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140论文最终医学太难2-标注完毕_第1页
g140论文最终医学太难2-标注完毕_第2页
g140论文最终医学太难2-标注完毕_第3页
g140论文最终医学太难2-标注完毕_第4页
g140论文最终医学太难2-标注完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 英文缩略表 .1 摘要 .2 ABSTRACT3 前言 .4 文献综述 .5 1. 中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概况 5 1.1 中医学关于银屑病病名的论述 5 1.2“银屑病”的病因病机的论述 .5 1.3 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方法的论述 8 2. 西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概况 13 2.1 流行病学 13 2.2 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2.3 治疗 17 临床观察 .21 1.临床资料 21 1.1 资料来源 21 1.2 诊断标准 21 1.3 病例纳入标准 22 1.4 排除标准 .22 1.5 剔除标准 22 1.6 随机分组 23 2 研究方法 23 2.1 治疗方法 23 2.2 评分方法及疗效评定标准 23 3 统计学处理 25 结果 .26 1.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 26 2.两组疗效比较 26 3.不良反应观察 26 讨论 .27 1 组方依据 27 1.1 风邪致病 27 1.2 血燥生病 .28 2 方药分析 28 3 现代药理研究 32 4 凉血消风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风热血燥证)的疗效分析 36 5 展望 37 结论 .38 致谢 .39 参考文献 .40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43 原创性声明 .44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44 个人简历 .45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 英文缩略表 英文缩写 英文全称 中文译名 HLA Human leukocyte antigen 人类白细胞抗原 AA Arachidonic acid 花生四烯酸 CAMP cyclic adenosine monophosphate 环磷酸腺苷 PUVA Photochemotherapy 光化学疗法 IL Interleukin 白细胞介素 UVB ultraviolet B 中波紫外线 MTX Methotrexate 甲氨蝶呤 LC Langerhans cell 朗格汉斯细胞 CyA cyclosporin A 环孢素 A FK506 Tacrolimus 他克莫司 KC keratinocyte 角质形成细胞 PASI Psoriasis area and severity index 银屑病皮损面和严重程度指数 Comment F1: 少 P值范围 Comment F2: 不是论文用语 摘要 目的: 观察凉血消风饮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风热血燥证)的临床医疗效果。 方法:对 100名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风热血燥证)患者进行研究,这些患者均来 自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皮肤科。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完成治疗组 50例, 对照组 50例。治疗组给予中药汤剂凉血消风饮口服,对照组给予口服复方青黛丸。诊疗 时间为 4个星期,治疗结束后对比研究两组患者皮肤受损状况的改善程度,其中包括 PASI分值的变化情况。 结果: 1.两组患者的 PASI分值在治疗两个星期后有所减小,4 个星期后,两组患者的 PASI分值出现了较大差异,表现为治疗组的值远低于对照组。 2.两个组别的治疗有效率也有显著差别,治疗组的有效率为 74%远大于对照组的 32%, 也就是说治疗组比对照组有更好的效果。 结论: 1. 凉血消风饮是一种有效的药物,对于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风热血燥证) 体现出强有力的功效,使患者的皮肤受损状况得到改善,PASI 分值下降,临床症状向 着好的趋势发展。 2. 凉血消风饮是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风热血燥证)的有效方剂。 