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农村养鹅技术 培 训 第一节 发展养鹅的优势 1、鹅产品用途广、档次高。鹅食百草,是节粮型的家禽。鹅肉鲜嫩,营养丰富。鹅肉的脂 肪含量只有 11左右,而瘦猪肉脂肪含量 25.8,瘦羊肉为 13;而且鹅脂肪中含的不饱 和脂肪酸比猪、牛、羊都丰富,消费者不怕食鹅肉引发心血管疾病,鹅风味食品畅销内外, 浙江江山市提出“富人吃鹅,穷人吃鸡”等等。据有关资料记载,鲜鹅血还具有防癌抗癌的 作用;鹅肥肝是家禽产品中的高档产品。羽绒质地最优,是高级衣、被的填充料,羽绒制品 已日益向时装化发展,羽绒价值大增,省外贸所属的加工厂每公斤价 150 元左右,主要根据 含绒量来定,每次可拔 2030 克,20 天30 天可再拔一次。 2、鹅食百草,养鹅节粮鹅对青草粗纤维的消化率达 4550,真可谓“青草换肥鹅,何乐 而不为” ,在放牧条件良好的情况下,肉用仔鹅达到上市体重时每增重 1 公斤活重,耗精料 仅需 0.5 公斤,一般说用养 1 头猪的饲料来养鹅,产鹅肉量为产猪肉量的三倍多。因此,利 2 用农区的田边地角,沟渠道旁的零星草地养鹅有很大的潜力。 3、3、生长快,周期短鹅从初生体重到活重加倍时间只要 68 天,鸭要 810 天,鸡为 1215 天,以鹅最快,鹅 8 周龄体重可达成年体重的 80,鸡只能达到 60,还是鹅最快, 有测定表明,从初生到上市的日平均重,鹅为 61.6 克天,鸭为 41.5 克天,鸡为 28.1 克天。肉用仔鹅的生产周期(从出生到上市屠宰的时间,为 23 个月,生产周期短,也 就是提高了流动资金的使用速度,这在商品市场中特别具有竞争性。因此,利用农村自然环 境条件,采用竹木材料搭设简易棚舍,即可就地养鹅,固定资产投资少,流动资金低,经济 效益高,收效快,是农民致富奔小康的短平快项目。大有发展前途。 第二节 鹅的习性 1、喜水性。鹅是水禽,自然喜爱在水中浮游,觅食和求偶交配,放牧鹅群最好选择在宽阔 水域,水质良好的地带放牧,舍饲养鹅,特别是养种鹅时,要设置水池或水上运动场,供鹅 群洗浴,交配之用。 2、合群性。天性喜群居生活,鹅群在放牧时前呼后应,互相联络。出牧、归牧有序不乱, 这种合群性有利于群鹅的管理。 3、警觉性。鹅的听觉敏锐,反应迅速叫声响亮,性情勇敢、好斗。鹅遇到陌生人则高声呼 叫,展翅喙人,长期以来,农家喜养鹅守夜看门。 4、耐寒性。鹅的羽绒厚密贴等,具有很强的隔热保温作用。鹅的皮下脂肪较厚,耐寒性强, 羽毛上涂擦有尾脂腺分泌的油脂可以防止水的浸湿。 5、节律性。鹅具有良也的条件反射能力,每日的生活表现出较明显的节奏性。放牧鹅群的 出牧游水交配采食休息收牧。相对稳定地循环出现。舍饲鹅群对一日的饲养程 序一经习惯之后很难改变。所以一经实施的饲养管理日程不要随意改变,特别在种母鹅的产 蛋中更要注意。 6、食草性。觅食活动性强,饲料以植物性为主,能大量觅食天然饲草,一般无毒、无特殊 气味的野草和水生植物等都可供鹅采食。每羽成年鹅每日可采食青草 2 公斤。雏鹅从 1 日龄 起就能吃草,因此,要尽量放牧,若舍饲,要种植优质牧草喂鹅,保证青绿饲料供应充足。 第三节 鹅的品种 一、肉鹅优良品种 1、狮头鹅:是最大的肉鹅品种。原产于广东饶平县,体大,因头大如雄狮头状而得名。颌 下咽袋发达,眼凹陷,眼圈呈金黄色,喙深灰色,胸深而广,胫与蹼为橘红色,头顶和两颊 肉瘤突出,母鹅肉瘤较扁平,显黑色或黑色而带有黄斑,全身羽毛为灰色。成年公鹅体重 12 公斤17 公斤;母鹅 9 公斤13 公斤。56 日龄体重可达 5 公斤以上,母鹅开产期 67 月龄, 年产蛋 2038 枚,产蛋盛期为第 2 年至第 4 年,公母鹅配种比例为 1:5。 2、皖西白鹅:原产于安徽西部霍丘、六安、寿县。全身白羽毛,喙、足庶 呈桔黄色。