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3.2 共价键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2.ppt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第1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课件(打包22套)新人教版必修2

收藏

资源目录
跳过导航链接。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第1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课件(打包22套)新人教版必修2.rar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3.2 共价键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3.2 共价键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3.1 离子键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3.1 离子键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2.3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2.3 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的应用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2.2 元素周期律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2.2 元素周期律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2.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2.1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1.4 核 素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1.4 核 素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1.3 卤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1.3 卤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1.2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1.2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1.1 元素周期表课件6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1.1 元素周期表课件5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1.1 元素周期表课件4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1.1 元素周期表课件3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1.1 元素周期表课件2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1.1.1 元素周期表课件1 新人教版必修2.ppt---(点击预览)
压缩包内文档预览: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预览图
编号:1158842    类型:共享资源    大小:24.44MB    格式:RAR    上传时间:2017-04-23 上传人:me****88 IP属地:江西
3.6
积分
关 键 词:
教师 参考 高中化学 物质 物资 结构 元素周期律 课件 打包 22 新人 必修
资源描述:
(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第1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课件(打包22套)新人教版必修2,教师,参考,高中化学,物质,物资,结构,元素周期律,课件,打包,22,新人,必修
内容简介: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 1课时 元素周期表 1第一课时 元素周期表 门捷列夫( 1834 1907)俄国化学家。 1834年 2月 7日生于西伯利亚托博尔斯克, 1907年 2月 2日卒于彼得堡(今列宁格勒)。 1850年入 彼得堡师范学院学习化学, 1855年毕业后任 敖德萨中学教师 。 1857年任彼得堡大学副教授。 1859年他到德国海德堡大学深造。 1860年参加了在卡尔斯鲁厄召开的国际化学家代表大会。 1861年回彼得堡从事科学著述工作。1863年任工艺学院教授, 1865年获化学博士学位。1866年任彼得堡大学普通化学教授, 1867年任化学教研室主任。 1893年起,任度量衡局局长。 1890年当选为 英国皇家学会外国会员。 发现了 化学元素周期律 。他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出一条规律: 元素(以及由它所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性质随着 原子量(相对原子质量) 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 ,这就是元素周期律 。他根据元素周期律于 1869年编制了第一个元素周期表 ,把已经发现的 63种元素全部列入表里,从而初步完成了使元素系统化的任务。元素周期律的发现激起了人们发现新元素和研究无机化学理论的热潮,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在化学发展史上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人们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就把元素周期律和周期表称为门捷列夫元素周期律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 1955年科学家们为了纪念元素周期律的发现者门捷列夫,将 101号元素命名为钔。 