关键词: 凉血消风饮 银屑病 PASI评分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3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mechanism of blood-cooling wind-dispeling method in treating wind heat and blood dryness syndrome type of active stage of psoriasis vulgaris through observation of the medical effects of the method on the disease, for the purpose of providing objective theory basis for the treatment of this syndrome type of the active stage of the disease. Method: 100 patients were selected from outpatient dermatological department of 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of Heilongjia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 and they were randomly allocated to treatment group (50 patients) and control group (50 patients). The patients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a TCM decoction, the blood-cooling wind- dispersing beverage; and the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given Indigo compound formula pill, orally taken. 2 weeks and 4 weeks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improvement of the size and the severity of the damaged skin and PASI score change of the patients in the 2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 Result: 1. The PASI scores were all down in the 2 groups after 2 weeks treatment; however, the PASI scor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is much low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 after 4 weeks treatment, 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5). 2. The effective rate in the treatment group is 74% and in the control group is 32; and there i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2 groups by comparison (P0.05). The result indicates that the treatment group is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sion: 1. The blood-cooling wind-dispersing beverage can significantly alleviate the size and severity of damaged skin for the wind heat and blood dryness syndrome type of the active stage of psoriasis vulgaris, can lower the PASI score and improve clinical symptoms. 2. The blood-cooling wind-dispersing beverage is an effective formula in treating wind heat and blood dryness syndrome type of the active stage of psoriasis vulgaris. Key words: blood-cooling wind-dispersing beverage, psoriasis, PASI score 前言 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牛皮癣” ,在中医中称作“白 疕” 。这种病症在皮肤科中极为常见,是一种容易复发的慢性病,并具有炎症性。银 屑病也有多种类型,最典型的是寻常型银屑病,这种类型疾病的进行期会产生很严重 Comment F3: Comment F4: 你感觉这话说的是 不是唠家常? Comment F5: 不是论文用语 Comment F6: 病句 的病症,具体临床表现为:红色丘疹或斑丘疹,浸润性斑片,大量银白色鳞屑,薄膜现象,点 状出血(Auspitz 征)及同形反应,常常伴有瘙痒。银屑病的患者众多,据统计,国内患 者有 300多万,患病比率达到了 0.123% 1。银屑病的患病情况与季节有很大关系, 夏天、春天是病情不严重,到了秋天、冬天,病情才开始加剧;同样,地域也是重要 的影响因素,农村患病程度比城市轻,南方的患病率没有北方那么高;年龄也是一定 的影响因素,表现为青壮年更易发病;而从发病部位来看,就不是那么有规律了,面 部、头部、四肢、躯干都有可能发病。