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版高考地理 高分突破专题复习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全球气压带、风带课件_第1页
2017版高考地理 高分突破专题复习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全球气压带、风带课件_第2页
2017版高考地理 高分突破专题复习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全球气压带、风带课件_第3页
2017版高考地理 高分突破专题复习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全球气压带、风带课件_第4页
2017版高考地理 高分突破专题复习 专题二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2讲 对流层大气的受热过程和全球气压带、风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 2讲 对 流 层 大气的受 热过 程和 全球气 压带 、 风带 知 识 点 1 大气的垂直分 层 1.下面关于大气垂直分 层 叙述正确的是 ( ) A.高 层 大气能反射无 线电长 波, 对 通信有重要作用 B.平流 层 大气以水平运 动为 主,上 热 下冷 C.有利于高空 飞 行的是 对 流 层 D.对 流 层 上 热 下冷, 对 流 强 解析 高 层 大气反射的是无 线电 短波;平流 层 有利于高空 飞 行; 对 流 层 上冷下 热 , 对 流 强 。 答案 B 知 识 点 2 大气 对 太阳 辐 射的削弱作用和 对 地面的保温作用 2.以下四 图 中昼夜温差最大的是 ( ) 解析 白天晴朗 时 , 大气 对 太阳 辐 射的削弱作用微弱 , 气 温 较 高;夜晚晴朗 时 , 大气的保温效 应 差 , 地面 损 失的 热 量多 , 气温 较 低 , 故昼夜皆晴 时 温差 较 大。 答案 C 知 识 点 3 影响地面 获 得太阳 辐 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3.太阳辐射经过大气的路程愈短 , 其能量被大气削弱的愈少 ,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愈多 , 太阳辐射强度愈大。 读图 回答 (1) (2)题 。 (1)图 中甲、乙、丙、丁四地太阳 辐 射最 强 和最弱的分 别 是 ( ) A.甲地、乙地 B.乙地、丙地 C.丙地、丁地 D.甲地、丁地 (2)产 生乙 现 象的原因可能是 ( ) A.天空多云 B.天空晴朗 C.地 势较 低 D.地 势 平坦 解析 第 (1)题 , 图 中 显 示 , 纵 坐 标 表示太阳 辐 射 强 度 , 越向 上表示太阳 辐 射 强 度越大;横坐 标 表示太阳 辐 射 经过 大气路 程的 长 短 , 越向右表示 经过 的大气路程越 长 。由此可以判断甲 地太阳 辐 射 强 度最 强 ,丁地太阳 辐 射 强 度最弱。第 (2)题 , 太 阳 辐 射 经过 大气路程越 长对 太阳 辐 射的削弱作用越大 , 而乙 地太阳 辐 射 经过 大气路程 较 短但太阳 辐 射 较 弱的原因 , 可能 是 该 地多云天气 较 多。 答案 (1)D (2)A 知 识 点 4 热 力 环 流原理及 图 示 4.下 图为 海 陆风 示意 图 ,此 图 表示的昼夜状况和 风 向是 ( ) A.白天,海 风 B.夜晚,海 风 C.夜晚, 陆风 D.白天, 陆风 解析 图 中 显 示 陆 地上气流下沉 , 海洋上气流上升 , 说 明 陆 地气温低于海洋气温 , 时间为 夜晚 , 吹 陆风 。 答案 C 知 识 点 5 水平气 压 梯度力和 风 的形成 过 程 5.(2016杭州七校 联 考 )读 “ 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 ” , 回 答 (1) (2)题 。 (1)图 中 、 、 、 四个箭 头 中正确表示 风 向的是 ( ) A. B. C. D. (2)图 中 、 、 、 四 处风 力最大的是 ( ) A. B. C. D. 