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园区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_第1页
工业园区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_第2页
工业园区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_第3页
工业园区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_第4页
工业园区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业园区发展的普遍性问题分析及对策 一、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发展良莠不齐,二级分化严重 中国工业园区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但发展水平很不平衡。 一些国家级、省级的工业园区发展水平高、速度快,而多数 县市级工业园区因为定位不准、没有科学的发展战略、缺乏 产业集聚的必要条件和行之有效的招商引资方法等,发展速 度缓慢,有的工业园区已是名存实亡,或是空区一座。由于 工业园区发展很不平衡,尽管有部分工业园区成绩显著,但 国内人士津津乐道的也是如新加坡-苏州工业园区这样的少 数样板。 2、发展战略不清晰,规划不合理 中国工业园区基本上属于政府主动型,工业园区的规划 大都由建筑设计机构进行,导致中国的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趋 同、同质化竞争激烈,由此还导致了城市产业结构的同质化。 3、产业定位和规模定位脱离实际 工业园区之间定位相互攀比、脱离实际,没有根据客观 的产业集聚条件来定位。定位脱离实际造成招商引资困难, 实际招商中又不得不放宽条件,这又导致落地的项目与规划 的不一致,定位和现实反差大。 4、招商引资无序竞争 工业园区全面招商和遍地招商,导致工业园区招商的无 序竞争。于是各工业园区把拼优惠政策作为“杀手锏” ,纷纷 压低土地价格、抬高税收返还。为了招商,甚至不顾政策和 法规限制做出过分的优惠承诺。工业园区竞相出台优惠政策, 土地出让金和税收大量流失。 5、缺少配套服务支撑体系 首先,工业园区没有建立与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制度性联 姻,缺少科研成果产业化的机制。从国外的经验看,成功的 工业园区都和不少大学和科研机构联系紧密,获得技术和人 才支撑,科研成果和技术可以快速进入工业园区,实现产业 化。其实,缺少不介服务机构。工业园区虽然一般都有管委 会,但伴随着入园企业的增多和企业的成长,企业需要的服 务内容就越来越宽泛和复杂,如法律服务、财务审计服务、 物流配送服务、信息资讯服务、金融经纪服务、检测检验服 务等,这些服务都需要第三方专业机构来提供。再次,要素 市场和商品市场不发达。工业园区要获得快速发展,就必须 将各类要素快速向工业园区集聚。要素市场和各种专业化商 品市场发育程度高,是工业园区产业发展的重要环境条件。 一般来说,服务工业园区的人才市场、资金市场、技术市场、 房地产市场等发展比较滞后,制约各种要素配置进入工业园 区。 6、融资难,资金短缺,缺少投资平台 工业园区要为入园的企业和项目创造条件,要求短时间 内投入大量资金建设基础设施,购置生产设备,但投融资主 体单一,没有建立健全吸收民间资本、外资和外地资金的机 制,缺乏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担保机制等投融资方式,资金 自然困难。 7、投资软环境、管理与服务亟待提升 虽然绝大多数工业园区的管理比较扁平,服务和办事效 率较高,但在产业支撑体系、创业投资支持体系方面大都不 具备,而且管理和后勤服务体系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工业园区 相比差距较大。 8、离城市远,缺乏人气,生活配套较差 国内的工业园区规划和建设,人性化考虑往往不够,缺 乏居住、生活、娱乐、休闲、运动的配套设施。工业园区距离 城市较远,未能给工业园区的工作都创造安居乐业的生活环 境。园区生产生活不能恰当的融入城市,对吸收投资人和人 才,职业技术工作的招募都会有影响。 二、对策建议:借鉴新加坡工业园区成功经验解决问题 新加坡工业园区的成功经验是亚太工业园区的典范。新 加坡的工业园区建设开始于 20 世纪 60 年代,是因联合国开 发计划署派代表团针对新加坡出现的经济发展困境进行访 问时提出的政策建议而开始的。新加坡也是是世界上最小, 但拥有最大比例的工业用地的国家。工业园区在新加坡的经 济快速增长中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当时新加坡政府采用的是 政府垄断开发的模式。