这种疾病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有 时候疾病部位太过明显,也会给患者带来心理阴影。银屑病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对其 机理的研究也在不断进行,是皮肤科研究的重点。对比多种医疗方式,在治疗银屑病 方面中医有着很大优势。中医的用药可以灵活多变,少有副作用却能有很好的疗效。 凉血消风饮在治疗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期(风热血燥证)有一定的效果,并有大量的经 验积累,本研究对其治疗实际情况进行研究,研究其可靠性并寻求推广。 Comment F7: 根本不是论文用语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 文献综述 1. 中医学对银屑病的认识概况 1.1中医学关于银屑病病名的论述 在中医学中对于银屑病的认识有着悠久的历史, “干癣” 、 “范风” 、 “风癣” 、“白 疕” 、 “白壳疮” 、 “蛇虱” 、 “白疕” 、 “松皮癣”等,都曾出现在各个时期的中医历史 文献中,最早与本病有相关记载的是隋诸病源候论干癣候,该书提出:“干癣但 有匡郭,皮枯索,痒,搔之白屑出是也”, 与此同时时在白癣候中亦有“白癣之状, 白色硿硿然而痒”的记载。此后一直到元代,人们对与银屑病的认识仍就停留在这个 基础上,直到明清时期对银屑病的认识和研究才逐渐深入了解, 清代的外科大成 首次把“白疕”的作为病名出现 2。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对“白疕”描述 为:“此证俗名蛇虱,生于皮肤,形如疹疥,色白而痒,搔起白皮” 医宗金鉴 3最先提 出了松皮癣的病名,该书将癣归结为六种, “四曰牛皮癣,状如牛领之皮,厚而且坚, 五曰松皮癣,状如苍松之皮,红白斑点相连,时时作疡。 ” 清疯门全书中的“银 钱疯” “块如钱大,内红外白,剌之无血,白色如银,先发于身,后面部”,从疹型特征和 病发部位先后对该病进行了阐述。以上所述病名虽有不同,但从不同的角度描述了银 屑病的各种临床特征,对后世治疗和研究银屑病提供了参考依据。 1.2“银屑病”的病因病机的论述 1.2.1古代医家对于银屑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我国古代中医对“银屑病”的病因病机就进行了一定研究,具体总结为两类。以 明代为分界,明以前,多数医家认为是外因致病,明以后则多数医家认为是内因加外 因致病。隋朝诸病源候论 4最先提出了“干癣”的病因和病机,大致意思是由于 风湿邪气到达了皮肤纹理之间,加上严寒湿润,与血气相互作用产生疾病。如果毒气 多湿气少,水分少成为干癣,认为邪气风毒致病。明朝外科正宗认为是风毒血燥 致病,提出顽癣、牛皮癣、风癣、湿癣等“此等总皆血燥风毒克于脾肺二经。 ” 5清 朝外科大成 、 外科真诠 、 医宗金鉴的认识与此皆相似,认为是“风邪客于皮 肤,血燥不能荣养”所导致。清代外科证治全书指出:白疕“因岁金太过,至秋 深燥金用事,乃得此证。多患于血虚体瘦之人。 ”明代李梴医学入门 6提出血分 燥热是发病的内在因素, “疥癣皆血分热燥,以致风毒客于皮肤,浮浅者为疥,深沉 者为癣” 。脏腑经络辨证方法在明代已经比较完备,在临床上已经运用广泛,将银屑 病的病因病机深入到脏腑经络,这种认识为治疗提供了更为明确的理论指导。 祁坤 Comment F8: 病句 Comment F9: 病句 Comment F10: 病句 Comment F11: 病句 Comment F12: 哪有四肢养护这个 词啊?哥哥四肢不是汽车,米有 4S店,还弄个养护! Comment F13: 。 。 。 。 Comment F14: 这根本就不是中医 用词! Comment F15: 完全不对,没这么 说的,根本没有这么解释的 Comment F16: 你这根本不是医学 用词啊 Comment F17: 错别字 Comment F18: 不是医学用词 Comment F19: 不是医学用词 Comment F20: 不要带“了”字 样 Comment F21: 这是问句么? Comment F22: 不是医学用语请用 “饮食” 外科大成指出“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荣养所致” 。 7祁氏的血燥不荣学说 解释了巢元方“风沉入深,故无汁”的机理。将血的荣养作用植入到银屑病的病因病 机当中,从而使得中医对于血燥导致银屑病皮损鳞屑、干燥的机理有了更为完善的认 识。综上所述,中国古代中医关于银屑病的外因致病方面以风邪为主,并与寒、湿、 燥、虫、毒等邪气相兼致病,内因方面以血燥为主。古代医家在本病的理论研究上, 强调内与外的相互作用。明清时期已经不仅仅注重外在原因致病,向内在原因和内外 因的联合作用探索。清陈士铎洞天奥旨卷九白壳疮 8曰:“白壳疮,生于两 手臂居多,或有生于身上者,亦顽癖之类也” 。同时,也认为外在因素与血虚引起疾病有 一定关联。清吴谦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白范之形如瘆挤,色白而痒多不快,固 由风邪客皮肤,亦由血燥难荣外” 。另有“此证俗名蛇风由风邪客于皮肤,血燥不能 荣养所致” 。根据上述内容我们可以得知,古代医家对于这种疾病的了解程度越来越 深,隋唐时期外因致病的观点受到的关注较多,明清时期,又意识到疾病有一定的内 因。外因也包含方方面面,主要是风邪,致病中还有许多因素相结合,在内因方面, 主要原因是血分病变,有血虚、等因素。这样就不难理解,致病的基础原因在于内因, 再加上外因的作用促进病情的发展。 