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九年级下册
1.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2、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
数学九年级下册Tag内容描述:<p>1、九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单元测试题时间:75分钟 总分:120分一、 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二次函数取最小值时,自变量x的值是 ( )A. 2 B. -2 C. 1 D. -1000xxxyyy1110xy12.函数的图象大致为 ( )A B C D3已知二次函数y=x2+x+m,当x取任意实数时,都有y0,则m的取值范围是( )Am Bm Cm Dm4.无论m为何实数,二次函数y=x2-(2-m)x+m的图象总是过定点( ) A.(1,3) B.(1,0); C.(-1,3) D.(-1,0)5.把抛物线的图象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p><p>2、临颍县南街学校 李冰 据史料记载,古希腊数 学家 天文学家泰勒斯曾利 用相似三角形的原理,测出 了金字塔的高度。 怎样测得旗杆的高度呢? 想一想 学习目标: 1、能运用相似三角形的有关 知识测量旗杆的高度。 2、熟练掌握测量旗杆高度的 几种基本方法。 3、能应用数学知识解决一些 相关问题的技能。 自主学习: 课本第54页.活动1 1、理解三种测量旗杆高度的方法。 2、通过作图讲解原理。 3、选取小组进行展示。 A B C D EF 方法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D F E A B C A B C D EF 方法1:利用阳光下的影子 D F E A B C 方法2:利用标杆 操作方法:。</p><p>3、经过半径的外端并且垂直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切线的判定定理: 这个定理不仅可以用来判定圆的切线,还可以依据它来画切线. OA是O半径 lOA于A l是O的切线 O l A 1.如图,直线AT与O相切于点A,连结OA.OAT等于多少度?在O上再任意取一些 点,过这些点作O的切线,连结圆心与切点,半径与切线所成的角为多少度?由此你 发现了什么? 2.任意画一个圆,作这个圆的一条切线,过切点作切 线的垂线,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发现与你同伴发现相 同吗? 经过切点垂直于切线的直线必经过圆心. 经过切点的半径垂直于圆的切线. 一般地,圆的切线有如下的性质: 经过切点的。</p><p>4、新人教版初中数学九年级下册第26章二次函数检测题学校: 班级: 姓名: 等级: 一、 填空:1、抛物线的顶点坐标是 。2、已知二次函数用配方法化为的形式为 ,其最大值为 。yOx1-23-180cm50cmxxxx3、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 。(第3题) (第4题)4、如图,在一幅长为80cm,宽为50cm的矩形风景画的四周镶一条金色纸边,制成矩形挂画,设整个矩形挂画总面积为y cm2,金色纸边的宽为x cm,则x与y的关系为 。yox-3-2-112yOAByC5、已知二次函数(a0)的顶点坐标(-1,-3.2)及部分图象,由图象可知。</p><p>5、1 课题:正投影课题:正投影 【学习目标】 1 1了解正投影的概念和性质 2 2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重点】 正投影的含义及能根据正投影的性质画出简单的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学习难点】 归纳正投影的性质,正确画出简单平面图形的正投影 行为提示:点燃激情,引发学生思考本节课学什么 行为提示:教会学生看书,自学时对于书中的问题一定要认真探究,书写答案,教会学生落实重点 行为提示:物体的正投影的形状,大小与它相对于投影面的位置有关线段正投影的规律 :平行长不变,倾 斜长缩短,垂直成一点平面图形正。</p><p>6、1 24.424.4 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第 2 2 课时课时 切线长定理切线长定理 学前温故 1直线与圆有三种位置关系: 设O的半径为r,圆心O到直线l的距离为d,则有 Error! 2切线的判定与性质 判定:经过半径外端点并且垂直于这条半径的直线是圆的切线 性质:圆的切线垂直于经过切点的半径 新课早知 1从圆外一点能够作圆的两条切线,且这一点到切点间的线段长叫做切线长 2从圆外一点能够作圆的两条切线,两切线长相等,圆心与这一点的连线平分两条 切线的夹角 切线长定理的运用 【例题】已知:如图,P为O外一点,PA、PB为O的切线。</p><p>7、1 25.225.2 三视图第三视图第 2 2 课时课时 棱柱棱柱 学前温故 1几何体的三视图包括:主视图、左视图、俯视图 2在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我们经常需要运用三视图来描述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小亮在 观察左边的热水瓶时,得到的左视图是( ) 答案:答案:B 新课早知新课早知 下图这样的几何体叫做棱柱,它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其余各面叫做侧面,相邻 侧面的交线叫做侧棱 底面是正多边形的直棱柱叫做正棱柱,有三条棱的直棱柱叫做正三棱柱 1正棱柱的三视图 【例 1】画下面正五棱柱的三视图 分析:分析:正五棱柱的五个面是全等的矩形主视图中有三。</p><p>8、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和性质2.内容解析本节课是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下册第二十六章第一节反比例函数的内容,本节分为三课时,这是第二课时的新授课.是在学生已经经历了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研究过程的基础上,在得到反比例函数的概念之后,进一步研究反比例函数的图象,并通过图象的研究和分析,来确定反比例函数的性质.教学过程中首先引导学生用“描点法”画出反比例函数的图象,使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表示的函数关系直观化;然后分类观察图象,体现“分类”的思想,。