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届安徽省亳州市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6届安徽省亳州市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6届安徽省亳州市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6届安徽省亳州市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6届安徽省亳州市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6届安徽省亳州市生物高二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模拟试题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如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①包括抗体、细胞因子等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C.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D.人体内检测到病毒说明其内环境稳态被破坏2.下列关于“酵母细胞的固定化技术”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B.配制CaCl2溶液时,需要边小火加热边搅拌C.将海藻酸钠溶液滴加到CaCl2溶液时,凝胶珠成形后应即刻取出D.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高时凝胶珠呈白色,过低时凝胶珠易呈蝌蚪状3.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状态的生态瓶中只有一条食物链,共含有三个营养级。若每个营养级每日每小时的耗氧量如图中曲线所示,则曲线a、b、c所反映的营养级依次是A.第三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一营养级B.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C.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第一营养级D.第一营养级、第二营养级、第三营养级4.构成生物体的细胞是多种多样的,其原因是()A.遗传物质的多样性B.获得细胞的物种不同C.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分化D.细胞增殖方式不同5.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其中a、b、c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d、e、f表示各营养级用于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属于kB.兔子的同化量为b=e+h+c+kC.若一段时间内狼的能量增加了X,则消耗草的能量为25XD.因为存在g、h、i和j、k、l等因素,所以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6.如图是利用某野生水果种子(aa,2n=52)为材料培育无子新品种(AAA)的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A植株和AAAA植株是不同的物种B.若④是AAaa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为1/16C.③和⑥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来实现D.若⑤是杂交,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为787.生态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能保持稳定,即使受到一定程度的外来干扰,也能通过反馈调节保持自身的稳定性。下列错误的是()A.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保持稳态的基础B.负反馈调节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在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不存在负反馈调节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能体现群落的负反馈调节8.(10分)下列关于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一种可兴奋细胞 B.神经元的长轴突称为神经C.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 D.是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二、非选择题9.(10分)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的基本结构,图乙是图甲中①的亚显微结构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____________。(2)图甲所示的反射弧由感受器、__________、神经中枢、传出神经、_________五个部分组成。(3)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___________信号的形式传导的。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受到刺激后,细胞膜内外两侧电位变化成__________,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电位差,使兴奋向前传导。(4)兴奋在不同神经元之间是通过图乙所示的___________来传递的,该结构由突触前膜、②所示的____________及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此处传递兴奋的物质是___________。10.(14分)下列是关于酶促反应的实验探究过程。请回答下面问题:①取3支试管标为A、B、C,各加入等量的一定浓度H2O2溶液,放入38℃恒温水浴锅中保温。②向A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B中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C中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20%新鲜肝脏研磨液(所加试剂均经过38℃恒温水浴保温)。③观察各试管产生气泡的速率。(1)酶对化学反应的_______________称为酶活性。(2)上述实验可以探究酶具有____________作用和_____________特性。(3)实验开始后,B、C组产生气泡速率比A组快,但一段时间后三组都没有气泡产生,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实验过程中,B、C组产生气泡的速率都非常快。为使实验结果的差异更明显,重复实验时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如果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其余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产生气泡最快的一组是__________组,这说明酶具有的特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1.(14分)α-萘乙酸(NAA)是生长素类调节剂,科研小组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溶液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结果如甲图所示。