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改)浅析现代中药现状_第1页
(2改)浅析现代中药现状_第2页
(2改)浅析现代中药现状_第3页
(2改)浅析现代中药现状_第4页
(2改)浅析现代中药现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 龙 江 农 业 经 济 职 业 学 院 毕 业 论 文 浅析现代中药现状 姓 名: 李 贺 指导教师: 张小年 专 业: 药品质量检测 班 级: 092 班 2012 年 月 日 目 录 1. 引言1 2. 我国现代中药发展现状1 3. 我国现代中药发展存在的问题2 3.1 化学研究存在的问题2 3.1.1 很少进行活性成分研究2 3.1.2 活性成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不当2 3.1.3 化学家与生物学家相互脱节3 3.1.4 化学家未能充分重视中医药的传统经验3 3.1.5 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重要,故成效不大3 3.1.6 研究得到的部分成果未能进一步提高或推广应用3 3.2 中药造成的不良反应3 3.3 对中药的认识存在误区4 4. 现代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4 4.1 中药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发展方向4 4.2 现代中药代表着现代医药发展的方向5 4.3 现中药行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5 5. 中医药发展前景与趋势6 6. 结论6 参考文献7 致谢8 1 浅析现代中药现状 摘 要:在新世纪, 随着回归大自然的思潮,人们对绿色食物、绿色药材会更加向往,对健康 更加关注。发展现代中药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阔的市场及发展前景。本文综述了国 内中药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从而实现 中药现代化。 关键词:中药现状, 前景,机遇,发展 1. 引言 中药是中华民族五千年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千百年医疗实践的结晶,也是世界优秀文化的精华。 我国中药产业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具有一定的规模和研发能力,在中药材、中药饮片和剂型等方 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 3 种,分别有 11146 种、 1581 种和 80 种;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 3 种,分别有 1200 多种、4000 多种 和 7000 多种。近 20 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 20%以上,年 销售额已突破 800 亿美元。 在新世纪, 随着回归大自然的思潮,人们对绿色食物、绿色药材会更加向往,对健康更加关注。 发展现代中药也是知识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广阔的市场及发展前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 深入 ,中药在国际上越来越受到重视。几年来,随着全世界消费者,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自我医疗保健 意识的增强,人们越来越追求绿色、纯天然制品,使得国际植物药市场发展十分迅猛。 随着国际市场对中草药需求的迅速增加,我国中药行业正越来越多地成为国内外资本关注的热 点。 国内大批上市公司把投资中药作为企业转型和扩张经济规模的新方向,中药产业也被国际资本 视为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 同时中药产业由于自身的快速增长,加之有力的政策扶植,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都将进一步促进 中药事业的发展,中药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时期,前景广阔。 2. 我国现代中药发展现状 近百年来,西医西药逐渐主导我国医疗市场,已薪火相传五千年的中医中药遇到了前所未有的 困难。资料显示,我国著名中医专家已从上世纪 80 年代的 5000 余名骤减至现在的不足 500 名,仅 有 27%的百姓生病后愿意看中医 中医药正陷入传承危机。