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检疫学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pt_第1页
植物检疫学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pt_第2页
植物检疫学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pt_第3页
植物检疫学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pt_第4页
植物检疫学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三章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Pest Risk Analysis),一、PRA的产生和发展 二、PRA的作用 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 四、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 五、PRA的信息来源,思考题,一、PRA的产生和发展,概念:Pest Risk Analysis(PRA):以生物或其他科学的和经济的依据,确定一种有害生物是否应该限制和加强防治措施力度的评价过程。 PRA起步阶段(18701920年) PRA发展阶段(19211990年) PRA综合发展阶段(1991年),1872年俄国、法国颁布禁止从美国进口马铃薯,以防止马铃薯甲虫及针对葡萄根瘤蚜禁止从国外输入葡萄插条的法令,标志着PRA的

2、开始。 特点:传入可能性研究阶段 认识较低:简单生物学特性 评价简单:传入的可能性 措施单一:禁止进口,1. PRA起步阶段(18701920年),2. PRA发展阶段(19211990年),1924年,Cook首先将气候因子引入有害生物的研究领域;1972年,Weltzien提出了地理植物病理学的理论等。 特点: 不仅评价了有害生物传入的可能性,而且评估传入后定殖的可能性 引入“风险”的概念 停留在适生性阶段,1991年,NAPPO提出“由生物体传入或扩散引发的对植物和植物产品的风险分析步骤”;1995年,FAO颁布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2001年颁布了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 从只重

3、视有害生物定居问题的适生性研究转入有害生物对包括农业生产系统在内的社会环境、经济、生态的综合影响评估。,3. PRA综合发展阶段(1991年),特点: 综合考虑有害生物的寄主范围、生存所需的环境条件、扩散能力、受威胁农作物在当地的重要性及一旦传入有害生物带来的经济影响(包括潜在的影响)及环境影响等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量化及综合评估来确定风险的大小及应采取的合适保护水平的植物检疫措施。 计算机模型及专家系统,二、PRA的作用,是检疫决策的重要支持工具之一。 随着新的世界贸易体制的运作,进行可保持检疫的正当技术壁垒作用,充分发挥检疫的保护功能。 能强化植物检疫对贸易的促进作用,增加本国农产品出口

4、的市场准入机会。 开展工作是遵守协议及其透明度原则的具体体现。,三、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2 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ISPMs11 限定的非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准则 转基因生物材料(GMO)风险分析 潜在的经济重要性和相关术语解释与应用指南 环境风险分析,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国际标准的现状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实线部分表示已颁布,虚线部分表示即将颁布),四、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起点 有害生物风险评估(Pest Risk Assessment) 有害生物风险管理( Pest Risk Management),第一阶段: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起点

5、,可能被视为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有害生物 可能会使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或)扩散的传播途径,通常是一种进口商品。 因检疫政策的修订而重新开始作风险分析,1. 从有害生物开始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地区发现新有害生物的定殖侵染或暴发产生的紧急情况 在一进口商品上截获到新的有害生物而产生的紧急情况。 科学研究确定的新的有害生物风险。 有害生物传入到地区以外的新地区。 在地区以外新地区比其原发地区具有更大的破坏性 检查发现,某一有害生物不断地被截获。 应进口生物者的要求,如研究人员、教育人员、生物学从业人员、商业公司(宠物商店店主)、食品业(供消费用的蜗牛)或业余爱好者(玻璃鱼缸用的水生植物)提出的要求。

6、为制定和修订关于特定商品的植物检疫条例或要求而做出政策 决定。 另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区域植物保护组织、粮农组织)提出的建议。 新的处理、系统或程序,或新信息对早先决定的影响。,2. 从传播途径开始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开始进行一种新商品(通常是植物或植物产品)或新产地商品的国际贸易。可能应进口要求或贸易中出现交运某种货物而开始。传播途径可能涉及到一个或若干个原产地。 供选种和科研目的而进口的新的植物种。 查明商品进口之外的传播途径(自然扩散、邮件、垃圾、乘客行李等,或商品的包装、运输工具等)。 为制定和修订关于特定商品的植物检疫条款或措施而做出政策决定。 新的处理、系统或程序,或新信息对以前决

