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I)卷_第1页
武汉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I)卷_第2页
武汉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I)卷_第3页
武汉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I)卷_第4页
武汉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I)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汉市高二下期末语文试卷(I)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3题;共6分)1. (2分) 下列各句中,划线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创业板刚刚揭开面纱,暴富神话就开始演绎,令人目不暇接。以目前的创业板市场来看,财富不是无中生有,而是源于某种资产与成本的“转移”。对于创业板的发展而言,暴富神话可能使创业者丧失斗志,转而以投机和欺骗,以渡过套现日为主要目的,从而与创业板设立的初衷大相径庭。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这样做,创业板市场可能成为骗子粉墨登场、实现瞬间暴富的摇篮。A . 目不暇接B . 对于C . 大相径庭D . 粉墨登场2. (2分) 下列名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2、. 米兰昆德拉说过,如果小说有某种功能,那就是让人发现事物的模糊性。这说明小说这个文体,不是要将世界简单化,而是将看似简单平凡的事物复杂化。B . 这样一部鸿篇巨制,竟出自于一位年仅28岁的年轻人之手,令人敬畏。C . 文学作品中的许多知识内容,不必从概念上纠缠,而应重在感受和体会。D . 读过礼拜二午睡时刻的人,没有人不会不承认母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爱。3. (2分)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艺术的审美中,客体是指人所创造的对象世界,它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人化的自然。反过来, , 。离开了客体就无从说明主体的思维、感觉的发展,。人类在劳动中创造了美,在创

3、造美的过程中又提高了自身的审美能力和审美需要。 , 再去创造新的美,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 , 。从创造美的对象到提高主体审美能力也是主体的发展过程是客体的发展过程它又影响主体而离开了主体也无法说明客体的变化凭着它的丰富性才发展了人的感觉的丰富性A . B . C . D . 二、 现代文阅读 (共3题;共42分)4. (6分) (2017高二下龙江月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公元前11世纪,武王伐纣,建立了周王朝。两年后,武王去世,周公摄政。周公分析了殷代列王的为政之道,得出了殷亡于“失德”的结论。鉴于此,他提出了施行“德政”的政治纲领。而要保证“德政”的实施,首先是要建立一套全新的

4、政治制度,其次是要为统治者制订一套系统的行为规范。二者可以统称为“礼”。这是一场比武王克商意义还要重大的革命。风俗的转换要比政权的转换困难得多,也复杂得多。如何移风易俗?儒家认为,应该“因俗制礼”,即尽可能利用既有风俗的形式和内在的合理部分,再加整理、提高,注入新的精神,如此方可使人民喜闻乐见,被其所化。因此,周礼中的大司徒官政之法有几条很重要的原则:一是“辨五地之物生”,全国的土地可以大体分为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五类,其物产及居民的体质特征也各不相同,这是为政者首先要分辨的;二是“因此五物者民之常,而施十有二教焉”,辩明上述五类地区,目的在于摸清各自的风俗,然后才可以藉此而施以“十二

5、教”礼仪;三是“以本俗六安万民”,要沿袭当地原有的宫室、族葬、衣服等六类旧俗,使人民安于其居。以此为基础,再在乡、州、党、族、闾、比等每一级行政区内设置库、序等教育机构,把儒家的理想和伦理道德化解在各种礼仪之中,如冠礼、婚礼、士相见礼、乡饮酒礼、乡射礼等等,使人们在喜闻乐见的仪式中,接受礼的熏陶。人是从动物进化来的,在人的身上不可避免地会残留着动物的习性。人类要进步,就必须自觉地剔除违背文明的动物习性,这就需要礼。礼记曲礼云:“鹦鹉能言,不离飞鸟;猩猩能言,不离禽兽。令人而无礼,虽能言,不亦禽兽之心乎!是故圣人作,为礼以教人,使人以有礼,知自别于禽兽。”从这一点出发,就要求人们将带有动物性的风

6、俗向文明时代的礼靠拢。比如到西周时,尽管一夫一妻制已经确立,但原始时代以女子为中心、婚姻关系不稳固的对偶婚的残余依然存在。为了移易这类陋俗,儒家制定了婚礼,规定了婚配的手续和仪式,并对双方的血缘关系作了严格的限定。中国人很早就认识到“男女同姓,其生不蕃”(左传)的道理,将“不娶同姓”作为礼规定下来。儒家在如何建设周代社会的问题上,没有按照殷代的模式,再“克隆”出一个王朝,而是要创造出一个人本主义的社会。为了实现平稳过渡,他们一方面刻意保留各地的基本风俗,如房屋的形制、食物的种类、衣服的样式等;另一方面则通过推行各种形式的礼,来移风易俗,走近文明。从周代开始,礼乐文明就成为中华文明的主要特征,并