时至今日,学术界仍有人公然以科学的 2 名义提出“废除中医中药”的观点,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和振兴。 我国拥有丰富的中药材资源,具有发展壮大中药产业的天然优势。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统计,按来源来分类,中药资源可分为药用植物、药用动物和药用矿物 3 种,分别有 11146 种、 1581 种和 80 种;按使用情况可分为中药材、民族药和民间药 3 种,分别有 1200 多种、4000 多种 和 7000 多种。近 20 年来,我国中药产业获得了较为快速的发展,年平均增长速度达 20%以上,年 销售额已突破 800 亿美元。 但是,从总体情况来看,我国中药产业的发展水平并不理想。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提供 的数据显示,占全世界人口 25.22%的中国,医药产业仅占全球的 7%,天然药物仅占世界天然药物 市场的 3%-5%,中药出口额不足国际中草药市场的 10%,与我国天然药物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 2003 年,全国中药工业总产值( 中成药和饮片) 达 810.27 亿元,占医药工业总产值的 26.11%,仅占 GDP 的 0.69%。中医药产业总体经济效益低下,难以承受国际竞争的强烈冲击。 另外,由于众多野生动植物资源严重短缺,过度开发使宝贵的中药材资源濒临枯竭。我国林麝、 黑熊、马鹿等 40 个种类的药用动物资源显著减少,其中,麝香资源比上世纪 50 年代减少了 70%; 冬虫夏草、川贝母、川黄连等资源被严重破坏,野生甘草蕴藏量减少了 80%,常用药材人参、三七 的野生个体已很难发现;大宗中药材品种的栽培管理粗放,单产低,质量差;对道地药材的研究和 开发不充分;中药材的病虫害防治和化肥、农药残留污染问题严重,中药材质量的不稳定和品种的 混乱,使中药材资源远远没有做到优质供应和可持续利用。 此外,近年来,随着欧美发达国家植物药销售量大幅上升,我国企业没有抓住机遇。在日本, 汉方制剂每年销量递增 15%以上,日本一家专营中药的厂家“顺天堂” ,一年的产值相当于我国全 部中药一年的出口额。同时,发达国家正在不惜重金加大对中药的研究,对我国中药业的发展也构 成了极大的挑战。 3. 我国现代中药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化学研究存在的问题 3.1.1 很少进行活性成分研究 一些研究者只是单纯进行化学研究, 满足于发现一些新化合物 , 对活性则极不重视, 很少有人 进行活性成分研究。为了能够发现新的化合物或新的结构, 一些人对有多年临床疗效的中药或民间 药兴趣不大, 宁可去寻找那些新的植物资源, 而不管它是否有活性或是否有临床经验。 3.1.2 活性成分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不当 所谓活性成分研究,多半只是将分离得到的化合物在测定结构之后,再送至有关活性筛选部门 进行活性筛选,碰着算,碰不着拉倒,收效甚微,较少有人采用活性指导下的导向分离方法。因此, 那些含量甚微、又难于分离的活性成分在分离途中可能丢失,丢失了也难于察觉。 3 3.1.3 化学家与生物学家相互脱节 生物学家尽管不断宣布在身体机能、细胞或基因调控方面有新的发现, 但未能在此基础上建立 起新的灵敏、简便、可靠的活性筛选体系。故化学家即使想进行活性成分研究, 也常常无法实施。 3.1.4 化学家未能充分重视中医药的传统经验 中药多以汤剂形式应用,但是水溶性成分过去很少成为化学研究者的工作对象。迄今,研究者 多沿用西方做法,将中药当作一般的植物药进行研究。实际上中药很少单用,多为组方用药,中药 的疗效主要是方剂的药效。但中药方剂有效成分( 或活性成分) 的研究,由于种种原因,化学家很 少涉足,甚至望而生畏。体内环境( 如 p H 值、肠内菌丛、酶等) 对中药及其复方制剂成分的影响 常被忽视, 故采用常规方法得到的成分很可能只是一般化学成分,或可能只是活性成分的前体药物。 3.1.5 多采用西医哲学思想研究中药,故成效不大 西医多强调对症的、局部的治疗,强调外因的作用,强调单一活性化合物对单一靶点的作用, 希望药到病除、立竿见影,采用的多是攻击性或排除性的方法。而中医则强调治本或者标本兼治, 强调对整体的作用, 强调通过中药方剂中多种成分对身体的多向调节作用达到调动机体内因、调整 机体平衡、祛病养生的目的。因此, 研究中药活性成分时如果选用的是体现西医哲学思想的活性筛 选模型, 用作阳性对照的又是那些符合西医对症治疗观点、作用剧烈的西药时, 则对中药活性成分 的研究结果常常令人感到失望。在研究常用中药,尤其是中药中的上品或其制剂时, 这种情况更为 多见。 由于西医对中医关于中药功能、主治叙述中采用的深奥难懂的用语理解不一,建立的动物模型 或活性筛选体系往往不能正确表达中药及复方制剂的临床效果,故所得的活性成分或有效成分不被 中医认可,或者认为不能真正体现中医用药的精髓。