7、定的影响,第一阶段的结论,当有害生物被确定后,同时需划定PRA地区。 在第一阶段结束时,有害生物已被确定是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并确定是否是单独的或与某一传播途径相联系的。然后进入下一阶段。,第二阶段:有害生物风险评估,第一阶段已经确定了应进行风险评估的某一有害生物,或有害生物的清单(在从传播途径开始的情况下)。第二阶段将逐个考虑这些有害生物。将审查每一种有害生物是否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标准。在审查过程中,考虑每一种有害生物的各个方面,特别是关于其地理分布、生物学和经济重要性的实际资料。然后利用专家评判来评估其在地区的定殖、扩散和经济重要性的可能性。最后描述传入地区的可能性的特点。,. 地理和

8、管理标准,如果有害生物在地区存在,并已达到其生态范围的极限(即广泛分布),那么这种有害生物就不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义,这种有害生物的就到此为止。 如果有害生物在地区存在,尚未达到生态范围极限(即未广泛分布),而且该有害生物在地区应进行官方防治,那么该有害生物就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 如果有害生物尚未广泛分布,但正在考虑今后在地区对其进行官方防治,那么将确定该种有害生物是否应当进行官方防治。如果得出该种有害生物应当进行官方防治的结论,那么这种有害生物就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的这个方面。 如果有害生物尚未广泛分布,但没有进行官方防治也没有考虑在今后进行官方防治,那么这种有害生物就不符合检疫性有

9、害生物的定义。 如果有害生物在地区不存在,那么它就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定义 。,.经济重要性标准,定殖可能性: 在地区寄主的可得性、质量和分布 在地区的环境适生性 有害生物的适应潜力 有害生物的繁殖方法 有害生物的存活方式,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 有害生物自然扩散的自然和(或)控制的环境 随商品或运输工具运动的情况 商品的预定用途 在地区有害生物的可能的传媒 在地区有害生物的可能的天敌。,潜在的经济重要性: 损失类型 作物损失 出口市场的损失 防治费用的增加 对正在执行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计划的影响 环境损失 作为其他有害生物传媒的能力 已意识到的社会代价,如失业,.传入可能性,影响进入可能性的因素

10、: 有害生物污染商品和运输工具的机会 有害生物在运输的环境条件下的存活率 在入境检查时检测到有害生物的难易程度 有害生物通过自然方式进入地区的次数和数量 在任何特定的进境港口从另一国家进入的人员次数和数量 影响定殖可能性的因素: 托运商品的数量和次数 运输工具会带有某种有害生物的个数 商品的预定用途,第二阶段的结论,如果有害生物符合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定义,应当利用专家评判来审查第二阶段中收集的资料,以决定有害生物是否具有足够的经济重要性和传入可能性,亦即是否具有足够的风险,来证明采取植物检疫措施是正当的。如果是,则进入第三阶段;如果不是,对该有害生物的就到此为止。,第三阶段:有害生物风险管理,主

11、要包括可接受风险水平的确定及其与之相一致或相适应的管理措施方案的设计和评估。 以前检疫一概要求零允许量的科学依据不足。 遵循成本收益和可行性原则、最小影响原则和非歧视原则,,. 风险管理备选方案,列入禁止的有害生物清单 出口前的植物检疫检查和证书 规定出口前必需达到的要求(如,处理来自无有害生物区、生长季节检查、证书体系) 进境时检查 在进境口岸、检疫站或适当时在目的地进行处理 入境后检疫扣留 入境后的措施(限制商品的使用,防治措施) 禁止特定产地的特定商品进境,.备选方案的效率和影响, 生物学有效性 实施的成本效益比 对现存法规的影响 商业影响 社会影响 植物检疫政策考虑 实施新法规的时间