1.2.2现代医家对于银屑病的病因病机认识 赵炳南认为银屑病致病的内因是血热 9。血热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许多致病因素 都与血热有一定关系:如果受到风邪,或者伴随着炎热的气候,会对皮肤纹理有影响; 饮食方面,不对饮食加以节制摄入过多,会影响脾胃的功能导致体内气体不顺畅,而 脾胃对于人的重要性是十分明显的,关系到气血生化,从而关系到四肢的养护,如果 这项机能没调节好,就会引起内热;心情的影响也不可忽略,心情不顺,长时间郁闷, 心中充满怒火,会是血脉充血过多,发生血热。这就是同时具备外因、内因而致病。 在脉络之间充满热气就会呈现红色瘢痕,空气燥热的话,皮肤失去水分滋养容易发病, 这是皮肤会感到痒,抓挠起来有白色鳞屑脱落。风、热、燥笼罩太久,阴血消耗完毕,要 消耗热血,会发生气血失和的现象,血液显得干枯了不能滋润皮肤。根据上述内容,可 以得知,此病有两种致病类型,血热型和血燥型,这两个类型之间存在一定因果关系 吗,并且联系密切。 朱仁康以为银屑病的主要原因是“血分有热” 10。因为我们会时常感受到外界 干燥潮湿,炎热寒冷,有时候吃的太油腻,有时候心情不舒畅,这些都可能导致身体 内部的血热,久而久之变成了毒,都积攒在体内,最终皮肤受到影响,引发疾病。刚 Comment F23: 病句! Comment F24: 根本改变原意了 Comment F25: 不是论文用语 Comment F26: Comment F27: 全文把所有带“了” 的句子全部更改例如“得病久了” 改为“得病日久” Comment F28: 改为银屑病 Comment F29: 更改成与前一句格 式相同 Comment F30: 改为火邪和毒邪, 下同 Comment F31: 同上 Comment F32: 改为“与” Comment F33: 改为不带“了”的 短语 Comment F34: “毒邪” Comment F35: 去掉的 Comment F36: “毒邪” Comment F37: 中医中就没有“毒 素”这个词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7 开始发病时,血热的成分很大,患者体力旺盛,身体处于外界的风中,这时疾病称为 “血热风燥” 。如果得病久了,毒热未散尽,阴血容易耗散,会发生血虚,皮肤失去 血液的滋养,这时的疾病称为“血虚风燥” 。综上所述,本病又添了两种类型:风湿型 和毒热型。 顾伯华认为这种疾病产生原因在于营血亏虚,再加上风和燥热的天气,使皮肤得 不到滋养,由此生病 11。患病初期皮肤接触到到冷的或热的风,营养物质和生理机 能不和,气血不顺畅,聚积在皮肤;也可能是湿热聚积在体内,得不到向外散发,在 内也不顺畅,就聚集在皮肤;得病久了,风热、风寒和湿热会消耗体内气息,使阴血 受损,所以阴血虚使肌肤失去滋养,或者因为营血亏虚,体内气血运行不畅,会聚集于体 表;也或者因为肝肾的功能不足,冲任脉络不协调,致使营亏血少。根据这些观点,这 种疾病分成了风寒型、风热血热型、湿热蕴积型、血虚风燥型、血疲型、肝肾不足型。 丁履伸教授等认为皮肤接触到了风和热,邪气在皮肤的纹理间聚积,这样的话气血 运行不顺畅 ,气血受阻, 皮肤得不到滋养,所以皮肤会出现皮疹、鳞屑等 12。而且,营 血不足,化燥生风,又感受到寒气,也能诱发这种疾病。所以的治疗从“风” 、 “燥”两 点入手,依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原则,采用养血祛风法治疗,能取得一定 疗效,但效果仍不是十分理想。丁教授等不断实践、不断总结,最终得出:银屑病发 病的原因主要在于风和热,还有血虚生燥,这两者导致的血瘀也是致病的重要因素,所 以若要治疗此病可从活血化瘀入手。在临床治疗时,如果是初发疾病的进行期,或者 慢性病复发的活动期,都可以用祛风活血法治疗。 王玉玺 13等认为素体阳热偏胜,复感六淫之邪,邪气入里化热;或因精神受到刺激, 气不顺畅,生气太久体内生成火和毒,热和毒相互作用,和气血相搏,就在皮肤上表现 出疾病;或者因为肾功能下降,外有阴寒毒气侵袭,邪闭腠理,玄府闭塞,阳气不得外达,蕴 久化热,寒闭热伏,毒邪遏伏肌表,局部气滞血瘀,经络阻塞,营卫失和,外发皮肤;时间 久了,毒散不去,新的血无法滋润肌肤,导致银屑病 14。 孙步云 15从病因病机上分析,血热日久化毒,热毒损伤营血,可致血燥;血热日久 可以致瘀,癖久又可化热,而导致癖热互结之证;热邪蕴久,又易化毒,遂使本病顽固难 愈,因此在治疗许多与血热相兼证型中,应用清热凉血解毒法祛其血分之热,有藎底抽 薪之妙,使疲毒自消。 刘巧 16等认为银屑病发生的原因在于毒的侵袭,毒素聚集在皮肤的纹理之间,致 Comment F38: 去掉.的话,不 是医学用语 Comment F39: 去掉“了”下同 Comment F40: “了”“热”改热 邪伏于 Comment F41: 改回原文中医的脾 胃不是你们认为的脾脏和胃部 Comment F42: 改!绝对不对,一 般“的原因”是一段的点题! 必须中医专业用语! Comment F43: 太累赘 Comment F44: 超级大病句 Comment F45: 删除 Comment F46: “叫”去掉 Comment F47: “搞碎”更改 Comment F48: 病句 使气血运行受阻,营养和身体机能失和,经络也受到堵塞毒素积攒的太久,毒气进入的 太深,时间太久难以消散导致银屑病,病情如果很顽固的话,就难以治愈了。按这种理 论,疾病分为热毒型、血毒型两类,需要对症治疗 17。 总结上述观点,我们可以发现,从古至今医家对银屑病的病因的分析逐渐透彻。 尽管血热、血燥、风热、湿热、血虚、肝肾阴虚都可能是致病原因,但在临床上本病 的产生,多因为血分热毒炽盛,而导致营血亏损耗,生风化燥,肌肤得不到滋养 18。 