7、绵延两千余年。当海外的遣唐使、留学生到达长安时,最令他们钦羡的,是先进的礼乐制度、衣冠文物。他们将它引入本国,加以仿效,希望“进于中国”。礼记云:治国以礼则“官得其体,政事得其施”,治国无礼则“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礼之所兴,众之所治也;礼之所废,众之所乱也”。显而易见,放弃礼和礼治,儒家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便无法建立和维持了。(摘编自彭林中国古代礼仪文明)(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周公认为商纣灭亡的原因在于统治者没有实行“德政”,为避免重蹈其覆辙,他提出建立一套以“礼”为核心的社会制度。B . 周王朝所要实施的“德政”,是一套全新的政治制度和系统的行为规范,

8、其操作的难度和复杂性远远超过推翻商代政权。C . 儒家主张“因俗制礼”,即沿袭既有的风俗,让人民在喜闻乐见的形式中接受其中的合理内容和新的精神,以达到教化目的。D . 周礼明确指出,大司徒官政之法最重要的一环就是调查清楚全国各地的地理特点、物产和生民的情况,以便充分掌握各地的风俗。(2) 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 在制礼的过程中,儒家讲究园地制宜,尊重当地的传统,设立教育机构,因风俗而进行教化。B . 庠、序是国家在各级行政区内设立的教育机构,其重要职责之一是把儒家的社会理想和伦理道德转化成生活中的各种礼仪行为。C . 儒家认为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不是因为人有语言,而是

9、人心存礼仪,知道用礼仪的规范来摆脱动物的习性。D . 早在西周时,中国人就认识到同姓男女结合会带来生育的弊端,因此,儒家才专门制定了婚礼,对“不娶同姓”的婚配手续和形式进行了规范和要求。(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从俗到礼是一场深刻而广阔的社会变革,儒家如果不把其思想巧妙地融合在各地的风俗中,礼仪制度的建设就不可能实现。B . 周代社会的礼仪文明已传播四海,直至唐代都有外国使节和留学生来华学习,他们将礼仪制度引入本国推行。C . 在周代社会中,礼既是一套系统完整的社会制度,也是人际交往和社会活动中人们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D . 从周代开始,中国的政治制度和社会风尚

10、较前代发生了极大的转变,以礼治国成为德政的明确标志和保障社会安定和谐的重要举措。5. (18分) (2016高三上周口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杨老实吃名菜李德泽杨老实今年70多岁了,一生都是在农村偏僻的山旯旮里度过的,正宗的乡巴佬。近来,他儿子当了局长。在一个双休日,局长开着小车回老家,把他接到城里去享享福,报答养育之恩。乡间“茅屋出公卿”,杨老实自然高兴,也就随小车进了局长之家。局长对读高中的儿子说:“我没有空闲。你就陪爷爷到城里各个地方去逛一逛。爷爷老了,你把钱管好。他想吃什么就买什么吧。”于是,孙儿陪着杨老实逛街。中午,孙儿牵着爷爷的手,走进一家名菜大酒楼,在豪华的餐厅内入坐。

11、服务小姐走来递给一本名牌菜谱说:“你们要吃什么菜,请点吧。”孙儿就说:“爷爷,你喜欢吃啥就点啥,我付钱就是了!”杨老实翻开菜谱一看,感到菜名很新鲜,一连点了5个菜。不一会儿,服务小姐就端菜上桌。杨老实一看,顿觉奇怪,就指着一个个细瓷盘子问是什么菜名。服务小姐也就指着一个个盘子甜甜地做了介绍。杨老实终于明白:“母子相会”,原来是凉拌的煮熟黄豆铺底,上面放着豆芽。“小二黑结婚”是在盘子里放了两个剥去黑壳的皮蛋。“青龙卧雪”是盘子里装点白糖,上面放一根青黄瓜。“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居然是红烧猪蹄,然后在四周镶一圈香菜。“一国两制”竟然是一盘煮花生米和炸花生米。杨老实望着菜,默然沉思:这些东西,也不过