另外,只用单一活性筛选体系追踪分离得到的 活性物质也很难合理说明具有适应多样性的中药及方剂的真正作用物质基础。现在提倡采用多指标 活性筛选体系进行方剂作用物质基础的研究,但实行起来则存在许多困难。 3.1.6 研究得到的部分成果未能进一步提高或推广应用 从中药或天然药物中得到的活性成分,往往未能做进一步的结构修饰或者结构改造,并就结构 活性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对创新药物的贡献作用不大。研究成果未能更好地用于指导中药制 剂的标准化、规范化,对推动中药现代化所起的作用不大。 3.2 中药造成的不良反应 由于化学药品频频出现不良反应,人们纷纷将目光投向疗效相对稳定、毒副作用小的中药,但 是随着中药的应用日益广泛,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数量也有所增加。据 WHO 与国际药物监测合作 中心报道,1994 年以前收集到草药不良反应报告计 4960 例,1999 年底已增至 8 986 例。不同于西 医和西药,中医讲求辨证施治;中药经过炮制和配伍,也能达到一定的增效减毒的目的。发生不良 4 反应的中药品种,不仅涉及如乌头、雷公藤这类“有毒”或者“有大毒”药物,还涉及三七、川芍、 木香、天麻、车前草、火麻仁、白芍、红花、杏仁、何首乌、没药、南沙参、夏枯草、砂仁、贯众、 桃仁、柴胡、黄芪、槐花、人参、甘草、当归、麦冬等常用药物。中药不良反应的药品品种有中药 材、中药饮片、中成药、中药注射剂,其中又以显效过程短、速度快的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 数量最多。有统计结果显示,20012003 年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数量占 ADR 报告总数的 13.5 %, 其中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报告占中药不良反应报告总数的 77.2 %。一位专家收集了 1999 年国内 公开发表的有关中药引起不良反应(ADR)文章 292 篇,涉及药物 121 种,致不良反应 1096 例。除 单味饮片外,内服中成药发生 ADR 的品种为 46 种,例数 415,占 37.85%;外用药品种为 14 种, 例数为 50,占 4.56%;注射剂 25 种,例数 452,占 41.24%,死亡数 90 例(其中雷公藤制剂致死者 83 例,为 19841997 年之间的例数)。1999 年全军药物不良反应监察中心收到的中药不良反应报 告中,注射液占 78.3%。根据各年的 文献综述,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涉及人体很多器官,发生毒副 反应包括过敏反应、过敏性休克、肝脏损害、消化系统损害、循环系统损害、神经系统损害、呼吸 系统损害、泌尿生殖系统损害、造血系统损害、皮肤、黏膜损害、重金属中毒等。 3.3 对中药的认识存在误区 我们坚信中药的毒副作用小或无,更以此作为中药的重要特色,以至于大家在进行中药研究时 ,注重新剂型、疗效的研究 ,而忽视了毒理的研究,由此造成中药中毒而被禁用的现象屡屡发生。 如美国禁止含汞、铅、朱砂等成份的中药进口,禁用安宫降压丸、黄连素片、中药救心丸等多种中 成药;在英国,禁止使用附子、马钱子、川乌、蝉衣、蜈松等。所以在加强中药药理研究的同时, 更应注重中药毒理的研究,以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安全、有效、稳定、可控”的要求。 4. 现代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 4.1 中药是国家政策重点支持的发展方向 经过行业调整,国家对于医药行业发展的政策日趋明朗,从深化医疗体制改革到重点行业发展 都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和支持方向。从各种相关政策分析,国家明确提出了对中药行业发展的支持, 其中重点提到了中医药的传承与创新、中药现代化与国际化、医疗体制改革对中药特别是品牌中药 的影响等方面。我们认为, 国家的政策支持是中药行业长期发展的强劲推动力。2006 年,先后发 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2006 年-2020 年)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 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 这是我国未来几年社会经济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我国经济和社 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这两个文件的指引下,相关部门相继出台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 、 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 规划 、 国家食品药品安全“十一五”规划和卫生事业发展 “十一五”规划纲要 等政策文件,这些政策的出台为医药行业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 政策支持。