感受到外界的六淫,情绪激动,身体疲倦是体内受伤,或大量食用辛辣的腥膻味重的 事物,都可以使血热发生。五志太旺盛,心中火气旺盛,心主血脉,所以热控制了营 血;或者吸烟、饮酒,吃辛辣的刺激性食物,脾胃的功能遭到破坏,体内产生痰,抑 郁产生火,再加上受到外界六淫侵袭,内外相搏导致疾病产生。因此我们认为导致银 屑病生成的主要原因是,血热和毒素聚集在体内,阻碍了外部肌肤。 1.3中医药治疗银屑病方法的论述 1.3.1内治法 1.3.1.1古代医家对于银屑病的内治法 古代的很长一段时期,积累了对银屑病的治疗经验,其治疗方法主要在于对“癣” 的治疗,因此,讨论内治法可从治“癣”入手。宋疫疡经验全书 19主张“清心 火,散肺风” 。这本书中记录了“疏风漆火汤”和“三味丸” ,这都是口服药物。明 医学入门提出了“干癣”产生的一项重要原因是“血分燥热”,所以相应解决药 物是 “何首乌散” 。明外科正宗的观点是用药要分阶段进行,刚开始得病要用 消风散加减,得病已久就要口服錯帆丸和首乌丸,要注意的是,在口服药物的同时,要 搭配外用药物,例如用土大黄膏。清 外科证治全书 “多患于血虚体瘦之人,生血 润肤饮主之,用生猪脂搽之” 。治疗的方法要注意内服外用同时进行,治疗原则上也要 注意几个方面:补气、养血、润燥、凉血、活血。清外科大成第一次使用了一 个新病名叫“白疕”,内治的方法主要看重调理血分。清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 的观点是,在治疗初期要提发散风热,相应可服用的药物是“防风通圣丸”,之后要 祛风滋养血液滋润皮肤,相应药物是“搜风顺气丸”,外用药物较为复杂,是猪脂、 苦杏仁等搞碎然后用布擦, 如果能够内用外用药共同进行,效果会更好。 1.3.1.2现代医家对于银屑病的内治法 近代医家的临床治疗也历经了很长一段时间,不断积累经验找到了中医药治疗银 屑病的一些有效方法,其中辨证分型、治疗药品的种类也十分繁多。 Comment F49: 这句格式写得就很 对!赞!但结尾“毒素”需要更 改。中医理论里面没有毒素这个 词! Comment F50: “毒毒(嘟嘟打错 了吧) ” Comment F51: 去掉 Comment F52: 不通顺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9 陈治平的观点是银屑病发病主要原因在于之脾肾虚弱、肝过剩偏阳,其次是毒湿 风瘀 20。临床主要分三型: 第一种: 治疗方式 水泛侮土,治当疏水培土,自拟破萸精术煎治疗 药品 破 故 纸 山 萸 肉 黄 精 白 术 床 子 猪 苓 扁 豆 首 乌 花 蛇 白 蒺 藜 赤 茯 苓 灵 仙 用量(g)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5 12 第二种: 治疗方式 土冷金寒,应当暖土温金,自拟芪术星夏饮治疗 药品 黄 芪 白 术 南 星 苍 术 乌 药 法 半 夏 五 味 子 砂 仁 瓜 蒌 白 藓 皮 防 风 灵 仙 用量(g) 15 15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第三种: 治疗方式 木胜侮金,应当抑木扶金,自拟莪藤栀甲煎治疗 药品 莪 术 钩 藤 栀 子 鳖 甲 赤 芍 白 藓 皮 白 蒺 藜 百 合 阿 胶 沙 参 山 慈 菇 用量(g)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12 张志礼 21对银屑病进行了分类,具体来说分为 5类: (1)血热证,这种类型主要出现在银屑病患者的进行期,相应的治疗方法是清热 凉血,促进血液循环排除毒素。 (2)血燥证,这种类型主要出现在银屑病患者的静止期,这段时期,患者的病情 已经比较稳定了,历经长时间的病程,应该滋润皮肤,排出皮肤毒毒,并促进血液的 滋养 (3)瘀证,同样,这种类型主要出现在银屑病患者的静止期,但是这种类型的患 者年龄较大,有着很长一段患病史,活血化瘀,疏通气息 (4)寒湿证,这种类型主要出现在关节病型银屑病患者,皮肤的患病情况与关节 Comment F53: “温暖” “毒素” “消除”更改 Comment F54: 以上五个图标格式 不对!按照原文的格式 Comment F55: 篡改愿意,与原文 意思完全不一样了,呼吸道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于脓疱型银屑病没 有任何必要因果联系 Comment F56: 同 F53 Comment F57: 补肾不是补肾脏! 原文“温阳强肾”是说“增加身 体阳气从而增强肾气”中医的 “肾”是身体中的“肾气”不是 “肾脏”的意思。例如“肾虚” 是说“肾气虚”不是你们认为的 “肾脏坏了” Comment F58: 如果都改为“若” 下同 症状有一定关联,手指、脚趾末端关节影响最大,应该温暖经络使其疏通,消除湿气 排出毒素; (5)毒证,这种类型主要出现在急性扁桃体炎或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可以说是脓 疱性银屑病,儿童与青年容易患此种类型银屑病,相应的治疗方法是清热凉血,消除 湿气排出毒素。 荆夏敏 22认为治疗银屑病的重点是补肾增强其功能、活血化瘀、消除皮表瘢痕, 所以用药上侧重补肾,同时还有肺和大肠的治疗和调理。在用药上注重宣发肺气,多 用辛甘宣散,宜升宜浮,使生长的气息旺盛。自拟七仙汤加减用于治疗银屑病,药方 组成: 药品 荆 芥 防 风 麻 黄 桂 枝 当 归 川 芎 桃 仁 红 花 太 子 参 鸡 血 藤 人 参 肉 桂 干 姜 陈 皮 甘 草 大 黄 制附片 (先煎) 用量 (g) 36 36 24 18 12 10 15 15 15 30 24 30 15 15 30 9 10 但是用量并不绝对,要根据病情增加或减小用量:如果气虚乏力应加黄芪、党参, 如果血虚重添加鸡血藤、红花,如果阴虚应增大麦冬、太子参用量,瘀血明显的患者 适量添加三七、丹参、山甲,瘙痒严重的患者增加白鲜皮、刺蒺藜地肤子,冬天时候 添加干姜、肉桂、制附片,如果大便干燥就添加大黄。 