从全球角度来看,各国在园区的起步 阶段,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不同程度的起了推波助澜的作 用,有的直接就是纯粹的政府行为,为园区的健康、快速发 展奠定了非常良好的制度基础。新加坡的工业园区建设经过 了四个阶段或时期。 新加坡是个国土面积仅有 682 平方公里、自然资源极度 匮乏、粮食依靠进口连居民生活用水也要靠邻国供给的东南 亚小国,同时,新加坡本国经济发展空间和市场狭小,迅速 发展的经济和积累的资本需要找到更广阔的空间,所以新加 坡大力向海外投资。经过 40 年的发展,新加坡现已成为一个 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3 万美元、环境优美、人民安居乐业、基 础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国家。新加坡的成功从根本上讲是在一 个强势政府的领导下,通过制定优惠政策、成立法定机构、 招商引资而实现的。作业吸引外商投资的基本载体-工业园 区的建设,在新加坡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尽管 新加坡的国情、制度与中国有所不同,但他们的创业精神和 成功经验能给我们提供借鉴。 1、必须把握工业园区的设立目的和建设目标 新加坡 20 世纪 60 年代初设立和发展裕廊工业园区的 主要目的是为了带动和促进全国的工业化进程,而不仅仅是 为了发展裕廊这一地区,以后也一直根据这一目的来规划和 管理裕廊工业园区。由于裕廊工业园区一直发挥着带动和促 进全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这一地位又反过来促进它成为该国 最佳的投资地区。因此,把握好规划的角度和目的,实质上 就为整个工业园区的发展和管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是裕 廊工业园区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所在。 2、建立专门机构从事工业园区的开发 1968 年,裕廊集团从经济发展局独立出来,成为新加坡 全权负责工业基础设施开发与管理的法定机构。国家按照总 体规划,将工业用地的近 80出让给裕廊集团,由其全权负 责工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裕廊集团成立 40 多年 来,不但卓有成效地履行着政府赋予的规划、管理、培育新 加坡工业园区的光荣使命,更向许多国家和地区输出新加坡 成功的软件管理经验。 3、重视工业用地的规划布局 新加坡政府从一开始就将裕廊确定为全面发展的综合 型工业园区,对其进行合理而妥善的规划。根据地理环境的 不同,将靠近市区的东北部规划为新兴工业和无污染工业区, 重点发展电子、电器及技术密集型产业;沿海的西南部规划 为住宅区和各种生活配套设施。为充分发挥裕廊工业园区的 综合功能,新加坡政府于 1969 年 9 月在裕廊码头内设立自 由贸易区,将裕廊工业园区建成既是工业生产基地,同时也 是转口贸易区的综合园区。在整体开发建设过程中,政府从 一开始就特别关注环境保护问题,有计划地保留 10的土地 用作建设公园和风景区。目前,该园区内已建成十多个公园, 有世界著名的飞禽公司、中国式公园、森林公园等,使裕廊 成为风光别致的工业园区兼旅游区,被称为“花园工业镇” 。 4、注重园区基础设施的配套完善 国际上工业园区基础设施的建设有两种模式:一是先招 商建厂,根据生产的需要和扩展情况逐步解决交通、供水等 问题。此种模式的缺点是基础设施往往分散零乱,效率不高, 阻碍生产的迅速发展。另一种模式是从整个工业区的全面发 展出发,按照总体建设规划的要求,先投入主要力量建成较 为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工业园区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这种 模式的优点是计划性较好,效率高,并可迅速改善投资环境, 但投入成本和风险也相对较大。裕廊工业园区采取的是后一 种模式,从一开始就把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发展的重点,投入 大量资金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总长达一百多公里的区 内现代化公路网、发电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的裕廊电厂、裕廊 港码头、自来水厂以及三百多幢标准厂房等。这些基础设施 陆续建成后,对裕廊工业园区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重视工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裕廊工业园区还同步发展、 建设各种社会服务设施,兴建了学校、科学馆、商场、体育馆 等,使裕廊工业园区成为生产和生活设施齐全完备的企业投 资乐园,对园区的人才储备起到了非常大的促进作用。 