12、备选方案对其它检疫性有害生物的效率 环境影响,第三阶段的结论,在第三阶段结束时,已经决定了有关有害生物或传播途径的适当的植物检疫措施。第三阶段的完成是必不可少的;特别是仅完成第一、二阶段,然后没有对风险管理备选方案进行适当评估就采取植物检疫措施是不正当的。在实施植物检疫措施之后,应当监督其有效性,如有必要应当对风险管理备选方案进行审查。 特别注意,在实施PRA过程后,还应当进行必要的记录。,记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工作,对应当有足够的记录,以便在进行审查或产生争议时,可明确说明其资料来源,以及做出有关采取的或将要采取的植物检疫措施的管理,决定所利用的基本原理。,四、PRA的信息来源,PRA所需的

13、信息:生物学信息、病理学信息、地理信息等。,生 物 PRA地区定殖的潜力,名称和分类地位 有害生物分布的生态图 与已知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关系 被保护植物的记录 与检查相关的鉴定方法 有害生物利境和逆境的气候条件 检测方法 PRA地区的气候条件 国际贸易中寄主截获记录 防治措施对防治其他有害生物的影响 国际运输中其他方式的记录 使用杀虫剂的副作用 从初发区到PRA地区的特定途径 防治费用,数据库 国际信息互联网 地图(解释性信息) 专家系统(决策信息) 数学模型(预测信息) 地理信息系统(GIS),中国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一、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在中国的发展历史 第一时期:危险性病虫草害检疫重要性评价

14、和适生性分析 第二时期:与检疫实际结合和计算机辅助评价 第三时期: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工作组成立里程碑,二、中国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程序,.从传播途径开始的 第一步:由输出国提出要求,由国家检验检疫局列入计划,并要求输出国提供有关的材料,包括随该商品传带的有害生物名单以及产地进行有关的官方防治措施。 第二步: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确立。 第三步:对每一种中国关心的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逐个进行风险评估。 第四步:总体风险归纳。 第五步:备选方案的提出。根据总体风险,提出降低风险的植物检疫防范措施建议。,第六步:就总体风险征求有关专家和管理者的意见。 第七步:评估报告的产生。 第八步:对风险评估报告进

15、行评价,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 第九步:风险管理。 第十步:形成报告。 第十一步:在实施检疫措施之后,应当监督其有效性,如有必要应对检疫措施进行评价,.从有害生物开始的,第一步:有害生物的鉴定或选定。 第二步:对每一种中国关心的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逐个进行风险评估。 传入可能性评估:包括进入可能性评估和定殖可能性评估。扩散可能性评估。 传入后果评估: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 第三步:备选方案的提出,根据风险评估结果,提出降低风险的植物检疫防范措施建议。,第四步:风险评估结果和植物检疫措施建议征求有关专家和管理者的意见。 第五步:报告的产生。 报告的内容要求: 有害生物数据单。单一有害生物风险评估

16、,包括寄主可得性、适生性等。 备选方案。 对征求意见的答复或解释。 第六步:对报告,征求有关专家的意见。 第七步:风险管理。 适当保护水平(L)的确定,必要时,结合经济、社会因素,提出L。 备选方案的可行性评估。 建议的检疫措施。 征求意见。 决策建议。,.评估报告的内容要求,(1)风险评估概要。 (2)流程交接登记表。 (3)风险评估要求描述。 (4)商品的有害生物名单(全)。,(5)潜在的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应列出筛选依据,逐条简述,单一有害生物风险评估,包括数据单、参考文献等。 (6)总体风险归纳。 (7)备选方案。 (8)对管理者提问的答复。 (9)对评价人意见的答复。 (10)提问、

17、意见的原件或总结。,4.有害生物重要性排序方法,1981年根据不同类群的有害生物特点,按照为害程度、受害作物的经济重要性、中国有无分布、传播和扩散的可能性和防治难易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对170种植物病毒、122种细菌、102种真菌、935种线虫、约500种昆虫以及6属22种杂草进行了评价。,思考题,什么是PRA? 为什么要进行PRA?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国际标准有那些? 简述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基本过程。,第四章 植物检疫程序,检疫许可 检疫申报 现场检验 实验室检测 检疫处理与出证 检疫监管,掌握我国植物检疫的基本环节,正确理解检疫许可、检疫申报、现场检验、实验室检测、检疫监管、检疫处理与