杨永智认为,银屑病在发展过程中可被分为两种类型,其治疗方法、药方列表如 下: 类型 治疗方法 药方 血热型 相当于银屑病进行期,治 以清营解毒,凉血祛风。 生地,牡丹皮,赤芍,何 首乌,白茅根,鸡血藤, 全蝎,蜈蚣 (研末冲服), 乌梢蛇,紫草,甘草 血燥型 相当于银屑病稳定期和消 退期,治则以养血润肤, 活血散风为法。 熟地,鸡血藤,何首乌, 当归, 防风,荆芥,生地, 蜈蚣(研末冲服),知母, 麦冬,丹参,栀子,全蝎, 乌梢蛇,甘草。 Comment F59: 改为“加以” Comment F60: 改! Comment F61: 改! Comment F62: 改为“淋洗于癣” Comment F63: 去掉! Comment F64: 改回原文! Comment F65: 删除 Comment F66: 删除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11 要注意用药量根据症状调整:头部发病应加白芷、藁本,瘙痒严重应加白鲜皮、 蝉蜕、威灵仙,下肢发病应加独活、牛膝。 1.3.2外治法 如果说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法,那一定属中医外治法了。它的治法丰富多 变,可以灵活地用药,并且节约成本,进行起来也很简单,在治疗效果上作用明显, 副作用少,安全可靠。包括中药疗法(冼剂、油剂、膏剂等)、针灸疗法(针刺疗法、 穴位注射法、火针疗法、电针疗法、放血疗法、拔罐疗法、埋线疗法等)、中药熏洗 法、封包疗法、敷脐疗法、灌肠疗法等,其广阔应用前景,值得临床医师深入的科学探 索和临床研究。 1.3.2.1古代医家对于银屑病的外治法 从古代书籍来看,有许多对于银屑病外治法的记录,许多药物都适用于外治法, 包括散剂、酊剂,洗剂、膏剂也同样适用,可以说是比较灵活多变。宋圣济总录 中记载:“治一切干湿各类癣病,治疗许久并不痊愈,用蛇床子的药房,温热之后浇在 癣上就好了”明王肯堂证治准绳中给出了治疗干癣的方法,是把野狼毒、草乌头、 斑蝥研成细末,用自己的唾液调好涂在癣上。明李时珍本草纲目也有关于治癣 的记录,把海桐皮、蛇床子研成粉末,用腊猪脂调制涂抹。明陈实功外科正宗 提到,治疗顽固的癣,可以涂土大黄膏,再适量用槿皮散,就可以起到很好效果。 1.3.2.2中国现代医家对于银屑病的外治法 杨洪浦 23等对银屑病的治疗方法是中药熏蒸疗法,应用的研究方法是随机对照, 选取 260例银屑病患者,分成观察组、对照组两个组,要注意这两个组必须是随机分 的,其中对照组 100例,则观察组 160例。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都有口服和外用的中 药;区别在于只有观察组使用中药熏蒸方法治疗,两天一次,连续两星期算作 1个疗程。 需要统计两组的有效、无效等人数,最后发现观察组的有效率达到 85%,超过了对照 组的 64%,体现出中药熏蒸疗法的一定作用。 王娟 24的治疗方法是中药灌肠,她选取的研究对象共有 60例,均患有寻常型银 屑。为研究临床疗效,患者服药时间要严格控制,即每次将药物灌肠后,嘱患者保持 半个小时以上,两天一次 ,累计十次方可算一疗程。一般情况是半个疗程就有一定效 果,表现为原有的红色斑痕逐渐变浅、消退,皮疹和鳞屑的量下降,皮服的损伤厚度减 小,但皮疹消退后,往往会留下色素沉积导致的斑痕。治疗结束后,只有一例患者无 效,其余患者均痊愈或不同程度显效,总有效率达到了 98.3%。 Comment F67: 病句 Comment F68: 改 Comment F69: 改 Comment F70: “针对” 杨素清 25 针对寻常型银屑病的治疗方法为中药熏洗治疗,常用中药有:苦参、 土获苳、土槿皮、白鲜皮、黄精、地肤子、蜂房、川椒等。如果是全身中药熏蒸法, 要使用的仪器为华亨中药汽疗仪,温度最好设置在大概 40,半个小时进行一次,一个 疗程要用 6天时间。中药全身熏洗后,患者仍表现,不同的皮损情况,这是要结合相 应的外用药膏同步治疗 26。 张秀丽 27选用的治疗方法是中医埋线法,对 80名寻常型银屑病进行治疗并进行 临床观察,其中 80名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试验和对照组,50 名试验组接受中医穴位 埋线的治疗手段,30 名对照组患者口服消银片,共治疗三个疗程,随后研究患者们收到 的治疗效果。研究发现:治疗组与对照组的前两个疗程并无明显差别, 用 X检验总有 效率,发现 P1、P2 均大于 0.05;但到第三疗程时,差异才显现出来,用 X检验总有效 率,X=5.84,P30.05), Comment F80: 最好尽可能贴近原 文的更改! Comment F81: 病句 Comment F82: 改 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1.2.1西医诊断标准 当代社会,很多病症大量出现,这与人们的生活习惯与饮食习惯有很大的联系, 很多患者的病症表现并不是很明显,并且很多病症的临床表现是很相似的,作为医 生准确的帮助患者确定病情是非常重要的,银屑病在近年来的发病率较高,专家们 对它也越发的重视,并且在很多专家的集体努力下,对于银屑病的治疗提出了很多 新的方法。首先患者的表现如其名称一样,身上的皮肤在呈红斑的情况下会有白色 鳞屑的出现,并且点滴状、地图状的皮疹现象较为常见,并伴有很大的瘙痒性,患 者在发现发病时常常是发现自身的甲板出现了变化,但是还是有很多其他发病部位, 例如头部等。