1869年 2月 门捷列夫 (俄 )的第一张周期表 1871门捷列夫 (俄 )的第二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1、原子结构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中子 原子序数 =核电荷数 =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的号 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个横排和纵行呢?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个横排和每一个纵行所含的元素种类是否相同呢? 7横排、 18纵行 2、元素周期表 ( 1)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A、把 电子层数相同 的元素按原子 序数递增的顺序由左到右排成一个 横排 。 B、把丌同横行中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 电子层数递增 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 纵行 。 (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具有 相同电子层数 而又按照原子序数递增顺序由左往右排列的一系列元素(每一 横排 称为一周期)。 周期序数 = 电子层数 1、周期: 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为什么? 第二周期 两个电子层 第四周期 四个电子层 【 课堂练习 】 第三周期 三个电子层 第 1周期: 2 种元素 第 2周期: 8 种元素 第 3周期: 8 种元素 第 4周期: 18 种元素 第 5周期: 18 种元素 第 6周期: 32 种元素 第 7周期: 26种元素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周期(横向) 三长三短一不全 18 17 16 15 14 13 10 9 8 7 6 5 2 112 111 110 109 108 107 106 105 104 898 87 12 11 4 3 1 7 6 5 4 18 8 2 M L k 3 8 2 L K 2 2 K 1 86 85 84 83 82 81 54 53 52 51 50 49 36 35 34 33 32 31 56 55 38 37 20 19 80 79 78 77 76 75 74 73 72 578 47 46 45 44 43 42 41 40 39 30 29 28 27 26 25 24 23 22 21 周期的结构 短周期 长周期 丌完全周期 2、族: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 丌同横行中 最外层电子数相同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到下排成纵行(除第 8、 9、 10三个纵行叫做第 族外,其余每个纵行为一族)。 A , A , A , A ,A , A , A 稀有气体元素 族 (纵向) 主族: 副族: 第 : 零族: 共七个主族 B , B ,B , B , B ,B , B 共七个副族 包含( 8、 9 、 10)三列 七主七副零八族 110 109 108 78 77 76 46 45 44 28 27 26 112 111 107 106 105 104 890 79 75 74 73 72 578 47 43 42 41 40 39 30 29 25 24 23 22 21 85 84 83 82 81 53 52 51 50 49 35 34 33 32 31 17 16 15 14 13 9 8 7 6 5 86 54 36 18 10 2 88 87 56 55 38 37 20 19 12 11 4 3 1 7 6 5 4 18 8 2 M L k 3 8 2 L K 2 2 K 1 A B B 主族 副族 八族 零族 族的结构 三长三短一不全 七主七副零族 元素周期表 请写出它们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第二周期 第 A 族 第四周期 第 A 族 【 课堂练习 】 第三周期 第 A 族 1、主族元素在周期表中所处的位置,取决于该元素的 ( A)最外层电子数和相对原子质量 ( B)相对原子质量和核外电子数 ( C)次外层电子数和电子层数 ( D)电子层数和最外层电子数 D 【 课堂练习 】 元素名称 原子符号 核电荷数 原子结构 示意图 最外层 电子数 电子 层数 碱金属元素 锂 3 1 钠 11 1 钾 19 1 铷 37 1 铯 55 1 a K s 碱金属元素锂 2 钠 3 钾 4 铷 5 铯 6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 1课时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 1、元素周期表的编制原则 周期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而又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元素。( 行 ) 族 :具有相似内层结构和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并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的一系列元素。( 列 ) 2、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 1)周期的分类 ( 2)主族与副族的对比 4 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 已知碳元素、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碳有两个电子层 , 位于第二周期 , 镁有三个电子层 , 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 , 位于第四周期 。