成年 公鹅体重 5.5 公斤6.5 公斤。母鹅体重 5 公斤6 公斤。180 日龄开产,年产蛋 3540 枚, 公母鹅繁殖配种比例为 1:5。 3、溆浦鹅:原产于湖南溆浦县。有灰白两种羽毛,喙、肉瘤呈桔黄色,虹彩蓝灰色,胫、 足庶桔红色。灰鹅的颈、背、尾部羽毛为灰色,腹部白色,母鹅有腹褶;肉瘤明显,表面光 滑,呈灰黑色。成年公鹅体重 6 公斤6.5 公斤,母鹅 5 公斤6 公斤,210 日龄开产,年产 蛋 2530 枚。仔鹅 60 日龄重达 3.5 公斤。 二、蛋鹅优良品种 3 1、豁眼鹅:因上眼睑有疤状豁口而得名。原产于山东莱阳地区,分布于辽宁、吉林、黑龙 江等地。体躯呈长方形,全身羽毛白色,头较小,头顶部肉瘤明显,肉瘤、喙、足庶、蹼均 为桔黄色。成年公鹅体重 4 公斤4.5 公斤。母鹅体重 2.5 公斤3.5 公斤,180 日龄开产, 年产蛋 130160 枚,蛋重 130 克,第 2 年至第 3 年为产蛋高峰期。 2、四川白鹅:原产于川西平原,羽毛洁白,喙、胫、蹼橘红色,虹彩为灰蓝色。公鹅头颈 较粗,体躯稍长,额部有一呈半圆形肉瘤,母鹅头颈细长,肉瘤不明显。成年公鹅体重 4.5 公斤5 公斤、母鹅 4 公斤4.5 公斤,220 日龄开产,年产蛋 80110 枚,蛋重 150 克。公鹅 性成熟期 180 天,公母鹅配种比例为 1:4。 3、太湖鹅:原产于江苏太湖地区。它最具中国鹅的典型特征。肉瘤明显,颈是弓形而细长, 前躯高抬,喙、肉瘤桔黄色,胫、蹼橘红色,虹彩蓝灰色,成年公鹅体重 4 公斤4.5 公斤, 母鹅体重 3 公斤3.5 公斤,70 日龄体重可达 2.5 公斤,160 日龄开产,年产蛋 6070 枚, 蛋重 135 克,蛋壳白色。公母繁殖的配种比例为 1:4。 第四节 鹅的青绿饲料 青绿饲料主要包括牧草类、叶菜类、水生类、根茎类等,具有来源广泛、成本低廉的优 点,是养鹅最主要、最经济的饲料。 青绿饲料的营养特点是: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高,品质好;钙含量高,钙、磷比例适宜; 粗纤维含量少,消化率高,适口性好;富含胡萝卜素及多种 B 族维生素。但青绿饲料一般含 水量较高,干物质含量少,有效能值低,因此在放牧饲养条件下,对雏鹅、种鹅要注意适当 补充精料,通常鹅的精饲与青绿饲料的重量比例为雏鹅 1:1,中鹅 1:2.5,成鹅 1:3.5。 青绿饲料在使用前应进行适当调制,如清洗、切碎或打浆,这有利于采食和消化。还应注意 避免有毒物质的影响,如氢氰酸、亚硝酸盐、农药中毒以寄生虫感染等。在使用过程中,应 考虑植物不同生长期对养分含量及消化率的影响,适时刈割。由于青绿饲料具有季节性,为 了做到常年供应,满足鹅的要求,可有选择地人工栽培一些生物学特性不同的牧草或蔬菜。 常用的栽培牧草、水生类和瓜类主要有以下几种: (1)紫花苜蓿 为豆科牧草,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种 1 次可利用 10 年左右,可 春播,更适于秋番,每年刈割 35 次,每公顷产 7590 吨,一般在花前期刈割,此时粗纤 维含量少,粗蛋白质含量高,适口性也好。苜蓿可鲜喂,也可制成干草、干草粉与精料混合 饲喂。 (2)红三叶和白三叶 为豆科牧草,在我国种植也较广泛,可春、秋播种。在现蕾前期 叶多茎少,草柔嫩,品质较好,应在此时刈割。每年可刈割 34 次,每公顷产 75 吨左右。 (3)黑麦草 为多年生禾本科牧草,喜温暖湿润气候,宜秋播。黑麦草生长快,分孽多, 茎叶柔软光滑,品质好。一年可刈割 35 次,每公顷 4560 吨。 (4)苦荬菜 苦荬菜鲜嫩多汁,味稍苦,适口性好,干物质中粗蛋白质含量较高。其特 点是生长快,产量高,再生能力强,每年可刈割 35 次,每公顷产量可达 90 吨左右。 (5)聚合草 聚合草适应性和耐荫性强、利用期长、产量高,一年可刈割 35 次,每公 顷产 112.5150 吨。营养丰富,并富含多种维生素。主要利用其叶,但通常带有粗硬的短 刚毛,饲喂鹅时应打浆使用。 (6)菊苣 菊苣叶质柔嫩,再生性好,利用期长,产量高,适应性广。一般在 40 厘米时 刈割,每年收 68 次,每公顷产量可达 300 吨。 (7)水生饲料 水生饲料具有生长快、产量高,不占耕地和饲用时间长等优点,利用河 4 流、湖泊、水库等水面养植。常见的有水花生、水葫芦、绿萍、水芹菜等。水生饲料水分含 量高,干物质少,能量低,应与精料配合使用。 (8)瓜菜类 各种瓜菜通常作为人的蔬菜,但在冬春缺乏青绿饲料的季节,也可切碎或 打浆拌料喂鹅,如葫萝卜、南瓜、白菜等。瓜菜类由于水分含量较高,其喂量不宜过大,一 般占精料的 5%10%。 另外,在放牧饲养时,田间地头、河渠两岸生长的野草、野菜也是养鹅良好的饲料来源。 第五节 鹅的饲养管理技术 一、雏鹅的饲养与管理 鹅与鸭同为水禽,但两者的俗食谱不同, “鸭要腥、鹅要素” 。故有“好草好水养肥鹅”的谚 语。 1、雏鹅的饲养。雏鹅的开食以出壳 2430 小时为宜,开食前先饮水,饮水中间加入 0.22高锰酸钾,连用 3 天。开食用籼米饭,不可用成一团的烂饭,饭粒要用清水淋过。再 搭配一份切成丝状的青菜叶,放在浅瓷盆内,让小鹅自由采食,随吃随加;或者先喂料(米 饭) ,再喂青料;或者把米饭放一处,青菜放另一处,让小鹅自由挑选,一旦形成习惯,就 不要天天改变。 1 周龄以内的雏鹅,白天喂 67 次, 晚上加喂 23 次,这是养好小鹅的重要措施,尤应 注意。 除保证向雏鹅提供各种饲料外,还应充分供水,不仅每次都喂青饲料,还要经常喂水, 断水会引起雏鹅暴饮,使消化机能紊乱,容易致病。 814 日龄的雏鹅,白天喂 45 次,晚上喂 12 次;2 周龄以上,随放牧时间延长,白天 喂 3 次,夜晚加喂一次,20 日龄以上,如放牧场地好,白天可以不喂,夜晚仍要加喂一次。 2、雏鹅的保温。雏鹅体温调节能力差,抗寒抗热能力弱,温度过低过高或变化太大,都会 影响雏鹅的生长发育和存活率。因此,温度是育好雏鹅的关键环节,育雏温度第一周为 2830,以后每周降 1,冬季和夜晚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季和白天温度可稍低些,温度 的适宜与否可根据雏鹅的动态叫声和吃食状况来判断。温度适宜时,雏鹅均匀散开,安静、 活动自如,吃食正常,无异常叫声;温度过高时,雏鹅远离热源,张口呼吸喘气,饮水量增 加;温度偏低时,雏鹅互相拥挤、打堆、不吃食,绒毛直立,躯体卷缩,发出“叽叽”的尖 叫声,严重时造成大量的雏被压死、踩死. 育雏室的温度过高过低或变化太大,均不利于雏 鹅的生长发育,温度高时,易感染呼吸疾病或感冒,温度过低时,雏鹅受凉,导致消化不良 或死亡数增多,在育雏期间,温度必须平稳下降,切忌忽高忽低急剧变化。保温的方式有以 下几种:自温育雏,电热育雏,煤炉育雏,火坑育雏等。 3、雏鹅的湿度。湿度与温度同样对雏鹅的健康和生长发育有很大的影响,而且二者共同起 作用,在低温高湿的情况下,引起体热的大量散发而感到寒冷,易引起感冒和下痢,打堆、 增加僵鹅、残次鹅和死亡数,这是导致育雏成活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高温高湿的条件下, 雏鹅体热的散发受到抑制,体热的积累造成物质代谢和食欲下降,抵抗力减弱,同时高温高 湿易引起病源微生物的大量繁殖,是发病率增加的主要原因,也是育雏过程中经常发生的现 象,是育雏之大忌,因此,在育雏室要注意通风换气,喂水时切匆外溢,常打扫卫生,扫保 5 持舍内干燥,适宜的相应湿度以 10 日龄以内要求 6065,10 日期以上 6570。 