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图形的初步认识6.9直线的相交第
则∠AOE+∠DOB+∠COF等于()A.150° B.180° C.210° D.1206.9 直线的相交(2)1.过线段AB的中点画直线l⊥AB.若AB=2cm。CD相交于点O。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图形的初步认识6.9直线的相交第Tag内容描述:<p>1、6.9相交线,A,B,C,D,O,如果两条直线只有一个公共点,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这两条直线的交点。,AOC与BOD,AOD与BOC,是对顶角,议一议,对顶角有什么特点?,顶点相同,角的两条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火眼金睛,如图点O、P是直线 AB上的两点,1=2,1和2是对顶角吗?请说明理由。,你写准确了吗?,如图三条直线相交于点O,写出图中的对顶角,A,B,C,D,。</p><p>2、 6 9 直线的相交 1教学目标 1 了解相交线和对顶角的概念 2 理解对顶角相等 3 会利用余角 补角和对顶角的性质进行有关角的计算 4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正处于具体思维到抽象思维的发展时。</p><p>3、教学课件,数学 七年级上册 浙教版,第6章 图形的初步认识 6.9 直线的相交,6.9 直线的相交 1 对顶角,1.掌握对顶角的定义并能够在图形中识别出来. 2.能够用对顶角的性质解决有关的问题.,大桥上的钢梁和钢索,棋盘上的横线和竖线,学校操场上的双杠,教室中课桌面、黑板面相邻的两条边与相对的两条边都给我们以平行线、相交线的形象.,请你画出任意两条相交直线,看看这四个角有什 么关系。,问题:两条相交直线形成的小于平角的角有几个?,观察剪布片的过程中有关角的变化.,任意画两条相交直线,在形成的四个角(如图)中,两两相配共组成几对角?各对角。</p><p>4、6.9直线的相交(1)1下列选项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2如图,三条直线AB,CD,EF交于点O,则AOEDOBCOF等于( )A150 B180 C210 D120 (第2题) (第3题)3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则图中共有对顶角( )A1对B2对C3对D4对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两个角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相等 B若两个角相等,则这两个角是对顶角C若两个角不是对顶角,则这两个角不相等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5如图,直线AB,CD交于点O,射线OM平分AOC.若BOD76,则BOM等于( )A38 B104 C142 D144 (第。</p><p>5、6.9直线的相交(2)1过线段AB的中点画直线lAB.若AB2 cm,则点A到直线l的距离是( )A1 cmB2 cm C4 cm D无法计算2如图,能表示点到直线(线段)的距离的线段有( ) (第2题)A2条B3条 C4条D5条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作已知直线的垂线能且只能作一条 B过一点只能画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直线C过任意一点都可引已知直线的垂线 D已知线段的垂线有且只有一条4直线l1,l2交于点O,点P在直线l1,l2外,分别画出点P到直线l1,l2的垂线段PM,PN.下列四个图形中画得正确的是( )5如图,直线l1与l2交于点O,OMl1.若46,则( ) A56B54 C46D44 (第5题) 。</p><p>6、6.9直线的相交(第2课时)1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_时,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_,它们的交点叫做_2在同一平面内,过一点_垂直于已知直线3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中,_最短4从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_。</p><p>7、6.9直线的相交(第1课时)1如果两条直线_,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该公共点叫做这两条直线的_2顶点_,角的两边_所组成的角叫对顶角3对顶角_A组基础训练1以下四种说法:对顶角相等;相等的角是对顶角;不是对顶角的两个角不相等;不相等的两个。</p><p>8、6.9直线的相交第2课时垂线知识点1垂直的定义1如图6915,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1)若AOC90,则AB_CD;(2)若ABCD,则AOC的度数为_图69152如图6916,点O在直线l上,当1与2满足条件:_时,OAOB.图6916知识点2垂直的性质。</p><p>9、6.9第2课时垂直一、选择题1已知直线AB,CB,l在同一平面内,若ABl,垂足为B,CBl,垂足也为B,则符合题意的图形可以是()图12如图2所示,OAOB,若155,则2的度数是()A35 B40 C45 D60图23xx柳州 如图3,经过直线l外一点A画l的垂线,能画出() 图3A1条 B。</p><p>10、第1课时 对顶角 一、选择题 1已知和是对顶角,30,则的度数为( ) A30 B60 C70 D150 2如图1所示,直线AB,CD相交于点O,EOB90,图中EOD与AOC的关系是( ) 图1 A对顶角 B。</p><p>11、6.9 直线的相交 第1课时 对顶角 知识点1 对顶角的意义 1下列图形中,1与2是对顶角的是( ) 图691 2如图692所示,BE,CF相交于点O,OA,OD是射线,其中构成对顶角的角是_ 图692 。</p><p>12、第2课时 垂线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表述垂线的概念,会用三角尺或量角器过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垂线。 