12、是我们乡下常吃的东西而已。城里有文化的人真聪明,取些怪好听的名字。服务小姐又送来一瓶酒,开瓶盖倒了两杯,放在他俩的面前,然后飘然而去。孙儿一边给爷爷拈菜,一边劝爷爷喝酒。杨老实喝了两口酒,感到不舒服道:“这是什么酒?怎样像潲水味呢?”孙儿笑着说:“爷爷,这是名牌啤酒,不太醉人,喝习惯了就好喽。”杨老实拈菜入口,皱着眉说:“这菜也少,味道也不合我的口。”孙儿接上话:“爷爷,如今不像以往那些年成了,图多填肚子。现在好多人都讲究玩味了,还都讲究档次哩!你多吃几次,习惯了就合口味了。”酒毕。孙儿说:“爷爷,再吃碗名牌羊拉面吧?”杨老实心想:羊怎么拉面呢?稀奇。又是啥鬼名堂?我得看看。想到此,他就答道:

13、“要得。”孙儿叫来服务小姐,立马就端来两碗“羊拉面”。杨老实用筷子一撬,竞没有一片羊肉,直问服务小姐是何道理。小姐灿然一笑说:“做面条的师傅姓杨。杨师傅有一手做面条的绝技,在食品技艺大赛上获过金奖,已成名人。以名人作广告,就将面条命名为羊拉面喽。”杨老实听完,叹了两口气:“唉!唉!真会骗人。”吃罢。杨老实看见孙儿摸出三张100元钞票,买单结了账。他一下子头昏眼花,惊呼:“怎么这么贵哟!我们乡下要卖好多谷子才够哟!”孙儿劝道:“爷爷,你辛苦一辈子,爸让你享受享受!”杨老实愤然道:“我再也不来享口福喽!真是名菜宰我们乡巴佬没商量。我还是回乡下去吃原汁原味的好!”(1)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

14、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局长儿子开着小车接老人进城享享福,要报答养育之恩,可老人来后,局长却说白己没空,实际上这是一种托辞,表明局长眼里只有权钱,没有真正的孝心和亲情。B . 小说塑造杨老实人物形象的时候,综合运用了动作、语言、心理、神态等多种描写手法,使形象更为立体、饱满。C . 小说语言口语化、个性化,如“你们要吃什么菜,请点吧”、“不太醉人,喝习惯了就好喽”、“怎么这么贵哟”等,具有鲜明的情感倾向和民族特色。D . 小说最后以“杨老实愤然”作结尾可谓匠心独运,出人意料而又在情理之中,让人回味无穷。E . 对比是本文主要的表现手法,如杨老实的“老实”和城市人的“聪明”

15、、儿子的初衷和拙劣的结果、杨老实的高兴而来享口福和最后心的煎熬等都构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有力地凸显了主题。(2) 小说交代杨老实对于五道名菜的顿悟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3) 小说中杨老实的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4) 小说的立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但对于小说的批判性主题,人们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在批判城市的不“老实”现象,也有人认为是在批判杨老实为代表的农村人的“太老实”思想。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6. (18分) (2015高一上武汉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我与老舍与酒台静农报纸上登载,重庆的朋友预备为老舍兄举行写作二十年纪念,这确是一桩可喜的消息。因为二十年不算短

16、的时间,一个人能不断的写作下去,并不是容易的事。我在青岛山东大学教书时,一天,他到我宿舍来,送我一本新出版的老牛破车,我同他说,“我喜欢你的骆驼祥子”,那时似乎还没有印出单行本,刚在宇宙风上登完。他说,“只能写到那里了,底下咱不便写下去了。”笑着,“嘻嘻”的他老是这样神气的。我初到青岛,是二十五年秋季,我们第一次见面,便在这样的秋末冬初,先是久居青岛的朋友请我们吃饭,晚上,在一家老饭庄,室内的陈设,像北平的东兴楼。他给我的印象,面目有些严肃,也有些苦闷,又有些世故;偶然冷然的冲出一句两句笑话时,不仅仅大家轰然,他自己也“嘻嘻”的笑,这又是小孩样的天真呵。从此,我们便厮熟了,常常同几个朋友吃馆子

17、,喝着老酒,黄色,像绍兴的竹叶青,又有一种泛紫黑色的,味苦而微甜。据说同老酒一样的原料,故叫作苦老酒,味道是很好的,不在绍兴酒之下。直到现在,我想到老舍兄时,便会想到苦老酒。有天傍晚,天气阴霾,北风虽不大,却马上就要下雪似的,老舍忽然跑来,说有一家新开张的小馆子,卖北平的炖羊肉,于是同石荪仲纯两兄一起走在马路上,我私下欣赏着老舍的皮马褂,确实长得可以,几乎长到皮袍子一大半,我在北平中山公园看过新元史的作者八十岁翁穿过这么长的一件外衣,他这一身要算是第二件了。那时他专门在从事写作,他有一个温暖的家,太太温柔的照料着小孩,更照料着他,让他安静的每天写两千字,放着笔时,总是带着小女儿,在马路上大叶子