18、出证等检疫程序的含义和意义。了解检疫许可的审批手续、检疫申报的办理手续、现场检验的主要方法、疫情监测的主要手段、实验室检测的主要方法,附:中国内检、外检主要程序,一、检疫许可Quarantine Permit,概念:检疫审批,指在调运、输入某些检疫物或引进禁止进境物时,输入单位须向当地植物检疫机关预先提出申请,检疫机关经过审批做出是否批准引进的法定程序。 管理机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务院及各地方政府所属植物检疫机构 申报要求:必须事先向植物检疫部门提出申请、 必须详细说明需要引进物的品名、品种、产地、引进的特殊需要和使用方式、 必要时必须提供具有符合检疫要求的监督管理措施,二、检疫申

19、报Quarantine Declaration,概念:有关检疫物进出境或过境时由货主或代理人向植物检疫机关及时声明并申请检疫的法律程序。 管理机构: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所属各口岸植物检疫机关 申报手续:报检员负责办理。,三、现场检验On-the-sport Inspection,概念:检疫人员在现场环境中对应检物进行检查、抽样,初步确认是否符合相关检疫要求的法定程序。 现场检查 现场抽样,1.现场检查,主要是针对运输及运输工具、货物及存放场所、携带物及邮寄物等应检物进行查验。主要方法有: X光机检查 检疫犬检查 肉眼检查 过筛检查,2.现场抽样,批:同一品名、同一商品标准、用同一运输工具、

20、来自或运往同一地点、并有同一收货人或发货人的货物 件:一批货物中每一个独立的袋、箱、筐、桶、捆、托等。散装货物以一定重量为一件 样本量:一份样品的重量或体积 样本数:一批货物中的几份样品即为样本数 取样方法:随机取样、百分比取样法 小样:初级样品,由一批货物的不同容器内或散堆的不同部位分别抽取的样品。 混合样品:所取数份小样在容器内混合 平均样品:送检样品,小样混合后,再次进行取样。,四、实验室检测Laboratory Testing,肉眼检测 过筛检测 比重检测 染色检测 X光检测 洗涤检测 保湿萌芽检测,分离培养与接种试验 噬菌体检测 显微镜检测 血清学检测 指示植物接种检测 分子鉴定和计

21、算机辅助鉴定,五、检疫处理与出证Quarantine Treatment and Quarantine Certification,检疫处理:采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杀灭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中有害生物的法定程序 检疫出证:检疫机关根据进出境或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的检疫和除害处理结果,签发相关单证并决定是否准予调运的法定程序。,六、检疫监管Quarantine Supervision,检疫监管:是检疫机关对进出境或调运的植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存放等过程实行监督管理的检疫程序。,产地检疫Produced-area Quarantine 预检Pre-clearance 隔离检疫I

22、solation Quarantine 疫情检测Epidemic situation Surveillance,意义,产地检疫是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出境或调运前,输出方的植物检疫人员在其生长期间到原产地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预检是在植物或植物产品入境前,输入方的植物检疫人员在植物生长期间或加工包装场所进行检验、检测的过程,产地检疫和预检的意义 提高检疫结果的准确性、可靠性 简化现场检验的手续,加快商品流通 避免货主的经济损失,隔离检疫又称入境后检疫,主要针对风险极高的进境繁殖材料,是将拟引进的植物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于植物检疫机关指定的场所内,在隔离条件下进行试种,在其生长期间进行检验和处

23、理的检疫过程。其过程包括供试材料登记、初步检验与处理、饲养和栽培合格的材料、生长期检验与处理、出证放行等5个步骤。,对隔离材料的要求 对隔离场所人员的要求 对隔离时间的要求,三个要求:,疫情检测:ISPM 6号标准为“监测准则”,要求国家植物保护组织建立一个信息收集系统来收集、证实或汇编需要注意的有害生物的有关信息。 检测方法: 一般检测:广泛收集某一特定地区有害生物状况 特定调查:针对特定的有害生物开展专门的调查 检测手段: 诱捕检测 预测圃检测,一、检疫处理的原则和方法 1.原则:符合检疫法规的规定,所造成的损失最小,安全、彻底,同时保证检疫物的完整性。 2 .方法 (1)除害处理:物理除