能力目标:通过垂线的画法,进一步提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垂线,进一步体会到几何图形的对称美。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垂线的概念和性质; 难点:垂线的判断和性质的理解运用;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把一张正方形纸片按下图方式折叠,得到1,1是什么角?把这张纸片展开,如下图,AB、CD是两条折痕,相交于点O,则AOC、AOD、BOC、BOD与1有什么关系?它们是什么角?由此发现这两条相交直线是一种怎样的特殊情。</p><p>13、第3课时 垂线段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垂线段的概念,了解垂线段最短的性质,体会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意义, 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 能力目标:掌握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并会度量点到直线的距离。情感目标:经理观察、操作、想象、归纳概括、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用几何语言准确表达能力.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垂线段性质及其简单应用. 难点:对点到直线的距离的概念的理解.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如图6-55,连接直线l外一点P与直线l上各点 O, A1,A2,A3,其中POl(我们称PO为点P到直线l的垂线段) 比较。</p><p>14、6.9 直线的相交第1课时 对顶角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了解相交线、对顶角的概念。2.理解对顶角相等。能力目标:经历观察、猜想、说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情感目标: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增强用数学的意识.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对顶角相等这一性质,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概念,画法及表示法。 难点:例2 需利用有关余角、对顶角的性质,且含较多的说理过程。三、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黑板上画两条直线AB,CD相交于点。</p><p>15、 6 9 直线的相交 第2课时 1 当两条直线相交所构成的四个角中有一个是 时 就说这两条直线互相垂直 其中的一条直线叫做 它们的交点叫做 2 在同一平面内 过一点 垂直于已知直线 3 连结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的所有线段。</p><p>16、 6 9 直线的相交 第1课时 1 如果两条直线 就说这两条直线相交 该公共点叫做这两条直线的 2 顶点 角的两边 所组成的角叫对顶角 3 对顶角 A组 基础训练 1 以下四种说法 对顶角相等 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不是对顶角的两个。</p><p>17、浙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第6章 6 9直线的相交 同步练习新版 姓名 班级 成绩 一 单选题 共12题 共24分 1 2分 下列语句叙述正确的有 如果两个角有公共顶点且没有公共边 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如果两个角相等 那么这两个角是对顶角 连接两点的线段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直线外一点到这条直线的垂线段叫做这点到直线的距离 A 0个 B 1个 C 2个 D 3个 2 2分 同一平面内 两条不重合的直线。</p><p>18、第9节 直线的相交 第2课时 垂线,第6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ZJ版 七年级上,1【2018杭州余杭区期末】如图,AEBC于点E, AFCD于点F,则下列哪条线段的长度是表示点A到BC 的距离() AAD BAF CAE DAB,C,2如图,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和斜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作且只能作一条 B垂线能作且只能作一条,斜线可作无数条 C垂线能作两条,斜线可作无数条 D均可作。</p><p>19、第9节 直线的相交 第2课时 垂线,第6章 图形的初步知识,ZJ版 七年级上,1【2018杭州余杭区期末】如图,AEBC于点E, AFCD于点F,则下列哪条线段的长度是表示点A到BC 的距离() AAD BAF CAE DAB,C,2如图,过点P作直线l的垂线和斜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都能作且只能作一条 B垂线能作且只能作一条,斜线可作无数条 C垂线能作两条,斜线可作无数条 D均可作。</p><p>20、 6 9 直线的相交 第2课时 垂线 知识点1 垂直的定义 1 如图6 9 15 直线AB与CD相交于点O 1 若 AOC 90 则AB CD 2 若AB CD 则 AOC的度数为 图6 9 15 2 如图6 9 16 点O在直线l上 当 1与 2满足条件 时 OA OB 图6 9 16 知识。</p>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图形的初步认识6.9直线的相交第】相关PPT文档
【七年级数学上册第6章图形的初步认识6.9直线的相交第】相关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