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根据元素周期律,把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中 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 ,再把不同横行中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 ,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 电子层数目相同 横行 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 纵行 1钠 H 1氢 氦 锂 铍 B 5硼 C 6碳 N 7氮 O 8氧 F 9氟 0氖 2镁 3铝 4硅 P 15磷 S 16硫 7氯 8氩 K 19钾 0钙 A 1 2 3 4 族 :具有相同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列 周期 :具有相同的电子层数的行 元素周期表 A: 主族 周 期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元素种数 2 8 8 18 18 32 周期分类 短周期 长周期 不完全周期 周期分类及各周期元素种数 练习与思考: 1、推算原子序数为 6、 13、 34、 53、 88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序数 6 13 34 53 88 周期 族 2 3 4 5 7 习与思考: 2、下列各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数表示,其中都属于主族的一组元素是 ( ) ( A) 14、 24、 34 ( B) 26、 31、 35 ( C) 5、 15、 20 ( D) 11、 17、 18 C 练习与思考: 3、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2 3 4 11 19 2 10 11 18 19 6 11 12 13 24 6 7 14 31 32 D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 1课时 元素周期表 1869 年门捷列夫在继承和分析了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成功地对元素进行了科学分类。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他还预言了一些未知元素的性质都得到了证实。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门捷列夫揭示的元素内在联系的规律还是初步的,他未能认识到形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根据元素周期律,把已知的一百多种元素中 的各种元素,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成 ,再把不同横行中 的元素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由上而下排成 ,这样得到的一个表,叫做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电子层数目相同 横行 最外电子层的电子数相同 纵行 1. 周期: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到右排列将电子层数相同的元素排成一个横行 2. 族: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个别例外) 按电子层数递增的顺序从上到下排成纵行 一、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表共有 7行 7个周期,每一周期 元素个数并不一定相等, 周期序数 =原子 核外电子层数 元素周期表共有 18个纵行 ,共 16个族 , 分别为 7主 7副 1零 1族元素最 外层电子数 =主族序数 周 期 表 7个周期 7个主族 7个副族 横的方面 ( 7个横行) 纵的方面 ( 18个纵行) 零族 元素周期表 结构 组卷网 7个周期 1 2种元素 8种元素 8种元素 18种元素 18种元素 32种元素 26种元素 短周期 长周期 7 6 5 2 3 4 7个主族:由短周期和长周期 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7个副族:仅由长周期构成的族 ( B B) 3个纵行): 9种元素 族 零族:稀有气体元素 练习: 它们分别位于第几周期?为什么? 已知碳元素、镁元素和溴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碳有两个电子层 , 位于第二周期 , 镁有三个 电子层 , 位于第三周期;溴有四个电子层 , 位于 第四周期 。 回答: 巩固: 1. 推算原子序数为 6、 13、 34、 53、 88的元素 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序数 6 13 34 53 88 周期 族 2 3 4 5 7 . 下列各组中的元素用原子序数表示,其中都属于主族的一组元素是( )( A ) 14 、 24 、 3 4 ( B ) 26 、 31 、 35( C ) 5 、 15 、 2 0 ( D ) 11 、 17 、 18练习与思考: C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 1课时 元素周期表 课前练习: 1、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有那些? 2、原子的组成? 3、画出下列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S K 子序数 : 人们按核电荷数由小到大的顺序给元素编号 ,这种序号叫做原子序数 . 原子序数与组成原子的各种微 粒间的关系 : 核电荷数 =核内质子数 =核外电子数 =原子序数 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 121( k g )( k g )标准碳原子的质量一个原子的实际质量相对原子质量1869 年门捷列夫在继承和分析了前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大量实验事实进行了订正、分析和概括,成功地对元素进行了科学分类。将化学性质相似的元素放在一个纵行制出了第一张元素周期表,揭示了化学元素的内在联系,使其构成一个完整的体系成为化学发展史上重要的里程碑之一。