(1)若选用带顶芽的葡萄茎段作实验材料,要对其进行去除顶芽处理,目的是___________。(2)根据甲图所示的结果,a、b两种浓度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_。在a浓度的NAA溶液作用下,葡萄茎段侧芽___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生长;甲图所示的实验结果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体现NAA作用的两重性。(3)进一步探究NAA促进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X(乙图)时,可将甲图实验称为这个实验的预实验,进行预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b、c浓度在X浓度两侧有___________种可能性。(4)若浓度b>c,某同学在b、c浓度之间设计一系列浓度梯度的NAA溶液对葡萄茎段进行处理,一段时间后分别测量葡萄茎段侧芽的生长址。对所测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在b、c浓度之间未出现峰值。参照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个实验中,你应该在___________(浓度范围)设计一系列浓度梯度的NAA溶液进行实验,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12.下图表示下丘脑参与人体体温、水盐和血糖平衡的部分调节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1)受到寒冷刺激时,下丘脑可通过垂体促进腺体A的分泌活动,腺体A表示的器官有___________________。(2)人体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下丘脑增加__________激素的生成和分泌,并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______________对水分的重吸收。(3)当血糖浓度上升时,下丘脑中的葡萄糖感受器接受刺激产生兴奋,使胰岛B细胞分泌活动增强,血糖浓度下降,此过程属于____________调节。胰岛分泌的胰岛素需要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才能发挥作用,胰岛素的受体分布在靶细胞的_____________(填“细胞膜上”或“细胞质中”或“细胞核中”)。(4)Ⅰ型糖尿病由胰岛B细胞损伤引起,患病率具有种族差异性,患者血液中含有抗胰岛B细胞的抗体和效应T细胞。据此推测:Ⅰ型糖尿病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针对胰岛B细胞的一种______________病;胰岛B细胞的损伤是机体通过___________免疫导致的。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1、D【解析】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均可以产生相关物质进入内环境,如神经递质、激素、淋巴因子等。【详解】A、若①表示免疫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A正确;B、目前普遍认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B正确;C、酶促反应需要适宜的条件,内环境稳态有利于新陈代谢过程中酶促反应的正常进行,C正确;D、人体内检测到病毒,只要免疫系统正常将其清除掉,内环境稳态就没有被破坏,D错误。故选D。2、A【解析】活化酵母时,将适量干酵母与蒸馏水混合,并搅拌成糊状,A正确;配制CaCl2溶液时,不需进行加热,B错误;CaCl2溶液使酵母细胞可以形成稳定的结构,固定在凝胶珠中,需要一段时间,时间不宜过短或过长,C错误;海藻酸钠溶液浓度过低时凝胶珠呈白色,过高时凝胶珠易呈蝌蚪状,D错误。【点睛】本题主要考查酵母细胞的固定化,要求学生理解酵母细胞固定化的过程以及异常情况。3、D【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的识图分析能力,难度较大,解题的关键是知道能量传递的特点是单向递减。【详解】因能量单向递减,所以如果只考虑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的话,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量也是单向递减。而曲线a消耗的氧气可以为负值,所以曲线a只能是生产者(第一营养级),b、c所反映的只能是消费者,b的耗氧大于c。故选D。4、C【解析】A、构成同一生物体的不同体细胞含有相同的遗传物质,A错误;B、构成细胞的物质多种多样,但这不是生物体细胞多种多样的原因,B错误;C、生物体细胞多种多样的直接原因是细胞结构和功能分化,C正确;D、细胞增殖方式不同不是生物体细胞多种多样的直接原因,D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生物体的细胞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5、D【解析】一个营养级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被下一营养级同化的能量+分解者利用的能量。但对于最高营养级的情况有所不同,它所同化的能量=呼吸散失的能量+分解者分解利用的能量。【详解】A、b是兔子的同化量,而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应为草流向分解者的能量,即兔子粪便中的能量包含在j中,A错误;B、已知a、b、c表示各营养级生物同化的能量,d、e、f表示各营养级用于生物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则g、h和i分别为各营养级呼吸散失的能量,兔子的同化量为b=兔子呼吸散失的能量+自身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h+e,B错误;C、若一段时间内狼的能量增加了X,则消耗草的能量为X÷c/b÷b/a=aX/c,C错误;D、由于每个营养级都有部分能量用于呼吸消耗(g、h、i)以及被分解者利用(j、k、l)的能量,因此能量沿食物链逐级递减,D正确。故选D。6、B【解析】分析题图:①过程产生了A,为诱变育种;②④为自交,⑤为杂交,③⑥为多倍体育种。【详解】A、AA为二倍体,AAAA为四倍体,两者杂交产生的三倍体植株(AAA)不育,因此AA植株和AAAA植株是不同的物种,A正确;B、由于AAaa经减数分裂产生的配子有AA、Aa、aa,比例为1:4:1,所以若④是自交,则产生AAAA的概率为1/6×1/6=1/36,B错误;C、③和⑥过程中都可用秋水仙素处理,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从而实现染色体数目加倍,C正确;D、AA为二倍体,产生的配子A含26条染色体;AAAA为四倍体,产生的AA配子含52条染色体,所以产生的AAA植株的体细胞含染色体数目是78条,D正确。故选B。7、C【解析】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这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是负反馈调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指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以及在受到一定的干扰后恢复到原来平衡状态的能力。【详解】A、生态系统之所以能保持稳定是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A正确;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正确;C、反馈调节不仅存在于一些动物激素的调节过程中,也存在于生态系统中,对于生态系统,它在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C错误;D、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数量变化能体现群落的负反馈调节,如当农田里蚜虫数量增多时,七星瓢虫的数量也增多,这样蚜虫种群数量的增长就会受到抑制,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D正确。