银屑病虽然并不致命,但是是一个很容易复发的病症,长期给患者带 来生活上的不便,所以研制出更有力的治疗方法是很重要的,也是必须进行的。 1.2.2西医分期诊断标准: 相比于一般的诊断标准,为了更好的对患者进行临床治疗,很多专家选择对患者 进行分期诊断,分期诊断的优点在于对于那些发病很急、发病时情况较为严重的患 者进行全程的监护。 1.2.3中医辨证分型诊断标准 我国的中西医在医疗理论上有很多的区别,开的药方也是不一样的,相比于西 医对于银屑病的确定,中医的方式略有不同。风热血燥证,中医更习惯于用这种名 称来表示银屑病,在确定的病症的过程中中医将关注患者新皮疹出现的频率,是否 伴有银色鳞屑,如果有此现象,那么就会了解患者 进来是否会感到口渴、有便秘的 情况发生等等,并且最后通过诊脉的方式了解患者是否有滑脉的现象。 1.3病例纳入标准 具有标准的发病表现,即在中西医的结合诊断下确定病情的患者。年龄范围 在 18-66岁之间且签署知情同意书者。符合中西医在分期诊断中的标准患者必须 在近期内没有使用对病情观察带来阻碍的药物。患者除了银屑病外,没有更严重的 其他疾病,可以很好的配合医生进行观察治疗。 1.4 排除标准 年龄过小的患者不适合作为实验对象,因为未满 18岁的患者的身体状况每时 Comment F83: 改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1 每刻都存在着变化,不具有普遍性,年龄过大的患者也不适合作为观察对象,因为 很容易带来其他疾病的干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很大。女性的筛选会更加严格一 些,怀孕的女性是不能进行实验观察的。每种有针对性的药物都会有一定的损害, 在进行实验观察之前,必须对患者进行药物过敏的试验,一旦发现有过敏的体质, 是不能进行实验观察的。治疗的过程中对于患者来说即使生理上也是心理上的挑 战,因此在有其他病症的患者是不可以作为样本进行研究的,因为随时会因为其他 病症的影响给本实验带来干扰。近半年内接受过皮脂类固醇制剂、免疫抑制剂、 光-化学疗法及雷公藤、昆明山海棠等同类药物治疗者。 1.5剔除标准 治疗过程中患者依从性差,未曾用药或自行服用其他药物,无法判断疗效,影 响结果判定的病例视为脱落。未按观察服药者,予以剔除。 1.6随机分组 对于试验对照我们都是很熟悉的,对照的方式进行试验不仅仅出现在医疗方面,在 很多行业都会进行类似的试验调查。首先在试验之前必须将实验对象分为两个部分, 一部分为自然安置,另一部分为认为处理,在本文所涉及的实验中,自然安置的患者 作为对照组,经过治疗的为治疗组,为了使实验具有代表性、普遍性,所以样本的数 量必须有所控制,本文所提到的将人数控制在 100人,并将这 100位患者进行随机分 配。 按照患者的就诊顺序将其与查找的随机数字一一对应,将 100个随机数字从小 到大进行依次排列,前 45个随机数字所对应的患者即为治疗组,后 45为对照组。 若随机数字按照从小到大排列后,发现第 45、46 等中间的几位随机数字相同,则按 照随机数字出现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先出现的排在前列,后出现的排在后面,以确 定所对应的患者组别。 2 研究方法 2.1治疗方法 (1)治疗组: 给予药物:中药汤剂“凉血消风饮” 。 方药组成:水牛角 30g,生地黄 20g,白芍 15g,牡丹皮 10g,蝉蜕 10g,荆芥 15g, 防风 15g,当归 10g,甘草 10g。 加减: 瘙痒明显者,加僵蚕、蜂房祛风止痒;咽喉肿痛者,加山豆根、牛蒡子 凉血利咽;因为感冒诱发致病者,加金银花、连翘疏风清热;大便秘结者,加 入生大黄泻热通便;口渴者,加天花粉、葛根生津止渴。 来源制备:由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药制剂室制备。 服药方法:日 1 剂,水煎服分两次温服,每次 150ml,早晚餐后半小时服用。 (2)对照组: 给予对照药物:复方青黛丸(青黛、乌梅、蒲公英、紫草、白芷、丹参、白鲜皮、 建曲、贯众、土茯苓、马齿苋、萆薢、焦山楂、酒五味子) 。 (3)疗程:两组观察周期为 4 周。 2.2 评分方法及疗效评定标准 2.2.1 Global PASI(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标准 皮损面积评分标准如下:将体表皮肤分为四个部分,即头部(h) 、上肢部分(u) 、 躯干部分(t) 、下肢部分(l) ,各部分体表分别占全身体表面积的 10%、20%、30%和 40%,A 为各部分皮损面积的百分数,用 Ah、Au、At、Al 分别代表各部分皮损及状况。 其分值为:0 分为没有皮疹,1 分10%,10%2 分30%,30%3 分50%,50%4 分70%,70%5 分90%,6 分90%。 严重程度指数评分标准: 表 2 皮损严重程度指数评分表 分值 严重度 红斑(E) 鳞屑(D) 浸润(I) 0 无 无红斑可见 表面无鳞屑可见 皮损与正常皮肤齐平 1 轻 呈淡红色 一小部分皮损表面上 覆有鳞屑,以细微的 鳞屑为主 皮损轻微高于正常皮肤表面 2 中 红色 多数皮损表面完全或 不完全覆有鳞屑,且 鳞屑呈片状 中等程度隆起,斑块的边缘为圆 形或斜坡形 3 重 深红色 基本全部皮损表面均 覆有鳞屑,且鳞屑较 厚呈层 皮损肥厚,表面隆起明显 4 极重 红色极深 全部皮损表面均覆有 鳞屑,鳞屑很厚呈层 皮损高度增厚,隆起极为明显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3 根据以下公式确定患者的患病程度 PASI=0.1(Eh+Ih+Dh)Ah+0.2(Eu+Iu+Du)Au+0.3(Et+It+Dt)At+0.4(El+Il+Dl)Al 2.2.2 皮损疗效评定标准 疗效指数=(治疗前评分-治疗后评分)/治疗前评分100% 临床痊愈:疗效指数95% 显效:60%疗效指数95% 有效:30%疗效指数60% 无效:疗效指数30% 总有效率 =(临床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本组总病例数100% 3 统计学处理 计量材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计数材料选用频数及百分比进行描述;两 组间均值的比较采用 t 检验;两组间疗效比较采用等级资料的秩和检验;两组计数资 料构成比之间的比较采用 2 检验。 