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科作物矮生性状研究进展_第1页
葫芦科作物矮生性状研究进展_第2页
葫芦科作物矮生性状研究进展_第3页
葫芦科作物矮生性状研究进展_第4页
葫芦科作物矮生性状研究进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 葫芦科作物矮生性状研究进展 摘 要:综述了葫芦科作物矮生 性状的研究进展,特别是对主要葫芦科 作物黄瓜、南瓜、甜瓜以及西瓜矮生基 因的突变和遗传特点进行总结,并探讨 其在育种中的应用,为葫芦科作物种质 资源的筛选提供参考依据。 中国论文网 /2/view-12892664.htm 关键词:葫芦科;矮生性状;基 因;遗传特点;种质资源 中图分类号:S6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1-3547(2017)02- 0041-04 葫芦科(Cucurbitaceae)作物, 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质或木质藤木,是 世界上重要的食用植物科之一,主要包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2 括葫芦、黄瓜、南瓜、丝瓜、甜瓜、西 瓜等常见瓜果蔬菜,不仅营养价值高, 且兼具药用价值,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 爱,一直以来培育高产、优质的葫芦科 新品种是相关育种工作者的目标,因此 其优良遗传性状的改良也是广大科研工 作者的研究重点。 矮化性状能够增加品种抗倒伏能 力,提高作物产量,是选育高产品种的 突破重点。据 Donald1介绍,在群体 生长中,理想株型有利于植株均匀接受 光照,很好地提高植株光合作用,增加 作物产量;理想株型的特点包括秆矮、 茎直、叶小而厚、叶片浓绿、上举不下 垂等,这也说明了矮化性状对于作物高 产的重要性。 研究表明2,植物矮化突变体的 产生是由多个遗传因素调控的,包括一 系列的生理、生化和形态建成过程。葫 芦科作物不同属或者相同属的矮化性状 的形成机制都有所不同,不仅受到其内 在的生理和遗传因素影响,还受外界环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3 境条件的影响,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使其 植株节间或蔓长不能正常伸长,从而表 现出矮化性状。 1 矮生基因的遗传研究 通过对植株矮化性状的研究,学 者们逐渐清楚了相关激素在矮生植株体 内的表达以及其合成和传导途径;与矮 化性状关系最为密切的激素有赤霉素 (GA3) 、生长素(IAA)和油菜素内固 醇(BR) ,这些激素参与了植株的整个 生长发育过程,或独立或相互作用对植 株起着调控作用。 在植物的各种类型的矮生性状研 究中,矮化突变体也被报道与矮生性状 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水稻(Oryza satiua) 3、棉花( Anemone vififolia) 4、小麦(Triticum aestivum)5 等矮 生突变体在抗倒伏、抗逆性以及增产优 质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胡喜平 等6在研究大豆矮秆基因的遗传表达时 指出,其矮秆基因能显著增加每节荚数、 提高产量、抗倒伏性等。因此,为获得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4 大量优质的矮化性状研究材料,科研工 作者采用自然突变或人工突变等手段筛 选出了相应的矮化突变体,系统深入地 研究了相关矮生基因的遗传特征和表达, 为矮生品种的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近啄昀矗 对于蔬菜作物矮生 性状的研究也分为细胞生理学研究和分 子生物学研究 2 个方面。刘影等7在研 究马铃薯乙烯应答因子基因 StERF3 功 能时发现,超量表达载体转基因株系中 出现了矮化植株,进一步研究发现,该 矮化性状并不是由 StERF3 基因表达量 引起的,很可能是由于多拷贝插入引起 的,且 GA3 能明显使矮化植株增高。 