4、通气与阳光。随着雏鹅日龄的增加呼出的二氧化碳,排泄的粪便以及垫草中散发的氨气 增多,若不及时进行通风换气,将严重影响雏鹅的健康和生长,过量的氨气引起呼吸器官疾 病,降低饲料报酬,舍内氨气的浓度保持在 10ppm 以下,二氧碳保持在 0.2以下为宜,一 般控制在人进入鹅舍时不觉得闷气,没有刺眼、鼻的臭味为宜。 阳光能提高鹅的生活力,增进食欲,还能促进某些内分泌的形成,有助于钙、磷的正常代谢, 维持骨骼的正常发育,如果天气比较好,雏鹅从 510 天可逐渐增加舍外活动时间,以便直 接接触阳光,增强体质。 5、适宜的饲养密度。饲养密度与雏鹅的运动,室内空气的新鲜与否及室内温度有密切的关 系。实践证明,密度过大,雏鹅生长发育受阻,甚至出现喙羽等恶癖;密度过小,则降低育 雏室的利用率,随着雏鹅的生长,体重增加,体格加大,在饲养过程中应不断调整饲养密度, 适宜的密度是,小型鹅 1 周龄每平米 1520 羽,2 周龄 1015 羽,3 周龄 610 羽,4 周 龄以上 56 羽。 6、雏鹅的分群。鹅有合群的特性,适于群养,但群不宜太大,小鹅以每群 50 羽为宜。同一 群的鹅要日龄相同,以出壳迟早,个体大小,强弱合理分群,饲养一段时间出现差别时再适 当调整,以免被调整的雏鹅孤独地呜叫,影响采食。 7、雏鹅的放牧游水。小鹅要适时放牧游水,有利于增强适应性,提高抗病力,放牧游水的 时间随气候季节而定,春末至秋初气温高时,雏鹅出壳后 10 日龄以后开始放牧游水,冬季 要 1520 日龄左右开始,第一次放牧要选择少风和日暖的晴天进行,先放牧,后游水,放 牧时间不要超过 1 小时,游水的时间约 510 分钟,游水后,将鹅赶回到向阳避风的草地上, 让其梳理羽毛,以后随日龄增大,放牧游水的时间可逐渐延长,夏季放牧要避免雨淋和烈日 暴晒,冬季要避免大风和下雪等恶劣的气候。 8、雏鹅的卫生与防疫。鹅的抵抗力较强,是比较好养的一种家禽,育雏时间主要做好清洁 卫生工作,垫草要每天调换,晴天要拿到太阳下晒,使窝内保持干燥软,由于鹅的排泄物较 多“边吃边拉” ,所以喂料时要少给勤添,以免被粪便污染,窝内一定要防潮,防潮和保温 对雏鹅同等重要。因此,在此期间尤其应注意做好疾病的综合预防工作。 总之,育雏阶段要把好“五关”一是保温关,二是防湿(潮)关,三是开食关,四是放牧关, 五是防疫关,才能取得好的成效。 二、肉用仔鹅的管理 雏鹅 3 月龄以后,就进入肉用仔鹅的饲养阶段,习惯上都采取放牧饲养育肥,有利于降低饲 养成本,提高养鹅的经济效益,此期间饲养特点是:放牧为主,补饲为辅。 1、放牧时间。放牧初期控制时间,每天上下各放一次,每次活动时间不要太长,如在放牧 中发现仔鹅有怕冷的现象,应停止放牧。以后随日龄增大,逐渐延长放牧时间,直至整个上、 下午都地放牧,但中午要回棚休息 2 小时,鹅的采食高峰是在早晨和傍晚,早晨露水多,除 小鹅时期不宜早放外,待腹部羽毛长成后,早晨尽量早放,傍晚天黑前,是又一个采食高峰, 所以应尽可能将茂盛的草是地留在傍晚时放牧。 2、适时放水。放牧要与放水相结合,当放了一段时间,鹅吃到八九成饱后(此时有相当多 鹅采食停下来时) ,就应及时放水,把鹅群赶到清洁的池塘中充饮水和洗澡,每次约半小时 左右,然后赶鹅上岸、抖水、理毛、休息、放水的池塘或河流的水质必须干净,无工业污染、 塘边,河边要有一片空旷地。 6 3、鹅群调教。放牧前应进行调教,先将各个小群的鹅并在一起吃食,让它们互相认识,互 相亲近,几天后再继续扩大群体,当鹅在遇到意外情况时也不会惊叫走散,开始在周围环境 不复杂的地方放牧,让鹅群慢慢熟悉放牧路线,然后进行速度的训练,按照空腹快、饱腹慢、 草少快、草多慢的原则进行调教。 4、放牧鹅群的大小。一般 200 羽左右一群,如放牧场地开阔,可扩大到 500 羽,但不同年 龄的鹅要分群管理。 5、放牧方法。