他还预言了一些未知元素的性质都得到了证实。但是由于时代的局限,门捷列夫揭示的元素内在联系的规律还是初步的,他未能认识到形成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的根本原因。0 0 ? =180 V=51 4 82 2 6 W=186 5 t=e=56 r=198 o=59 s=199 H=1 g=108 00 g=24 d=112 B=11 =68 16 97? C=12 8 ?=70 18 N=14 P=31 5 22 10 O=16 S=32 e=128? F=19 r=80 I=127 3 K=39 s=133 04 0 a=137 07 ?=45 2 ?6 4 ?6 5 5 18? 门捷列夫的第一张周期表 问题思考 每一周期的元素种类是多少? 元素周期表的编排原则 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 ; 把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从左至右排列成一个横行 ; 把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按照电子层数的递增的顺序从上至下排成一个纵行 . 周期的特点 同周期元素的原子结构的特点: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且等于周期序数; 不相同,从左到右由 1个递增到 8个; 11 同族元素的原子结构特点: 电子层数 : 不同,且从上到下电子层数依次增多; 核电荷数 : 不同,从上到下依次增大; 最外层电子数: 相同,且主族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族的结构特点 12 课堂练习: 溴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口诀 七个周期分长短 三短三长一不全 十八纵行十六族 七主七副八和零 2017/4/24 13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核素种类由质子数和中子数共同决定;元素和核素只论种类不论个数。 元素与核素的关系 练习与思考: 1、推算原子序数为 6、 13、 34、 53、88的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原子序数 6 13 34 53 88 周期 族 2 3 4 5 7 、下列各表为周期表的一部分(表中为原子序数),其中正确的是( ) ( A) ( B) ( C) ( D) 2 3 4 11 19 2 10 11 18 19 6 11 12 13 24 6 7 14 31 32 D 3、已知某元素 ,中子数为 N,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这种同位素的符号可表示为 X B A 可代表这种同位素的近似相对原 子质量 C 一定的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 2课时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二、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1、碱金属 ( 1)碱金属的原子结构 s 核电荷数逐渐 增多 电子层数逐渐 增多 原子半径依次 增大 但最外层电子数都为 1 (相异点 ) (相似点 ) 原子结构有何异同? 钠 钾 与氧气反应 剧烈燃烧,火焰呈 色,生成 色的固体 更剧烈燃烧,火焰呈 色 与水反应(绿豆大一块) 在水面上、 成银白色、在水面上四处 、滴入酚酞溶液呈 色 在水面上、 成银白色、在水面上四处 、滴入酚酞溶液呈 色,有微弱爆炸, 钠、钾化学性质比较 黄 淡黄 紫 浮 浮 熔 熔 游 游 红 红 甚至有燃烧 钠与钾都能与氧气、水发生反应,但反应的剧烈程度不同。 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 碱金属元素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 +1价的阳离子,所以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生化学反应。 2 2 ( 2)碱金属的化学性质 1)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都有 1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 与 单质 反应程度 a K s 更为复杂 为复杂 来越剧烈 性质差异又是怎样造成的呢? 详见课本 与水的反应 2 2 2 2K + 2 2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1、 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者与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 置换出氢越容易 , 则金属性越强 。 碱金属 元素单质: 碱金属元素的主要物理性质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颜色和状态 密度 g/点 银白色 , 柔软 1 银白色 , 柔软 K 19 银白色 , 柔软 7 银白色 , 柔软 5 略带金色光泽 ,柔软 何相似性和递变性? 碱金属的物理性质的比较 相 似 点 递变性 颜色 硬度 密度 熔沸点 导电导热性 密度变化 熔沸点变化 K 为银白色( 柔软 较小 较低 强 逐渐增大( 单质的熔沸点逐渐降低 2钾的化合物最大用途是做钾肥。硝酸钾还用于做药。 有机化学中重要的催化剂。锂制造氢弹不可缺少的材料。锂是优质的高能燃料(已经用于宇宙飞船、人造卫星和超声速飞机)。 3铷铯主要用于制备光电管、真空管。铯原子钟是目前最准确的计时仪器。 碱金属元素的用途: 碱金属元素从上到下( K、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碱金属元素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 ,原子核对 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电子的能力逐渐 。 