5、重视园区管理与服务 裕廊工业园区根据各类项目和投资商的需要以租赁土 地、租售标准厂房、按需方的设计建设厂房并出租、转让土 地等多种形式,非常灵活地满足投资者的各种需要,成为外 来投资的有效载体。裕廊集团对于租、售后的厂房和土地, 不是租、售即了,而是将工业园区的后续服务作为一项产业 继续经营,成为一项大的物业管理服务项目,不仅节省了投 资商的财力与时间,自己也从中获得了良好的效益。 6、重视与投资者的沟通 裕廊集团经常以多种形式(登门拜访、年度聚会、客户讨 论会)征求客户意见,适时调整租金,维护和完善各种设施, 提供高水平和超前的服务,和客户建立持久的合作关系,从 而达到双赢的目的。 7、注重培养和引进园区所需的各类人才 新加坡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就是高度重视人力资源的 开发和引进,始终坚持精英治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新加坡工 业园区的建设也忠实地践行着这样的理念。为配合工业园区 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一方面新加坡政府在国内通过理工学 (相当于我们的技校)培养了大量有针对性的、急需的熟练技 术工作;同时,裕廊工业园区还通过园内的职业学院把教学 地点直接设在工厂和办公室,直接地向学生传授各种实践技 能;另一方面对于一些高精尖人才,采取向全世界进行高薪 聘请的策略,有效保证了园区内各类人才资源的供给。 通过以上措施,在裕廊集团开发的工业园区内,企业对国家 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达到了 80,开发园区面积达到了近 70 平方公里,吸引了 7000 多家公司落户,对就业岗位的贡 献也达到了 7的水平,裕廊集团也成为对新加坡的经济和 社会发展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大型企业集团。 三、国内工业园区发展应遵循的原则 1、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 近年来,中国的工业园区在发展中坚持科学发展观,不 再只关注园区内入驻企业数、注册资金、投资额等规模性指 标,而是通过技术进步和改善管理,提高生产要素的质量和 使用效益来实现经济增长,它要求在人力资源利用上不断提 高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 物质资源利用上不断降低物耗水平,不断降低产品成本;在 财力资源的利用上不断提高投资收益率和资金利用效果以 追求财政收入增加为目标。这充分体现了中国的工业园区逐 步摒弃了那种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的粗放型经 济增长方式,从注重规模效益向注重质量效益的集约型经济 增长方式转变。 2、从单一的个体发展转向与区域经济互动发展 集群是一种介于纯市场组织和纯层级组织之间的“中间 性体制组织” ,它能 够克服层级组织协调 成本过高导致的规 模不经济和市场交易成本过大导致的市场失灵的风险。工业 园区在这些年的发展中通过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协作,交流与 沟通降低交易成本,实现了追求范围经济的初衷。而工业园 区自身的发展也通过产业集群从单一的个体发展转向与区 域经济互动发展。产业集群一般被定义为在某一特定领域中 (通常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 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 的现象。设立工业园区的创意最早就是来源于人们对企业的 地理性集群这种经济现象的观察,即企业的经济活动在空间 上并非是均匀分布的,而是呈现为局部集中的特征,区域经 济学把这种产业集中现象称为“结点” 。企 业向某一特定地区 集中而产生的利益,亦称集聚经济效益,这是经济工业园区 诞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和动力之一。 工业园区具有集聚优势,能够强化区域内部企业和各部 门之间的社会网络联系,增加区域社会资本,集聚区域经济 发展所需要的要素和资源;此外,园区发挥优化配置资源的 能力,能够充分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工业园区的建设初期 是一个极化的过程,通过集聚作用将大量要素集中到园区中 来,利用园区的资源配置和优化能力充分发挥要素的作用, 园区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通过扩散效应,带动整个区域经 济的发展。 3、重视工业园区的区位选择和产业定位 工业园区发展有赖于企业间协作,因此,要构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