从这些政策文件中可以看出,国家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非常重视,同时对医药行业特别 是中医药、生物医药的创新与发展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和要求。 “十一五”期间,我国深化医药卫生 体制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基本目标是:到 2010 年,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框架, 5 实施全民基本卫生保健;建立比较规范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和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 系;建立健全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建立比较规范的公立医院管理制度,坚持公益性质。为此,国家 将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在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发展方面,中药的现代化和国 际化是重点发展方向。国家政策明确提出,发展现代中药研究开发和生产制造技术,有效保护和合 理利用中药资源,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研究和国际合作平台建设。国家对中药行业发展提出了 具体目标。例如,培育 20 个产值超过 10 亿元的中药大品种,形成 3 家年销售收入超过 100 亿元的 中药龙头企业。 4.2 现代中药代表着现代医药发展的方向 中外医药专家对现代中药的发展前景普遍看好,比较一致的观点是:“化学药物的毒副作用越 来越为人们重视。另外,如今药物治疗的目的由直接杀伤病原体转化为调整人体自身功能,这正是 中医药的优势所在。 ”因此现代医学与传统医学结合已成为未来医学发展的一种趋势。这是全人类 共同利益的智慧选择,各国的医药学家都关注到这样的事实,人类疾病病谱发生变化。过去威胁人 类健康的主要是传染疾病。由于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居住条件和饮食结构的改善,预防接种的 推广,各种老年性疾病已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甚至是死亡率日益增加的病。由于环境污染、生态平衡 失调、医源性药源性疾病增加、老龄化社会来临等,导致疾病谱发生了根本变化,传统的化学药物 已经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特别是近几年,欧美一些国家也开始进行有关中医药的研究。国外不仅成 立了许多关于中医药的科研机构和经济实体,还有许多的教育机构应运而生。在中医药学教育方面 (包括民族韩医 ),韩国有庆熙大学、圆光大学等在内的专门学院,并在欧美等国开办不少民间中医 药学校。美国也加强了中医药研究,从针灸按摩到天然药物 (中药 )研究应用,进而研究中医药理 论。美国不少名牌大学都把互补替代医学列入教学课程。如哈佛大学医学院、耶鲁大学医学院等 27 所大学医学院,出版刊物有互补替代医学 杂志。中药的“中”字作为中华民族的独特内涵, 已经受到严峻的考验。除了传统的对手之外,来自西方的竞争也正浮出水面。 4.3 现中药行业销售收入保持稳定增长 2006 年,医药行业虽然经历了药品降价、反商业贿赂、新药审批放缓以及人民币升值等方面 的影响,但整个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还是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06 年,医药行业实现销售 收入 4737 亿元,同比增长 17.84%,略低于 2005 年的 25.12。2006 年实现利润总额 371 亿元,同 比增长 10.46%,低于销售收入的增长速度,也低于 2005 年 20.25%的增速。中药行业受药品降价影 响, 销售收入的增长幅度有所下降,但利润总额有所好转。2006 年,中药行业实现销售收入 1140 亿元,同比增长 19.49%。实现利润总额 104 许多传染病已被控制,有的疾病如天花已被消灭,而 代谢性疾病已成为威胁人民健康的主要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脑血管病、糖尿病、肿瘤等。