解析 第 (1)题 , 图 示区域位于北半球 , 风 向 应 右偏 , 水 平气 压 梯度力由高 压 指向低 压 , 故 正确。第 (2)题 , 同 一幅等 压线图 上 , 等 压线 越密集 , 水平气 压 梯度力越大 , 风 力越大。 答案 (1)C (2)C 知 识 点 6 全球气 压带 和 风带 的分布、移 动 及 图 示 6.下图中箭头表示地球的自转方向 , 阴影部分表示气压带 , 空 白部分表示风带。 读图 完成 (1) (2)题 。 (1)图 中字母 a所表示的气 压带 是 ( ) A.赤道低气 压带 B.副 热带 高气 压带 C.副极地低气 压带 D.极地高气 压带 (2)图 中字母 b所示 风带 的方向是 ( ) 解析 根据地球的自 转 方向可知 , 该图 的中心点是南极点 , a位于 30S 40S, 表示副 热带 高气 压带 ; b是副 热带 高气 压带 之南的西 风带 , 南半球的西 风为 西北 风 。 答案 (1)B (2)B 知 识 点 7 气 压带 、 风带 的移 动 及海 陆 分布 对 季 风 气候和地中 海气候的影响 7.读 “ 局部气 压带 、 风带 分布示意 图 ” ,回答 (1) (3)题 。 (1)此 时 北半球是 (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2)此 时 被切断的气 压带 和 亚 欧大 陆 上的气 压 中心分 别为 ( ) A.副 热带 高气 压带 亚 洲高 压 B.副极地低气 压带 亚 洲高 压 C.副 热带 高气 压带 亚 洲低 压 D.副极地低气 压带 亚 洲低 压 (3)此季 节 甲地 ( ) A.有太阳直射 B.盛行西南 风 C.气候炎 热 干燥 D.受赤道低气 压带 控制 解析 从 图 中可以看出 , 甲 处 的副 热带 高气 压带 移 到了 30N以北地区 , 说 明此 时 北半球 为 夏季。此 时 被切断的气 压带 和 亚 欧大 陆 上的气 压 中心分 别 为 副 热带 高气 压带 和 亚 洲低 压 。甲地受副 热带 高 气 压带 控制 , 炎 热 干燥。 答案 (1)B (2)C (3)C 易 错 点 1 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 热 源是地面 ,并非太阳 辐 射 读 “ 大气受 热过 程示意 图 ” ,回答 1 2题 。 1. 序号正确的是 ( ) A. 地面 辐 射 B. 大气 辐 射 C. 太阳 辐 射 D. 大气逆 辐 射 2.图 中,近地面大气的直接 热 源来自 ( ) A. B. C. D. 解析 读图 可知 , 代表太阳 辐 射; 代表到达地面 的太阳 辐 射; 代表地面 辐 射; 代表大气逆 辐 射。 地面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 热 源 , 即 图 中的 地面 辐 射 。 答案 1.D 2.C 我国北方地区农民为了避免所种庄稼遭受霜冻灾害 , 在深秋 的夜晚往往在田间点燃柴草。 结 合 “ 大气受 热过 程示意 图 ” , 回答 3 4题 。 3.关于 图 中 a、 b、 c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 ) A.a代表近地面大气的直接 热 源 B.a、 b、 c所代表的 辐 射波 长 的大小关系是 a丙,乙 丁。 (2)高 压 和低 压 是 针对 同一水平面相比 较 而言的,如 下 图 中同一水平面上乙 甲,丙 丁。 湖陆风是在较大水域和陆地之间形成的以 24小时为周期的 地方性天气现象。下图为洞庭湖某时刻测得的湖陆风垂直结构 示意图。 据 图 完成 1 2题 。 1.据 图 文材料可知,此 时 ( ) A. 处为陆风 B. 处 盛行上升气流 C. 处风 力小于 处 D. 处 更易形成降水 A.城市地面硬化使湖 陆风 减弱 B.围 湖造 陆 使湖 陆风 增 强 C.湖 陆风 使城市昼夜温差减小 D.湖 陆风 使城市湿度下降 解析 第 1题 , 此 时 , 风 从湖面吹向 陆 地 , 为 下沉气流 ; 为 上升气流 ,容易形成降水。第 2题 , 城市地面硬化 , 热岛 效 应 增 强 , 湖 陆风 增 强 ; 围 湖造 陆 , 湖泊面 积缩 小 , 湖 陆风 减弱; 风 从湖泊吹向城市 , 城市湿度加大 , 昼 夜温差减小。 答案 1.D 2.C 2.