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_第1页
型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_第2页
型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_第3页
型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_第4页
型糖尿病与代谢综合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型糖尿病 与 代谢综合征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 袁申元 国际糖尿病联盟 ( IDF2005年) 代谢 综合征的 全球新定义 l中心性肥胖为核心 (男性腰围 90cm, 女性 80cm) l加上以下 4个因素中的任意 2项即可诊断 TG水平升高 HDL-C减低 血压升高 空腹血糖( FPG) 升高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Available from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 CDS) 建议代谢综合征诊断标准 l 符合以下四个组成成分中的三个或全部者: 超重或肥胖 体重指数 (BMI)25.0 kg/m2 高血糖 空腹血糖 : 110 mg/dl (6.1 mmol/L) 及 /或糖负荷后血浆糖 140 mg/dl (7.8 mmol/L), 及 /或已确诊为糖尿病并治疗者 高血压 收缩压 /舒张压 140/90mmHg, 及 /或已 确诊为高血压并治疗者 血脂紊乱 空腹甘油三酯 TG150mg/dl( 1.70 mmol/L) 及 /或空腹血 HDL-C: 男性 35mg/dl (0.9 mmol/L ), 女性 39 mg/dl (1.0 mmol/L) 0 20 40 60 80 100 普通人群 IGT 2型糖尿病 高胆固醇血症 高甘油三脂血症 低 HDL-C高尿酸血症 高血压 代谢综合征患病率 (%) 代谢综合征在普通人群及 各种不同代谢异常中的患病率 Adapted from Bonora E, et al. Diabetes 1998; 47:16431649. n = 888; 年龄 40-79 岁 在全球,代谢综合征具有高患病 率 世界卫生组织 (WHO) 欧洲胰岛素抵抗研究组 (EGIR) Balkau B et al. Diabetes Metab 2002;28:364-76 Eschwege E. Diabetes Metab 2003;29:6S19-27 在全球,糖尿病患病人数迅速增 长 增加 72% 糖尿病患病人数(百万)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Available from 目前全球有近 2亿糖尿病患者 2025年,将达到 3.33亿 Zimmet et al. Diabetologia 1999; 42: 6068. WHO. The World Health Report 1997; 6.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Care 1998; 21:296309. 2型糖尿病 严峻的发病形势 l按 IDF的估算 ,我国每年将有新发糖尿 病患者 101万 ,亦即每天有新发糖尿病 患者 2767人 ,或每小时有新发糖尿病 患者 115人 l目前在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糖 尿病患病率已达 8%左右 l 糖尿病患者中 93.7%是 2型糖尿病 我国糖尿病流行情况有以下特点 l未诊断的糖尿病比例高于发达国家 : l表型特点: 我国 2型糖尿病患者的平均 BMI 在 24kg/m2左右,而白种人糖尿病患者的 平均 BMI多超过 30 kg/m2。与此相对应的 是,中国 2型糖尿病患者的胰岛功能可能更 差, 更易出现 B细胞功能衰竭 糖尿病患病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 ( 2002年全国营养调查结果) 中国居民 2002年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05; 26: 478-84 胰岛素抵抗 : 2型糖尿病与 CVD 之间的链接 l75%的 2型糖尿病患者死于 CVD1 l胰岛素抵抗 与众多 CVD 风险因素密切 相关 3 代谢综合征 l胰岛素抵抗可能在 2型糖尿病发生 20-30 年前就存在 4 约 50% 1Gray RP 49 (Suppl 1):A21. 3Bonora E, et al. Diabetes 1998; 47:16431649. 4Beck-Nielsen H 58 (Suppl 1):710. 5Laakso M. Int J Clin Pract Suppl 2001; 121:812. 2型糖尿病患者 CVD死亡率 增高 0 1 2 3 4 5 6 7 8 0 20 40 60 80 100 无糖尿病及早期心肌梗死 (n = 1,304) 糖尿病但无早期心肌梗死 (n = 890) 无糖尿病但有早期心肌梗死 (n = 69) 糖尿病及早期心肌梗死 (n = 169) 生存率 %) 年 Haffner SM, et al. N Engl J Med 1998; 339:229234. 误差线 = 95% CI 2007年中国糖尿病指南 再次强调 几点观点 糖尿病是可以预防的 强调正确的合理饮食 血糖控制的金标准是 HbA1c 格华止能减少大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治疗流程 早用药、早联合 、 早用胰岛素 特别要重视严重低血糖的危害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降低 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大庆 577例研究 31 43.8 饮食控制 4246危险下降 (%) 46.041.167.76年糖尿病累积发 病危险 (%) 饮食 +运动运动锻炼对照 Diabetes Care 1997;20:53744. 