增多 最外层电子 增强 金 属 性 逐 渐 增 强 失电子的 能力逐渐增强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 2课时 碱金属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元素名称 核电荷数 原子结构示意图 最外层电子数 电子层数 碱 金 属 元 素 1 5 6 锂 钠 钾 铷 铯 3 11 19 37 55 1 1 1 1 2 3 4 碱 金 属 元 素 碱金属 : 锂 ( 钠 ( 钾 (K) 铷 ( 铯 ( 钫 (放射性元素 碱金属的原子结构 8 12 8 1818+558 12 8 18+378 12 8+198 12+11+3 2 1碱金属原子结构示意图 碱金属原子结构异同:异:核电荷数:由小 大;电子层数:由少 多;同:最外层电子数均为 1个 钾在空气中燃烧 钾与水反应 钠与水反应 钠与钾性质对比实验 1写出锂与稀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练习:完成下列方程式: 2H+= 22K+22K+22 222 2O= 2 K 1) 都易失电子表现强还原性 2) 化合物中均为 +1价 总结 : 碱金属的原子结构 核电荷数 电子层数 (电子层数的影响大于核电荷数的影响) 失电子能力 还原性 金属性 原子半径 化学性质相似 最外层上都只有一个电子 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 碱金属元素单质的性质: 1、 与非金属单质的反应: 42 = 2 氧化锂 ) 点燃 22 = 燃 ( 过氧化钠 ) 2、 与水反应 22 2K+22 (反应特点 :浮 ,熔 ,游 ,嘶 ,酚酞变红 ) 22 (十分缓慢 ,因为生成的反应慢 ,且 (比钠更剧烈 ) 碱金属元素的主要物理性质 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 核电荷数 颜色和状态 密度 g/点 点 银白色 , 柔软 347 钠 1 银白色 , 柔软 K 19 银白色 , 柔软 74 铷 7 银白色 , 柔软 88 铯 5 略带金色光泽 ,柔软 78.4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 3课时 卤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根据卤素原子结构,推测氟、氯、溴碘在化学性质上所表现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思考与交流 物理性质 1、颜色:逐渐加深 问题:试推测砹( 物理性质。 黑色或灰黑色,难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有一定的挥发性。 结论 : 1、卤素单质与 2 、生成氢化物的稳定性 : 逐渐减弱 逐渐减弱 . 即氢化物稳定性次序为 : I 那么 , 2, 2比较 ,谁的氧化性更强 ? 你如何设计实验去检验?( 提示:类比金属的置换反应) 实验 现象 实验结论 1、 量新制的饱和氯水,振荡 2、 量新制的饱和氯水,振荡 3、 加入少量新制的溴水,振荡 上层液体颜色变浅,下层液体呈紫色。 化学方程式: 22, 22 氧化性 : 2 氧化性 : 层液体颜色变浅,下层液体呈紫色 上层液体颜色变浅,下层液体呈红棕色 氧化性 : 2 结论:氧化性强弱 2, 那么 能从原子结构的角度去分析吗? 结论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 ,卤族单质 氧化性 强弱顺序 为 : 2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同主族的 金属 元素 ,随着 核电荷数的增加, 金属性逐渐 增强 ,其单质的 金属性 逐渐增强。 本节课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些什么收获? 同主族的 非金属元素 ,随着 核电荷数的增加 , 非金属性逐渐 减弱 ,其单质的 氧化性逐渐 减弱 。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 3课时 卤族元素的结构与性质 卤族元素单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 随原子序数的递增 1 颜色:浅黄绿色 黄绿色 深红棕色 紫黑色 颜色逐渐加深 2 状态: 气态 液态 固态 3 熔沸点:逐渐升高 4 密度: 逐渐增大 5 溶解性:逐渐减小 总结 化学性质 : 随核电荷数的增加 ,卤素单质氧化性强弱顺序 : 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卤素单质与氢气反应 剧烈程度 : 2 生成氢化物稳定性: I 同一主族中 , 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 , 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 , 失电子能力逐渐增强 , 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 金属性逐渐增强 。 主族元素随原子核外电子层数增加,它们得失 电子能力、金属性、非金属性、递变的趋势。 思考与交流 : 规律: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 4课时 核 素 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有密切关系,那么,元素的性质与原子核有关系吗? 问题 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是什么? 以 原子质量的 1/12为标准。 C 6 12 原子 原子核 核外电子( 1/1836) 质子(相对质量为 中子(相对质量为 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质子质量 +相对中子质量 质子数 +中子数 =质量数 质量数 (A)质子数 (Z)+十中子数 (N) 32 放射性同位素钬 的原子核的中子数与质子数之差是 7 166 我们知道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即质子数相同,请大家想一想中子数是否一定相同呢? 质子 中子 电子 H 1 1 H 1 2 H 1 3 问题:氕、氘、氚结构的异同? 