有领牧与赶牧两种,小群用赶牧方法,两人放牧可采取一领一赶方法。 6、放牧注意事项 防惊群、鹅胆小、敏感,途中遇意外情况,易受惊吓,要事前预防,防止意外刺激。 防中暑。暑天放牧,应早晚多放,中午休息,无论白天、晚上,当鹅群有鸣叫不安时,应 及时放水,防止闷热引起中暑。 防中毒和感染病,对放牧路线,要早几天进行观察,凡发生过传染病禽病的疫区及用过农 药的牧地绝不可牧鹅,要尽量避堆积圾粪便之处,严防鹅吃到死鱼,死鼠及其他腐败变质的 食物。 防“跑伤” 。路线由近渐远,慢慢增加,途中有走有歇,不可驱赶。防丢失和防兽害 当然还有舍饲育肥,填饲育肥等。 三、种鹅的管理 1、种鹅的选择与鉴别 选择种鹅要经过雏鹅选,青年鹅选,产蛋后选等三次选,才能保证种鹅的质量。 雏鹅选。一般要从 23 年老母鹅产下种蛋孵出的小鹅中,挑选准时出壳,体质健壮,绒 毛光泽好,腹部柔软无硬脐的健雏作为留种雏鹅。 青年鹅选。且在 70 日龄进行,在通过雏选的青年鹅中,把生长快(体重超过同群的平均 体重) ,羽毛符合本品种标准,体质健壮,发育良好的留作后备种鹅,淘汰不合格的鹅。 产蛋后选。当年的母鹅一般不留种,通过青年鹅选择后,将留作后备母鹅的个体分别编上 号,记下开产期,开产体重 ,第一年产蛋数,平均蛋重和就巢性,根据以上资料,将产蛋 多,持续期长,蛋长、体大、就巢性弱,适时开产的优秀个体留作种鹅,将产蛋少,就巢性 强,体重轻,开产过早或过迟的鹅淘汰。 2、产蛋前的管理 育成期的鹅都以放牧为主,饲料比较差,管理比较粗放,至性成熟前的一月称为产蛋前期, 要加强饲养和管理。 补充精饲料,增强体质,及时开产。放牧距离渐渐缩短。如在下半年,由于日照短, 要补充光照时间。要进行一次驱虫。此时应将公鹅放入母鹅群中,使之相互熟识亲近, 以提高受精率。产蛋前一个月,注射一次小鹅瘟疫苗。 3、产蛋期的管理 每天定时定量饲喂饲料,参考种鹅的饲养标准配制配合饲料,按每羽每天补充精饲料 100150 克的水平,分三次喂给,一次在晚上,一次在产完蛋后,另一次根据情况而定。 控制放牧。产蛋期间不外出放牧,只在鹅舍附近的草地放牧一次,上下午各一次。因鹅产 蛋大部分集中在下半夜 至早午九点以前,并且定地定位产蛋,因此,当鹅群放牧时,如有 个别鹅离群归来,这是寻窝产蛋的表现,应给予阻栏,并将鹅舍的门打开。 青饲料和水要充分供给,由于放牧时间少,青饲料和饮水不能中断,必须保证供应。 7 产蛋鹅舍应单独设置一个 3 个物质饲料盒,任其自由采食,以补充钙质。 设置产蛋间和蛋窝,大群饲养的鹅,要单独设置产蛋间,房内光线应暗些,要保持干燥和 安静,产蛋间的四周和中间要厚垫干草。做成蛋窝,专供母鹅进来产蛋用,小群饲养也要在 鹅舍较安静的一角设置蛋窝。 防止惊扰,防止斗欧打架。早、晚各放下水一次,进行交配活动,可提高受精率。 4、休产期的管理 鹅的产蛋期( 包括就巢期)在一年之中不定 23,约 78 个月,还有 45 个月都是休 产期 。一般在每年的 68 月份几乎全群停产,在此期间,鹅只消耗饲料,没有经济收入, 管理上应以放牧为主,少喂精料,任其自由采食野草,此时可进行人工强制换羽,母鹅在强 制换羽必须与公鹅分群饲养。 5、公母配比,一般大型鹅种按 1:5-6 配比,中小型鹅种按公母 1:78 配比,农户散养鹅, 公母配比可超过 1:10。 第六节 鹅的主要疾病防治 一、主要传染病防治 1.小鹅瘟 小鹅瘟是由一种病毒引起的、通过消化道传染的雏鹅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多发生于出 壳后 20 日龄左右的雏鹅。 (1)、症状 潜伏期为 35 天,根据病程经过,可分为三种类型: (a)最急性型:7 日龄以内的雏鹅感染常呈最急性,往往不显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 (b)急性型:15 日龄以下发病的雏鹅一般为急性。