强化生活方式干预降低 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 大庆延伸研究 (观察 20年 ) 7 80 51 生活方式干 预组 11 93 平均每年糖尿病 发病率及累计发 病率 % 0.33-0.730.494320年糖尿病累积 发病下降 (%) 95% CIHRR对照 李光伟等 Lancet 2008:371:1783-89 0 1 2 3 4 0.60 0.15 年 0.30 0.45 0.00 格华止组 (n=503) 安慰剂组 (n=490)代 谢 综 合 征 缓 解 率 (%) 3年缓解率 格华止组 23 安慰剂组 18 格华止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的缓解率 Orchard TJ, et al. Ann Intern Med 142:611 619, 2005 P0.001 糖尿病的管理:指南的饮食治疗 原则 脂肪:不超过 30% 碳水化合物: 55%-60% 蛋白质: 15%-20% HbA1c l血糖控制的金标准是 HbA1c。 lHbA1c可较好地反映此前 23月血糖的平均 水平、客观、真实、确切地反映血糖控制 的有效程度。 lHbA1c的可重复性,国际和国内广泛地被 应用于评价降糖药物疗效的主要指标 。 为什么血糖达标率那么低? Patients achieving treatment goals in the Steno-2 Study HbA1c 6.5% Cholesterol 175 mg/dl Triglycerides 150 mg/dl Systolic BP 130 mmHg Diastolic BP 80 mmHg Mean follow-up = 7.8 years 15% 3% 72% 22% 58% 46% 46% 19% 72% 60% Gaede MD, et al. New Engl J Med 2003; 348:383393 ? Rate/100 person- years 24 20 16 12 8 4 0 9876543210 Mean HbA1c = 11% 10% 9% 8% 7% Conventional treatment Time during study (y) DCCT Research Group. Diabetes. 1995;44:968- 983. DCCT: HbA1c 与 视网膜病变危险 性之间的关系 六年内平均 HbA1c 与 微量白蛋白尿累计发 病率 100 80 60 40 20 04 6 8 10 12 HbA1c (%) Tanaka Y et al. Diabetes Care. 1998;21:116-120. Cumulative incidence (%) 1998 PPS 4 HbA1c与平均血糖水平的关系 HbA1c( % ) 平均血 浆 葡萄糖水平 mg/dl mmol/L 6 135 7.5 7 170 9.5 8 205 11.5 9 240 13.5 10 275 15.5 11 310 17.5 12 345 19.5 Incidence Per 1% increase HbA1c10 20 30 40 50 0 All Diabetes- associated endpoints Myocardial Infarction Stroke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21% +37% +12% +14% Stratton IM (UKPDS 35), BMJ 2000 Glycemic control UKPDS, Complications and HbA1c UKPDS研究证实: 格华止是唯一减少大血管并发 症的口服降糖药 UKPDS Group. UKPDS 34. Lancet. 1998, 352:854-65. P=0.01 饮食控制 格华止 20 15 10 5 0 胰岛素或 磺脲类 NS 心肌梗塞 39 年发病率 /千人 ( ) 0 P=0.02 饮食控制 格华止 2 4 6 8 冠心病死亡 50 年发病率 /千人 ( ) ADVANCE研究主要复合终点 2008年 6月 l共入组 11140例 ,平均随访 5.2年 l随访结束时强化血糖治疗组 HbA1c为 6.5% l随访结束时标准血糖治疗组 HbA1c为 7.3% l强化组主要大血管事件和微血管事件的复 合终点 比标准治疗组下降 10%,P=0.013 l主要大血管事件下降 6%P=0.32 l主要微血管事件下降 14%,P=0.015 (六)用药方法 早用药、早 联合用药 、早用胰岛素l 当单独使用某一药物不能达到目标时, 促 胰岛素分泌剂 、 双胍类 、 噻唑烷二酮类 和 -糖苷酶抑制剂 等口服降糖药可联合使用。 l 各类口服药还可与胰岛素合用。 l 小剂量各种药物联合使用,可减少单一药 物毒副作用并提高疗效。 l 同一类口服降糖药不得联合使用。 促胰岛素分泌剂 磺脲类 ,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制剂 双胍类药物 噻唑烷二酮 类药物 胰岛素 2006ADA 和 EASD高血糖治疗的原则 加磺脲类加格列酮类 加用基础胰岛素或胰岛素强化 胰岛素强化 +二甲双胍 +/-格列酮类 诊断 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 A1C7%否 是 * 加基础胰岛素 -最有效 否 A1C7% 是 * 加磺脲类 -最便宜 A1C7%否 是 * 加格列酮类 -没有低血糖 是 *A1C7%否 加基础胰岛素 A1C7%否 是 * 胰岛素强化 A1C7%否 是 * *每 3个月,至少每 6个月 1次 检测 HbA1c,直到 7% 第二步 第三步 第一步 生活方式干预 +二甲双胍 胰岛素强化 二甲双胍 +/-格列酮类 HbA1c7% HbA1c7% HbA1c7% HbA1c7% HbA1c7% HbA1c7% 加基础胰岛素 最有效 加基础胰岛素或胰岛素强化 饮食、运动、控制体重 + 二甲双胍 加用以下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噻唑烷二酮类、磺脲类、格列奈类、 -糖苷酶抑制剂 加用胰岛素 超重 肥胖患者 3个月血糖未达标 3个月血糖未达标 饮食、运动、控制体重 + 以下药物中的一种或多种: 二甲双胍、噻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