Comment F84: 改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总积分比较 表 3 两组治疗前后 PASI积分 组别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组 对照组 P值 50 50 10.391.11 10.330.58 0.70 2.621.15 4.631.30 0.00 注:在此判断结果上,与常见的评判标准有一些不同,首先在治疗之前的 P0.05,则 代表着没有很大的区别,然后再治疗后, P0.05,那么就代表两组的区别很大,治疗 发生了显著的效果。表明凉血消风饮能较快地改善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皮损情况,且 疗效优于对照组。很多专家在实验过程中保持很谨慎的态度,但是心中都希望 P值可 以小于 0.05,这样就代表着两种药物都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2.两组疗效比较 组号 临床治愈率 显效率 有效率 无效率 总有效率 治疗组 14% 60% 14% 12% 74% 对照组 8% 22% 40% 30% 32% 两组比较 P 0.0 5,说明凉血消风饮对进行期银屑病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治疗组优 于对照组,其结果见表 4。 表 4两组临床总疗效比较 组别 例数 临床治愈(%)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治疗组 对照组 50 50 7(14%) 4(8%) 30(60%) 11(22%) 7(14%) 20(40%) 6(12%) 15(30%) 74% 32% 注:秩和检验结果显示,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疗效有统计学差异 P0.05。 3.不良反应观察 两组 100名患者全部完成治疗疗程。治疗组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中 3例患 者服药后有轻度腹泻,改餐后服药后症状得到缓解。 Comment F85: 改 Comment F86: 病句 Comment F87: 病句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5 讨论 近年来,由于人居环境的不断变化,皮肤病的爆发数量越来越大,很多新型的皮 肤并不断出现,但是一般都是在传统的疾病变异的情况下形成的,为了更好的治疗新 型的皮肤病,对于传统皮肤病的治疗和研究就变得更为重要了,银屑病就是很常见的 一种皮肤病,它的发病不需要特定的情况,所以到目前为止也没有一位专家能够找出 银屑病的发病原因,甚至连是基因遗传还是外界环境干扰所引发的的都不能确定。 银屑病具有发病率高,顽固难愈,容易反复发作等特点,是目前皮肤科重点研究的疾 病之一。斑块状银屑病是寻常型银屑病中所占比例最大,缠绵难愈,极为顽固的一种 类型,我国著名中医皮科前辈赵炳南老先生提到“疕者如匕首刺入肌肤” ,形象的描 述了银屑病的顽固性。近年来,西医研究领域研究了许多治疗银屑病的方法,取得了 一定的疗效,但由于其目前的病因病机尚未完全明了,故还未找到一种比较有效的方 法来进行防治。 1 组方依据 1.1风邪致病 风邪有外风和内风之别。部分银屑病患者发病先起于头面或上肢,与风邪的致病性 质相关。风性善行而数变,风邪致病发病迅速,变化多端,主要体现在银屑病患者皮瘆可 突然间遍发全身,皮损发无定处,此起彼伏;亦可因感冒咽喉肿痛、嗜食辛辣海鲜等动风 之物突然引发或加重本病。 “风盛则痒,痒自风来” ,这种描述与银屑病的发表表现是一 致的。在受风的情况下患者会感到十分的瘙痒。故外感风邪侵袭人体可导致银屑病的 发生。因此,银屑病病因病机中的“风”内涵丰富,既包括“外风”又含有“内风”,临 床上常有内风引动外风而致病或加重疾病的情况出现。然结合北方高寒多风,冬季寒冷、 潮湿、漫长的地域、气候环境特点,患者久居寒湿之地或素体阳气不足,脏腑功能失调, 风邪常挟带寒、湿、毒之邪而侵袭人体,阻于肌肤、关节、筋脉而致表里不和,毛孔闭 塞,腠理不通,营卫郁滞,气机不畅,不得疏泄,肌肤失养,久而因虚生风化燥,鳞屑堆垒而引 发本病。以上种种解释了银屑病的发病时节,由于对于寒冷和寒风是很敏感的,所以 在某些地区在冬季来临的时候就会有大量的患者前去医院就诊。并且银屑病不容易痊 愈的原因也在于发病的部位常常是露在外面的皮肤,很容易受到气候的影响,一旦气 温降低,患者马上就会感到瘙痒,一旦温度回升,患者的痛苦就会随之减少,但是近 年来由于我国的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所以气候变化很不稳定同时也是比较反常态 Comment F88: 病句 Comment F89: 改 的,所以这样的环境对于银屑病患者来说大大增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