氢元素的原子核 原子名称 原子符号 质子数( Z) 中子数( N) 1 0 氕 1 1 氘 或D 1 2 氚 或 T H 1 1 H 1 2 H 1 3 统称为氢元素 单独称为核素 互称为同位素 核素: 把一定数目的 质子 和一定数目的 中子 的一种原子称核素 (1)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2)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 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丰度 (原子百分比 )一般是不变的 同位素特性: 同位素 : 具有相同 核电荷数(即质子数) 不同中子数 同一元素 的(核素)原子。 练习:元素、核素、同位素 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 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对于原子来说 ) 具有相同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核素: 元素: 同位素: 判断条件:质子数相同 中子数不同 同一元素的原子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_ 质子数(或核电荷数) 决定核素(原子)种类的是 _ 质子数和中子数(质量数不一定相同) 又如: 碳元素的各种核素 612C、 613C、 614C ; 氧元素的各种核素 816O、 817O、 818O ; 铀元素的各种核素 92234U、 92235U、 92238U; 互称为同位素 在 1 1H、 2 1H、 3 1H、 23122412529有 _种元素, _种原子 . 6 3 练习: 下列各组物质中 , 互为同位素的是 ( ) ( A ) 、 ( B) C) D) 20 20 0 42 D 下列各组中属于同位素关系的是( ) A. 与 2O C. 与 铀 放出能量的 2700000倍 。也就是说 1克 吨半优质煤 完全燃烧时所释放的能量。 以重水堆为热源的核电站。重水堆是以重水作慢化剂的 反应堆,可以直接利用天然铀作为核燃料。重水堆可用轻 水或重水作冷却剂,重水堆分压力容器式和压力管式类。 重水堆核电站是发展较早的核电站 ,有各种类别,但已实 现工业规模推广的只有加拿大发展起来的坎杜型压力管式重 水堆核电站。 重水反应堆 放射性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 第 4课时 核 素 原子的组成及其相互关系: 原子核 核外电子( 质子( 中子( 原子 ( ) 素 核素与同位素概念: 右图有三种原子,核内都只有一个质子、中子数为 0、 1、 2,核外有一个电子,质量数为 1、 2、 3,可表示为: 11H 、 12H、13H 。属质子数相同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氢元素),但中子数不同,则互称为同位素。 核素 把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核素 (1)同一元素的各种同位素化学性质几乎相同; (2)在天然存在的某种元素中,不论是游离态,还是化合态,各种同位素所占的丰度 (原子百分比 )一般是不变的 同位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不同中子数同一元素的原子。 又如: 碳元素的各种核素 612C、 613C、 614C ; 氧元素的各种核素 816O、 817O、 818O ; 铀元素的各种核素 92234U、 92235U、 92238U 。 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例:氯元素的同位素有: 1735 1737种, 相对原子质量为 子个数百分比为 氯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 + = 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 例:氯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 35*+ 37* =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 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电子层(n) 1 2 3 4 5 6 7 字母表示 能量 K L M N O P Q 低 高 原子核 核外电子 原子 大型体育场与蚂蚁 表 5118号元素的 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和主要化合价 最外层电子数 12 最外层电子数 18 最外层电子数 18 表 5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 和主要化合价 原子半径 大 小 原子半径 大 小 H e B C N a K s g r a a l e b P b S e r I e r n 表 5118号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 主要化合价 主要化合价:正价 +10 主要化合价:正价 +1+5,负价: 0 主要化合价:正价 +1+7,负价: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 布呈现什么规律性的变化?元素的化合价呈现什 么规律性的变化? 原子序数 电子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的变化 12 1 310 1118 2 1 8 1 8 3 +1 +5 - 4 - 1 0 +1 +7 1 2 +1 0 - 4 - 1 0 练习: 、总结至号原子结构的特殊性。 ()原子中无中子的原子: ()最外层有个电子的元素: ()最外层有个电子的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等于次外层电子数的元 素: 1H 1 H、 e、 e、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倍的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倍的元素: ()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倍的元素: C O 、下列各组元素中,按最高正价递增的顺 序排列的是( ) A. C N O F B. K C S C. F I D. K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 1课时 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画出原子序数为 1 18的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思考 :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它们最外层电子数有何规律性的变化。