与任何有害特征存在显著相关。这表明,单亲二体性现象比过去文献中的结果更普遍,且危害性更低。(1)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__________________)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A.单亲二体的出现通常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B.天使人综合征是由于染色体数目变异导致的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D.单亲二体的后代一定患病(3)请根据文章内容,结合已有知识,用文字或图解的形式提出单亲二体性形成机制的两种假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果单亲二体性确实造成了健康问题,你推测可能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10分)下图1表示利用生物技术制备抗X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图2表示培育优质奶牛的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注射到小鼠体内的物质是_。融合后的细胞经过多次筛选才能获得理想细胞,此类细胞的特点是_。该过程所用的生物技术有_。(2)重组细胞①和②中,_(填“①”或“②”)实现了基因的重组。(3)若将早期胚胎分离成若干个胚胎细胞,让其分别发育成小牛,这些小牛的基因型_(填“相同”或“不同”),此项技术称为_。10.(10分)稳态可包括生物体的稳态和生态系统的稳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Ⅰ、正常人的空腹血糖含量是2.8﹣2.2g/l,胰腺是参与调节血糖平衡的主要器官。现有甲、乙、丙三名成年人进行糖尿病的诊断测试,先禁食22小时,再分别喝下等量含l22g葡萄糖的溶液,4小时内定时测定三人血浆中的葡萄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如图2、2所示:(2)胰腺既是内分泌腺,也是外分泌腺,由胰腺分泌进入消化道的物质有_________(写出一种即可),由胰腺分泌进入血管的物质有_____(写出一种即可)。(2)据图2、2分析,甲、乙、丙三人中血糖调节正常的是______;体内胰岛素绝对不足而患Ⅰ型糖尿病的是_____。(3)当人体患有自身免疫疾病(因机体对自身结构发生免疫反应而导致自身组织损害所引起的疾病)时,可导致糖尿病,机理如图所示,其中Y2﹣Y3表示不同抗体。图中某类细胞指的是__________,Y2~Y3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据图分析,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______。A.抗体Y2与胰岛B细胞表面的葡萄糖受体结合,导致其胰岛素分泌减少B.抗体Y2攻击胰岛B细胞使得胰岛素分泌增加,血糖降低C.抗体Y3与靶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导致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D.胰岛B细胞和靶细胞均可能成为抗原Ⅱ、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下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下表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不详。营养级同化量未利用量分解者分解量呼吸量一2.48x22222.2×22222.69×22222.8×2222二3.2×2294.6×2286.6×228.2.53×229三?8.2×2274.2×2272.3×228(4)图中虚线表示________,N点时出生率______________(选填>、<或=)死亡率。(5)该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的过程属于群落的_____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农田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________。(6)第二、三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_____(保留一位小数点)。(7)在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____________,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11.(15分)立体种植生态农业模式是依据生态学原理,利用经济林地、果树园地、用材林地的空间地带种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生态农业复合系统,具有多种种植模式。回答下列问题:(1)在林果树间的土地上套种喜湿耐阴的中药材,形成一个林药复合系统,该系统中植物在垂直方向上的分布具有明显的____________现象,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林下立体套种的黑木耳、蘑菇等食用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___,它们_________(填“是”或“不是”)食物链的组成部分,食用菌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在____________范围内循环,释放的热能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用于其他生物体的生命活动。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A【解析】

本题考查了细胞分裂与DNA复制的知识,准确识图并识记相关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详解】​下图表示分裂过程中1条染色体上DNA的标记变化情况,其他染色体标记变化情况与之相同。该性原细胞在含有31P的培养基中进行有丝分裂时,DNA的半保留复制使每条染色体中含有两个DNA,且DNA双链均为一条含有31P,另一条含有32P,故有丝分裂前期含有32P的染色单体和DNA数目分别为32和32;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中每个DNA分子均为一条含有31P,另一条含有32P,子细胞在含有31P的培养基中继续进行减数分裂,则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每个细胞中含有32P的染色单体和DNA数目分别为16和16。综上所述,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2、A【解析】

反馈调节是指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方式叫反馈调节,受病毒侵染的免疫细胞会产生细胞因子,细胞因子继续激活更多的免疫细胞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这种调节方式叫正反馈调节。【详解】A、根据题干信息“细胞因子会引起更多免疫细胞透过毛细血管并激活这些免疫细胞,被激活的免疫细胞则会产生更多的细胞因子”可知,新冠肺炎患者产生细胞因子风暴(CS)是一个正反馈调节过程,A错误;B、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引起肺部组织水肿,B正确;C、CS还会引起多种器官的衰竭可知肺炎患者富含毛细血管的器官(如肾脏)也可能受CS损伤,C正确;D、服用使免疫细胞增殖受阻的药物,使免疫细胞产生较少的细胞因子,有利于患者症状的缓解,D正确。故选A。3、B【解析】

分析图解可知,过程①表示遗传信息的转录,过程②表示翻译。图中可以看出,基因突变后,密码子变成了终止密码子,因此会导致合成的肽链缩短。【详解】AD、β地中海贫血症是正常基因A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即由