</p><p>9、关于九年级下数学工作总结范文本期我担任九年级223、224班的数学教学,在教学期间认真备课、上课,及时批改作业,做好课后辅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充实自己的头脑,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教育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下面我就这一学期工作做简单的总结。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为了上好课,我做了下面的工作:课前准备:备好课。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的基本思想、。</p><p>10、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上上上上、 下册下册下册下册 精品教案精品教案精品教案精品教案 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精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精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精北师大版九年级数学下册精 品教案品教案品教案品教案 第 1 课时 1.1.1从梯子的倾斜程度谈起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直角三角形中边角关系的过程 2、 理解锐角三角函数(正切、正弦、余弦)的意义,并能够举例说明 3、 能够运用三角函数表示直角三角形中两边的比 4、 能够根据直角三角形中的边角关系,进行简单的计算 教。</p><p>11、九年级数学试题本试卷共10页,28个小题,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45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得分答案1 若,则的值等于ABC或2D0或2. 配方的结果是( )A B C D3. 如图,在ABC中,点E、F分别为AB、AC的中点若ABC的周长为6,则AEF的周长为( )A12 B3 C4 D不能确定4. 如图,在四边形中,点,分别是的中点,分别是的中点,满足什么条件时,四边形是菱形A.AB=CD B.AB/CD CAD=BC D.AC=BD5. 函数的图象经过(1,-1),则函数的图象是( )2222。</p><p>12、青岛版九年级数学下册学案第5章 对函数的再探索5.1 函数与它的表示法(第1课时)(主备:张芹 审核:李波)【学习目标】1回顾函数的概念,掌握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列表法图像法2能够恰当地运用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培养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1完成教材第4页的观察与思考题2用来表达函数关系的数学式子叫做___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用数学式子表示函数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用表格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用图象表示函数关系的方法,叫做_____________二合作探。</p><p>13、27.1.3 圆周角 一、旧知回放: 1.圆心角的定义? . O BC 答:相等. 答: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圆心角. 2.圆心角的度数和它所对的弧的 度数的关系? B 3、下列命题是真命题的是( ) 1)垂直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 2)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3)圆既是轴对称图形,还是中心对 称图形 A 1) 2) B 1) 3) C 2) 3) D 1) 2) 3) 课前热身 4、如图,O中,AOB=100,则AB弧的度数为 ______,AnB弧的度数为______。 A O B n 100260 5、判断题: (1)相等的圆心角所对的弧相等 。 (2)等弦对等弧 。 (3)等弧对等弦 。 (4)长度相等的两条弧是等弧 。 (5)平分弦的直径垂直。</p><p>14、二次函数 的图象与性质 w观察y=x2的表达式,选择适当x值,并 计算相应的y值,完成下表: 用描点法画二次函数y=x2的图象 x y=x2 0123 -1-2 -3 0 149 1 49 x y 0 -4-3-2-11234 10 8 6 4 2 -2 1 描点,连线 y=x2 ? 观察图象,回答问题串 w(1)你能描述 图象的形状吗 ?与同伴进行交流. w(2)图象是轴对称图 形吗?如果是,它的对 称轴是什么?请你找出 几对对称点,并与同伴 交流. x y 0-4-3-2-11 2 3 4 10 8 6 4 2 -2 y=x2 观察图象,回答问题串 w(3)图象 与x轴有交点吗?如果有,交 点坐标是什么? w(4)在对称轴左侧, 随着x值的增大, y 的值如何变化? 在。</p><p>15、26.3 用频率估计概率 w必然事件 w不可能事件 w可能性 0 (50%) 1(100%) 不可 能发 生 可 能 发 生 必然 发生 w随机事件(不确定事件) 回顾 w概率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也称为事件发 生的概率. w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或100%), 记作P(必然事件)=1; w不可能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 记作P(不可能事件)=0; w随机事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概率介于 01之间, 即0P(不确定事件)1. w如果A为随机事件(不确定事件), 那么0P(A)1. 用列举法求概率的条件是什么? (1)实验的所有结果是有限个(n) (2)各种结果的可能性相等. 当实验的所有结果不是有限个;或各种 可能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