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呈现周期性变化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表中各元素的电子层数有何规律性变化? 1、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的规律性 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核外电子排布 呈现周期性变化。 2、原子半径大小的周期性 思考: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元素的原子半径有何规律性变化?(同行,同列比较) 2、原子半径大小的周期性 ( 1)同一行自左到右,电子层数不变, 最外层电子数增加,原子半径减小; ( 2)同一列自上而下,最外层电子数不变, 电子层数增加,原子半径增大; 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原子半径呈现周期性变化。 3、元素化合价变化的周期性 ( 1)最高正价 =最外层电子数 ( 2)最低负价 =最外层电子数 3) O、 ( 4)金属无负价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主要化合价呈现 变化。 周期性 元素周期律 随着 核电荷数 的增加,元素 核外电子排布 ,原子半径 (除稀有气体外), 主要化合价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金属性依次 _ 非金属性依次 _ 比较金属与水(酸)置换出 比较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能否从化合物中置换出另一种金属。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三者金属性强弱? P S 如何设计实验证明四者非金属性强弱? g 水 与酸 碱性 金属性 冷水,剧烈 红色 沸水,迅速 浅红色 沸水 ,缓慢 难变红 剧烈 ,发烫 迅速 ,发烫 碱 H)2 中强碱 H)3 弱碱 强 弱 S 应条件 氢化物 稳定性 化学式 酸性 非金属性 高温 磷蒸气 加热 点燃或光照 不稳定 自燃 较不稳定 易分解 不很稳定 分解 很稳定 22S 4酸 强酸 酸 强酸 弱 强 原子序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元素符号 g i P S 要化合价 最高价氧化物 2碱 H)2 中强碱 H)3 两性氢 氧化物 酸 强酸 酸 强酸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1 +2 +3 +4 5 6 7 素周期律 随着 核电荷数 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原子半径 (除稀有气体外), 主要化合价(最高价与最低价) 都呈现周期性变化。 元素的性质随着核电荷数的递增而呈现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周期性变化的必然结果。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 2课时 元素周期律 二、元素周期律 完成教材 5 “科学探究”有关问题。 1 2 氢 氦 原子序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电子排布 化合价 + 1 0 H 2 3 4 5 6 7 8 9 10 锂 铍 硼 碳 氮 氧 氟 氖 原子序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电子排布 化合价 e B C N O F ,1 2,2 2,3 2,4 2,5 2,6 2,7 2,8 + 1 + 2 + 3 + 4 - 4 + 5 - 3 - 2 - 1 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原子序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电子排布 化合价 g P S , 8, 1 2, 8, 2 2, 8, 3 2, 8, 4 2, 8,5 2, 8, 6 2, 8, 7 2, 8, 8 + 1 + 2 + 3 + 4 - 4 + 5 - 3 - 2 - 1 0 +6 +7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 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主要化合价及原子半径大小呈现什么规律性变化? 原子序数 电子 层数 最外层电子数 原子半径的变化 最高或最低化合价变化 12 1 1 2 +1 0 310 +1 +5 1 0 1118 结论 23 8 1 8 +1 +7 1 0 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原子的 电子层排布、原子半径 和 化合价 都呈现 周期性 变化 大 小 大 小 H e B C N a K s g r a a l e b P b S e r I e r n 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半径的变化规律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钠 镁 铝 硅 磷 硫 氯 氩 原子序数 元素 名称 元素 符号 电子排布 化合价 g P S , 8, 1 2, 8, 2 2, 8, 3 2, 8, 4 2, 8,5 2, 8, 6 2, 8, 7 2, 8, 8 主族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与最外层电子数有何关系? 最高正价 = 最外层电子数 最低负化合价数 + 最高正价 = 8 + 1 + 2 + 3 + 4 - 4 + 5 - 3 - 2 - 1 0 +6 +7 附一:各主族元素的主要化合价 主族 A 要化合价 气态氢化物的通式 最高价氧化物的通式 +1 +2 +3 +4 5 6 7 2R 2O 222除 O) (除 F) 1、 一般而言 ,电子层数越多,半径越大; 2、当电子层数相同时,质子数越大,半径越小; 3、同种元素的不同粒子,电子越多,半径越大。 