故选C。8、B【解析】本题考查神经调节,考查对神经元结构和功能的理解。明确神经纤维与神经的不同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详解】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迅速发生反应,是一种可兴奋细胞,是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A项、D项正确;神经元一般包含胞体、树突和轴突三部分,长轴突称为神经纤维,神经是由许多神经纤维被结缔组织包围而成的,B项错误,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1).反射(2).传入神经(3).效应器(4).电(5).外负内正(6).突触(7).突触间隙(8).神经递质【解析】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方式是电信号、局部电流或神经冲动的形式,在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传递的,在突触间传递时经过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过程,需要的时间长,故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速度由突触的数目决定。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组成。【详解】(1)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2)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包括五部分,分别是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3)在神经纤维上,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传导的。未受刺激时,神经纤维处于静息电位状态,即膜内外两侧电位表现为外正内负,接受刺激后,由于细胞膜上的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大量内流,产生动作电位此时膜内外两侧电位为外负内正,因而与邻近未兴奋部位间形成了电位差,产生局部电流,使兴奋向前传导。(4)图乙为突触结构,兴奋在不同的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突触包括突触前膜、②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组成,在突触处兴奋的传递是依靠神经递质来完成的。【点睛】熟知兴奋在神经纤维是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过程是解答本题的关键!辨别图中各部分的名称是解答本题的另一关键!10、(1).催化效率(2).催化(3).高效性(4).过氧化氢被分解完,不再产生O2(5).减少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的用量(降低过氧化氢浓度)(6).B(7).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解析】据题意分析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加入试剂的种类,是否加入蒸馏水、FeCl3溶液、肝脏研磨液,可以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且酶具有高效性。【详解】(1)酶活性是指酶对化学反应的催化效率。(2)向A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B中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C中加入等量的质量分数为20%新鲜肝脏研磨液,AC组对比,可以证明酶具有催化作用,BC组对比,可以证明酶具有高效性。(3)实验开始后,B、C组产生气泡的速率比A组快,但一段时间后都没有气泡产生,说明物质已消耗完,不会再产生气体,故原因是过氧化氢被分解完。(4)若实验过程中,B、C组产生气泡的速率都非常快。为使实验结果的差异更明显,重复实验时可采取的方法是减少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的用量或降低过氧化氢浓度,使反应速率减慢。(5)如果将实验中的恒温水浴改为80℃,其余条件不变,重复上述实验,产生气泡最快的一组是B组,因为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80℃过氧化氢酶活性降低,甚至是失活。【点睛】绝大多数酶的本质是蛋白质,少数是RNA。酶的特性:高效性、专一性和作用条件较温和。11、(1)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造成影响,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2)①.a>b②.能③.能(3)①.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②.4(4)c浓度之前(或“小于c浓度”,或“0~c浓度”)【解析】分析曲线图: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与空白对照相比较,b、c浓度的侧芽生长速度比空白对照组快,即具有促进作用,a浓度的生长速度比空白对照组慢,即具有抑制作用。根据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可知,a浓度最高。【小问1详解】本实验的目的是探究a、b、c三种不同浓度的NAA对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影响,而顶芽能产生生长素,因此用带顶芽的葡萄茎段实验时,要去除顶芽,避免顶芽产生的生长素对侧芽的生长造成影响,排除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小问2详解】NAA的作用具有两重性,通过a、b、c与空白对照相比,对葡萄茎段的侧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的是b、c浓度,具有抑制作用的是a浓度,因此a、b、c三种浓度中,NAA浓度最高的是a,故a>b。在a浓度的NAA溶液作用下,葡萄茎段侧芽仍能生长;甲图所示的实验结果能体现NAA作用的两重性。【小问3详解】若要探究NAA促进葡萄茎段侧芽生长的最适浓度X,则要先做预实验,找到最适浓度范围,可以为进一步的实验摸索条件,也可以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和可行性,避免浪费。b、c对葡萄茎段的侧芽生长具有促进作用,且c浓度比b浓度促进作用更强,b、c可能都在X的左侧,且b<c;b、c可能都在X的右侧,且b>c;b、c可能一个在X的左侧、一个在X的右侧,b>c或b<c,一共有4种可能性。【小问4详解】若浓度b>c,b、c可能都在X的右侧,也有可能c在X的左侧、b在X的右侧;在b、c浓度之间设计系列浓度梯度,分别测量葡萄茎段侧芽的生长量,发现在b、c浓度之间未出现峰值,说明b、c都在X的右侧,应该在c浓度之前设计一系列浓度梯度的NAA溶液进行实验,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点睛】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生长素的作用及作用的两重性、探究实验,要求考生识记生长素的作用,掌握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能根据曲线图中信息判断浓度高低;明确探究实验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