关于城市与湖 陆风 相互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 , 工业发达 , 释放出大量的人为热量 , 导 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 , 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 流 , 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 , 回答 3 4题 。 3.市区和郊区相比,近地面 ( ) A.气温高,气 压 高 B.气温高,气 压 低 C.气温低,气 压 低 D.气温低,气 压 高 4.若在 图 中布局化工厂, 为 了减少城市 风对 市区空气的 污 染, 位置 应选择 在 (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 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 , 气流上升 , 形成低 气 压 区。 为 了减少城市 风对 市区空气的 污 染 , 化工厂区位 选择时应 位于城市 热 力 环 流圈之外。 答案 3.B 4.C 易 错 点 3 利用气 压带 、 风带 的移 动 判断季 节 (1)根据气 压带 中心 线 与相 应纬 度的位置判断,如下 图 中 b, 气 压带 偏向 对应纬 度南 侧 , 为 北半球冬季,南半球夏季。 (2)可依据垂直气流 对应 位置的 变 化判断气 压带 和 风带 的移 动 方向, 进 而判断出季 节 。如下 图 所示,垂直气流 对应 位置向 对 应纬 度南 侧 偏移, 对应 季 节 是南半球夏季、北半球冬季。 1.下 图 中 分 别为 二分二至日气 压带 、 风带 分布示意 图 的一部分, 读图 回答下 题 。 处 于同一日的一 组 是 ( ) A. B. C. D. 解析 为 西南 风 , 为 北半球西 风带 , 气 压带为 副 极地低气 压带 , 处 于偏北 (北极圈以北 )位置 , 因而可 推知 , 为 夏至日;同理 , 根据 风 向和气 压带 可推 知 , 为 夏至日 , 为 冬至日 , 为 二分日。 答案 A 2.读 “ 三圈 环 流示意 简图 ” ,完成下列 问题 。 (1)该图 表示北半球 _(冬、夏 )季的大气 环 流 状况,判断理由是 _。 (2)A处 是 _气 压带 , B处 位于 _风带 , C处 位于 _风带 。 (填 风带 、气 压带 的名称 ) (3)一般来 说 , A气 压带 控制 处 比 B风带 控制 处 昼夜温 差 _(大或小 ),原因是 _。 解析 第 (1)题 , 由 图 可以看出在赤道附近的赤道低气 压带 上升 气流偏南 ,即 风带 、气 压带 南移, 则 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北 半球 为 冬季。第 (2)题 , 从 图 中可以看出 , 全球的气 压带 和 风 带 的分布:以赤道 为 中心依次 为 赤道低气 压带 、信 风带 、副 热 带 高气 压带 、西 风带 、副极地低气 压带 、极地 东风带 、极地 高气 压带 。第 (3)题 , A处 由于盛行上升气流 , 多 锋 面活 动 , 阴 雨天气多 , 温差小; B处 盛行下沉气流 , 晴天多 , 降水少 , 温差 大。 答案 (1)冬 从 图 中 观 察,气 压带 、 风带 的南移 (2)副极地低 东 北信 西 (3)小 A地 处 于低气 压带 控制,盛行上升气流,阴雨天气多, 温差小;而 B地 处 于信 风 控制,干燥,降水少,晴天多,昼夜温 差大 易 错 点 4 气 压带 、 风带 移 动对 地中海气候的影响 地中海气候分布在南、北 纬 30 40大 陆 西岸。下 图 中甲 地属地中海气候,其成因和特点如下: 下图为气压带、风带分布示意图。 读图 完成 1 2题 。 1.图 中乙 风带 的名称是 ( ) A.极地 东风带 B.盛行西 风带 C.东 北信 风带 D.东 南信 风带 A.甲气 压带 与乙 风带 交替控制 B.乙 风带 与丙气 压带 交替控制 C.丙气 压带 与丁 风带 交替控制 D.全年受乙 风带 影响 解析 第 1题 , 由 图 可知 , 乙 风带 位于副 热带 高气 压带 和副极地低气 压带 之 间 , 应为 盛行西 风带 。