附二:粒子半径大小比较 一般 规律 如: 同主族从上到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如: 同周期从左到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 如: + 随堂练习 1、下列说法中, 不正确 的是( ) A、在含有多个电子的原子里,电子是分层排布的 ; B、在原子核外的各电子层中,能量高的离核近,能量低的离核远 ; C、在原子核外的各电子层中,层数大的能量高,层数小的能量低 ; D、在原子核外的各电子层中,层数大的离核远,层数小的离核近 。 B 2、某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的 3倍,该元素原子核内质子数为( ) A、 13 B、 7 C、 8 D、 10 C 随堂练习 3、下列元素的原子半径依次减小的是( ) A、 B、 F 、 O、 N C、 D、 C 、 P 、 C 4、某原子共有 5个电子层,则其 个, 个。 8 18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是否也随原子序数的变化呈现周期性变化呢? 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换出氢越容易 ,则金属性越强。 性越强 ,则金属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属阳离子氧化性越弱,则元素金属性越强。 15 元素非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 : 2化合生成氢化物的难易或氢化物的稳定性程度。越容易与 则生成的氢化物越稳定,非金属性越强。 性越强 ,则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3. 根据对应阴离子还原性强弱判断。阴离子还原性越弱,则元素非金属性越强。 以第三周期元 素为例讨论 ! 16 取两段镁带, 用砂纸磨去表 面的氧化膜 , 放入两支试管 中。分别向试 管中加入 2 ,并滴入酚 酞溶液。将其 中一支试管加 热至水沸腾。 对比观察现 象。 实验一 现象 化学方程式 镁与冷水反应缓慢,滴入酚酞试液浅红色。而镁与沸水反应加快,产生气泡,溶液红色 加深 。 镁的金属性比钠弱 结论 2= H)2+ 与金属钠对比 取铝片和镁 带,用砂纸擦 去氧化膜 ,分别 和 2 盐酸反应。 实验二 镁与铝均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但镁反应比铝剧烈。 镁的金属性比铝强 2 6 23象 化学方程式 结论 g 质与水(或酸)反应 与冷水反应 : 与冷水反应缓慢,与沸水反应迅速、与酸反应剧烈,放出氢气。 与水不反应 与酸反应: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碱性强弱 H)2 中强碱 H)3 强碱 两性 氢氧化物 金属性: g烈 迅速 非金属性: P S 化物化学式 元素 145P 16S 17质与 稳定性 2S 温下少量反应 磷蒸气,困难 加热反应 光照或点燃化合 很不稳定 不稳定 较不稳定 稳定 氧化物 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 元素 145P 16S 172232 酸 磷 酸 硫 酸 高氯酸 弱 酸 中强酸 强 酸 更强酸 非金属性: P S 子序数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元素符号 g i P S r 单质和水 (或酸)反应情况 冷水剧烈 热水较快 盐酸剧烈 盐酸较快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应 高温 磷蒸气与加热 光照或点燃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碱性 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递变 碱 H)2 中强碱 H)3 两性氢 氧化物 酸 强酸 酸 强酸 稀有气体元素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根据实验,可得出第三周期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的递变规律 : P S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对其他周期元素性质进行研究 ,也可以得到类似的结论。 元素的性质随着 原子序数 的递增而呈周期性的变化的规律。 第一章 物质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二节 元素周期律 第 2课时 元素周期律 写出 1 动手与思考? 随原子序数递增,核外电子排布有什么
温馨提示: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3.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提示  人人文库网所有资源均是用户自行上传分享,仅供网友学习交流,未经上传用户书面授权,请勿作他用。
关于本文
本文标题:(教师参考)高中化学 第1章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课件(打包22套)新人教版必修2
链接地址:https://www.renrendoc.com/p-1158842.html

官方联系方式

2:不支持迅雷下载,请使用浏览器下载   
3:不支持QQ浏览器下载,请用其他浏览器   
4:下载后的文档和图纸-无水印   
5:文档经过压缩,下载后原文更清晰   
关于我们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 资源地图 - 友情链接 - 网站客服 - 联系我们

网站客服QQ:2881952447     

copyright@ 2020-2025  renrendoc.com 人人文库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400-852-1180

备案号:蜀ICP备2022000484号-2       经营许可证: 川B2-20220663       公网安备川公网安备: 51019002004831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人人文库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