24、害(机械处理、温热处理、微波或射线处理)、化学处理(药物熏蒸)等。 (2)避害方法:禁止出口、限制卸货地点和时间、改变用途、限制使用范围和加工方法。 (3)退回 (4)销毁,二、熏蒸处理,是利用熏蒸剂产生的有毒气体在密闭设施或容器内杀死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应用范围:船舱、车辆、仓库、加工厂、帐幕以及其它可密闭的场所或容器内,适于处理粮食种子、植物无性繁殖材料、水果、蔬菜、植株、土壤及工业品,主要杀死害虫。 常用熏蒸剂:溴甲烷、磷化铝、氢氰酸、二溴乙烷、氯化苦、环氧乙烷、硫酰氟。 熏蒸方式:常压熏蒸、真空熏蒸 影响熏蒸效果的因素:熏蒸剂的物理性质、熏蒸条件、熏蒸物品、有害生物的种类、生理状态等

25、。,三、药剂处理,使用杀菌剂、抗菌素、除草剂、杀虫剂以及其它化学药剂等杀死有害生物的一种方法。 范围:种子、无性繁殖材料、运输工具和贮运场所,禁用水果、蔬菜等食品。 种子处理:拌种法、浸种法 无性繁殖材料:浸渍处理 运输工具及贮运场所的消毒:喷洒化学药剂,四、物理处理,利用热力、电磁波、超声波、核辐射等物理方法杀菌灭虫的一种处理方式 应用范围:植物种子、无性繁殖材料、水果、蔬菜、土壤等。 低温处理:包括速冻处理和冷冻处理 高温处理:包括干热法、湿热法、温汤浸泡法 电磁波处理:微波加热灭虫和60Co射线辐射灭虫 气调处理:低O2和高CO2对害虫致死作用,五、木质包装材料的检疫处理,对输华木质包装

26、材料的规定:溴甲烷常压熏蒸处理、热处理、其他除害处理方法 外国政府对中国出口木质包装材料的规定: 木质包装材料检疫处理的国际标准:15号标准 进境原木的检疫处理,进境检疫 出境检疫 过境检疫 携带、邮寄物检疫 运输工具检疫,调运检疫 产地检疫 国外引种检疫,外检,内检,复习题,进境植物检验检疫一般工作程序适用范围:进境植物、植物产品,一、受理报检 二、现场检验检疫 三、实验室检验检疫 四、结果评定与出证 五、复验 六、检验检疫处理 七、检验检疫监管 八、信息上报 九、归档 十、依据,一、受理报检,1 货主或其代理人报检时应提供以下单证资料 入境货物报检单、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输出国家或地区官

27、方植物检疫证书、产地证书、品质证书、卫生证书、贸易合同或信用证及发票、海运提单或装箱单、代理报检委托书、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证书或进口转基因农产品临时证明和转基因产品标识文件及其它单证和资料。,2 受理报检评审 2.1 报检资格审查:报检人应具备报检资格。 2.2 单证的完整性审核:上述报检资料齐全、完整和清晰。 2.3 单证的有效性审核:审核上述报检资料签字、印章、有效期、签署日期和表述内容等,确认其是否真实、有效。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植物检疫证书、卫生证书必须提供原件,必要时需进行验证。 2.4 单证的一致性审核:审核入境货物报检单、合同或信用证、发票、进境动植物检疫许

28、可证或农林部门审批单(证)、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植物检疫证书等单证的内容是否一致,报检单填写是否符合规定要求。 2.5 经审核符合出入境检验检疫报检规定的,接受报检。否则,不予受理报检。,3 受理与时限规定 3.1 入境清关货物,应在进境前或进境时向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报检,由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 入境清关货物,需调离到指运地实施检验检疫或因口岸条件限制等原因确实无法在入境口岸完成检验检疫的货物,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可办理相关调离手续,并将货物流向的有关信息通知指运地检验检疫机构,由指运地检验检疫机构实施检验检疫。 3.2 入境转关货物,除国家质检总局特殊规定和进境动植物检疫许可证