这 些代谢性疾病不像传染性疾病治疗那么简单,需要整体进行调节治疗,这正好是中医药学的特色和 优势。人口谱发生变化,即人口老龄化。亿元,同比增长 8.67%。中药行业销售收入增长率高于行 业平均近 1.5 个百分点,但是利润总额的增长却低于行业平均增速。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中药行业主要集中于 OTC 领域,其销售费用往往较大,同时中药行业受降价影响较大,导致行业 6 利润率有所降低。从“十一五”开局的第一年看,中药行业的销售收入和实现利润在全行业中所占 比例与“十一五”末相比变化不大,真正实现中药的大发展,政府和企业还需要做出很大努力。 目前,我国药品监督管理局以下达了相关文件使一药多名的现象有所控制,但仍有许多不完善 的环节, “一药多名 ”将继续成为困扰广大患者的一大因素。这是必须要正视的问题。我认为,在严 格审批手续、加强监督,促使新药审批高度透明的同时,必须对现有的“新药”进行全面审核,不符 合新药标准的,应直接取消。同时,对现有药品的命名进行更为严格的规范和清理,彻底地解决 “一药多名”问题。当然,这样做会有难度。因为,既然每年多达一万种新药的受理和审批,是伴随 着药监部门权力的扩张而来,是伴随着腐败而来,那么,重新清算这些新药,就意味着药监部门权 力的受限,这对于权力部门是一件痛苦的事情。同时,清查哪些新药有商业贿赂行为,也需要耗用 相当的司法资源,需要进行长时间的调查。但是,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走向法制化的国家而言,对 “一药多名”现象进行全面清理,无论多大的代价和成本都是值得的,因为,这将促使权力部门依法 行政,也将促使企业不敢再轻易通过商业贿赂来达到目的,从长远来看,这将减少我国的治理成本, 加快我国的法制化建设进程。更何况,一旦“一药多名”问题得以彻底根治,全国人民都将从中受益。 真正的做到全面的摆脱此现象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擦亮眼睛,让不良企业和违法商 贩没有可趁之机,共同维护我们的权益和健康。 5. 中医药发展前景与趋势 当前,为使我国中医药工作与现代医学及国际医学发展水平接轨,并取得突破性进展,据有关 专家分析预测中医药研究发展的趋势。 1.高新技术的应用 21 世纪是生命科学世纪。近 40 年来生命科学领域有了重大突破,数学、物 理、化学、信息科学等其它学科专家运用各自学识和手段进入生命科学领域,初步揭示了生命的奥 秘,为新兴产业提供新理论和技术。近十几年来,中医药界采用现代科学高新技术研究中医中药, 包括采用分子生物学、免疫学、遗传学、受体学说、基因检测技术等新技术、新方法。如在脾虚证 研究中运用 70 余种、肾虚证研究中运用 90 余种指标或方法,揭示脾虚、肾虚证本质。 2.病证结合的研究如在临床治疗研究中,以病带证、以证带方,病证方药自成体系,易出成 果;在基础研究中,建立典型疾病证候动物模型,研究病与证、证与方药的关系,研究新的病证结 合动物模型。 3.新理论的产生创造新理论、新观点、新概念,如定性定量辨证思维与方法、生物性肾虚证与 病理性肾虚证(预后不同的两种肾虚证) 、隐潜性证(在症状未显露前潜在表现的证候) 、急性虚证、 急性瘀证、高原血瘀证、小儿感染后脾虚证、菌毒并治(杀菌与解毒并施的治疗机理与方法) 、皮 层-内脏-经络学说(如蕴热期、瘀滞期、毒热期阑尾炎) 。 4.创新药物的开发传统制剂的创新-研制新制剂;毒剧药物的研究,筛选有效新药;扩展新药 源如海洋药物等;有效成分的提取,如多糖、总甙类。 6. 结论 7 中药现代化长期以来是中医药工作者心中的理想。数十年来,无数专家、学者孜孜以求探索着 中药的现代化之路。应该说, 国家出台的 生物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 等相关政策为现代 中药的发展铺就了一条坦途,但我们面临的是世界的大环境大格局,对手强劲竞争激烈现代中药的 发展任重道远。中药的国际化道路正在不断向前迈进,中药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快速发展,虽然中药走 向世界使我们面临新的竞争和挑战,但这是中医药理论和实践在世界范围内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在中药的国际化初步完成之后,我国中药产业必将再次迎来新一轮的高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姚新生.21 世纪中药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 中国医药报, 2001,07 2 赵万红,朱克刚,赵军礼,陈吉炎.也谈中药现代化J.医学与哲学( 人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