Marti 等8以 Micro-Tom 番茄为材料, 研究其遗传和生理特征,结果表明该品 种株型矮小(高 1020 cm) 、生活周期 短(生长速度快,仅需 7090 d)等优 点主要是由 2 个隐性突变体(矮生和皱 缩)以及 SELF-PRUN-ING 基因共同决 定的,而矮生突变体是由细胞色素 P450 失活引起的。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5 除此之外,研究人员相继开展了 主要葫芦科作物如黄瓜、西瓜、南瓜、 甜瓜等株型改良和矮化品种的选育工作, 为葫芦科作物的优质高产提供了大量的 研究经验。 2 葫芦科作物矮生性状的研究进 展 矮生、短蔓、节间长度是葫芦科 植物普遍存在的重要株型性状,这些优 良性状相继在西葫芦、南瓜、西瓜、甜 瓜、黄瓜等葫芦科作物上研究和报道, 具矮生性状的植物光能利用率显著增加, 光合作用增加,从而有利于提高产量、 节约成本,增加经济效益。因此,作为 葫芦科育种的新方向,矮生、短蔓、短 节已成为科研研究热点。 2.1 黄瓜矮生性状的研究进展 黄瓜,葫芦科(Cucurbitaceae) 黄瓜属(Cucumis) ,喜温、不耐寒,是 主要温室作物之一,在经济作物生产中 占据重要地位。在我国,黄瓜栽培面积 逐年扩大,品种不断丰富,并实现了周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6 年生产供应。黄瓜矮生性状是目前黄瓜 育种的一个新方向,从 Hutchins 首次发 现黄瓜矮生性状后,国内外已多有报道 9。George10和 Denna11研究表明, 该性状受到 in-de 及其他基因的共同调 控。Robinson 等12通过诱变法获得黄 瓜矮生植株,并提出黄瓜的另一矮生基 因型 dw。随后,Soltysiak 等13将黄瓜 品种 Borszczagowski 经乙烯亚胺诱变后 获得矮生突变体 W-sk,该突变体主蔓 只生长至 310 节,植株顶点开花,叶 片暗绿色,光滑、易断,Xie 等14 将 此基因型命名为 de-2。多项杂交研究结 果表明,单基因体系和多基因体系共同 作用决定着黄瓜植株的高度。孙小镭等 15以中国蔓生刺黄瓜的矮生突变体为 研究对象,发现该突变体除矮化之外, 还具有自然封顶、雌花节位高、早熟、 生长期短、结果集中等特性。将此突变 体与不同蔓生品种黄瓜杂交,初步认为 控制黄瓜株高的基因有单基因体系和多 基因体系。稽怡16 以蔓生黄瓜品系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7 JIN5 和矮生黄瓜品系 D8 为试材,对 6 个世代 (P1、P2、F1、BC1、BC2、F2 )黄瓜 株高性状进行遗传分析,发现黄瓜株高 符合 1 对加性-显性主基因+加性-显性多 基因共同控制的模型,并以主基因遗传 为主。张卫华等17 对黄瓜亲本及 F2 代 株高、节间数、节间长度的初步研究发 现,黄瓜株高主要为数量遗传,并与节 间数呈线性相关。 2.2 南瓜矮生性状的研究进展 南瓜,葫芦科(Cucurbitaceae) 南瓜属(Cucurbita ) ,起源于美洲,在 世界各地都有种植,在我国种植历史悠 久18。1986 年,王甲生19 首次发现 中国南瓜矮生突变体;2011 年,黄河勋 20首次发现印度南瓜矮生突变体。 1947 年,Shifriss21研究西葫芦(美洲 南瓜)矮生突变体性状发现,F2 代植 株在生长的初期,蔓长性状矮生性状 比例为 31,作者推测导致此现象的原 因是显性发育逆转(Developmental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8 reversal of dominance) ,即异质杂合体 植株在生长初期和后期分别表现为不同 亲本的性状。周翔麟等22发现中国南 瓜的矮生性状由显性单一基因 Bu 控制。 随后,李云龙等23 以南瓜矮生近等基 因系为材料,利用 RAPD 技术,证实南 瓜矮生性状由显性矮生单基因 D 控制, 并进一步得到了与该基因紧密连锁的分 子标记 S1225-548,连锁距离为 2.29 cM。2008 年,Wu 等24利用 cDNA- AFLP 技术研究矮生突变体生长发育时 期差异表达的基因,共分离了 70 个差 异表达的转录片段(TDFs,Transcript derived fragements) ,选取其中 58 条测 序,分析各序列信息发现,其中有 4 条 TDFs 与矮生短蔓相关。