G→A,G/C碱基对3个氢键,A/T碱基对含两个氢键,改变了DNA碱基对内的氢键数,突变成β-地中海贫血症基因a,导致β珠蛋白第39位氨基酸的编码序列发生了基因突变,AD正确;B、该病体现了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的合成直接控制生物体的性状,B错误;

C、图中看出,替换后的部位转录形成的密码子为UAG,该密码子为终止密码子,因此若异常mRNA进行翻译产生了异常β-珠蛋白,则该异常β-珠蛋白与正常β-珠蛋白相比,则该异常蛋白肽链更短,C正确。故选B。4、C【解析】

据图分析可知,花纹蛇基因型为BT,黑蛇基因型为Btt,橘红蛇基因型为bbT,白蛇的基因型为bbtt,据此答题。【详解】A、根据题图分析,亲本黑蛇含基因B,橘红蛇含基因T,所以它们的基因型分别为BBtt和bbTT,A正确;B、F1的基因型为BbTt,表现型全为花纹蛇,B正确;C、杂合的橘红蛇的基因型为bbTt,所以让F1花纹蛇BbTt与杂合的橘红蛇交配,其后代出现白蛇的概率为1/2×1/4=1/8,C错误;D、让F1花纹蛇相互交配,后代花纹蛇中纯合子的比例为1/9,D正确。故选C。5、D【解析】

据图分析,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诱捕灯间距和灯高,因变量是回收率。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详解】A、种群密度是单位空间内的个体数,A错误;B、诱捕距离加大,被标记个体占被诱捕总数的比例下降,B错误;C、该研究说明,杀虫灯的杀虫效果与灯的密度和灯高有关,C错误;D、用杀虫灯诱杀斜纹夜蛾成虫可改变种群年龄结构,降低虫害,D正确。故选D。考点:实验分析。点评:本题考查实验分析,突出理解、分析和推理能力的培养。6、D【解析】

1、通常情况下,钾离子主要在细胞膜内,钠离子主要在细胞膜外。静息电位的形成与钾离子外流有关。2、动物细胞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从而影响了细胞呼吸导致细胞供能障碍,而离子泵是一种具有ATP水解酶活性的载体蛋白,能利用ATP水解释放的能量跨膜运输离子,故此离子泵的转运离子的能力下降。3、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离子泵搬运离子是主动运输方式【详解】A、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下,钾离子通过离子通道外流,A正确B、动物细胞一氧化碳中毒会导致细胞中ATP的生产障碍,从而使离子泵跨膜运输离子的速率下降,B正确;C、据题意可知:离子通道和离子泵转运离子的方式分别属于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C正确;D、借助离子泵搬运离子是主动运输方式,据分析可知其结果是使该种离子在细胞膜内外的浓度差增大,D错误。故选D。【点睛】不能正确提取有用信息是本题出错的主要原因。加强学生获取有用信息的能力的训练是正确解答该类题目的关键!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7、大脑皮层单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产热量大于散热量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负)反馈调节作用时间长【解析】

1、人体的水平衡调节过程:当人体失水过多、饮水不足或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增多→肾小管、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产生渴觉(主动饮水)。

2、人体内血糖浓度降低时,就会刺激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促进肝糖原分解,加速体内非糖物质的转化,从而使血糖农度升高。【详解】(1)队员看到排球飞来,迅速做出接球的动作,属于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高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反射发生时,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是沿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这一反射弧单向传导的,即该反射发生时,兴奋在传入神经纤维的传导方向是单向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在突触间以化学信号的形式传递,兴奋在突触小体上完成的信号转换模式为电信号转变为化学信号。(2)体温升高是产热量大于散热量的结果。大量出汗,丢失水分会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引起下丘脑合成、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以维持体内水分相对平衡。胰高血糖素可促进肝糖原分解和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从而升高血糖浓度。(3)甲状腺激素的分泌为分级调节,队员看到对方发球而过度紧张时,在大脑皮层相关部位的影响下,下丘脑中的一些细胞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增加,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合成并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促甲状腺激素可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增加,促进细胞代谢。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活动,这种调节作用称为负反馈。比赛结束后队员的情绪暂时不能恢复,原因之一是激素调节具有作用时间长的特点。【点睛】本题考查兴奋的传导和传递、激素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以及水平衡调节和血糖调节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8、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C第一种假说:减数分裂的异常导致卵子或精子获得了两条相同编号的染色体,因此胚胎最终得到了三条同源染色体。这些胚胎可以进行“三染色体自救”,即某些细胞会随机丢失额外的第三条染色体,因此胎儿的染色体组成可以出现某一对的两条染色体都来自父亲或母亲一方。第二种假说:减数分裂异常形成二体配子和缺体配子结合产生单亲二体。第三种假说:缺体配子与正常配子受精形成单体合子。在卵裂过程中,单体染色体进行复制变成了一对染色体,在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情况下,这一对染色体同时进入相同的一个子代细胞变成二体,即单亲二体。第一种,一个孩子可能从父母一方继承了两条相同的、带有罕见隐性突变的染色体。第二种,某些基因的表达与否取决于它们来源于父母哪一方,这种现象称为“基因印记”。如果某条染色体均来源于被印记的一方,则会造成健康问题。【解析】