29、及检疫审批要求在入境口岸实施检验检疫的,应由指运地检验检疫机构受理报检并实施检验检疫。 3.3 大宗散装货物、易腐烂变质货物、废旧物品、疫区货物由入境口岸受理报检。 3.4 输入种子、种苗及其他繁殖材料的,应当在入境前7天报检。,二、现场检验检疫,1 核查货证是否相符,制定植物检验检疫方案 1.1 审核报检单证,确认货证是否相符。 1.2 根据国家植物检验检疫规定及输出国家或地区疫情发生情况,制定检验检疫方案。 1.3 确定现场检验检疫时间、地点、人员。,2 现场检验检疫 2.1 检查运输工具及集装箱底板、内壁及货物外包装有无有害生物,发现有害生物并有扩散可能的应及时对该批货物、运输工具和装卸

30、现场采取必要的防疫措施。 2.2 检查货物有无水湿、霉变、腐烂、异味、杂质、虫蛀、活虫、土壤和鼠类等,情况严重的,应对现场进行拍照或录像。 2.3 检查植物性包装材料、铺垫材料是否符合我国进境植物检疫要求。 3 按规定抽取样品,需进行实验室检验检疫的,应填写送样单并及时将样品连同现场发现的可疑有害生物一并送实验室检验检疫。,三、实验室检验检疫,1 植物检疫 1.1对送检的样品和现场发现的可疑有害生物,分别情况并按生物学特性及形态学特性,进行检疫鉴定。 1.2对有害生物的具体检疫鉴定方法,详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有关有害生物鉴定资料。 2 安全卫生检验(繁殖材料除外) 对抽取的样品按卫生标准及国

31、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卫生项目检验。,3 品质检验 列入实施检验检疫的进出境商品目录的进口植物及其产品,按照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进行检验;尚未制定国家技术规范强制性要求的,可以参照国家质检总局指定的国外有关标准进行检验。未列入目录的进出口商品申请品质检验的,按合同规定的检验方法进行,合同没有规定检验方法的按我国相关检验标准进行检验。其它检验内容按相关标准进行。 4 样品由实验室保存。一般样品保存6个月(易腐烂的样品除外),需对外索赔的保存到索赔期满方可处理。,四、结果评定与出证,1 检验检疫合格的 检验检疫结果符合要求的,出具入境货物检验检疫证明卫生证书或检验证书。 2 检验检疫不合格的 2.

32、1发现我国进境植物检疫危险性有害生物(一、二类)、潜在危险生物、政府及政府主管部门间双边植物检疫协定、协议和备忘录中订明的的有害生物、其它有检疫意义的有害生物的,出具检验检疫处理通知书,报检人要求或需对外索赔的,出具植物检疫证书。 2.2 安全卫生检验不合格的,出具卫生证书。 2.3 品质检验不合格的,出具检验证书。,3 有分港卸货的,先期卸货港检验检疫机构只对本港所卸货物进行检验检疫,并将检验检疫结果以书面形式及时通知下一卸货港所在地检验检疫机构,需统一对外出证的,由卸毕港检验检疫机构汇总后出证。 4 需要隔离的种子、苗木、繁殖材料,按“繁殖材料检验检疫工作程序”实施隔离检疫。,五、复验,报

33、检人对检验检疫机构的检验结果有异议,可向原检验检疫机构或其上级检验检疫机构申请复验,具体按进出口商品复验办法(国检检1993181号)执行。,六、检验检疫处理,1 对检疫不合格且有有效检疫除害处理方法的,在检验检疫机构监督下进行检疫除害处理。具体检疫除害处理方法详见本手册第五章“植物检疫除害处理”。对检疫不合格且无有效检疫除害处理方法的,作退运或销毁处理。 2 安全卫生项目或品质检验不合格的,按有关规定进行处理。,七、检验检疫监管,1 检验检疫机构对进境植物及其产品的装卸、运输、储存、加工过程实施监督管理,并对种子、苗木、繁殖材料的隔离检疫过程实施监督管理。 2 装卸、运输、储存、加工单位在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管辖区内的,由入境口岸检验检疫机构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