王深浩等25以 黄瓜的基因组框架图为基础,通过比较 基因组学分析,获得了与南瓜矮生基因 Bu 连锁的分子标记 IF3629,对南瓜的 分子标记育种有着重要价值。 2.3 甜瓜矮生性状的研究进展 甜瓜,葫芦科(Cucurbitaceae)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9 甜瓜属,起源于非洲,是世界各地广泛 栽培的重要经济作物。对于甜瓜矮生资 源的搜集、鉴定分析和育种等研究与应 用工作,我国起步较晚。甜瓜主要矮生 基因包括控制节间伸长的短节间基因和 控制横向分支的短横向分支基因。甜瓜 中所报道的矮生基因为 3 个隐性基因 si- 1、si-2 和 si-3 控制甜瓜节间缩短 12,26 28。Kerje 等29发现基因 cp、cp2 和 dw 与甜瓜株高有关,很可 能是甜瓜矮生基因。王建设等30发现 甜瓜矮生植株 IA533 和 IA440,遗传分 析和等位基因分析结果表明,这 2 株突 变体的性状分别由 1 对隐性基因所控制, 且这 2 对基因为非等位基因。Fukino 等 31发现控制甜瓜的横向分支的基因 slb,该基因表现为隐性或不完全显性。 Hwang 等32发现甜瓜矮生植株是控制 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和油菜甾醇内酯类 等植物生长调节剂等合成的基因突变而 产生的;作者利用遗传定位和图谱克隆 将控制甜瓜矮生性状的隐性基因 mdw1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0 定位至 7 号染色体上,并且该基因与另 一生长习性(cp )候选基因细胞分裂素 氧化酶基因(CKX)的连锁距离为 1.7 cM。同样地,短横向分支基因 slb 被定 位在连锁群(LG)XI 上,目前还没有 被成功克隆。 2.4 西瓜矮生性畹难芯拷 展 西瓜,葫芦科(Cucurbitaceae) 西瓜属(Citrullus) ,矮生西瓜很早就从 国外引进,用于密植栽培。生产中用到 2 个不同的矮生突变体品种:细胞小的 类型(dw1dw1)和细胞少的类型 (dw2dw2)两者都由 1 对隐性基因控 制,但 2 对基因非等位;前者主蔓不明 显,叶色深绿,而后者有主蔓且颜色浅 绿,二者果实均较小且坐果难,因此利 用较少。从 1953 年首次发现西瓜矮生 突变体以来,此后又相继报道了矮生突 变系 AYB、节间缩短矮生突变体等, 并推测控制短蔓性状的基因为单隐性基 因,Guner 等 33将其矮生基因命名为 dw-1 和 dw-2。马国斌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1 等34 通过遗传分析研究 2 种西 瓜矮生突变体材料,发现一种为双隐性 矮生型,即 2 对独立的隐性基因共同控 制矮生性状;另一种为单隐性矮生型, 即 1 对独立的隐性基因控制矮生性状; 前者表现为短蔓而后者表现为中蔓,且 矮生基因的遗传符合独立分配规律。 除了上述基因,dw-3 和 dw-1s 等 矮生基因也相继被报道。Dyutin 等35 发现 1 株西瓜 Somali Local 品种的矮生 突变体,该突变体植株的蔓长介于短蔓 西瓜和长蔓西瓜之间,遗传学分析表明 该矮生性状为隐性遗传。Huang 等36 报道了一种同时具备雄性不育特性的西 瓜矮生突变体,研究表明,该突变体的 矮生性状由西瓜矮生基因 dw-3 控制, 且与不育性状同时出现,dw-1 和 dw-2 能够掩盖 dw-3 的表达。 3 展望 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基因 组学的快速发展,对影响作物产量的相 关性状分子研究越来越深入,理想株型 -精选财经经济类资料- -最新财经经济资料-感谢阅读- 12 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者的重视,因此对 矮生性状的遗传特点、分子标记、基因 克隆等一系列的分子研究愈加深入。目 前,葫芦科作物矮生基因的研究已取得 一定进展,但不同株型的矮生基因如何 利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此外其矮生品 种的分子标记研究不深入,发掘、克隆 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