病鹅精神萎顿,缩头松毛,步行艰难, 离群独处,打瞌睡,继而食欲废绝,喜饮水,严重下痢,排灰白或淡黄绿色并混有气泡的稀 粪。鼻孔流出浆液性分泌物,摇头,口角有液体甩出,呼吸用力,喙端色泽变暗,嗉囊中有 多量气体或液体;有些病雏临死前出现神经症状,颈部扭转,全身抽搐,两腿麻痹,12 天内衰竭死亡。 (c)亚急性型,15 日龄以上的雏鹅表现为亚急性,以精神萎顿、消瘦、拉稀为主要症状, 少食、病程长,有的可自愈但生长不良。 (2)剖检病变整个小肠粘膜发炎,弥漫性出血,有坏死灶,肠腔内有大量渗出物和带条 状伪膜脱落;小肠中后段膨大增粗,肠壁变薄,内有容易剥离的腊肠样栓子。直肠粘膜轻微 出血,内含黄白色稀粪。肝脏肿大,质脆,呈棕黄色,胆囊膨大,充满蓝绿色胆汁。脾脏充 血,肾脏肿胀,神症状明显可见的脑膜充血。 (3)、防治 1 小鹅瘟主要是通过来自疫区的漂蛋和雏鹅而传播的,因此对漂蛋、雏鹅及所用的设 备,都要严加清洗、消毒。严格控制引进来自疫区的漂蛋和雏鹅。据调查统计,目前农户养 鹅一般都没有进行免疫接种,为防止此病的发生与流行,在孵化过程中必须做好消毒工作, 另外最好从非疫区无疫情的鹅群中引进种蛋,不同地区种蛋和雏鹅不得混孵或混群,以避免 感染发病。 2 对当地收购的种蛋要采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孵化育雏的工具、房舍应彻底消毒后 才能使用。刚出壳的雏鹅不要与新引进的种蛋或成鹅接触。 3 对雏鹅注射抗小鹅瘟 血清进行免疫是防治此病的一项关键措施。出壳 12 天的雏鹅,每只皮下注射 0.5 毫升, 保护率达 95左右;已发病的雏鹅每只注射 0.51 毫升,治愈率为 85;对病雏作紧急预 8 防时,每只注射 0.5 毫升,保护率达 90。必须注意的是,购回的小鹅瘟高免血清应放在 215冷暗处保存,有效期一般为一年。 4 注射小鹅瘟弱毒疫苗。有条件的地区对农户的产蛋母鹅和育成鹅应进行免疫接种。 在种母鹅产蛋前 1 个月进行肌注 100 倍稀释的小鹅瘟疫苗 1 毫升,用其所产的种蛋孵化,孵 出的雏鹅体内含有母源抗体可抵抗小鹅瘟的侵害。实践证明,被接种的母鹅无不良反应,不 表现临诊症状,且不影响正常产蛋。种母鹅接种一次,半年内所产的种蛋都含有母源抗体, 孵出的雏鹅体内免疫抗体可维持较长时间,抵抗小鹅瘟病毒感染的能力增加,群体饲养成活 率明显提高。也可采用给雏鹅皮下注射鹅胚尿囊液 syg21 代弱毒株疫苗,或鸭胚化 gd 弱毒 疫苗。 5 对已发生小鹅瘟的病鹅群,可试用病毒灵口服,每日 12 次,每次 1 片,有时会有 一定的疗效。 2.小鹅流行性感冒 鹅流行性感昌常发生在半月龄后的雏鹅,所以也称小鹅流行性感冒(简称小鹅流感) ,是鹅 败血嗜血杆菌引起的急性、败血性传染病,雏鹅的死亡率一般为 50-60,有时高达 90- 100。 (1)主要症状:初期,可见病鹅鼻腔不断流涕,有时还有眼泪,呼吸急促,甚至张口 呼吸,常强力摇头,头向后弯,把鼻腔粘液甩出去,因此在病鹅身躯前部羽毛上粘有鼻粘液, 整个鹅群都沾有鼻粘液,因此体毛潮湿,农村传统称为“拨油毛” ,缩颈闭目,体温升高, 食欲逐渐减少。后期头脚发抖,两脚不能站立,死亡前出现下痢,病程 1-2 天,长的 2-5 天。 (2)防治: 预防。平时加强对鹅群的饲养管理,饲养密度要适当,因本病多发于冬、春季节或多 雨的初夏,因此要注意防寒防湿保暖,保持舍内和垫草清洁干燥与卫生。 药防:a、每只雏鹅肌注青霉素 5-10 万单位,每天 2 次,连用 2-3 天;b、也可用氯 霉素,每只雏鹅肌注 12-15 毫升,每天 2 次,连用 2 天;c、用磺胺类药物,按 0.2-0.5 的比例拌于饲料中喂给;磺胺嘧啶片,第 1 次口服半片(0.25 克) ,以后每隔 4 小时服 1/4 片,土霉素等其他抗菌药物也有较好疗效;d、口服中药,用红糖 500 克,车前草 500 克, 加水 5-7.5 升,煎汁后将汁水拌入适当饲料,可供 200-300 只病鹅服用,日服 2 次,连服 2 天。 