18、的梧桐树下散步,春夏之交的时候,最容易遇到他们。仿佛往山东大学入市,拐一弯,再走三四分钟路,就是他住家邻近的马路,头发修整,穿着浅灰色西服,一手牵着一个小孩子,远些看有几分清癯,却不文弱,原来他每天清晨,总要练一套武术的,他家的走廊上就放着一堆走江湖人的家伙,我认识其中一支戴红缨的标枪。廿六年七月一日,我离青岛去北平,接着七七事变,八月中我又从天津搭海船绕道到济南,在车站上遇见山东大学同学,知道青岛的朋友已经星散了。以后回到故乡,偶从报上知老舍兄来到汉口,并且同了许多旧友在筹备文艺协会。我第二年秋入川,寄居白沙,老舍兄是什么时候到重庆的,我不知道,但不久接他来信,要我出席鲁迅先生二周年祭报告,

19、当我到了重庆的晚上,适逢一位病理学者拿了一瓶道地的茅台酒;我们三个人在市酒家喝了。几天后,又同几个朋友喝了一次绍兴酒,席上有何容兄,似乎喝到他死命的要喝时,可是不让他再喝了。这次见面,才知道他的妻儿还留在北平。武汉大学请他教书去,没有去,他不愿意图个人的安适,他要和几个朋友支持着“文协”,但是,他已不是青岛时的老舍了,真个清癯了,苍老了,面上更深刻着苦闷的条纹了。三十年春天,我同建功兄去重庆,出他意料之外,他高兴得“破产请客”。虽然他更显得老相,面上更加深刻着苦闷的条纹,衣着也大大的落拓了,还患着贫血症,有位医生义务的在给他打针药。可是,他的精神是愉快的,他依旧要同几个朋友支持着“文协”,单看

20、他送我的小字条,就知道了,抄在后面罢:看小儿女写字,最为有趣,倒画逆推,信意创作,兴之所至,加减笔画,前无古人,自成一家,至指黑眉重,墨点满身,亦具淋漓之致。为诗用文言,或者用白话,语妙即成诗,何必乱吵絮。下面题着:“静农兄来渝,酒后论文说字,写此为证。”这以后,我们又有三个年头没有见面了。这三年的期间,活下去大不容易,我个人的变化并不少,老舍兄的变化也不少罢,听说太太从北平带着小孩来了,应该有些慰安了,却又害了一场盲肠炎。能不能再喝几盅白酒呢?这个是值得注意的事,因为战争以来,朋友们往往为了衰病都喝不上酒了;至于穷喝不起,那又当别论。话又说回来了,在老舍兄写作二十年纪念日,我竟说了一通酒话,

21、颇像有意剔出人家的毛病来,不关祝贺,情类告密,以嗜酒者犯名士气故耳。这有什么办法呢?我不是写作者,只有说些不相干的了。现在发下宏愿要是不迟的话,还是学写作罢,可是老舍兄还春纪念时能不能写出像骆驼祥子那样的书呢?三十三年,四月,于白沙白苍山庄(注: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老舍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本文写于1944年)(1)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A . 本文为纪念老舍先生写作二十年而作,开篇感慨自己不能坚持写作,结尾写自己准备学写作,首尾呼应,又照应题旨。B . 作者想到老舍先生,便会想起

22、苦老酒,这种酒味苦而微甜,颜色紫黑,象征着那个时代的特征。C . 作者摘抄老舍先生送他的小纸条,趣味盎然,一方面表现了老舍先生的幽默,另一方面也使文章笔法多变。D . 作者通过酒来写老舍先生,并非如作者所说“不是写作者,只能说些不相干的”,倒是角度独到,写活了一个独特的老舍。E . 本文语言富有浓郁的地方特色,清新明朗,别有韵味,虽娓娓道来,情感却深沉有致,时代的艰难也曲折展现出来了。(2) 在作者的印象中,老舍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根据原文内容简要分析。(3) 记人的文章需要展示细节,请简要分析细节描写在文中的主要作用。(4) 文末,作者说“可是老舍兄还春纪念时能不能写出像骆驼祥子那样的书呢

23、”,这句话包含着作者复杂的感情。请结合原文探究作者这样说饱含哪些感情。三、 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11分)7. (11分) (2016高二上琼海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林运使墓志铭杨万里公讳孝泽,字世传,莆田人也。少好词章,卓然自立,一时流辈罔不推表。宣和六年,登进士第。建炎初,调南剑州顺昌县尉。会有告某贼欲犯城邑,公不谋同僚,不檄旁援,独计以为可先未发禽也,提兵宵征,黎明至其所,贼方槌牛酾酒,聚神祠中,乃突掩之,无一人免者。未几,丁太夫人忧,当论功,而郡僚有沮格者,通判吴建曰:“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是不可不赏!”乃以闻。服除,授左承事郎,监建阳县麻沙镇税。秩满,调泉