第 2题 , 地 中海沿岸 为 地中海气候 , 是由副 热带 高气 压带 和西 风带 交替控制而形成的。 答案 1.B 2.B 2.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 润 是由于 ( ) 3.读 “ 部分大气 环 流示意 图 ” 和 “ 世界部分地区及气 压带 、 风 带 位置示意 图 ” ,完成下列 问题 。 (1)P地的气候特点是 ( ) A.温和湿 润 B.寒冷干燥 C.高温多雨 D.炎 热 干燥 (2)Q地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 ( ) A.暖湿的中 纬 西 风 B.干冷的中 纬 西 风 C.干冷的极地 东风 D.冷湿的极地 东风 (3)依据 “ 世界部分地区及气 压带 、 风带 位置示意 图 ” ,可以判 断北半球 处 于 _季。 (4)此 时 , N地受 _气 压带 控制 ,降水 较 _(多 、少 )。 (5)此 时 , M地盛行 _风 ,气候特征是 _。 该 地 区季 风 气候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_。 解析 图 中 P地受副 热带 高气 压带 的控制 , 所以炎 热 干燥。 Q 地 处 在副极地低气 压带 的控制下 , 其降水的水汽主要来自暖湿 的中 纬 西 风 。 图 中气 压带 明 显 北移了 , 所以北半球 为 夏季。 N 地地 处 地中海地区 , 为 地中海气候 , 此 时 受副 热带 高气 压带 的 控制 , 降水 较 少。此 时 , M地盛行夏季 风 (东 南 风 ), 气候特点 为 高温多雨 , 东亚 季 风 的形成原因是海 陆热 力性 质 差异。 答案 (1)D (2)A (3)夏 (4)副 热带 高 少 (5)东 南 高温多 雨 海 陆热 力性 质 差异 1.(201510月浙江学考 )霜 冻 往往出 现 于深秋至第二年早春晴朗 的夜晚,因 为 此 时 ( ) A.地面 辐 射 强 ,地表降温慢 B.空气中水汽多,地表降温快 C.大气逆 辐 射弱,地表降温快 D.大气保温作用 强 ,地表降温慢 解析 晴朗的夜晚大气中水汽含量少 , 大气逆 辐 射弱 ,保 温效 应 差,地表降温快,气温低的季 节 ,易出 现 霜 冻 。 答案 C 2.(201510月浙江学考 )我国 东 部地区不少城市出 现 了 “ 热岛 效 应 ” ,其主要原因有 ( ) 城市郊区化 绿 地面 积 增大 能源消耗加大 城市人口 剧 增 A. B. C. D. 解析 “热岛 效 应 ” 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人 类 活 动释 放 废热 和改 变 了下 垫 面状况。城市人口 剧 增 ,能源消耗 加大使 废热释 放增多, 引起 热岛 效 应 。城市郊区化 和 绿 地面 积 增加会减弱城市 “ 热岛 效 应 ” 。 答案 B 知 识 体 系 1.大气的垂直分 层 (a) 知 识 清 单 垂直分 层 气温 变 化 与人 类 关系 对 流 层 随高度升高而降低 大气下 热 上冷,空气上升, 对流 现 象 显 著,与人 类 最密切 平流 层 随高度升高而升高 大气平 稳 ,天气晴朗,适合 飞机 飞 行 高 层 大气 随高度增加先降低后升高 存在若干 电 离 层 , 对 无 线电 通信有重要作用 2.大气 对 太阳 辐 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 对 地面的保温作用 (1)大气 对 太阳 辐 射的削弱作用 (b) 大气 对 太阳 辐 射的削弱作用主要表 现为选择 性吸收 、散射和反射。干 洁 空气 (不含水汽、 尘 埃等 杂质 的 对 流 层 大气 )基本上不能直接吸收太阳 辐 射的能量。 特点 具体表 现 环 境意 义 吸收 选择 性 对 流 层 大气中的 CO2、水汽、云和 浮 尘 ,可直接吸收 红 外光;平流 层 大气中的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光 大气 对 太阳 辐 射的削弱 作用可以降 低白天的最 高温度,使 地球温度在 适度的范 围 内波 动散射 选择 性 微 尘 、空气分子能散射波 长较 短的 蓝 色光。