3.禽霍乱 又称禽巴氏杆菌病或禽出血性败血病,是鸡、鸭、鹅共患的一种急性败血性传染病,常 因病鹅的排泄物和分泌物中,带有大量病菌,污染了饲料,饮水,用具和场地等,导致健康 鹅发病。饲养管理不良,长途运输,天气突变和阴雨潮湿等因素都能促进本病的发生和流行, 以青年鹅与新培育母鹅最敏感。 最急性型。无明显症状,常在吃食时或吃食后突然倒地,迅速死亡,有时见母鹅死在 产蛋窝内,有时夜间一切正常,次日晨即发现不少鹅死亡。 急性型。病程 1-3 天死亡, 表现为精神萎顿,羽毛松乱,食欲减少或废绝,饮水增加,常有下痢,排出黄色、灰白色或 淡绿色的稀粪,有时混有血丝或血块,味恶臭等。 慢性型,多发生在本病流行的后期,病鹅消瘦贫血,腿关节肿胀和化脓,跛行,最后 消瘦衰竭而死。少数病鹅即使康复,也生长缓慢。 9 (2)剖检。急性型:皮肤出现发绀;心外膜和心冠脂肪有出血点;肝肿大,质脆,表 面有灰白色针尖大小的坏死点等特征性病变。慢性型:常见鼻腔和鼻窦内有多量粘性分泌物, 关节肿大变形,个别可见卵巢充血。 (3)防治: 预防。养鹅场应建立和健全严格的饲养管理和卫生防疫制度。由外地购入的雏鹅必须 加强检疫,以防疫病传播;在本病常发地区,应定期进行预防注射,用禽霍乱氢氧化铝疫苗 或禽霍乱弱毒活菌苗,一般免疫期为 5-6 个月,保护率 60-70。 治疗。常用药物有: a、磺胺类药物,按 0.1-0.5混于饲料中喂饲,连用 3-5 天; b、抗生素:成年每只肌注 8-10 万单位青霉素或链霉素,每日 2 次,连用 3-4 天;土霉 素按每千克体重 40 毫克给病鹅服用,每天 2-3 次,连用 1-2 天,大群治疗时,按 0.05- 0.1比例混于饲料或饮水中,连用 3-4 天。治疗的同时要彻底更换、清洗、消毒用具、垫 草等,并进行每天一次的全面消毒,用 7 天。 4.禽沙门氏菌病 又称禽付伤寒,由沙门氏菌引进的传染病,30 日龄雏鹅发病重,多 为急性或亚急性型。这种细菌常会引起人的食物中毒。 (1)主要症状:病鹅食欲消失,饮欲增加,下痢,粪便先呈稀粥状,后呈水样,肛门 周围乃至后躯被粪便污染,干涸后封闭泄殖腔,导致排粪困难,精神萎顿,羽毛松乱,缩颈 不动等,死亡率 30,成年鹅感染多呈慢性,表现为下痢,产蛋量减少等。 (2)防治: 预防。加强雏鹅饲养管理,保障饮水、饲料、用具卫生,发现病鹅严格隔离,并做好 清洗,消毒工作。 药物 a、氯霉素:治疗量,每升饮水中加 0.2 克,或在每公斤饲料中加 2 克拌匀,连 用 3 天; b、痢特灵:每升饮水中加 0.2 克,充分溶化后供饮服,或按每公斤饲料内加入 0.4 克, 先将药物研末后加入饲料中拌匀后饲喂,连用 7 天; c、磺胺二甲基嘧啶,每升饮水中加入 2 克,或在每公斤饲料中加 4-5 克,拌和后饲喂, 连用 3-5 天,也可另选氟哌酸等其它抗菌药物。 5.鹅卵黄性腹膜炎 鹅卵黄性腹膜炎是产蛋母鹅常见的一种传染病,俗称“蛋子瘟” 。病原以大肠杆菌为主, 付伤寒杆菌和白痢杆菌也能引起。通常发生在母鹅产蛋期间。 (1)主要症状:病初出现输卵管炎症,产软壳蛋与薄壳蛋,产蛋量下降,病鹅肛门周 围羽毛上沾有污秽、发臭的排泄物,排泄物中混有蛋清及凝固样的蛋白或卵黄小块。病后期, 并发腹膜炎,体温升高,食欲废绝,病鹅消瘦,眼球下陷,最后失水衰弱而死。病程 1-2 周。 公鹅表现为外生殖器炎症、溃疡和结节。 (2)防治: 预防。流行地区,在母鹅开产前 1 个月,每只成年公母鹅胸肌注射鹅蛋子瘟氢化铝甲 醛灭活菌苗 1 毫升,一年一次。