24、州晋江县丞。太守器其详整,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知漳州,公年弥高矣,听决益精明。北边有衅,敛兵于漳以戍焉。前守匮于赋,故事戍者既行,居者增餐钱,而州不时给。其徒族立庭下不去,有猘色,公不为动,徐曰:若辈欲反,必先杀我。餐钱极无几尔,独不可强取。叱令还营,取一二尤者臵之法,而令月庚之,众服其暇。岁大疫,为糜粥药饵,赒路界。死不能掩埋者,官为棺敛。部使者上最,进提点广南东路刑狱,公力辞不就。天子高之,改除直秘阁,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 观。训词曰:循良之吏吾所重,止足之人吾所敬,重秘之直吾所惜。朝廷方行综核之政,切齿污吏。有言于丞相者曰:林公虽老,持节乡部,肃清一路,独不可耶

25、? 丞相然之,白上,除公本路转运副使。命下,八郡耸然曰:此真监司也。公即以乡里引嫌,有旨趣公入奏,公谓所知曰: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辞远乐近,非人臣义。章再上,朝廷知不可强致,复俾祠禄,是岁乾道六年也。明年正月十八日疾终,得年八十有三。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南康、临漳岁倚山泽之入以佐公币,公尽捐以俾民。遇过使客,燕享俭而敬,宾亦欣然满意。公自律清苦,一夕视事,竟有持烛送公至闑内者,公曰:此官烛也,亟命持去。【注】居者:家里人。猘zh,狂犬,猛犬。闑,ni古代竖在大门中央的短木。(1) 对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而郡僚有沮格者沮:败坏B . 故

26、事戍者既行故事:旧例C . 为糜粥药饵,赒路界赒:救济D . 广南之命既得辞矣,顾拜今命顾:反而(2) 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B .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C .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D . 公性淡然/无外嗜/与人交/一见倾底/里至遇事/凛不可犯(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通判吴建认为林孝泽平定贼人,保全了城邑,立下大功应该奖赏,于是把这件事上报朝廷。B . 贼人想要侵犯城邑,林孝泽不跟同僚商讨,不请求援助,独自谋划

27、,在贼人发动袭击前突袭敌人并一举擒获,表现得有勇有谋。C . 林孝泽年轻时喜欢词章,卓越不凡,一时间同辈人纷纷上奏表举荐他。宣和六年,林孝泽考中了进士。D . 林孝泽处事详整,果断精明,爱护百姓,不贪图小利,廉洁自律,是官员学习的楷模。(4)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使贼而张,州且不保,况邑乎?讼有积岁不决者,一以属公,靡不立断,人情服焉。四、 诗歌鉴赏 (共1题;共7分)8. (7分) (2017高一下蚌埠期中)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小题。京还留别新丰诸友孟浩然吾道昧所适,驱车还向东。主人开旧馆,留客醉新丰。树绕温泉绿,尘遮晚日红。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注】新丰,即今陕西临潼

28、县东北的新丰镇。温泉,今临潼县东南骊山下,唐玄宗时于此置温泉宫。华嵩,分别指西岳华山和中岳嵩山,均为佛教圣地。(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 . “吾道昧所适”,指在京城长安实现不了自己追求的“道”揭示了“驱车还向东”原因。B . “驱车还向东”化用汉魏咏怀诗常见的诗人驾车独行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孤高独立的形象。C . “树绕温泉绿”两句写夕阳将下时温泉宫的景色,一“绕”一“遮”用词巧妙,相映成趣。D . 这首首诗的主旨在于借长安风光旖旎、宾客繁盛的景象,表现诗人内心的依恋之情。(2) “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分析。五、 默写 (共1题;共5分)9. (5分) (2017高一上遵义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在荆轲刺秦王中,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为国捐躯精神的句子是:“_,_。” (2) 诗经氓中,“_,_”两句用比兴手法,借桑叶的变化来表现女主人公青春的逝去。 (3) 沁园春长沙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_。” 六、 语言表达 (共2题;共7分)10. (5分) (2017高三上桓台月考) 下面是某中学学生会向全校师生通报的广播稿,请仔细阅读、写出有问题的句子编号,并修改。自从四川和贵州的部分地区发生强烈地震以来,我省各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