减数分裂过程:(1)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染色体的复制;(2)减数第一次分裂:①前期:联会,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交叉互换;②中期:同源染色体成对的排列在赤道板上;③后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④末期:细胞质分裂。(3)减数第二次分裂过程:①前期:核膜、核仁逐渐解体消失,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②中期:染色体形态固定、数目清晰;③后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染色体,并均匀地移向两极;④末期:核膜、核仁重建、纺锤体和染色体消失。【详解】(1)就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2)A、单亲二体,指某一号的两条染色体都来自于精子或者卵子,而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异常或者减数第二次分裂异常,A错误;B、15号染色体都来自父亲,则会导致天使人综合征,天使人综合征患者染色体数目和正常人一样,不存在染色体数目变异,B错误;C、同源染色体分离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C正确;D、单亲二体也可能产生正常的配子,这样后代不患病,D错误。故选C。(3)通过文章信息分析,单亲二体性形成机制:第一种假说:减数分裂的异常导致卵子或精子获得了两条相同编号的染色体,因此胚胎最终得到了三条同源染色体。这些胚胎可以进行“三染色体自救”,即某些细胞会随机丢失额外的第三条染色体,因此胎儿的染色体组成可以出现某一对的两条染色体都来自父亲或母亲一方。第二种假说:减数分裂异常形成二体配子和缺体配子结合产生单亲二体。第三种假说:缺体配子与正常配子受精形成单体合子。在卵裂过程中,单体染色体进行复制变成了一对染色体,在发生染色体不分离的情况下,这一对染色体同时进入相同的一个子代细胞变成二体,即单亲二体。(4)如果单亲二体性确实造成了健康问题,原因如下:第一种,一个孩子可能从父母一方继承了两条相同的、带有罕见隐性突变的染色体。第二种,某些基因的表达与否取决于它们来源于父母哪一方,这种现象称为“基因印记”。【点睛】本题考查减数分裂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的识记能力和理解所学知识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能运用所学知识,准确判断问题的能力。9、抗原X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X的抗体动物细胞融合和动物细胞培养①相同胚胎分割【解析】

1、图1所示为单克隆抗体的制备过程。小鼠的B细胞经过免疫,再与能无限增殖的骨髓瘤细胞融合,形成的杂交瘤细胞同时具备了分泌抗体和无限增殖的能力。

2、图2将基因导入雌性奶牛胚胎细胞,形成细胞①,该过程采用了基因工程技术,其原理是基因重组;取出细胞①的细胞核,注入去核牛卵母细胞中,形成细胞②,该过程采用了核移植技术,其原理是动物细胞的细胞核具有全能性;要形成转基因克隆奶牛还需要采用早期胚胎培养技术和胚胎移植技术。【详解】(1)图1是制备抗X抗原的单克隆抗体的过程,要想获得分泌抗X抗原的抗体的B细胞,需要对小鼠注射相应的抗原即X抗原;融合后经筛选的细胞为杂交瘤细胞,具备双亲细胞的遗传特性,此类细胞的特点是既能无限增殖又能产生抗X的抗体;两类细胞融合需要细胞融合技术,杂交瘤细胞在体内或体外培养,需要细胞培养技术,所以该过程所用的生物技术有动物细胞融合技术和动物细胞培养技术。

(2)重组细胞①实现了基因的重组,重组细胞②实现了细胞核和细胞质的重组。

(3)如将早期胚胎分离成若干个胚胎细胞,让其分别发育成小牛,这些小牛是由同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其基因型相同,此项技术称为胚胎分割技术。【点睛】本题考查了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基本操作,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的能力。10、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等胰岛素、胰高血糖素AB浆细胞蛋白质B环境容纳量(K值)=次生一年生植物在争夺阳光和空间等竞争中被淘汰24.5%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解析】

人体内的腺体包括内分泌腺和外分泌腺:皮脂腺、汗腺、唾液腺等,它们的分泌物是通过导管排出的,因此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没有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信息传递存在于生态系统的各种成分之间,被生态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联系成一个整体。在种群内部个体之间、种群之间以及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传递,有利于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有利于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详解】I(2)胰腺具有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其外分泌部分泌的胰液通过导管进入十二指肠,是外分泌腺,可分泌胰蛋白酶、胰淀粉酶、胰麦芽糖酶等消化酶;内分泌部是胰岛,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是内分泌腺,其中胰腺内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2)由图2、2分析可知,成年人甲的血糖和胰岛素的变化都符合正常人的特点,因此,成年人甲为正常人,其能够通过分泌胰岛素维持血糖含量的相对稳定;由图2可知,成年人乙血糖含量偏高,是糖尿病患者,从图2看,其胰岛素含量偏低,故病因可能是胰岛B细胞发生功能阻碍。(3)图中某类细胞能分泌抗体,表示浆细胞;Y2-Y3表示不同抗体,化学本质是蛋白质;产生的抗体Y2与胰岛B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的敏感度降低,胰岛素的分泌量减少,血糖浓度升高;浆细胞产生的抗体Y2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导致胰岛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