晴朗的天空呈蔚 蓝 色便是 大气散射的 结 果 反射 无 选择 性 水汽、云和浮 尘 等可阻 挡 、反射和 吸收一部分可 见 光, 绝 大部分可 见 光能 够 直接到达地面 (2)大气 对 地面的保温作用 (b) 太阳 辐 射属于短波 辐 射 (主要集中可 见 光波段 ),地面 辐 射和大 气 辐 射属于 长 波 辐 射 (主要集中 红 外 线 波段 )。 对 “ 大气 对 地面 的保温作用 ” 理解如下 图 : 大气 对 太阳 辐 射吸收、反射、散射等削弱很少,大部分 太阳 辐 射能 够 透 过 大气 层 到达地面,使地面增温。地面增 温的同 时 又持 续 向外 辐 射能量,即 产 生地面 辐 射。 对 流 层 大气中的 CO2、水汽、云和浮 尘 等,能直接吸收部分 地面 辐 射,使 对 流 层 大气增温。所以,地面是 对 流 层 大气增温 的直接能量来源。 大气增温的同 时 也不断以大气 辐 射的形式向外 辐 射能量,其 中指向地面的部分称 为 大气逆 辐 射;大气通 过 大气逆 辐 射将大 部分 热 量 还给 地面, 对 地面起到保温作用, 这 一 过 程也称 为 大 气温室效 应 。 天空中有云,特 别 是有 浓 密的低云或空气湿度 较 大 时 ,大气逆 辐 射就更 强 ,大气 对 地面保温作用就更明 显 。 3.影响地面 获 得太阳 辐 射大小的主要因素 (b) (1)纬 度因素:由于不同 纬 度地区的年平均正午太阳高度不同, 导 致太阳 辐 射 经过 大气的路程、太阳光 线 照射水平地面的角度 不同,使地面 获 得太阳 辐 射能量由低 纬 向两极 递 减。 (2)下 垫 面因素:下 垫 面的状况不同,吸收和反射的太阳 辐 射比 例也不同。 这 就使世界各地地面 辐 射的 变 化,并不完全与 纬 度 的 变 化相一致。一般,新雪的反射率高,而海洋的 (平均 )反射 率 较 低。 (3)其他因素:其中气象因素的影响最大。例如,在同 纬 度地区 ,年日照 时 数的 长 短会影响地面 获 得的太阳 辐 射的多少。同 纬 度地区,晴天越多的地方,大气 对 太阳 辐 射削弱就越少,地面 获 得的太阳 辐 射就越多。 4.热 力 环 流原理及 图 示 (c) 热 力 环 流的形成 过 程可 简单 表示 为 :地面受 热 不均 空气 上升或下降 同一水平面上气 压 差异 空气水平运 动 热 力 环 流,如下 图 : 对热 力 环 流原理的理解:可用 “ 一个关 键 、四个步 骤 ” 来 记忆 。 “ 一个关 键 ” :确定近地面两地区的冷 热 。 热 容量大的地球表 面,白天气温 较 低,夜晚气温 较 高; 热 容量小的地球表面,白 天气温 较 高,夜晚气温 较 低。 “ 四个步 骤 ” : (1)热 上升、冷下沉 近地面受 热 ,空气上升;近地面冷却, 空气下沉。 (2)热 低 压 、冷高 压 近地面冷的地方形成高 压 ,近地面 热 的 地方形成低 压 。 (3)近地面和高空气 压 性 质 相反 近地面 为 高 压 ,其高空 为 低 压 ;近地面 为 低 压 ,其高空 为 高 压 。 (4)水平气流由高 压 流向低 压 。 5.水平气 压 梯度力 (a) 气 压 梯度力就是促使大气由高 压 区流向低 压 区的力,是使 大气 产 生水平运 动 的原 动 力,是形成 风 的直接原因。 6.风 的形成 过 程 (b) (1)影响 风 的三种力 影响 风 的 三种力 方向 对 大气水平 运 动 的影响 图 示 水平气 压 梯度力 垂直于等 压线 ,由高 压 指向低 压 是大气水平运 动 的 原 动 力,影响着 风 的基本方向和 风 速 大小 地 转 偏向力 始 终 垂直于 实 际风 向,北半 球右偏,南半球 左偏 只改 变风 的方向, 不直接影响 风 速的 大小 摩擦力 始 终 与空气运动 的方向相反 有减小 风 速的作用 。高空的 风 基本不 考 虑 摩擦力的影响 (2)高空中的 风 和近地面的 风 比 较 类 型 受力 风 向 图 示 (北半球 ) 高空 中的 风 水平气 压 梯度力 和地 转 偏向力 与等 压线 平行 近地面 的 风 水平气 压 梯度力 、地 转 偏向力、 摩擦力 与等 压线 之 间 成一 夹 角 7.全球气 压带 和 风带 的分布、移 动 及 图 示 (b) (1)分布 (2)季 节 移 动 气 压带 和 风带 的形成和分布,与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和移 动 密切相关。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