开产前每只每天用环丙沙星 0.5 克左右拌入饲料饲喂 2-3 次, 然后用痢特灵每天每只 25 毫克拌入饲料饲喂 3-4 天进行预防。 治疗。 10 a、每只肌注庆大霉素 8-10 万单位,每天 2 次,连注 3 天; b、每只胸肌注卡那霉素或链霉素 8-10 万单位,每天 2 次,连注 3 天; c、每只胸肌注射 20磺胺噻唑钠 3-4 毫升,每天 1 次,连注 3 天。氯霉素疗效也较好。 对外生殖器有病变的公鹅,应及时淘汰。 6.曲霉菌病 鹅曲霉菌病是一种常见真菌病,主要侵害雏鹅,多呈急性,发病率和死亡率较高,病的 特征是呼吸道发生炎症,尤其是肺和气囊,故又称曲霉菌性肺炎。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 防治: 预防。不使用发霉的垫草,不喂发霉饲料,育雏室定期用福尔马林熏蒸消毒,保持垫 草干燥,防止垫草和饲料发霉。 治疗。 a、每公斤饲料中加入 50-100 万单位制霉菌素,连用 2-3 天; b、每只雏鹅口服 0.5-1 万单位,每天口服 2 次,连用 2 天; c、用 1:3000 的硫酸铜溶液作饮水,连用 3-5 天; d、每公斤饮水中加入碘化钾 5-10 克,也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7.其他传染病 随着养鹅业的发展,鹅的传染病也有上升趋势,现已发现并造成危害的有: 鸭瘟:小鹅较易感,症状与鸭相似,死亡率较高。 鸭病毒性肝炎:症状与鸭相似,用免疫蛋黄治疗有效。 鹅口疮:由禽念珠菌引起的消化道上部真菌病,小鹅易感,防治方法与曲霉菌病同。 禽链球菌病:以下痢、呼吸困难、腹膜炎等症状为主,多数抗菌药物有效,主要应加强 消毒和驱除体外寄生虫进行预防。 禽传染性浆膜炎:由巴氏杆菌引起的传染病,小鹅易感,死亡率较高,症状主要表现为 精神沉郁、食欲不振,呼吸困难,呼吸道分泌增多,眼部周围羽毛被分泌物粘湿,拉黄绿稀 粪。剖检以广泛性纤维素渗出性炎症为特证,全身浆膜表面覆盖渗出物,尤以纤维性心包炎、 心囊炎、肝炎为明显,治疗可用磺胺类、恩诺沙星、环丙沙星等,单一或交替使用均可。 二、主要寄生虫防治 1.鹅鸭绦虫病 (1)、症状 鹅鸭绦虫病的病原体为剑带绦虫和带壳绦虫,其中剑带绦虫是我省鹅、鸭最常见的一种 小肠寄生虫,它的成虫寄生在小肠内,长度从几厘米到二三十厘米不等。当虫卵被排出后, 在水中被它的中间宿主剑水蚤吞食并发育为感染性幼虫。鹅鸭吃了这种剑水蚤后而感染 发病。成年鹅鸭感染发病后的症状较幼鹅鸭为轻。患病鹅鸭表现为消瘦、精神萎靡、离群静 坐、翅膀下垂、脚软、走路摇晃、甩头、运动失调,两脚作划水动作,麻痹由两脚开始,发 展到全身,向后坐或倒向一侧而死亡,排出的灰白色稀粪中常见乳白色绦虫节片。 (2)、防治措施 1 成年禽与幼禽应分群放牧、饲养。鹅鸭不要在死水塘放养,尤其是幼年鹅鸭,以防 止与剑水蚤接触,减少感染机会。 2 药物驱虫: (1)史克肠虫清,每公斤体重用药 3040 毫克,一次拌料投喂; 11 (2)吡喹酮,每公斤用药 3040 毫克,一次拌料投喂; (3)丙硫咪唑片 ,按说明用。 (5)将南瓜子煮沸 1 小时后,取出脱脂晒干研成粉末,本法常用于鹅,每只取南瓜粉 2550 克拌料饲喂。由于绦虫的头牢固地吸附在肠壁上,往往后面的节片已被驱出,而头 节还没有驱出,经过 23 周,又重新长出节片变成一条完整的绦虫。所以第一次喂药后, 隔 23 周再驱虫一次,才达到彻底驱除绦虫的效果。其粪便须经堆积发酵腐熟杀死虫卵后 才作肥料,以防本病传播。 2.鹅虱 鹅体上生虱,常见有鹅巨毛虱、颊白羽虱和鹅羽毛虱三种。鹅巨毛虱寄生在鹅体上;鹅 颊白羽虱寄生在鹅的外耳道、颈部和羽翼下的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